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常熟市梅李中心小學 鄧雪妹
識字、寫字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chǔ),是第一學段的教學重點,也是貫穿整個義務教育階段的重要教學內(nèi)容。在語文學習過程中,學生能更多地識記漢字,在情境中涵泳文字、品玩文字,這種興趣和能力便是我們幫助學生要形成的文字方面的核心素養(yǎng)。
例如,蘇教版一下教材中有不少漢字的教學,可以通過簡單的圖文對照的方式,深入淺出地教學生識記漢字。教學“舟”字,教師可以先展示一只小船,如圖“”,再提問:“這是一條什么樣的小船?”(彎彎的小船)古時候,我們的祖先就是根據(jù)小船的模樣,創(chuàng)造了表示小船的字,起初是這么寫的“”,后來慢慢經(jīng)過演變,變成了今天的“舟”字。同理,在教學“泉”字時,映示泉水的圖片“”和“泉”的古文字“”,引導學生觀察水在山石間斷斷續(xù)續(xù)往外流。教學“川”字時,映示川的圖片“”及川的古文字“”,引導學生關(guān)注水在河道里不停地向前流。
又如,蘇教版一上《家》一課中第一句是“藍天是白云的家”?!疤臁笔潜菊n要識寫的生字。教學時可以設計這樣一個環(huán)節(jié):看,藍天下來了一位古時候的造字專家,(圖片出示“”)他在干什么呢?我們一起學著他來做做動作?。▽W生跟著模仿造字專家做出舒展雙臂抬頭仰望藍天的動作)這位造字專家看著藍天,心想:天空這么大,我該用什么符號來表示呢?誒,我們?nèi)说念^頂上空不是廣闊的天空嗎?干脆“我”就用現(xiàn)在站立的樣子來表示天空吧。于是,古文字“天”就誕生了(展示圖片“”)?,F(xiàn)在人們根據(jù)它的樣子寫成了這個“天”字。小朋友,這個古文字“”和現(xiàn)在的“天”長得像不像?哪里像?學生指著自己的腦袋、雙臂和雙腳,輕松說出了它們的相似之處。在身臨其境中,一個“天”字留在了學生的記憶深處。
利用漢字具有的獨特的圖形特征,課堂上運用直觀鮮明的圖片能激起學生識字的興趣,促進兒童主動識字,感受到中華傳統(tǒng)文化賦予漢字的美。好動是兒童的天性,課堂上讓兒童做一做、動一動,不僅能活躍課堂氣氛,還能讓學生在活動中加深對漢字字義的理解和字形的記憶,提高了學生識字的興趣。
例如,蘇教版一上《家》一課的導入:上課伊始,教師運用“家”這個漢字演變的動畫,向?qū)W生講述這個字的由來,讓孩子們初步感受漢字的奧妙,激發(fā)學生學習漢字的興趣,之后指導學生讀準“家”的字音,復習鞏固三拼音節(jié)的拼讀方法,接著提問:讀了“家”這個課題,讓你想到了哪些人?讓孩子們感受家給我們帶來的溫馨和幸福。
我們還要加強隨課文分散識字的教學方法,把“識字”放到閱讀的背景之中,邊學習課文,邊學習生字,這樣不僅能促進學生識字的興趣,還能加深對文本的理解。例如,蘇教版二上《大禹治水》一課中,“制服洪水”的“制”是本課的生字,在學生通過圖片對比領(lǐng)悟到禹制
服了洪水后,教師趁熱打鐵,啟發(fā)學生理解“制”的字理,并介紹帶有立刀旁的字(割、削、刮),適時歸納出帶有立刀旁的字的造字特點,再聯(lián)系課文內(nèi)容,讓學生討論“制服洪水”的“制”為什么是立刀旁(大禹和人們用最原始的刀具去挖河劈山)。這樣,學生在理解“制”字本義的同時,更加深入地理解了“制“在文中的意思,從而拉近了學生與文本的距離,感受到了制服洪水的艱辛,提高了閱讀的質(zhì)量。隨后通過觀察“制”的樣子,小老師提醒書寫注意點,教師范寫,學生描紅、仿影,師生評價等一系列教學活動,指導學生寫好“制”字,真正做到了“在閱讀中積累詞語,在教師指導下隨堂練習寫字”。
集中識字是最為常見的一種方法,如今,我們更應捕捉每篇課文中相同結(jié)構(gòu)的字進行集中學習。如《烏鴉喝水》中“渴”和“喝”這兩個字容易混淆,教師可先讓學生聯(lián)系生活實際思考:為什么“渴”是三點水,而“喝”是口字旁?在學生討論交流后,學生在兒歌“口渴了想喝水,喝水時要用口”的誦讀中領(lǐng)悟到“渴”和“喝”的造字原理。這樣學生不僅牢牢掌握了這兩個字的異同,而且還培養(yǎng)了學生的觀察、分析和想象能力。
漢字是一個神奇美妙的大家族,要在課上全部學完實屬不易。學生是課堂的主人,漢字再怎么生動有趣,如果缺少了學生的參與,漢字也會失去它的光彩。在教學中,教師猶如一條大魚,學生就像是小魚,“大魚”帶著“小魚”在活水中自由自在地游著?!按篝~”有時需退一退、讓一讓,讓“小魚”自己探究發(fā)現(xiàn),體會學習探索的樂趣。在遇到困難時,“大魚”再跳出來交給他們方法,帶著“小魚”,鼓勵他們試一試。在舉一反三、觸類旁通中,讓“小魚”學會自主識字的本領(lǐng)。
例如,蘇教版二上《識字3》是一篇看圖會意識字課。本課教材的安排頗具特色,一幅畫一個字。在教學中,教師充分利用圖畫的功能,設計了這樣的環(huán)節(jié):(出示“筆”及相應的配圖)小朋友們,請仔細看看圖,再看看漢字,你發(fā)現(xiàn)它們有什么相似的地方嗎?(我發(fā)現(xiàn)毛筆筆尖上有毛,“筆”字的下面就是一個“毛”字。我發(fā)現(xiàn)筆桿是竹子做的,這個字上面就有“竹字頭”)這兩位小朋友將“筆”的上下兩個部件,在圖中的“毛筆”上分別找到了相對應的部分。你們能用這樣的方法,去發(fā)現(xiàn)其他五個漢字和圖畫之間的小秘密嗎?(學生紛紛揭開了“灶”“歪”“尾”和“看”字的造字規(guī)律)中國的漢字很神奇,古人在造這六個字的時候,就是模擬生活中的事物畫出畫,然后將兩個彼此相關(guān)聯(lián)的獨體字組合在一起,合成了一個表示新的字義的字,用這樣的方法造出來的漢字就叫會意字。在這樣的教學環(huán)節(jié)中,教師引領(lǐng)學生觀察插圖,讓學生帶著較強的探求心理進行圖字對照,在范例引路的方法指引下,不斷發(fā)現(xiàn)圖字之間的相似點。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得到了充分的滿足,在自主探究、自我發(fā)現(xiàn)的過程中了解了會意字的造字規(guī)律,習得了識字方法。
課堂是師生生命成長的主陣地,課堂改革是教學改革的核心地帶。在識字教學中,讓我們攜起手來,立足于漢字的構(gòu)字特點,更好地激發(fā)學生學習漢字的求知欲,讓學生保持積極的識字態(tài)度,主動探索漢字文化,學習漢字的智慧,提升自己的漢字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