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麗梅
摘要:在眾所周知,語文教材所選的課文,多為名家名篇或經(jīng)典之作,而在實際中,教材又作為語文教學的媒介,所以,我們要充分發(fā)揮教材的作用,取其精華,學以致用,讓教材更好地為孩子們的寫作搭橋鋪路。
關(guān)鍵詞:語文教材;課文;寫作
眾所周知,語文教材所選的課文,多為名家名篇或經(jīng)典之作,而在實際中,教材又作為語文教學的媒介,所以,我們要充分發(fā)揮教材的作用,取其精華,學以致用,讓教材更好地為孩子們的寫作搭橋鋪路。
一、對比課題,妙擬題目
“題目”就好比是文章的眼睛,通過它,我們可以看見文章的靈魂。那么,教師在教學時,就要注意讓學生對比課題,從中發(fā)現(xiàn)每篇文章起題目的特點。通過比較,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許多課題都是圍繞主要人物、重要事件、人物+事件、某處景物或者某個事物來命名,也有一些課文直接引用文章中最能突顯主旨的某個詞或者某個句子為題,例如《萬年牢》、《和我們一樣享受春天》、《魚游到了紙上》……如此一來二去,學生漸漸掌握了這些擬題方式,但還不夠,這些只是最基本的,在此基礎(chǔ)上,我們還要教會學生列出有個性化的題目。
究竟要如何操作呢?這就需要學生們在擬題時多推敲,多揣摩,根據(jù)主旨或材料多列幾個題目,等到作文后再反復閱讀全篇,從中挑選出“新穎、簡潔、確切”的題目。拿第五單元感悟生命的作文選題為例,多數(shù)學生直接以《生命》或《熱愛生命》為題,我引導學生再次翻閱第五單元課文,每篇課文的題目都讓人耳目一新:《觸摸春天》、《永生的眼睛》、《生命生命》、《花的勇氣》,經(jīng)過一番引導,不少同學又反復讀起了自己的作文,擬出了這樣的題目:《生命,你好》、《永生的愛》、《無處不在的生命》、《生命的奧秘》、《堅強的大樹》……
二、關(guān)注語言,巧用詞,活寫句
很多時候,我們都要求學生積累詞語,背誦句段,但是很少有學生知道其中的深意,只是單純地背誦,以應(yīng)付考試。其實,老師的目的是讓學生去關(guān)注語言:體會某些詞句運用的恰到好處、學習寫作方法、以及發(fā)現(xiàn)語句銜接的妙處。
文章有不少對景物的描寫,主要集中在第一和第六單元,作者用了大量比喻、擬人、排比、對比的修辭手法。課堂上,我讓學生品讀,感悟之后背誦,再教學生遷移運用。陳淼的《桂林山水》一文,這樣寫道:“漓江的水真靜啊,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綠啊,綠得仿佛那是一塊無瑕的翡翠?!痹谧x到這樣的文字的時候,學生脫口而出,安砂九龍湖的水同樣也有這樣的特點,是啊,我們?yōu)槭裁床荒苤苯右眠@樣美好的文字呢?于是,學生在第一單元寫某處景物時,便有了這樣的文字:“往九龍湖一看,哇!眼前一片明艷,湖面波光粼粼。九龍湖的水真綠呀,綠得像一塊晶瑩的綠寶石;九龍湖的水真清啊,清得像面可供姑娘梳妝的大鏡子;九龍湖的水真涼啊,涼得我直想捧起一把撲到臉上?!睂菊Z言運用到實際生活中,運用到真實的情境中來,加以創(chuàng)新,文字又再次煥發(fā)活力。諸如此類的例子,書本中隨處可見。
三、分析結(jié)構(gòu),學列提綱,連段成篇
我們在批改學生的作文時,常常會有這樣的困擾:大多學生沒有篇章的概念,作文中每一段的內(nèi)容似乎是想到什么寫什么,毫無章法可循。究其原因,其實是學生在平時的閱讀中沒有注意組織材料,沒有把選好的材料按中心要求來安排先后順序,進行詳略的取舍。因此,這就要求我們老師在講課時,要有意識地指導學生弄懂作者是如何安排敘述順序和詳略的。如“課文中先寫什么?其次寫什么?最后寫什么?根據(jù)什么來安排課文順序?哪部分詳寫?哪部分略寫?”等,這些其實就是對學生作文形式的指導。
四、尋得主題,進行突出中心的訓練
要知道,材料應(yīng)該是為中心服務(wù)的,我們要表達什么樣的中心思想就應(yīng)該收集什么樣的材料。我們在指導學生歸納中心的過程中就要讓學生明白課文是用什么材料(具體實例)來反映中心的,經(jīng)常這樣進行突出中心的訓練,學生慢慢摸索到如何從內(nèi)容入手去反映中心,再看他們的文章,你會驚喜地讀到許多具體的、貼切的、觀察獨到的、針對性強的事例。學生在習作《校園的一角》中,以“美”為中心,把食堂前面的“月亮坪”一年四季的美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懊慨斎f物復蘇的春天來臨,草坪中的小草不知什么時候偷偷地探出頭來,在春風的吹動下輕盈地舞蹈。草地在陽光的照耀下就像一塊碧綠的地毯。仔細一看,發(fā)現(xiàn)草坪上有幾塊禿著的土地,好像是被小朋友剪破后露出的小洞洞。春天過去了,暑氣逼人的夏天來臨時,草坪頓時換了一幅新的景象,小草們各自彎著腰,低著頭,好像在竊竊私語:'真熱??!真熱啊!'炎熱的夏天過去了,涼爽的秋天來到了,草坪邊上的樹紛紛落葉,鋪在漸漸裸露的草坪上,是另一種美。一年的末季,小草鉆回泥土里,大概睡著了吧!”
總之,課文無非就是個例子,只要有一雙慧眼,去挖掘課文本身的寫作訓練因素,跟著課文學寫作,抓住時機,適時訓練,一定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