崔倫華
摘 要:新時代背景下,高校共青團思想引領面臨著新挑戰(zhàn)和新機遇,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刻認識新時代背景下學生個體需求新變化,把握新時代高校共青團工作環(huán)境變化新趨勢。以學生精神成長需求為出發(fā)點,增強思想引領的針對性;構建分層分類的一體化思想引領體系,提高思想引領的精準度;打造“三微一端”共青團新媒體工作矩陣,提高思想引領的時效性;構筑健康向上富有活力的校園文化氛圍,提高思想引領的感染力。
關鍵詞:高校共青團;思想引領;新媒體矩陣;校園文化
中圖分類號:D9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8.26.050
黨的十九大在回顧和總結了十八大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取得開創(chuàng)性成就和歷史性變革的基礎之上提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主要社會矛盾的變化等重大政治論斷,深刻闡述了新時代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任務、基本方略和戰(zhàn)略部署,開啟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征程,新時代呼喚堪當大任的新青年,廣大青年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生力軍,肩負起國家和民族的希望,在新時代背景下,高校共青團要充分發(fā)揮在思想引領中的獨特作用,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1 準確把握新時代背景下高校共青團思想引領的特點
1.1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把握思想引領方向
黨的十九大把習近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確立為黨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堅持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是習近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最高政治原則。這為高校共青團思想引領工作指明了工作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黨的十九大報告站在新的歷史方位和戰(zhàn)略全局的高度,專門用一整段篇幅寄語青年,“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弊鳛辄h的助手和后備軍,高校共青團要圍繞立德樹人中心工作,將思想引領擺在突出位置,旗幟鮮明的講政治,發(fā)揚“黨有號召、團有行動”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將習近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融入到大學生思想引領工作的全過程,切實增強青年學生的“四個意識”,牢固樹立“四個自信”,引導青年學生肩負起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使命和擔當,堅決維護以習近平為核心的黨中央權威和集體統(tǒng)一領導,不斷鞏固和擴大黨的執(zhí)政青年基礎。
1.2 深刻認識新時代背景下學生個體需求新變化,遵循思想教育規(guī)律
習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工作會議中強調,思想政治工作從根本上說是做人的工作,必須圍繞學生、關照學生、服務學生。當前,高校學生主體為95后,甚至00后,他們是互聯網的原住民,他們更加追求與眾不同和高質量的生活品質,他們的主體意識非常強,注重個人意識的尊重和表達,他們對于不符合其價值觀念和心理感受的思想教育表現出抵觸與反感,因此,高校共青團思想引領必須要以學生精神成長需求為出發(fā)點,尊重學生個體需求,遵循思想教育規(guī)律,主動思想引領的精準度,轉變過去只注重傳播宏大、崇高的黨政主流價值教育方式,將宏大的愛國主義敘事方式和注重青年個人發(fā)展相結合,引導青年追隨主黨政流價值的同時,要給青年以個人發(fā)展的希望,從集體視角動員向個人視角的轉變,既解決青年的現實問題,又注重青年心理的獲得感和幸福感,強調個人人生價值和國家前途命運相統(tǒng)一,教育青年將個人的成長發(fā)展和實現中國夢的發(fā)展相結合,為實現中國民族的偉大復興凝聚青年力量。
1.3 把握新時代高校共青團工作環(huán)境變化新趨勢,增強思想引領時代感
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變?yōu)槿嗣袢找嬖鲩L的美好生活需要同發(fā)展的不平衡不充分之間的矛盾”。十八大以來,我國綜合國力顯著增強,經濟穩(wěn)中向好,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升,人民對于日益增長的美好需要呈現出多層次多樣化多方面的特點。從國際環(huán)境方面看,當前國際形勢緊張,貿易保護主義盛行,敵對勢力對大學生的思想滲透形勢日趨嚴峻,部分學生對國情、社情、民情缺乏深刻了解,抗干擾能力差,所以掌握意識形態(tài)主動權的任務更加凸顯。青年是標志時代最靈敏的晴雨表,社會環(huán)境的變化在青年身上得到具體而直觀的體現,他們個性鮮明、思維活、視野開闊、崇尚自由,對自我表達、社會公平、政治參與、民主法治等有著更深的理解和更迫切的需求,對于灌輸式的思想教育和說教表現出漠視。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中曾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因此,高校共青團思想引領工作必須要積極適應工作環(huán)境新變化,探尋思想引領的新規(guī)律,尊重學生主體地位,聆聽青年心聲,主動把握新時代青年學生特點,利用好新媒體工作矩陣,以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進行思想引領,提高思想引領工作的針對性和親和力。
2 新時代背景下高校共青團思想引領的路徑分析
2.1 以學生精神成長需求為出發(fā)點,增強思想引領的針對性
當前大學生具有更加張揚的個性,更強烈的自我意識,面臨更加激烈的競爭,更早的感受到來自外界的壓力,因此,他們的精神成長需求呈現多樣化多層次的特點,高校共青團思想引領應該更加著眼于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政治觀念教育,要將習近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融入思想引領的全過程,利用新形式、新方法、新手段,將宏大的敘事生活化、具體化、身邊化,讓青年學生真正的做到情感認同、理論認同、行為認同,增強思想引領的時代感和親和力。二是理想信念教育,要用青年容易接受的形式講清楚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性,引導青年把理想信念建立在對科學理論的理性認同、對歷史規(guī)律的正確認識、對基本國情的準確把握上。三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青年正處在人生的關鍵時期,人生目標的確立、人格的塑造、思想觀念的形成等成為大學生面臨的重要問題,應通過豐富的第二課堂活動形式和載體,通過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方式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入腦入心。四是生活觀念教育,95后學生是互聯網的原住民,他們更加追求與眾不同和高質量的生活品質,缺乏生活的閱歷歷練,因此,應通過開展紅色主題教育和暑期三下鄉(xiāng)社會實踐活動,讓青年學生在實踐中增長本領、磨礪品格、鍛煉意志,發(fā)揚艱苦奮斗的精神,做實干家。
2.2 構建分層分類的一體化思想引領體系,提高思想引領的精準度
共青團中央和教育部引發(fā)的《高校共青團改革實施方案》中強調,要構建分層分類的思想引領工作體系,要結合學生成長的差異性和階段性,針對不同性別、不同年級、不同群體等因素分類分層開展工作,為學生提供更加精準的幫扶,擴大工作的覆蓋面和受益面,因此,高校共青團必須要首先深入開展學生思想動態(tài)調研,了解不同學生群體的成長需求,牢牢把握思想引領的核心任務,不斷創(chuàng)新思想引領的內容。一是思想引領的內容要精準,針對不同年級特點,區(qū)分本科生和研究生、新生和畢業(yè)生等,思想引領的內容和側重點要有所區(qū)別,新生側重于理想信念教育和生活觀念教育,幫助他們快速的適應大學生活,扣好人生的第一粒口子,畢業(yè)生側重于職業(yè)觀教育和感恩教育,引導畢業(yè)生感恩母校的培養(yǎng),立鴻鵠志,到祖國需要的地方和一線,去建功立業(yè),做成一番事業(yè)。二是思想引領的對象要精準,如針對受國家資助的學生,開展“筑夢、助人、鑄魂”工程教育,引導他們自立自強,樹立自信,做新時代的奮斗者。三是思想引領的效率要精準,要利用新媒體平臺和智慧團建平臺,在第一時間發(fā)布青年學生關注的熱點問題,在關鍵時刻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及時解決青年的思想困惑和生活難題,把思想工作做進學生心里。
2.3 打造“三微一端”共青團新媒體工作矩陣,提高思想引領的時效性
中共中央、國務院聯合引發(fā)的《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中強調,要利用好互聯網渠道,發(fā)揮網絡育人的作用,用大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實現思想引領。在新時代背景下,以大數據、互聯網+、人工智能、信息化為代表的新科技正在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95后大學生作為互聯網的原住民,微博、微信、微視頻、客戶端成為他們溝通和交流的主渠道,他們對于即時性、互動性、溝通性都有了新的要求,給高校共青團工作帶來了新挑戰(zhàn)和新機遇。一是要堅持內容為王的原則,精準把握學生的興趣點,推出系列青年學生關注的熱點問題和身邊的典型榜樣,利用青年學生的話語體系,讓思想引領的內容更加貼近學生,貼近生活,增強思想引領的針對性和吸引力。二是要重視渠道建設,充分利用“三微一端”新媒體工作矩陣短、平、快的特點,增加與青年學生即時的互動和交流,學生在哪里,思想引領的工作就做到哪里。三是同時網絡宣傳員隊伍建設,注重培養(yǎng)思想積極、素質全面、視野開闊的網絡意見領袖,發(fā)揮朋輩同學的示范導向作用,在熱點事件、關鍵節(jié)點旗幟鮮明的唱響主旋律,擴大共青團新媒體矩陣的影響力。
2.4 構筑健康向上富有活力的校園文化氛圍,提高思想引領的感染力
共青團中央和教育部引發(fā)的《高校共青團改革實施方案》中強調,要著力打造若干面向青年學生的團學工作品牌,用優(yōu)秀校園文化品牌浸潤、感染、熏陶青年,校園文化是高校共青團開展思想引領工作的重要載體,優(yōu)秀的校園文化可以感染人,給人以啟迪,滋潤學生的思想成長。一是要開展校史、校情、校訓教育,增加學生愛校榮校的情感,自覺踐行學校的校訓精神。二是開展“挑戰(zhàn)杯”、“創(chuàng)青春”等大型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類比賽,以具體實踐指引學生思維認識的提高,達到自身素養(yǎng)和校園文化建設的雙向性發(fā)展。三是以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紅色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教育學生,培養(yǎng)學生的文化自信心和使命感,達到對自身民族文化的自我覺醒和深度認同,以及對文化發(fā)展生命力的強大自信,同時以強烈的文化自信參與到校園文化建設,提升校園文化的參與度和認同感。四是逐步開展高雅藝術進校園活動,以藝術的高雅性和感染力建構學生對于美的認識與訴求,不斷提升學生的思想先進性。
參考文獻
[1]習近平.在同各界優(yōu)秀青年代表座談時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3-05-05(1).
[2]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N].人民日報,2017-10-28(1).
[3]共青團中央書記處.充分發(fā)揮高校共青團在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生力軍作用——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論述[N].人民日報,2017-01-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