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中班的嘉嘉帶了一黑一白兩只兔子到幼兒園來,放在班里的自然角和同伴一起觀察和喂養(yǎng)。孩子們看到可愛的兔子都喜歡極了。接下來幾天,孩子們紛紛給兔子準備了蘿卜青菜以及專門的兔糧等帶到幼兒園來。有一天吃點心時間,宣宣走到兔籠邊,掰了一塊手上的餅干喂到兔子嘴邊,說:“小兔子,你們也吃點心吧?!庇钣钜娏伺苓^去阻止他:“你怎么給兔子吃餅干???”宣宣說:“我們都在吃點心,給它也吃點啊?!庇钣罘磳φf:“不行的,它不吃餅干的。”宣宣反駁道:“你怎么知道啊,看,它不是在吃了嗎?”只見黑兔子果然在啃著餅干。其他孩子聞訊也圍了過來。陽陽說:“我家的兔子,我給它喂過饅頭,它也吃的?!背砍恳舱f:“我還給我家的兔子喂過蘋果呢。”宇宇還是不服氣:“可是我媽媽說兔子是吃青菜和蘿卜的?!币粫r間,大家議論紛紛,誰也說服不了誰。他們求助于A老師。A老師覺得這是一個挺適合幼兒開展的科學探究項目,可以引導幼兒通過猜想和實際驗證探究兔子的食性,用事實說明問題。而這也很符合“做中學”科學教育的理念和方法。于是,A老師先請幼兒對兔子的食性作了猜想,孩子們的想法五花八門。A老師將其分成了三類:一是果蔬類,如青菜、蘿卜、黃瓜、蘋果;二是主食類,如米飯、饅頭、蛋糕、餅干;三是肉食類,如蝦、火腿腸。對于第一類,孩子們沒什么爭議,但對另兩類爭議很大。A老師便同意孩子帶食物來嘗試喂兔子,以驗證自己的猜想。孩子們通過觀察發(fā)現(xiàn),兔子對很多食物都愿意嘗試,但在可以選擇的情況下還是會選擇吃菜葉。然而遺憾的是,兩只兔子在一個月內(nèi)相繼死去,也不知道是不是誤食了不適宜的食物所致,孩子們都很傷心。A老師也感到很糾結(jié),本意是想培養(yǎng)孩子的科學探究精神,幫助孩子建構(gòu)經(jīng)驗,可如果因此而導致兔子死亡,豈不又違背了珍愛生命、保護動物的理念?
在教研活動中,這一案例引發(fā)了激烈的爭論。B老師認為,沒必要什么問題都拿來從頭開始猜想和驗證,對于兔子的食性,孩子的已有經(jīng)驗非常豐富,比如,兒歌和童謠里都說兔子“愛吃蘿卜愛吃菜”,繪本及故事中的兔子形象也都是吃蘿卜青菜的;孩子們在自己家里養(yǎng)兔子,家長肯定也指導過他們可以喂什么、不可以喂什么??墒茿老師認為,孩子從書本及成人那里獲得的都是間接經(jīng)驗,而孩子的學習是以直接經(jīng)驗為基礎的,這是他們的學習方式和特點。況且,很多繪本上畫的兔子都是吃胡蘿卜的,但我們觀察發(fā)現(xiàn)其實兔子更愛吃草和嫩嫩的菜葉,兔子喜歡吃的蘿卜也不是胡蘿卜而是白蘿卜。如果沒有這樣的試驗,我們就可能被繪本誤導。在未來,我們是要讓孩子迷信權威、人云亦云,還是希望孩子具有質(zhì)疑精神和創(chuàng)新思維呢?而B老師提出,在開展科學探究活動時也要有所取舍,比如針對安全、生命教育方面的問題,就容不得隨意猜想和試驗。A老師則提出,以前很多班級都做過養(yǎng)烏龜、養(yǎng)金魚的活動,對于它們的食性也是這樣在猜測和驗證的,那么探究兔子的食性為什么就不可以呢?如果說要取舍,那么取舍的標準究竟是什么?假如真的要進行這樣的探究活動,應該如何設計和組織,并對孩子進行引導呢?
您遇到過這樣的問題嗎?如果是您,會如何對待?
(江蘇蘇州市吳中經(jīng)濟開發(fā)區(qū)實驗小學附屬幼兒園 陸彩萍提供)
要求:來稿字數(shù)不限,長則數(shù)百、上千字,短則三言兩語,題目自擬。
熱忱歡迎提供話題。
時間:來稿務請于2018年7月20日前發(fā)至本欄目專用郵箱dtzwyejy@126.com,請在郵件“主題”欄里注明“該不該喂兔子吃餅干”,以便編者及時處理。
傳真:(0571)88073054
電話:(0571)88054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