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瑾瑜
摘 要:《圍城》的主人公方鴻漸,作為知識分子的典型代表,集中反映了現(xiàn)代人面臨的愛情、婚姻以及更廣泛意義上的人生困境,即只能隨波逐流得過且過,而不能做出主動的、有意義的選擇,因而永遠在“圍城”之中無奈徘徊。
關(guān)鍵詞:《圍城》;現(xiàn)代主義;生存困境
《圍城》是錢鐘書唯一的一部長篇小說,以詼諧的筆調(diào),描寫了以方鴻漸為代表的知識分子群像,揭示了其在40年代內(nèi)憂外患、風雨飄搖的時期,所面對的愛情、婚姻、人生所面臨的困境。小說遠離當時流行的宏大敘事模式,選擇了另一條蹊徑,小說從始發(fā)法國的郵輪說起,歷經(jīng)香港、上海、湖南平成再到香港、上海的循環(huán)圈,展示了方鴻漸、趙辛楣、曹元朗、李梅亭、高松年等諸多知識分子的生存困境和丑態(tài),并最終將婚姻、事業(yè)甚至是人生歸結(jié)為一座圍城,表現(xiàn)出了作家的人文關(guān)懷和深刻的人性之思,對當下的生存現(xiàn)狀有諸多有益的啟示,因此更具有恒久的藝術(shù)魅力。盡管我們不是《圍城》中的任何一個人,盡管我們已經(jīng)脫離了《圍城》中遙遠的年代,我們?nèi)匀荒軓闹懈惺艿较矂夥毡澈蟮谋瘎≈黝},并隱隱約約意識到,現(xiàn)代的我們也處在一個“圍城”困境之中。
一、婚姻愛情之“圍城”
《圍城》首先是一個知識分子的婚姻、愛情之“圍城”。書中蘇文紈、趙辛楣、方鴻漸、褚慎明、董斜川等人討論“圍城”的時候,方鴻漸的酒已經(jīng)喝多了,已不能保持理性的思考和判斷,慎明在這個時候提起:“結(jié)婚仿佛金漆的鳥籠,籠子外面的鳥想住進去,籠內(nèi)的鳥想飛出來;所以結(jié)而離,離而結(jié),沒有了局”,蘇文紈也引用了法國的一句話,說婚姻是“被圍困的城堡,城外的人想沖進去,城里的人想逃出來”,書中與方鴻漸發(fā)生關(guān)聯(lián)的鮑小姐、蘇文紈、唐曉芙、孫柔嘉等四個女性,唐曉芙是方鴻漸心中的理想伴侶,卻在蘇文紈的挑撥之下無奈錯過,固然有蘇文紈從中作梗,方鴻漸的性格也是重要原因,方鴻漸面對孫柔嘉的“溫柔陷阱”毫無招架之力,結(jié)婚之后又陷入了無休止的爭吵和冷戰(zhàn)之中,這時候方鴻漸“想到重逢唐曉芙的可能性,木然無動于衷,真見了面,準也如此,緣故是一年前愛她的自己早死了,愛她、怕蘇文紈、給鮑小姐誘惑這許多自己,一個個全死了?!睆娜偞髮W回來的方鴻漸,經(jīng)歷過人生中的事業(yè)、婚姻等大事,發(fā)出了如此頹唐之感。方鴻漸還說“不管你跟誰結(jié)婚,結(jié)婚以后,你總發(fā)現(xiàn)你娶的不是原來的人,換了另外一個?!奔傧胩茣攒胶头进櫇u結(jié)了婚,恐怕也是陷入了人生之中的另外一座“圍城”,因此小說中的唐曉芙是唯一沒有交代結(jié)局的女性,她就像那一朵芙蓉花,是作者在灰暗的人生困境中遺留的最后一抹亮色。
二、知識分子的事業(yè)之“圍城”
其次是一個知識分子的事業(yè)之“圍城”, 方鴻漸到外國留學,最后買了個假文憑,回國的輪船上百無聊賴,與鮑小姐調(diào)情為樂,離開了輪船這篇方寸之土,作品是這樣描寫方鴻漸的感受的,下船不過六七個鐘點,可是船上的一切已如隔世。上岸時的興奮,都蒸發(fā)了,覺著懦弱、渺小,職業(yè)不容易找,戀愛不容易成就。理想中的留學回國,好像地面上的水,化氣升上天空,又變雨回到地面,一世的人都望著、說著。這個時候的方鴻漸,沒有一個明確的目標,充滿了對人生的無力感。后來趙辛楣與方鴻漸在去三閭大學的路上遇到了種種令人啼笑皆非的事情,二人在客船上談話,方鴻漸說:我還記得那一次褚慎明還是蘇小姐講什么“圍城”。我當初很希望到三閭大學去,所以接了聘書,近來愈想愈乏味,這時候自恨沒有勇氣原船退回上海。由此可見方鴻漸其人隨波逐流,一直陷于圍城之困中。方鴻漸是一個新舊交替時期的知識分子,有點小聰明,卻總也認不準前方的道路,既沒有拯救社會的志向,也沒有潛心做學問的心思,只想安守自己的方寸之土,享受古式的閑云野鶴與西方紳士的結(jié)合的瀟灑,只得一次又一次地被擠向邊緣之地,一事無成。
三、人生之“圍城”
“圍城”最深刻的自然是人生之“圍城”。快要到達三閭大學時,經(jīng)過一路上的曲折和鬧劇,趙辛楣發(fā)表了一通“旅行論”,認為旅行最能測出一個人的品性,并評價方鴻漸說“你不討厭,可是全無用處”,在寧都時,一行人得知長沙淪陷,眾人為難,方鴻漸毫無主意,但仿佛這不是自己一個人的事,跟著人走,總有辦法。方鴻漸到上海一段時間后,他坐立不安地要活動,卻頹唐使不出勁來,好比楊花在春風里飄蕩,而身輕無力,終飛不遠。他自覺這種惺忪迷殢的心緒,完全像填詞里所寫的幽閨傷春的情境。鴻漸與柔嘉鬧翻,午夜回到家時,發(fā)覺人去樓空,人生最原始的睡,同樣也是死的樣品。這兩處對方鴻漸狀態(tài)的描寫是相當精彩的,表達出了一個人無力、頹廢的狀態(tài)?!澳悴挥憛?,可是全無用處”,可以說是道出了方鴻漸的本質(zhì)特征,也是一個知識分子生存的困境所在,他的軟弱與被動選擇使他沒有辦法擺脫這種無力狀態(tài)。里面的人物大多為高級知識分子,相互揶揄、出口成章,愛在口上占些便宜,讀來顯得暢快和不拘一格。然而細細品味,就可以感受到藏在語言背后的深刻含義。每個人都貌似是一個思想者,理論上邏輯鮮明,人生的實踐卻充斥著荒誕和悲哀。
“圍城”具有深刻的象征意味,它的象征意義已不僅僅局限于婚姻,而是人的婚姻、愛情、事業(yè)、生存等諸方面。小說的結(jié)尾,方鴻漸與孫柔嘉爭吵一番,孫柔嘉負氣出走,方鴻漸獨自一人,不知道明天會在哪里。那只祖?zhèn)鞯睦乡姀娜葑栽诘卮蚱饋怼@個時間落伍的計時機無意中包含對人生的諷刺和感傷,深于一切語言,一切啼笑。碌碌無為,選擇無能,這是新舊交替時期知識分子的悲劇,是一個時代的悲劇,也是普遍意義上的人生困境。
參考文獻:
[1]錢鐘書.圍城[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1。
[2]劉靜.解讀錢鐘書《圍城》中的文化底蘊[J].作家.201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