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再超 張英俊
摘要:“立德樹人”是高校的根本任務,更是高校的光榮使命與責任。研究以高校一線輔導員視角出發(fā),結合高校學生黨員群體的自我認知視角,系統(tǒng)深入地了解學生黨員理想信念現狀。針對高校學生黨員理想信念教育中的薄弱環(huán)節(jié),立足于教育方法和工作機制等角度,提出增強教育實效性的對策。
關鍵詞:學生黨員 理想信念教育 對策研究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8)20-0014-02
“廣大青年要堅定理想信念,志存高遠,腳踏實地,勇做時代的弄潮兒”。習近平同志在十九大報告中對廣大青年提出殷切希望,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學生黨員不僅是青年學生思想上的先進分子、行動上的活躍分子、時代的先鋒與典范,而且是中國共產黨最重要的后備力量和未來社會建設的中堅力量。加強學生黨員理想信念教育也因此應成為全面從嚴治黨的重要內容和深層要求。面對新情況、新環(huán)境、新問題,這支特殊隊伍如何有效地組織、管理和教育,已成為共同面對和亟待解決的現實問題。
一、高校學生黨員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意義
(一)推動國家建設和民族復興的可靠保障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關系高校培養(yǎng)什么樣的人、如何培養(yǎng)人以及為誰培養(yǎng)人這個根本問題?!痹谌珖咝K枷胝喂ぷ鲿h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huán)節(jié),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開創(chuàng)我國高等教育事業(yè)發(fā)展新局面。堅持和加強大學生黨員的理想信念教育,才能保證大學生黨員從組織上入黨轉變?yōu)樗枷肷先朦h,保證學生黨員具有堅定的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崇高人生追求,明確自身的奮斗目標,保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事業(yè)后繼有人,造就合格的黨的事業(yè)的接班人。
(二)提升高校理想信念科學化水平的有效手段
“高校肩負著學習研究宣傳馬克思主義、培養(yǎng)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務。加強黨對高校的領導,加強和改進高校黨的建設,是辦好中國特色杜會主義大學的根本保證?!雹俑叩葘W校作為人才培養(yǎng)和輸送的重要基地,深入挖掘教育資源、研究學生特點和規(guī)律、創(chuàng)新教育方法與手段,提升高校學生黨員理想信念教育的科學性和有效性,是時代賦予的責任。開展學生黨員理想信念教育研究,對于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堅定學生黨員的馬克思主義信仰、共產主義信念,純潔大學生黨員隊伍,進一步提高高校理想信念的科學化水平具有重要意義。
(三)適應大學生黨員成長成才的關鍵力量
高校學生黨員正處于“三觀”形成的重要時期,樹立的理想信念是否先進將對學生個人的終身發(fā)展產生至關重要的影響。崇高的理想信念為大學生黨員成長提供科學的理論指導和價值觀支撐。在價值觀念多元化的今天,確立科學的價值評判標準,將個人價值與社會價值有機統(tǒng)一,規(guī)范自己的言行,自覺抵制各種不良思想的侵襲,提高自身的黨性修養(yǎng),對學生黨員的成長成才具有重要的意義和作用。
二、高校學生黨員理想信念教育存在的問題
(一)重教育方法,輕有效教育
目前雖然高校積極探索思政教育的新模式、新途徑,以期增強學生黨員理想信念教育,但基本上仍延續(xù)原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本模式和思政課堂教育的基本范式。在教育教學工作過程中,缺乏對理想信念教育課程的重視,往往注重理論學習成績忽視實際效果。如此,高校學生黨員理想信念教育的信度、效度、力度和強度上與預期存在差距。
(二)重前期培養(yǎng),輕持續(xù)教育
學生黨員經過黨組織一系列嚴格的考察和培養(yǎng),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其先進性,但是共產黨員先進性的保持一直在路上。孤立、靜止、片面地看待學生黨員在實際的教育中仍然存在,致使學生黨員的理想信念教育工作沒有落到實處,導致基層黨組織開展理想信念教育工作無法達到預期的教育效果。
(三)重理論教學,輕實踐教育
高校學生黨員的理想信念教育,就是在高校學生黨員成長的過程中不斷推動學生黨員的理想信念內外化相互轉化的過程。高校學生黨員缺乏社會實踐的機會,久之便會使得高校學生黨員理想信念理論感知能力下降,不善于將理論付諸行動,最終使得理想信念教育工作流于形式。
三、新時期高校學生黨員理想信念教育的對策
(一)職責明確協同創(chuàng)新,增強思政教育的實效性
思想政治教育作為一個系統(tǒng)工程,需要規(guī)劃整合資源,多策并舉,建立動態(tài)發(fā)展、立體全面的“大思政”教育格局。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導上,應以生成性思維為指導,轉變思政教育的思維方法;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上,應以生為本,遵循學生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和個性發(fā)展特點;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上,借助先進技術手段,增強教育課堂的吸引力;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體上,應形成專任教師、黨政工團隊伍等力量相互促進的態(tài)勢;思政教育的深度上,應加大思政專項實踐課題的支持力度,加強思政實證研究,拓展思政教育的廣度和深度;思政教育的生態(tài)上,構建完善的思政教育體系,努力營造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應用馬列主義先進理論解決學生的實際需求和困難,突出思政教育的實效性。
(二)多策并舉協同育人,加強思政教育隊伍建設
新時期的時代背景下,高校應進一步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的干部隊伍,培養(yǎng)出既能熟悉工作業(yè)務,又能深入了解學生黨員的思想動態(tài)的專項人才。新時期的思政隊伍應熟悉掌握各類學習網絡學習平臺和軟件,具體較強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應變能力;應做到尊重新時代學生的個性發(fā)展,并鼓勵個性的張揚,從思想源頭上轉變工作理念,創(chuàng)新工作方法,尊重個性需求;應能夠充分發(fā)揮學生干部的能力,培養(yǎng)出一批素質高、能力強的學生干部隊伍,輔助教育工作的開展,全方位強化學生黨支部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以及自我宣傳的功能,為學生黨員理想信念精心護航。
(三)挖掘紅色教育資源,優(yōu)化育人手段與策略
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充分發(fā)揮革命精神這根“紅線”的貫穿、滲透和教育作用,有效整合再開發(fā)高校當地紅色資源,創(chuàng)新教育成果,發(fā)揮地域原生性紅色資源的當代教育價值,使之迸發(fā)出時代魅力。運用多元的教育形式呈現具有時代氣息的教育內容,重現革命歷史、革命傳統(tǒng)、革命精神的教育生命力、重視英雄人物和革命先烈事跡的吸引力以及新時代感動中國人物、時代楷模、先進個人的感染力。高校將各單一的紅色資源研究、開發(fā)拓展為集宣傳、教育、研究為一體的綜合性開發(fā)的新模式;轉變往日“陳列式”的紅色教育資源,開發(fā)動態(tài)開放的紅色教育資源,展現出多維度、立體化、網絡式的教育效果。
開展情景體驗教學,促進理想信念內化。通過還原特定的歷史革命場景,將靜態(tài)化、平面式革命歷史教育資源轉化成動態(tài)化、立體情景形象,以喚醒、模擬、再現“集體記憶”。在特設的教育情境中,學生黨員入情入境,萌發(fā)情感,激發(fā)反思,增強教育教學的感召力、生命力和震撼力。比如,井岡山大學音樂舞蹈史詩《井岡山》,以舞臺演出的形式形象生動地再現了井岡山斗爭時期,我黨領導軍隊進行浴血奮戰(zhàn)的艱辛歷程。通過編排、參與、觀看演出,使學生黨員受到了精神洗禮,擴大了教育的覆蓋面,提高了理想信念教育的教育效果。情景體驗教學是符合學生特點的喜聞樂見的教育方式,達到“一次情景體驗教學就是一次精神洗禮”的效果,使得教育內容入腦入心。
(四)打造實踐渠道和平臺,拓寬教育途徑
高校應開展社會實踐教學,踐行理想信念,把理想信念理論同現實生活聯系起來,使內化信念同外化實踐相統(tǒng)一,實現知行合一。組織高校學生參觀紅色革命舊址,學習革命先烈的堅定信念和矢志不移的精神。通過直接實地參觀革命舊址,使他們增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堅定共產主義信念,樹立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心;通過組織高校學生與農戶同吃同住同勞動,真正做到密切聯系群眾,讓“90”后、“00”后切身感受改革開放給城鄉(xiāng)帶來的深刻巨變;組織學生黨員重走紅軍長征路、重走紅軍挑糧小道、重走中共會議舊址,組織學生前往甘祖昌干部學院、井岡山全國青少年革命傳統(tǒng)教育基地,透過獨具特色和人文魅力的系列社會實踐活動,使大學生繼承革命傳統(tǒng),牢固樹立崇高理想信念,樹立馬克思主義信仰,堅定地走馬克思主義道路,為學生黨員的學習、生活、工作提供不竭的精神動力。
(五)發(fā)揮特色資源優(yōu)勢,推動校園文化建設
高校應充分發(fā)揮各自的區(qū)域特色、校史資源、專業(yè)特色、育人模式等特色資源優(yōu)勢,立足各環(huán)節(jié)各層級現實狀況,找準“切入點”、抓住“興奮點”,將紅色教育融入實踐,牢固“全員全程育人”理念。推動“國旗日日升、好事月月評、紅歌年年唱”思政品牌建設和學生宿舍思政制度建設;推行“無人監(jiān)考”考試制度,學生簽訂“誠信考試”承諾書,畢業(yè)生簽訂“廉潔”承諾書,實現起點教育、過程教育、終身教育;以母校為支點,依托校友資源,傳、幫、帶、培、育,充分發(fā)揮杰出校友的榜樣示范作用;引導廣大學生黨員講好中國故事,聆聽中國聲音,傳遞青春正能量,唱響時代主旋律。
(六)增設網絡教育陣地,開辟思政教育新陣地
新媒體時代的到來給教育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互聯網+思政教育是聚焦時代和學生特點的教育方式”。教育要敢于突破常規(guī),利用手機、網絡平臺等媒體技術,增設網絡教育陣地。通過增設網絡平臺就大學生關心的難點和熱點問題進行討論,開展網絡思想大討論、網絡知識問答、紅色論壇討論等活動。積極創(chuàng)建學生校園網站或主頁,加強宣傳報道,傳遞正能量,提出符合主旋律的批評和建議。此外,要堅持線下面對面的開展活動,增強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加強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教育工作,為學生黨員理想信念教育創(chuàng)新方法,發(fā)揮整體合力,達到增強信念的良好效果。
注釋:
①吳晶,胡浩.習近平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 開創(chuàng)我國高等教育事業(yè)發(fā)展新格局[J].中國高等教育,2016(24).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意見[Z].2004(8).
[2]邵紅.新時期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現狀及對策研究[D].延邊大學,2006.
[3]馬偉.大學生黨員理想信念教育研究[D].西南大學,2010.
[4]趙敬東,蘇回水,陳麗娟.當代大學生中國夢認知、認同、踐行現狀調查與分析[J].齊齊哈爾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13(6).
[5]陳尚巧.新時期如何堅持和加強大學生黨員理想信念教育[J].福建師大福清分校學報,2001(3).
[6]榮建平.新時期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研究[J].學理論,2011(2).
[7]李輝.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現代性審視[J].思想教育研究,2008(5).
責任編輯:楊國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