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忠富 劉菜治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26-0045-01
什么是效率?專家認為,它是指“學生的學習收獲與教師、學生教學活動量在時間尺度上的度量”,也就是指在一定教學時間內師生的教學活動所獲得的實際效果。是事半功倍還是事倍功半?主要取決于教師的用“心”定教、增效輔助、高效組織、有效引導。
一、導入精心,抓起點
俗話說:“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好的開端離不開好的“起點”,語文課堂教學的“起點”就是指“導入新課”。對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處理,教學中存在著兩種偏向:一是忽視導入,視其可有可無;二是機械的模式化的導入,局限于組織教學的起始環(huán)節(jié),不考慮時間、地點、內容、對象,千篇一律。
語文特級教師于漪說:“在課堂教學中,要培養(yǎng)激發(fā)學生的興趣,首先要抓住導入課文的環(huán)節(jié),一開課就能把學生牢牢地吸住。課的開始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調,第一個音定準了,就為演奏或歌唱奠定了基礎。上課也是如此,第一錘應敲在學生心靈上,像磁石一樣把學生牢牢地吸引住。”一個成功的導入環(huán)節(jié),能迅速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和“角色欲望”,建立起師生情感交流的橋梁。
如教學《十里長街送總理》一課時,先播放音樂,同時旁白:“1976年1月8日,一顆巨星在中華大地的上空隕落了,江河為之嗚咽,山川為之哭泣。億萬中國人民更是悲痛欲絕,淚水灑遍了江河大地。他,就是我們無比崇敬和愛戴的周恩來總理。1月11日,靈車護送總理的遺體前往八寶山革命烈士公墓火化,知道了消息的、成千上萬的首都群眾,冒著凜冽的寒風,沖破“四人幫”的重重阻力,自發(fā)地聚集在長安街兩旁,為我們的好總理做最后的告別。于是,出現了“十里長街送總理”的悲壯場面。揭示課題之后,讓學生觀看電視錄像,畫面上灰暗的天空,莊嚴肅穆的靈車,胸前佩戴著小白花、悲傷痛哭的人群,再加上解說員飽含深情的解說,一下子把學生的心拉到了文中所描寫的那一特定的歷史場面。這樣導入新課,使學生產生了濃厚的學習興趣和強烈的探究欲望,大大提高了教學效率。
二、緊扣核心,抓支點
著名的物理學家阿基米德說過:“給我一個支點,我將撬動地球?!边@話一語道破“支點”的巨大作用。語文課堂教學中選好“支點”,然后以它為突破口,教學就會或游刃有余,或舉重若輕,甚至做到“四兩撥千斤 ”,從而大大地提高課堂效率。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支點”是什么呢?我認為,“支點”因文體、內容的不同而不同,多種多樣,但它們一般或表現為內容上的重點、關鍵點,或表現為形式上如構思、結構、表達方式、語言等方面的特點。
教學中選擇好那個牽一發(fā)而動全身的“支點”,就能大大提高課堂效率。如我在教《草船借箭》時,一改傳統(tǒng)的按事情發(fā)展的順序講解的模式,先選好一個“支點”——“諸葛亮神機妙算,我真不如他”,從這個事情的結果部分入手,通過設疑,“諸葛亮神機妙算表現在哪些方面?”讓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發(fā)現,借助板書,完成了學習任務。由于選擇了好的“支點”,并由此入手,教學中的主次分明,條理清晰,用時少而學生印象卻非常深刻,反映非常好。
三、讀書用心,抓實效
閱讀教學中的“讀”應該給足時間,突出過程,讓學生在游泳中學游泳,在閱讀中學閱讀。要讓學生明白,知識靠自己在讀中掌握。教師應該在學生自讀自悟過程中,通過多途徑、多角度、多方式的讀引導他們去感受、體會語言的魅力,增強語文的素養(yǎng)?!墩Z文課程標準》提出:“小學生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這“正確、流利、有感情”就是朗讀指導的基本標準。
教師應根據這三個層面的要求精心設計,具體指導。如課文《兩只小獅子》中有句話:“小獅子整天練習滾、撲、撕、咬,非??炭??!蔽以O計了四次讀的指導:1.初讀,指名讀,達到把每個字音都讀準的目的;2.帶讀,領讀,區(qū)分頓號與逗號的停頓;3.刪去句中的“非?!币辉~比較朗讀,體會“非?!痹诰渲械淖饔?;4.通過動作演示,表情朗讀,把“滾、撲、撕、咬”的抽象詞又具體化,從而使學生體驗到小獅子為了學會生活的本領,是怎樣刻苦練功的。這種讀的指導,既訓練了語言文字,又滲透了情感、意志的熏陶,培養(yǎng)了學生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很好地體現了語文學科工具性與人文性的有機融合。
四、突出重心,抓參與
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最終是要提高學生的基本素質,而教學效率的提高,不能單憑教師講的口若懸河,滔滔不絕,更在于學生的積極參與。因為教與學是外因與內因的關系。只有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才能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才能發(fā)展好學生的個性。語文教師要真正把學生作為教學的主體,處處以學生為中心,發(fā)揚民主思想,與學生平等相處,把學生作為學習的主人,甘做人梯,做幕后的“導演”,把學生推向語文教學的舞臺。這就需要老師在課堂上多用啟發(fā)式與討論式,多設疑難,鼓勵學生大膽發(fā)言、爭辯、質疑,同時以精當、靈活、適度、新奇、多變、趣味的課堂提問,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喚起他們的好奇心和創(chuàng)造力。
用“心”定教,提高課堂效率,是每一位教師追求的目標。讓語文課成為高效的課堂,讓讀書成為輕松吸納的過程,是我們追求的理想狀態(tài)。那么,就讓我們用“心”去實踐,讓語文課堂更堅實地邁向實效、高效,讓學生的“心”和語文的“心”共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