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建新
語文教學內(nèi)容的選擇需要思考一些原點性的問題,教學設計也同樣。教學設計的方法、類型有很多,與其追隨一些“時髦”的設計,不如去做好一些看似簡單的原點性問題。比如,一節(jié)課,我們想做的事可能會很散的,有時候散有散的好處,大多時候則需要有整體感,否則不利于學生集中注意力;怎樣才能使散的教學內(nèi)容有整體感呢?常用的方法就是設計核心事件,讓課堂討論圍繞著核心事件。這雖簡單,卻是教學設計的基本技術問題,是教學設計技術上的一個原點問題。《〈論語〉選讀》教學是很需要考慮這種基本技術的,我們用其中《誨人不倦》一課的教學來說明。這個教學是“素課”,沒有什么特別的追求,就是讓學生讀懂這一課,并盡量方便學生讀懂這一課。
《誨人不倦》共選了《論語》十五章,長長短短,看似沒什么聯(lián)系,那首先得把它們“有機”化。上課伊始,給出一頁PPT:
孔子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精神
在教育對象上,孔子提出“ ”的口號,認為人人都可以受教育,包含著普及教育、大眾教育、教育平等、教育平民化的思想。那么,是否人人都可以接受教育呢?為此,孔子提出了一個很重要的哲學命題:“ , ?!彼趶娬{后天因素作用的同時,又強調先天因素,認為:“ ?!笨鬃訌摹?”四方面教導學生,開設的課程有: ,從“ ”“ ”看,具體課程有《詩》和禮。其教育精神可以用“ ”來概括,“ ”可見他勤于編述,也是這種精神的體現(xiàn)。
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把上面的空白填上就成了課堂上第一個核心事件,完成的過程就是學生熟悉、理解、探究的過程。當然,也可以這樣設計:只給出“從這篇課文中可以看出孔子有怎樣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精神”這樣一個問題,然后讓學生自主探究。這樣教,對普通學生來說,有些難了,給出上面PPT的內(nèi)容,讓學生的思考有線索可循,方便學生讀懂課文中相關的內(nèi)容。圍繞它,師生開展討論。
(學生一看到出示的PPT就急著齊聲說“有教無類”)
師:在教育對象上,孔子提出“有教無類”的口號,認為人人都可以受教育,包含著普及教育、大眾教育、教育平等、教育平民化的思想。這個思想在我們現(xiàn)在看起來好像沒什么,但是在當時卻是很先進的,因為當時只有貴族才能接受教育。第一個空是“有教無類”,那第二個空呢?(生猶豫)這個把大家卡住了,那大家先認真準備一下,看書,討論,力求準確填上上面所有的空白。能把這個事做下來,那么這篇文章就基本上懂了一半。
(生看課文、討論,師參與一些討論。幾分鐘后)
師:經(jīng)過思考、討論,有沒有還不能確定的空格?生1:第二個。生2:(眾)性相近也,習相遠也。師:還有沒有不能確定的空格?生1:最后一個。生2:倒數(shù)第二個。師:有同學覺得教育精神不是很好把握,教育精神是什么呢?生:(眾)為之不厭,誨人不倦。師:那最后一個呢?生:述而不作,信而好古。師:“述而不作,信而好古”正是他勤于編述這種精神的體現(xiàn),大家說妥不妥當?生:不妥當?!笆龆蛔?,信而好古”是說他不編東西,不寫東西,與“勤于編著”不符合。師:是這樣嗎?我們一起看看課文中的參考譯文。
(學生小聲議論)
師:根據(jù)譯文,“述”是傳述,“作”是創(chuàng)作。不創(chuàng)作不是說“不編東西,不寫東西”,而是不提出新東西,“信而好古”;傳述是轉述之意,轉述古代文化,編寫也是一種轉述方式。
生:吾自衛(wèi)返魯,然后樂正,《雅》《頌》各得其所。這更明顯看出孔子“勤于編著”。師:為什么?生:他回來之后編了教材,厘正了音樂,《雅》《頌》得其所。師:那其他空格怎么填?(隨意叫起一個學生)生:唯上知與下愚不移。文行忠信。文學,德行,忠信,言語。不學詩,無以言。不學禮,無以立。
(PPT出示空格答案)
師:這樣我們把孔子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精神都理了出來。下面我們一起把與這些文字有關的問題琢磨一下?!坝薪虩o類”,“有”是什么意思?生:有的人。師:那有的人的教育是有類別的,有的人的教育是沒有類別的,這好像是說不通哦。“有”在這里無實義,“有教無類”就是“教無類”。
師:“性相近也習相遠也”是什么意思呢?生:人的本性是接近的,通過教育使人千差萬別。師:在這里,孔子強調了后天因素,但他又認為“唯上知與下愚不移”,不移,就是教不了,在孔子看來什么樣的人是“上知”,什么樣的人是“下愚”呢?生:自以為聰明的是上知,天生愚笨的人是下愚。師:有道理,但是孔子不這樣認為。(PPT出示:孔子曾把人分為四種:⑴生而知之——“上知”,⑵學而知之——中人,⑶困而學之——中人,⑷困而不學——“下愚”)孔子把人分成四種,一種人天生就知道很多東西,不需要老師教。第二種人,通過老師教可以懂得很多知識。這兩種人都是很不錯的,天生就很聰明當然是好的,天生不聰明但是通過不斷學習,使自己變得聰明,這也是好的。第三種人“困而學之”,就是陷入困境了,才去學習,這也不錯哦,困而能學,也是好學生?!袄Ф粚W”就是下等人,吃了虧了,還不去學習,困了也不學,是下愚,是無法教的。孔子的“下愚”原來指的是這個。孔子認為生而知之和困而不學的,這兩種人不好教。
(回到上一張PPT)師:回過頭,我們一起來讀一讀PPT上的內(nèi)容,加深一下印象。(生齊讀)
這里有詞義解釋,有內(nèi)容理解;有傳承,有評價,但都圍繞著“填空”這個核心事件,那就散而不亂了。接下來按同樣的思路繼續(xù)。(出示PPT)
孔子的教學原則和教學方法
孔子既重身教,也重言教。身教是無言之教,是榜樣教育,注重潛移默化,比如,①。至于言教,孔子主張因材施教,比如,②。同時重視啟發(fā)式教育,他說:“ ”按照現(xiàn)代的話來說,就是要“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注重學生的發(fā)展。《論語》中有許多啟發(fā)式教育的生動例子,比如,③,再如,④??鬃右惨浴芭e一反三”的能力評價學生,比如,⑤。對待學生,孔子一視同仁,不偏心,比如,⑥。
加上前一頁PPT,《誨人不倦》十五章內(nèi)容分成了兩部分,“散亂”的文字進行了結構化處理,納入了“孔子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精神”“孔子的教學原則和教學方法”兩個條目中。備課要考慮方方面面,但最需要做的事就是把教學內(nèi)容進行結構化處理,然后考慮如何在具體教學中呈現(xiàn)出來,有時考慮得太多,反而會陷入過分技術化的泥淖,失去教學應有的生動。
下面是圍繞這個核心事件展開的討論。
師:別的空我們先放一放,先看這一條橫線上應該填什么。生: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師:這句話是什么意思?生:不到想求明白而不明白的時候,不去開導他;不到想說出來而不能的時候,不去啟發(fā)他。舉一方給他看而他不能聯(lián)想到其他三方,就不再教他。師:讀得很準確。(生笑)這句話為什么可以說是“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注重學生的發(fā)展”呢?生:孔子引導學生要自己思考到“憤”“悱”的程度,這需要學生充分發(fā)揮主體作用,所以說是“以學生為主體”;而這種程度是在老師的引導下進行的,到這種程度后,教師乘機啟發(fā)他,所以教師是主導。師:說得真好。如果學生“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孔子就不教了,這樣做是不是太過分了?生:是有些過分哦。(眾笑)孔子想讓學生多思考吧。師:你的意思是說,學生能夠多思考,舉一反三,是需要的,但做不到舉一反三,老師也要耐心教,是嗎?生:是啊。師:我懂。(眾笑)接下來,請大家從文中找出六章,分別歸到幻燈片中六個序號里。
(學生閱讀,思考,輕聲討論)
師:做好了嗎?有沒有把握不定的?生1:第一個空。生2:17.19章。師:她認為17.19可以填在第一個空,也就是這一章可以看出孔子注重身教,注重榜樣教育,注重潛移默化,大家同意嗎?生:(眾)同意。師:好,(隨意叫起一位同學)那請你來說說吧,為什么?生:孔子說:“天何言哉?四時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他雖然沒有把這些道理用言語說出,但他用自己的行為啟發(fā)了學生。師:孔子想要表達的就是:我不說話,你看我怎么做,你就知道怎么做人做事了?!疤臁薄八臅r”“百物”只是比喻,是嗎?生:是的。
師:還有不能把握的空嗎?生1:第二個空。生2:11.22章。師:為什么11.22章可以說明孔子主張因材施教?生:孔子對不同的學生問的同一個問題給出了不同的回復。因為子路性格直率,做事魯莽,孔子要“退之”;冉有做事是比較畏縮的,所以孔子要“進之”。
師:簡單地說就是,學生性格不同,對他的教育方式也不同。那下面的幾個空還有問題嗎?
生:沒有了。
師:好的,那我們來看,從第三個空格開始,分別是課文中的哪幾章?生:③1.15章;④3.8章;⑤5.9 章;⑥16.13章。師:很好。把這幾個空串聯(lián)在一起,就可以構成一篇文章,題目是:孔子的教學原則和教學方法?,F(xiàn)在我們分六組,將六個空格用自己的話準確清晰地表述出來,不只是翻譯哦,看懂之后合上書用自己的話表述。
(分小組討論,表述)
師:下面請第一組推薦一位同學來說說吧。生:(17.19)孔子和他的學生坐在一起,孔子說:“我不想再說些什么了?!弊迂暰驼f:“如果老師都不說,那么弟子們又傳述些什么呢?”孔子說:“天又說了些什么呢?四時不是照樣運行著,萬物不是照樣生長著?!笨鬃酉胍虻茏觽儌鬟_的是:只要照著我去做,就能學到很多。師:說得很好。如果最后一句改成“這個故事告訴我們:身教重于言教”,更明確一些。下一組,推薦一位同學來說說。生:有一天,孔子學生子路問孔子:“如果聽到一件事情就去做,這樣好嗎?”孔子說:“你的父親和你的兄弟都在,怎么聽到了就去做呢?”后來又有一位學生名字叫冉有,問孔子同樣的問題,孔子卻說:“馬上就去做?!痹谂缘墓魅A聽了很是奇怪,就去問孔子為何兩次回答會不同。孔子回答道,因為子路這個人魯莽,所以要壓一壓他,冉有做事畏縮,所以要鼓勵他。
生:(齊)這個故事告訴我們要因材施教。(眾笑)
師:其實這位同學說得真不錯哦。
(其他表述略)
從教許多年,學習、嘗試過各種教學方式,現(xiàn)在,只想盡量把教學變得簡單,基礎教育嘛,簡單,樸素,落實,師生交流暢通,學生跟你學語文覺得有味道,教師踏進教室有激情,這樣便好,你說呢?見笑于大方之家了。
責任編輯:肖佳曉
xiaojx@zgjszz.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