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春風 陳瑤琴
慢性心力衰竭是各種心血管疾病的終末階段,其主要病因有冠心病、高血壓等。目前,臨床工作中醫(yī)護人員多指導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控制活動量,以減輕心臟負荷。長此以往容易降低患者的活動能力,增加并發(fā)癥發(fā)生的風險,影響患者的生存質量。近年來,隨著心臟康復的發(fā)展和廣泛應用,發(fā)現運動康復治療對改善心功能具有顯著效果[1-2]。葉磊等[3]研究中,實施運動康復護理,能明顯改善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降低再入院率,提升疾病預后效果,提高生存質量?;诖?,本研究進一步探討了運動康復護理對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管理行為及心功能的影響?,F作如下報道。
選取2015年9月—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84例,依據入院時間分為兩組,各42例。納入標準:本次入選患者均符合冠心病和慢性心力衰竭診斷標準[4-5],且心功能分級:Ⅱ~Ⅳ級;年齡50~80歲;兩組患者及家屬均簽署知情同意書,本次研究經院內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排除標準:肝腎功能異常者;合并嚴重器質性病變(腦血管疾病、呼吸系統(tǒng)疾病、糖尿?。┱撸徽J知障礙者;精神疾病者;肢體功能障礙者;中途退出研究者。對照組男25例,女17例;年齡52~77歲,平均年齡(64.07±6.48)歲;NYHA心功能分級:Ⅱ級10例,Ⅲ級18例,Ⅳ級14例;病程1~8年,平均病程(5.08±1.68)年。觀察組男28例,女14例;年齡51~76歲,平均年齡(63.91±6.37)歲;NYHA心功能分級:Ⅱ級11例,Ⅲ級20例,Ⅳ級11例;病程2~9年,平均病程(5.02±1.72)年。比較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guī)護理干預,如介紹疾病有關知識,監(jiān)測病情變化,遵醫(yī)囑指導患者用藥和避免危險因素等。觀察組患者在常規(guī)護理的基礎上采用運動康復護理干預,護理人員參考朱平輝等[6]研究文獻,并結合患者實際情況(如年齡、生命體征、心功能分級等)和醫(yī)生的指導下制定適宜的運動方案,具體措施如下。(1)心功能Ⅱ級。入院1~3天指導患者在病房內活動,入院第4天~2周可開始進行室外活動,如散步、上下樓梯等,逐漸增加步行距離,每天1~2次,每次30~40分鐘。(2)心功能Ⅲ級。入院1~2天以臥床休息為主,協(xié)助患者做關節(jié)被動運動,如踝關節(jié)屈曲、髖關節(jié)內收外旋等,每天5~6次,每次15分鐘;入院3-7天指導患者進行坐位、站立、行走等訓練,每天2~3次,每次10分鐘,病情好轉后可逐漸增加運動強度。(3)心功能Ⅳ級。入院1周內應絕對臥床休息,定時翻身、關節(jié)被動運動,每天5~6次,每次10分鐘,病情穩(wěn)定后指導患者主動活動;心功能Ⅲ級和Ⅳ級的患者在運動過程中應實時監(jiān)測患者的心率、血壓等變化,以不超過休息時心率5~10次/min,一旦出現心悸、胸悶、發(fā)紺等現象時,應立即停止運動,并報告醫(yī)生協(xié)助處理。(4)出院指導。向患者說明運動康復的重要性及必要性,減輕其顧慮和擔憂,爭取患者的配合;指導患者根據自身情況選擇適宜的運動方式,如打太極拳、慢跑、爬樓梯等,有條件者可選擇腳踏車、跑步機等運動器材進行康復訓練,注意運動強度、時間及頻率;每3周1次電話隨訪,了解患者運動情況,并給予健康宣教和運動康復指導,為期半年。
于干預前及干預6個月采用冠心病自我管理量表(CSMS)[7]評估兩組患者的自我管理行為,共27個條目,分為疾病醫(yī)學管理、情緒管理和日常生活管理3個維度,各條目均依次賦予1~5分,分數越高說明患者的自我管理行為越好。采用多普勒超聲診斷儀檢測兩組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數、左室舒張末徑、左房內徑,并統(tǒng)計其6 min步行距離。
采用SPSS 18.0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自我管理行為和心功能指標用(x-±s)表示,采用t檢驗;性別和心功能分級例數用n表示,采用 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干預6個月兩組患者CSMS各維度評分較干預前均明顯升高,且觀察組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CSMS評分對比( x- ±s,分)
表2 兩組患者心功能對比( x- ±s)
干預6個月兩組患者左室射血分數、左室舒張末徑、左房內徑及6 min步行距離較干預前均明顯改善,且觀察組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單純的藥物治療雖能控制臨床癥狀,但其效果并不理想,易使疾病反復發(fā)作,再次入院率較高,降低患者的生存質量[8]。為此,如何減少疾病發(fā)作次數,降低再入院率已成為目前臨床心內科工作的重要問題之一。本研究對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給予運動康復護理干預,結果顯示,與對照組比較,觀察組患者的CSMS各維度評分均較高,左室射血分數、左室舒張末徑、左房內徑及6 min步行距離水平均較優(yōu),說明通過運動康復護理干預,可提升自我管理行為水平,改善心功能指標水平。目前,臨床大多數醫(yī)護人員認為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應嚴格臥床休息,但長期臥床易導致發(fā)生肺部感染、肌肉萎縮、關節(jié)僵硬、深靜脈血栓等并發(fā)癥,加重患者病情,影響治療效果[9]。同時大多數患者因長期的藥物治療,容易產生煩躁、焦慮等情緒,自我管理能力較低,依從性下降,導致預后較差。因此,在常規(guī)護理的基礎上采用運動康復護理干預,一方面可以促進血液循環(huán),增加心肌泵血能力,從而提高患者的運動耐力;另一方面能降低交感神經興奮性,有利于改善患者的呼吸困難等癥狀,提高預后效果,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素;與此同時,強化患者的健康教育,有利于提升治療依從性,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近年來,隨著現代心血管康復理念的發(fā)展,運動康復療法逐漸應用于心臟疾病的治療中,有效解決了長期臥床休息造成的肌肉萎縮、關節(jié)僵硬、肺部感染等并發(fā)癥,獲得廣大醫(yī)生和患者的肯定。同時美國心臟協(xié)會也推薦,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實施運動康復鍛煉,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神經和肌肉功能,有益于提高攝氧量和運動能力[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