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曉燕
(浙江省景寧畬族自治縣民族小學,浙江麗水 323000)
我們一般分三個層次進行習題設計。習題分層如下:第一層次是基本的、單項的、模仿性的或稍有變化的練習,側重知識的內(nèi)化——落實習題的教育、教學、檢查等功能;第二層次是變式的、對比的、靈活性的練習,側重將知識轉化為技能——落實習題的發(fā)展功能;第三層次是思考性的、綜合性的、發(fā)展性的練習,側重知識的深化與優(yōu)化——落實習題的發(fā)展、開放等功能。“輕負高質”的教學呼喚高效的作業(yè),要求教師能根據(jù)教學目標,精心選擇、設計針對性強的練習。那如何設計出高效的作業(yè)呢?筆者以《連乘解決問題》一課為例,對習題設計展開分析,對這節(jié)課的練習設計,進行取舍、整合、挖掘,最大化發(fā)揮這道題的作用。
既舍重復相似的多個練習,也舍脫離學生實際生活和社會生活的習題,而取學生熟悉的學校環(huán)境為素材(見表1)。
表1
通過比較體驗、完善認知結構,注重解構。防止學生套用模式,以為今天的問題都是用連乘來解決的,而不去分析、理解。教材中的練習都較注重給學生建立良好的連乘模型,很多題目都是用建立的連乘模型來解決的,沒有進行解構。這樣安排可能會對學生造成一定的思維定勢,該怎樣打破?對剛建構的模型怎樣去解構?于是我想嘗試通過以上一組連乘與乘加題目的比較,讓學生進一步了解連乘問題的結構特點,對于連乘的理解不再只停留在對方法的比較上,而能充分與運算意義結合起來,以加深學生對連乘問題的理解。我們只有根據(jù)自己課堂的教學目標及學生的學情進行科學的取舍,才能使數(shù)學課堂在“舍”中“取”得。
設計數(shù)學習題時,根據(jù)基本題的特點,適當變換條件和問題,使之層層深入,環(huán)環(huán)相扣,達到一題多用的目的。這樣既能提高練習效率,又可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深刻性和廣闊性。
變式前:小紅每天跑兩圈,每圈400米,小紅7天共跑了多少米?
可以列 式400×2×7=5600(米),也可列式2×7×400=5600(米),并要求說出先算出什么,再算出什么。
變式后:(改變條件,問題不變)小剛每天跑400米,小紅每天跑的是小剛的2倍,小紅7天共跑了多少米?
列式:400×2×7=5600(米)
先出現(xiàn)問題,想解決問題的條件,解決了問題后改變原有信息進行對比,從對比中知道雖然條件轉換了,但要算出“小紅7天共跑了多少米?”先要算出“小紅一天跑多少米?”變式前的題型完全和上面的例題一致,是連乘應用題建立模型后的完全模仿和鞏固。而變式后的練習可以拓寬這個模型的外延,可以使一個學習材料反復使用、深化拓展、比較利用,力求做到“低投入(教學成本),高產(chǎn)出(課堂效益)”。把習題的檢測功能和發(fā)展功能統(tǒng)一體現(xiàn)在一組題中。
使用練習時要注意充分挖掘練習的價值,充分發(fā)揮練習的功能,防止發(fā)生走過場的現(xiàn)象,要著重于練習題在“質”上的提高,要使學生練習一題就有一題的收獲,甚至一道好題當作十題來練,使學生可以從中悟出數(shù)學思想,達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功效。練習的設計不能僅僅局限于一個問題的解決,還要關注學生在解決這個問題中自主領悟到的數(shù)學知識及思想、方法,關注解決問題過程中數(shù)學素養(yǎng)的形成。
如拓展解決綜合性問題(如圖1所示)
圖1
請問將這些郵票全部買下需要多少錢?
方法一:(5×9-1)×80=3520分=352角:
方法二:(5×8+4)×80=3520分=352角;
方法三:5×9×80-80=3520分=352角;
.......
讓學生自主解決問題后,反饋各種方法,將先求出“共有幾張郵票”的歸一類,再討論對5×9×80-80的理解。讓學生感悟到本課連乘問題在題目中的應用。接著筆者再挖掘本題,把課件動態(tài)變式為:賣了一些后(如圖2),買剩下的郵票需要多少錢?
先求郵票的張數(shù),再求需要多少錢?求張數(shù):
方法一:1+3+5+7+9 =25(張);
方法二:5+4×2+3×2+2×2+2=25(張);
方法三:5×5=25(張)。
先反饋學生用1+3+5+7+9求出郵票張數(shù),再求需要多少錢的方法后問:“你還有其他方法嗎?”“你有更簡便的方法嗎?”在學生的討論中一步一步地引出移一移的辦法可以列式為:5×5×80來解決。再問:“你是怎么移的?”“你是怎么想到這樣移的?”從中滲透了移多補少的數(shù)學思想,又一次進行了數(shù)形結合。提升了本題的思維含金量,讓課堂充滿了數(shù)學趣味。
從上面的練習安排中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它打破了原來單純的圖文結合單一的題目呈現(xiàn)方式。有圖文結合的、有純圖的、也有純文字的,還有通過連乘算式尋找生活原型的,這些練習題在兩步連乘的背景下,在多種呈現(xiàn)方式下,使學生能更好地理解連乘的模型。同樣也打破了習題呈現(xiàn)相對單一的狀況,并做了有機的整合,在豐富形式的練習中,讓學生可以更清晰地去理解數(shù)量關系。
綜上所述,練習設計的過程就是取舍、整合、挖掘的過程。當然,這里的取舍、整合、挖掘都不是相互獨立的,而是一個相輔相成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