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云峰 張宏偉
摘 要:文章通過闡述參與教學法的內涵特征,分析高校計算機基礎教學現(xiàn)狀,對參與教學法在高校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中的運用提出“注重因材施教”、“開展好教學環(huán)節(jié)、作業(yè)設計”、“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操作的學習習慣”等策略,旨在為如何促進高校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的順利開展提供借鑒與參考。
關鍵詞:參與教學法;高校;計算機基礎課程
作為我國高校一門十分重要的公共基礎課,計算機基礎課程所包含內容是當代大學生必須學習掌握的計算機基本知識及操作技巧,然而現(xiàn)階段在該門課程教學中依舊采取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也就是教師講學生聽的教學模式,該種傳統(tǒng)教學模式存在一個突出問題,即為被動接收的學生通常會覺得教學課堂浮躁乏味[1]。要想提高學生學習計算機基礎課程的主觀能動性,促進收獲良好的教學成效,務必要對傳統(tǒng)教學模式予以改革創(chuàng)新。由此可見,對參與教學法在高校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中的運用開展研究,有著十分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一、參與教學法概述
參與式教學法理論依據包括有心理學內在激勵與外在激勵關系理論及佛洛姆期望理論等,屬于一種合作式或者協(xié)作式的教學方法。其依托各式各樣情景活動使參與者自主思考自身的經驗、想法,并與他人進行交流互動。參與教學中教師作用在于引導及現(xiàn)場控制,學生則通過自我發(fā)現(xiàn)、分享以實現(xiàn)自身知識技能的增長。參與教學法下,學生不再是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中的被動受眾,而在教學過程中扮演主動參與者的角色。在高校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中,學生有著不盡相同的背景,但計算機基礎知識普遍不多,對于他們來說,積極主動地參與到知識學習中相較于被動接受乏味的知識理論要明顯更具吸引力,且能夠收獲良好的學習成效[2]。參與教學法十分適用于高校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究其原因在于計算機基礎理論較為淺顯易懂,學生僅需積極準備、參與便可達成對新知識的有效接收。所以,可將參與教學法引入至高校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中,并結合學生實際情況制定各使用的參與方法。
二、高校計算機基礎教學現(xiàn)狀
(一)學生計算機水平參差不齊
伴隨近年來計算機的廣泛推廣,學生在中小學階段便展開了對信息技術相關課程的學習,因而已具備一定的計算機操作及應用能力。然而因為不同地區(qū)經濟發(fā)展水平、教育水平及學校對信息技術教育重視水平等的不盡相同,使得大學生進入高校時,計算機基礎存在極大差異。由于學生計算機水平參差不齊,倘若計算機基礎教學不做區(qū)別對待,則極易使計算機基礎相對好的學生對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喪失興趣;而計算機基礎相對差的學生,則難以有效理解、掌握在課堂上所教授的教學內容及操作方法。如此一來,會導致基礎相對好的學生產生厭學心理;而基礎相對差的學生出現(xiàn)學不會、不敢學的情況。
(二)教學方式方法單一,創(chuàng)新性不足
在當前時代背景下,統(tǒng)一片面的教學方式方法已然難以滿足高校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需求。統(tǒng)一的教材無法滿足不同專業(yè)、不同層次的學生對教材的需求,一味借助多媒體工具對課件予以呈現(xiàn),教學環(huán)節(jié)推行教師講學生聽的傳統(tǒng)模式,與過去利用黑板開展課堂教學缺乏本質區(qū)別,只不過是將黑板內容轉移至大屏幕,再對屏幕上教學內容進行機械式灌輸,進而對學術學習主觀能動性造成極為不利的影響。與此同時,教學方式方法太過依賴課堂教學及上機體驗的教學模式,學生教學主體地位難以得到充分體現(xiàn)。新形勢下,倡導學生實踐的教學宗旨,使得學生在非認知能力層面難以實現(xiàn)有效提高,進一步形成學生學習興趣不足、教學成效不盡如人意的教學局面。
(三)課程設置缺乏與專業(yè)的有效結合
近年來,計算機技術在我國諸多行業(yè)領域得到廣泛推廣,不同行業(yè)領域對計算機知識的要求不盡相同,然而,現(xiàn)階段高校計算機基礎課程,針對不同專業(yè)學生通常依舊選取統(tǒng)一的教材內容,即主要為計算機基礎知識、計算機網絡與安全、多媒體技術、操作系統(tǒng)等。計算機教學內容過于寬泛,對于非計算機專業(yè)學生,尤其是文科、藝術類學生來說,學習計算機基礎課程理論知識存在不小的難度,再加上教材內容缺乏與學生專業(yè)的有效聯(lián)系,進而對學生學習主觀能動性造成不利影響,使得教學成效不盡如人意。
三、參與教學法在高校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中的運用策略
(一)注重因材施教
高校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對象有著多層次性的特征,自計算機基礎層面而言,包括有東部沿海學生、中部學生、西部學生等;自專業(yè)層面而言,包括有理科、文科、藝術類等;自個體差異層面而言,學生自身理解、接受水平存在一定差異。所以,教師教學過程中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應當選取不同針對的教案。因而,教師可秉承“因材施教”的教學原則,在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中,
首先,針對不同專業(yè)學生制定有效針對的教學大綱,依據專業(yè)不同設置有效針對的教學目標、要求。例如,對于理工類學生而言,教師在教學中應當側重教授編程、硬件等相關方面的知識技能;對于文科、藝術類學生而言,教師可采取選修或者輔修的形式推進不同類型的應用軟件學習[3]。如此一來,讓學生可結合自身專業(yè)基礎對計算機基礎內容展開學習,進而防止一個教學大綱、一個教學要求使學生學習面臨諸多迷茫、疑慮。推進計算機基礎教學與學生實際情況的有效結合,提高學生基礎知識實際應用能力,為教師與學生開展后續(xù)教學工作奠定良好基礎。其次,在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中,教師應當結合學生實際情況,引導學生進行自我定位。在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之初,應當結合學生專業(yè)特征,為學生講述計算機學習的相關剛要,使學生明確自身學習方向。同時,還應當向學生闡明計算機基礎知識的學習目的及重要性,讓學生自主思考在計算機基礎方面存在的優(yōu)勢與不足。然后,教師可借助發(fā)電子郵件方式,對每位學生提出建設性意見建議,幫助學生制定適宜自身的計算機學習計劃。唯有在學生對自身學習體系形成有效了解前提下方可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教學中,所以,教師應當結合學生實際情況,引導學生制定學習計劃,學生才更愿意參與到學習中。
(二)開展好教學環(huán)節(jié)、作業(yè)設計
信息技術的迅猛發(fā)展,對傳統(tǒng)教育形式提出了更為嚴苛的要求。在高校計算機基礎課程實際教學設計中,教師應當不斷反思、革新,結合學生實際情況,設計出科學針對的教學課堂。首先,教師應當設計好每節(jié)課的教學環(huán)節(jié),以調動起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就好比,在計算機文化基礎課教學過程中,教師可利用5~10min時間設計為“個性”時間,讓哪些計算機基礎相對好的學生展示自身的作品,或展示通過網絡途徑下載的有意義的作品,并表達自身的看法、觀點[4]。依托該種方式,既能夠促進學生收獲學習計算機基礎知識的成就感,還可推進學生將計算機基礎知識應用于生活實踐中。其次,除去讓計算機基礎相對好學生展示自我,提高學生參與性之外,還應當考慮計算機基礎相對差學生的學習發(fā)展需求。因而,該部分“個性”時間同樣屬于計算機基礎相對差的學生。又如,每次計算機實踐操作中,教師應當對學生進步情況予以明確記錄,并讓學生對自身作品進行展示、講解,與此期間,該部分學生同樣可對自身實踐中面臨的相關問題向教師或其他同學提問。設計教學環(huán)節(jié)、作業(yè)是提高學生學習參與性的重要一環(huán),有效明確學生個體差異,進而設計出每一位學生均有展示空間的課件、作業(yè)。
(三)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操作的學習習慣
計算機基礎知識與計算機實踐操作有著十分緊密的聯(lián)系,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操作的學習習慣,是提高學生參與積極性的重中之重。學生不僅是課堂教學的主體還是操作實踐的主體,因而,教師應當有意識的設計,讓學生帶著問題,有目標地參與到學習實踐中。就好比,在計算機具體實驗中,教師可結合學生現(xiàn)有知識設計實驗內容,在為學生提供有效自我表現(xiàn)空間的同時,向學生提出問題,讓學生自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掌握簡單的操作。基于此,設計相關小課題,引導學生相互間開展交流、互動。如此一來,在學習中實踐,在實踐中學習,既能夠促進學生對實際操作技能的有效掌握,又能夠調動起學生進一步學習、應用計算機相關理論的參與性。
四、結束語
總而言之,伴隨信息技術的飛速發(fā)展,諸多行業(yè)領域對計算機專業(yè)人才的需求不斷增多,對計算機人才也提出了越來越嚴苛的要求。參與教學法在高校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中的應用,可促進學生計算機技能的有效提高。因而,相關人員務必要不斷鉆研研究、總結經驗,提高對參與教學法內涵特征的有效認識,加強對高校計算機基礎教學現(xiàn)狀的深入分析,“注重因材施教”、“開展好教學環(huán)節(jié)、作業(yè)設計”、“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操作的學習習慣”等,積極促進高校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的順利開展。
參考文獻:
[1]方賢勇,羅斌,仲紅.參與式教學法在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中的應用[J].廣東石油化工學院學報,2011,21(02):43-46.
[2]賈遂民.高校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探討[J].農業(yè)網絡信息,2016,05(08):87-89.
[3]鄭曉娟.參與式教學法在技工院?!队嬎銠C應用基礎》課程教學中的設計與實施[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7,13(6X):157-158.
[4]郭風.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實驗參與式教學模式探究[J].考試周刊,2014,12(91):125-126.
作者簡介:董云峰(1977—),男,漢族,黑龍江大慶人,碩士,講師,主要研究方向:智能控制。
注:本文系大慶師范學院教育教學改革項目《基于參與式教學法的計算機公共課程教學方法應用型研究》(項目編號:JY1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