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紅
摘 要:小班化背景下,師生與生生互動,需要注重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教師要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讓每個學生都參與到動態(tài)課堂的思維碰撞、知識交流中來,讓學生在合作中解決問題。教師要實施科學的師生、生生互動評價策略,踐行以生為本,打造高質(zhì)量的小學語文課堂。
關鍵詞:小學語文;小班化;互動策略
小班化模式下,課堂規(guī)模較小,教師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關注每個學生,對課堂進行協(xié)調(diào)與管理。教師分配給每個學生的時間更多,可以更好地關注學生的學習進度和個性差異。在十九大“辦公平而有質(zhì)量的教育”,及陶行知先生“因材施教”、葉圣陶先生“不教之教”理念下,小學語文教學應該注重教師與每位學生的互動交流,并還給學生時間和空間,讓學生之間展開有效的互動溝通。以生為本,讓學生經(jīng)歷學習過程,生生高效互動,在生生互動的基礎上,再展開師生互動,教師點撥與激勵,關注每位學生的情感、認知基礎與矛盾疑惑,做好“面向全體學生”的“有質(zhì)量的教育”。
一、全向全體,在互動中學生參與
小班化背景下,由于人數(shù)少的優(yōu)勢,教師可以面向每個學生展開針對性教學。師生、生生互動過程,需要每一個學生都應積極參與到學習過程中。教師關注每個學生的學習反饋,跟蹤記錄每個學生的學習情況,了解學生的意見、想法和觀點。課堂上,教師分配機會給每個學生,讓學生自主表達、合作探究。給予學生公平對話的機會,讓學生有機會能展示自己的想法。教師針對學生的個性、能力差異,因材施教。在充分的溝通與對話過程中,做好面向全體學生,落實全面參與的互動教學。
二、動態(tài)課堂,在互動中積極投入
師生、生生互動的課堂,應該是動態(tài)的、鮮活的、充滿趣味的課堂。這里的重點是“動”,就說明應該有教師、學生的神態(tài)、肢體、語言變化的動態(tài)呈現(xiàn)。教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不僅要有語言之間的動態(tài)交流,還要有神態(tài)、肢體和思維之間的交流??梢越柚柙挄健⒔巧缪菔秸n堂,或是引入小型的實驗、生活場景,展開互動過程。
如學習《賣木雕的少年》時,為構(gòu)建生動、多樣化的互動課堂,教師設計了“角色表演”師生互動策略。課文故事中涉及兩個人物:非洲少年和作者。學生扮演少年,教師扮演作者,展開表演過程?!白髡咴谛蕾p瀑布,看到一些木雕工藝品,很漂亮,展開了挑選過程……與少年對話……少年在酒店門口等待我們,送給作者一個木雕小象墩……”惟妙惟肖的表演過程中,教師和學生一起,展開了眼神互動、語言互動、神態(tài)互動,將故事中人物的心態(tài)變化表現(xiàn)出來,并在文本情感升華處凸顯出感激與向往美好的神態(tài)。通過構(gòu)建話劇式動態(tài)課堂,在師生互動中,學生全身心投入,激活了語文課堂。
三、以生為本,在解疑中合作探究
不管是小班化還是大班化的模式,以生為本都是不變的原則和基礎。在新時代背景下,語文課堂應該還給學生,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學習的主人,學生參與自主合作探究,自主學習,經(jīng)歷學習過程。小班化背景下,以生為本,讓學生展開高效的生生互動,在互動中合作探究是非常重要的。教師需要科學預設,將時間和空間還給學生,讓學生自主預習、發(fā)現(xiàn)疑難、合作探究,在這個過程中展開生生高效互動,合作答疑解惑。
如學習《玩出了名堂》時,學生基于課前任務單,對課文進行了預習,并運用批注法,記錄下重要的字詞、句子,批注出閱讀時的感想,并記錄下自己的疑惑?;谶@些疑惑,教師預留時間讓學生合作互動,解決問題。學生互動交流,展評自己的學習成果,有課前任務單成果、書本批注成果等,并互動交流,表述課文的閱讀感受?;谶@些互動交流,學生進一步提出了自己的困惑與疑問:“有許多偉大的發(fā)明是在玩耍中產(chǎn)生的,有哪些呢?”“課文中誰玩出了名堂,他玩的是什么?有什么成就?”基于這些問題,學生查閱資料,相互交流,借助資料呈現(xiàn),展開分享互動,了解到“列文虎克在玩中發(fā)明了顯微鏡”“富蘭克林發(fā)現(xiàn)了雷電的秘密”“簡森發(fā)明了望遠鏡”等。學生在合作探究中生生互動交流,解決問題,培養(yǎng)了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
四、思想互動,在辯論中相互溝通
小班化背景下,師生、生生的互動交流,不應該是形式化的,也不應該是教師一言堂式的教學過程,而應該是學生全面參與、創(chuàng)新思考、全身心投入,大腦高速運轉(zhuǎn),隨著教師的腳步和教學進度,展開師生、生生思維碰撞的過程。這個“碰撞”的表現(xiàn),可以是師生、生生之間的思維辯論。教師要創(chuàng)設開放、和諧、自由的課堂,解放學生的大腦和嘴,讓學生自由表達、創(chuàng)意思考。在學生提出與教師不同的觀點、想法,或?qū)處煹难哉摦a(chǎn)生質(zhì)疑,或希望能改進教學過程時,教師都應鼓勵師生、生生辯論,發(fā)展學生的思維能力,促進實踐創(chuàng)新。
如學習課文《松鼠》時,學生提出質(zhì)疑:“為什么課文先寫松鼠漂亮,再寫馴良,之后寫乖巧呢?”“這個順序可不可以調(diào)換?”學生提出質(zhì)疑后,師生、生生展開思維碰撞。教師組織學生參與辯論:三個特征順序可以或不可以調(diào)換?學生根據(jù)自己的想法,參與到辯論活動中。教師作為點評者,對學生的辯論過程進行組織、點評與指導。在互動交流中,學生意識到“這是一種由表及里的寫法”,“漂亮、馴良、乖巧這三個特征,也是越來越重要的,可以說是邏輯順序”。通過同學之間展開思維碰撞,教師點撥與激勵,在思想辯論過程中,學生意識到作者的布局精準,也認識到“松鼠是人類的好朋友”。思維互動是師生、生生互動交流中較高的境界,將想法表達出來,對別人的觀點提出質(zhì)疑,再試圖說服別人,既是思想互動的過程,也是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培養(yǎng)的過程。
五、重視評價,在評價中逐步完善
小班化背景下,由于學生人數(shù)相對較少,教師可以將精力分配到每個學生身上,可以針對學生展開“全面”的教育,關注每個學生的思想動態(tài)、參與態(tài)度、學習方法、學習過程、學習成果。在精力足夠的條件下,教師有必要對課堂和學生的學習過程進行科學預設和全面調(diào)控。結(jié)合互動評價,深入了解和評價學生,及時發(fā)現(xiàn)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問題,并給予恰當指導。學生對教師進行評價,教師及時了解學生的評價反饋,做好跟蹤調(diào)整,有助于提高教學質(zhì)量。
如有的學生對教師評價:“這堂課老師的語言缺乏幽默性”“這節(jié)課形式較為單一,沒有什么趣味”“教學過程過于單調(diào)”“我們已經(jīng)學習過的知識,老師講得太多了”等。教師了解了學生的評價,及時對自己的教學情況進行調(diào)整和預設,加入微課教學、學生角色表演、師生一起做游戲等環(huán)節(jié),將基礎知識教學機會交給學生,讓學生當“小老師”等。通過學生對教師的評價互動,教師能夠優(yōu)化教學過程。教師對學生的評價,起著激勵和引導的作用,鼓勵學生進一步改進學習過程,改善學習情況,提升學習質(zhì)量。
總之,小班化背景下的小學語文教師,需要重視師生及生生的互動,通過采取科學的策略,有效做好互動的激勵和實施,促進學生合作探究,師生相互溝通和交流,提升學習質(zhì)量。除了需要注重師生、生生思想、知識的互動外,還需要注重師生、生生的情感互動,以情激趣,以情推動學生主動、積極學習。在以生為本,鼓勵學生自主探究的學習模式下,教師要運用互動策略,真正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提升學習質(zhì)量,進行“有質(zhì)量的教育”。
參考文獻:
[1]宋春雨.小班化課堂師生互動策略[J].教學一線,2015(10):43-44.
[2]俞斌.小班化語文課堂對話互動教學的再思考[J].課外語文,2017(25):61.
[3]汪方龍.小班化語文課堂互動教學的有效性[J].新課程(小學),2017(3):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