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鴻波
岳麓山,是我夢中的山。在很多年以前,我就知道,那里有岳麓書院,朱子講經(jīng)而聲威振,有愛晚亭,杜牧游山而秋意濃,更有那一代偉人的“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的豪邁詞章,滿樹的火楓,滿樹的紅櫨,在深秋的十月里常常點燃那紅男綠女激情繽紛的夢。
在廣東工作近十年,年年穿越湖南長沙這塊寶地,卻始終沒有機會在這座向往已久的城市駐足片刻。前年冬天,正逢毛主席的誕辰,我們一行人大清早在長沙火車站下車,就步履匆匆地坐汽車往韶山趕。雖然就經(jīng)湘江路過岳麓山腳,也只能是驀然回首,況且寒雨凄迷,就只好把登臨岳麓山覽勝的大夢留待將來。
今年國慶節(jié)長假,本來沒有外出的計劃,而我所在的武漢京劇票房卻意外地接到長沙戲協(xié)的邀請,于是組織我們一行十幾個人到湖南瀏陽、長沙,與那里的京劇票友進行藝術(shù)交流。盡管行程上沒有安排去岳麓山,但我認為這依然是個接近她的好機會,近水樓臺先得月,到了長沙,興許就有機會上岳麓山去。
車到株州,已是中午,我們就自然而然地往東北方向先去瀏陽。一路上全程高速,大道康莊,兩邊阡陌縱橫,新型農(nóng)村的格局在眼前呈現(xiàn),千家萬戶星羅棋布在各處山邊路角,一派風光旎麗的田園景色從城市邊緣迂回曲折,直插到山區(qū)深處。到了瀏陽河,似乎也沒有想象中的好,那“瀏陽河,彎過了九道彎,五十里水路到湘江”的歌曲,現(xiàn)在還有許多人傳唱,可她如今卻半裸半露地擺在了我們面前。河床并不很寬,而且水位驟退,水面上來往船只也不多,倒有些干涸的跡象。這令我沒有來時興奮的感覺,一臉的失望讓我頃刻間悵惘和木然。我心目中的瀏陽河是兩岸平闊,碧藍的河水淘洗歲月的泥沙,一波接一波地往西流向湘江,河面上漁帆點點,鷗鷺翔飛,槳聲,浪聲,漁歌聲,鳥兒的振翅聲,在時而平靜時而湍急的河水中參合交織,讓大河兩岸的稻浪也洋溢著亢奮著,把美好的昨天帶到今天。而現(xiàn)在我卻是悵然若失,當有人告訴我這就是歌曲里唱的瀏陽河時,我心里卻在反駁——這不是,一定不是的!
當瀏陽的朋友挽留我們在其縣城過夜,品嘗瀏陽當?shù)氐奶厣〕詴r,大伙兒正舉棋不定,到底是該在長沙住宿,還是在瀏陽歇息,我卻第一個提議到長沙。因為第二天在長沙瀟湘劇社京戲票房的活動是下午開鑼,上午大家就可以自由休閑,正好就趁這個間隙上岳麓山,看看星城的風景名勝,于是戲也唱了,山也游了,不虛此行,也不負夙愿。我一鼓動,并且繪聲繪色地描畫著岳麓山,談著唐代詩人杜牧之“停車坐愛楓林晚”妙句的出處,談著唐朝大書法家、文學家李邕為麓山寺書寫的《麓山寺碑》,談著南宋著名理學家朱熹、張軾在岳麓書院主持講學,再講到四千多年前洪荒時代,大禹在南岳治水經(jīng)過岳麓山,并在其云麓峰左側(cè)峰巒的岣嶁峰上立下了那塊著名的“禹王碑”,還說到岳麓山上近代著名革命人士黃興、蔡鍔的墓道和抗日戰(zhàn)爭時國民黨薛岳將軍的第九戰(zhàn)區(qū)司令部指揮所。經(jīng)我七講八講,大伙再也沒有留在瀏陽過夜的興致,一并兒喊著要去長沙住。當?shù)氐呐笥衙鎸ξ覀內(nèi)绱说募で椋缓梦⑿χ判?,吃罷晚飯就給我們每人贈送了一袋特產(chǎn)火焙魚,囑咐司機讓我們星夜趕路。我們是頂著秋夜的寒氣和深秋的厚重連夜去長沙的,中秋的月兒慢慢地剝掉了面紗,象楊貴妃在華清池出浴的樣子,羞羞答答,又無所顧及,春風拂檻露華濃,讓人伸長了脖子望長了頸。星兒眨巴眨巴地,半明半昧,一會兒亮如水晶,一會兒佯裝睡眼,既有出閣女人的大方,又有待聘佳人的羞澀,在這樣烏黑的云幕遮幔里,我們都要忍不住地心跳。最后就只能是呼吸逐漸平靜停息,酣睡在夢的世界,在潭州古老的夜里漸入佳境。
下榻的酒店也是選在岳麓區(qū),出門就可以登山。早晨的岳麓山,空氣是無限的好??丈叫掠旰?,天氣晚來秋,看著地上有些濕漉漉的,方知昨天深夜后下了點小雨,雖然沒有驚醒我纏綿皎月的南柯,權(quán)作是為我們這一行武漢來的湖廣客洗塵滌耳吧!我往往就愛這樣地想著,這樣想著人也精神,心也舒坦。
大概是六七點鐘的樣子,我本以為我們就是起得最早的,卻不知山門外已經(jīng)是絡(luò)繹不絕的游人。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我琢磨著熱愛岳麓山的人一定很多,做著與我一般夢境的人更是大有人在。
過了自卑亭,便是一尊巨大的毛主席雕像,偉人舉目遠眺,神情自然,整齊的長風衣袂帶半掀,表現(xiàn)出非凡的氣勢和無比的凝重,他雙手背在身后,俯視著三湘川脈,俯視著神州大地,俯視著宇宙蒼茫和浩蕩天際,他的信心是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有之的信心,他的博大是華夏五千年歷史凝聚的博大。雕像的身后,就是偉人年輕時寫就的數(shù)十米長的巨幅《沁園春——長沙》的書法墻體,墻面也是采用黑白相間的上等大理石,用毛體書法蘸金粉鐫刻而成,“獨立寒秋,湘江北去,桔子洲頭。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漫江碧透,百舸爭流——”,通篇書法風骨爛漫,氣勢逼人,瀟灑中不失穩(wěn)健,再加上大氣磅礴無與倫比的文詞,讓我們再一次看到了偉人的氣度和領(lǐng)袖的風采。偉人出生在附近的韶山,早年求學于長沙,受教于岳麓,年輕時就有著不同常人的夢想,發(fā)下救黎民百姓出水火的宏愿,并積極投身革命,一生為國愛民。這千年書院歷代講壇竟然也是偉大領(lǐng)袖的啟蒙之所,這里也曾有他年輕時的夢想,成于斯,長于斯,一代曠世奇才,生命中也有湖湘岳麓的痕跡,并且是他人生燦爛畫卷中很重要的一筆。
南門往山峰東麓不遠,就是北宋開寶九年始建的岳麓書院,由當時的潭州太守朱洞在唐末五代僧人辦學的基礎(chǔ)上興建。南宋時期,著名理學家朱熹、張軾先后在此講學主持書院數(shù)十年,學生門徒達到千人之眾,形成岳麓書院的鼎盛,并成為宋朝四大書院之首。北宋大中祥符八年,宋真宗趙恒曾御筆親題“岳麓書院”匾額,該匾額的拓本碑刻也保存在書院之中,我這次也算幸運,竟然在此行中見到了。南宋以后,歷元、明、清數(shù)代,書院是屢興屢毀,毀了又興,大部分都是緣于朝代交替和農(nóng)民起義的兵事戰(zhàn)火。然而新的一朝主政,又仍然是不遺余力地破土擴建,朝廷和當?shù)毓賳T以及殷殷學子們都是大力支持,撥餉捐銀,而且一代比一代建設(shè)得好,主體建筑與點綴風景比先前都更加宏大完善??梢娭袊藲v朝歷代重視教育突出學風的總體思想沒有變,以學興教,以文治國,提升國民素質(zhì)富國強兵的思想延續(xù)了數(shù)千年,直到今日之中國大興。岳麓書院的大門上即是“于斯為盛;唯楚有材”的對聯(lián),這是眾所周知的岳麓景觀,我今天就來到她的跟前,穿透歷史的層層瘴煙云幕,走進那風雨兼程的歲月,可以思索,可以想象,可以流淚,也可以長嘆一聲。
書院的地勢并不高,從山腳依山而筑,就位于岳麓山的清風峽景區(qū)。自大明宣德皇帝始,經(jīng)地方官員多次修復(fù)擴建,岳麓書院主體建筑每一次都是集中在中軸線上,主軸線前延至湘江西岸,后延自岳麓山巔,配以亭臺牌坊,于軸線一側(cè)建立文廟,形成了書院歷史上亭臺相濟、樓閣相望、山水相融的壯麗景觀。書院的講學、藏書、祭祀三大功能得到了全面的恢復(fù)和發(fā)展,也奠定了現(xiàn)存建筑基本格局。左右依山都是高大的叢林,紅楓、黃櫨、烏柏、水杉、槭樹、槲樹、黃連木漫山遍野,在偌大個山中參差錯雜,讓整座書院集中在山凹頓顯恢宏肅穆之氣。書院前后門兩邊都是盈門的翠竹,一叢叢,一扎扎,密集密擠地,就如同讀書的學子,在悉心聆聽朱子的教誨。書院里面,除了頭門、二門、半學齋、教學齋、文廟大成殿、御書樓、百泉軒、講學堂、湘水校經(jīng)堂這幾大主體建筑外,其他各處空間也是亭臺錯落,水榭橫生,花園假山,修竹石徑,再布置各式各樣的名貴花木,雖然時過千年,卻沒有舊氣和蒙塵之感。有的只是古氣和大氣、雅氣、書卷氣,走過每一道門檻,轉(zhuǎn)到每一間房舍,都是親切沉淀的印象,可古而新,不用翻開書本,就可以聽到朗朗書聲,看到舞文弄墨的先生,頭戴方巾,布袍便履,手捋五溜三須,在那里之乎者也,文以載道。
出岳麓書院后門過紅楓館,就可以看到隱蔽在山間深處的愛晚亭了。這愛晚亭與安徽滁州醉翁亭、杭州西湖湖心亭、北京陶然亭并列,號稱中國古代四大名亭,是清朝乾隆五十七年創(chuàng)建的,在四大名亭中要算最為年輕。后來幾經(jīng)興毀,眼前的愛晚亭雖不是兩百年前的舊物,但是結(jié)構(gòu)精巧,古氣尚存。亭下十幾米外,有一潭碧水如鏡的小湖,沿小湖兩側(cè)的山徑都可通往愛晚亭,兩邊山徑又砌湖堤相連,走在山中,恰如行走在畫里,山中客,就變成了畫中人。走近亭子,一眼就看到亭前石柱上的對聯(lián)“山徑晚紅舒,五百夭桃新種得;峽云深翠滴,一雙馴鶴待籠來”,寫情寫景詩意濃厚,清雅之中不乏野逸之氣。亭形為重檐八柱,琉璃碧瓦,亭角飛翹,自遠處觀之似凌空欲飛狀。亭內(nèi)為丹漆圓柱,外檐四根石柱都是用的花崗巖。亭中彩繪藻井,東西兩面亭欞懸以紅底鎏金的“愛晚亭”匾額,據(jù)說是由當時的湖南大學校長李達先生專函呈請毛澤東主席所書手跡而制,亭內(nèi)立有一碑,上面刻著毛澤東主席手書《沁園春——長沙》的詞句,筆走龍蛇,雄渾自如,更使古亭流光溢彩。愛晚亭三面環(huán)山,東向開闊,縱橫十幾丈,三季紫翠菁蔥,四時流泉不斷,說是岳麓山的畫龍點睛之筆,真不為過。經(jīng)打聽,此亭最早是當時的岳麓書院院長羅典所建,并取名“紅葉亭”,后來才由乾、嘉年間的湖廣總督兼《續(xù)資治通鑒》的作者畢沅,根據(jù)唐朝詩人杜牧的《山行》絕句“遠上寒山石徑斜,白云生處有人家。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倍拿麨椤皭弁硗ぁ薄5降锥拍劣袥]到岳麓山來過,是否來時正趕上萬山紅遍而詩興大作寫下《山行》,史無記載,也無所考究。中國觀賞紅葉的地方本來也多,當身邊的朋友告訴我確有此事時,我也無須再往深處探詢。歷來名山勝水與文人騷客牽強附會的事就有之,權(quán)當都是真事,蒙蔽了后人也不算什么,給每個游客買一個好心情才是關(guān)鍵,只要興致一敗,帶著失望而歸,那不是一兩天好轉(zhuǎn)得了的。
再順著愛晚亭往上走,到了岳麓山半山腰,又有一座六角形涼亭,名叫“半山亭”。關(guān)于半山亭,民間還有一段有趣的傳聞。據(jù)說很早以前此地為半云庵所在,為上下山必經(jīng)之路,麓山寺的僧人下山買物,挑擔回寺,以及善男信女如許的香客,常在此歇息。當時,有一個燒火的僧人以“半”字為題,賦詩一首,曰:“半山半庵號半云,半畝半地半崎嵌。半山茅塊半山石,半壁晴天半壁陰。半酒半詩堪避俗,半仙半佛好修心。半間房舍半分云,半聽松聲半聽琴。”詩傳到麓山寺方丈師父耳里,師父大為贊嘆,不再令其燒火,而授以佛經(jīng),讓其日夜持誦,并培養(yǎng)其傳承了衣缽。在亭子里坐下的片刻,我仔細揣摩這詩也是對仗工整,句句不離“半”字,用法自然流暢,氣韻貫通,毫無佶屈聱牙之弊?,F(xiàn)在的半云庵雖已久圯,而“半”字詩卻流傳到了今天,給人們增添了無限的游興,自然也是一件好事。一千多年前,是他們站在這里,一千多年后,是我們站在這里,而山還是山,亭子的方位依然是亭子的方位。古人不見今時月,今月曾經(jīng)照古人,一千幾百年的光景,恍若一場酣夢,一覺醒來,世界還是世界,只是萬物在推窗關(guān)窗的那一刻生死輪回。
一路上拍攝了好幾張照片,我們幾個年輕人大有“不到山巔非好漢”的勁頭。但太陽的指針已經(jīng)停留在正午,下面有同行喊我們回去,他們在紅楓館門口的餐飲臺準備了啤酒、臭豆腐、豆腐腦和老香干,吃完就要去瀟湘劇社趕下午的戲。于是也只好作罷,雖然麓山寺、禹王碑以及幾位仁人志士的墓區(qū)沒有去成,略有幾絲遺憾,我還是保持著上山高興下山開心的眼瞼。十幾碗臭豆腐和老香干端上來,是臭中見香,味道正宗,甚有湖南的地方特色,就像熱情好客的湖南人,叫人交了一遍就再也忘不了。
下山的路雖不難行,但我卻沒有上山時的快捷,后面有別的節(jié)目,而我的心卻依然在岳麓山。相對以往的深秋,這次我是來遲了,相對于今年的秋天,這次我是來早了。此時的岳麓山,還是滿目蒼翠,萬木蔥榮,沒有林間滿樹的火楓,沒有漫天飛舞的紅葉,沒有隨著山溪溝渠漂流亂落的黃櫨,也讓人聯(lián)想不起紅葉題詩的傳說。一路上的我浮想聯(lián)翩,想象著那“萬山紅遍,層林盡染”的景象,杜牧游山之后的一千二百多年,又一位詩人來過,就坐在愛晚亭邊,把昨天的事當作今天的事來欣賞。
別了,我親愛的岳麓,夢中的岳麓!沒有看到今秋的紅葉,而我只奢望帶走這里的一片紅葉,從古城長沙帶回我生活的江城武漢,鑲嵌在我幽暗而簡陋的書齋。那是我夢中常想去的地方,以后要一年半載,或者要等到三年五年,也許需要更長些,我才能有機會重登岳麓,置身在丹楓火樹的世界。沒有臨幸的日子,白天有紅葉,晚上有夢境,那夢中撩人心目如詩如畫的景色——除了岳麓,還是岳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