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佳 劉立偉 張穎
[ 摘 要 ] 高校需要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貫穿在研究生培養(yǎng)的始終,在注重提高學生學術水平的同時,也要重視學生品德修為與政治素養(yǎng)的提升。通過梳理學風建設與思想政治教育的關系,從學風建設出發(fā),探索了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及工作目標,并從構建“引領型”主體工作隊伍、明確有效載體、科學設定考核機制3個方面,探討了基于學風建設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工作內容。
[ 關鍵詞 ] 學風建設;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
[ 中圖分類號 ] G641 [ 文獻標識碼 ] A [ 文章編號 ] 1005-4634(2018)04-0027-05
0 引言
研究生是擁有較高知識構成的學生群體,是國家高層次科研人才的后備軍,是寶貴的人才資源,更是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接班人和未來建設隊伍的重要力量。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指出“要以培養(yǎng)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為著眼點,強化教育引導、實踐養(yǎng)成、制度保障,發(fā)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國民教育、精神文明創(chuàng)建、精神文化產品創(chuàng)作生產傳播的引領作用”。2016年12月,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習近平強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關系高校培養(yǎng)什么樣的人、如何培養(yǎng)人以及為誰培養(yǎng)人這個根本問題。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huán)節(jié),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xiàn)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2017年11月,在全國科學道德和學風建設宣講教育報告會上,李曉紅、邱勇和周琪3位院士為在校青年學生和科技工作者等上了一堂生動的科學道德和學風建設的示范課,引導廣大青年學子和科技工作者遵守學術規(guī)范、堅守學術誠信、完善學術人格、維護學術尊嚴,摒棄學術不端行為,努力成為優(yōu)良學術道德的踐行者和良好學術風氣的維護者。這些都為高校的研究生教育指明了方向。研究生的品德修養(yǎng)和政治素養(yǎng)更是關乎高校教育人才培養(yǎng)最終成果,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應貫穿研究生教育教學的全過程[ 1 ]。
目前,高校研究生的學習和生活相對分散,一旦出現(xiàn)問題不易被發(fā)現(xiàn),且難以疏導[ 2 ]。近年來,隨著研究生招生規(guī)模的不斷擴大,研究生學術不端、個人心理應激反應失常等事件時有發(fā)生。研究生群體的思想政治教育問題得到了越來越多教育工作者的重視。與本科以前的在校學生相比,研究生的學業(yè)目標和學術追求更為純粹和明確。鑒于高校人才培養(yǎng)的目標和不斷增加的研究生數(shù)量,高校需要開展既能引領青年知識分子愛科學、心中有家國,又能精準投放到學生個體,關注學生個性和個人發(fā)展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3 ]。
1 學風建設與思想政治教育的關系
1.1 學風建設與思想政治教育內在協(xié)調統(tǒng)一
學風是人們從事學習活動所形成的氛圍和風氣,高校的學風則是指師生通過教育、教學以及科學研究活動而形成的校園學習氛圍和風氣。高校學風建設的主要內容就是在其各項活動中,培養(yǎng)和建立有利于學習活動開展的主客觀環(huán)境。學風建設既包括各項硬件設施的配套建設,也包括端正學習態(tài)度、教授學習方法、營造學術氛圍等方面,是高校教育教學工作的重要內容,也是高校各項工作的基礎。學生入校的主要動力和目標就是通過學習活動,擴充自身的知識容量,以達到自身繼續(xù)深造或步入社會的需求。思想政治教育則是培養(yǎng)學生思想品德修養(yǎng)和政治素養(yǎng)的教育活動,旨在教育和引導學生形成對社會生活的正確認知,建立健康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指導其自身的各項活動。
從思想深度講,學風建設涉及到學生對學問、學業(yè)的認知和態(tài)度,也涉及到學生群體對與學習相關事件的共同思想認識。沒有良好的學風,高校談不上發(fā)展。學風建設旨在端正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培養(yǎng)積極健康的求學心態(tài),弘揚科學精神和學術道德,是在人的內心深處將學業(yè)學習與個人品德意志結合的產物。因此,學生的學風建設與思想政治教育內在協(xié)調統(tǒng)一于學生個體。二者關系密不可分,同為解決提高學生思想認識、健康發(fā)展的問題,需要引起高校教育工作者的重視與引導。
1.2 學風建設與思想政治教育,二者互為前提、互相促進 學風建設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前提。學習活動是學生在校的主要活動。學生一旦擁有了良好的學習動機和目的,便開始追求真知,崇尚科學。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可以較為清晰地認知主觀自我和客觀世界,正確地估量自身、自我發(fā)展和外部世界的關系,從而更容易擁有健康的心智和思想道德修為,促進思想政治教育成果的獲得。相應的,思想政治教育的順利開展,也為學風建設提供良好的土壤。它可以讓學生從思想深處明確自身責任、端正學習態(tài)度、注重自身的學術道德修養(yǎng),以對學業(yè)擁有向上求索、克服困難并勤奮為之的健康心態(tài),促進了良好學風的形成。因此,從促進學生成長和發(fā)展的角度講,學風建設與思想政治教育是相生相長的。
筆者綜合考慮學風建設與思想政治教育的關系,在探討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時,引入學風建設,并將學風建設問題作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起點,進而從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風氣、創(chuàng)建良好的校園學術氛圍開始,引導高校師生形成良好學風。同時,教師要將刻苦求學、努力求知、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拓展到學習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助學生構建積極向上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以增強其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貢獻智慧的自信和決心。
2 基于學風建設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探究 在認清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國家發(fā)展和高校教育發(fā)展中的重要地位,厘清學風建設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內在協(xié)調、互為前提、互相促進的關系后,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應該努力拓展思路,夯實基礎,使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立足于以培養(yǎng)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的教育目標,并以學風建設為重要抓手和起點,探索既符合教育目標又切實可行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2.1 工作原則
1) 旗幟鮮明原則。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應始終與我國社會主義社會的發(fā)展要求相一致,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教育者要始終明確為誰培養(yǎng)人的問題,在研究生的日常學習生活中,明確學術研究無禁區(qū)。但課堂講授要有紀律,無論在思想政治理論課上還是其他課程教學中,嚴禁出現(xiàn)任何反黨、反社會主義的不當言論。所有教師都要真正地擔負起教書育人的職責。
2) 學業(yè)育人與思想育人相結合原則。學校把學生的學業(yè)培養(yǎng)與思想政治教育結合起來,通過學業(yè)培養(yǎng)來提升學術造詣,歷練求學品質;通過思想政治教育提升思想認識,樹立學生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提升其政治素質及道德修為。
3) 管理服務與育人相結合原則。高校提倡微觀思想政治教育,將思想政治教育內容融入到日常教育教學、校園文化建設的方方面面,摒除單純的宏大敘事,從研究生在校生活的實際問題、實際需要入手,以期對研究生群體造成潛移默化的影響,幫助學生將這種影響了解、認同并內化為自身政治立場、道德觀念的一部分。
4) 統(tǒng)籌規(guī)劃與特色發(fā)展相結合原則。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實施頂層設計。在具體開展過程中,堅持整體統(tǒng)籌規(guī)劃與特色發(fā)展相結合。全校聯(lián)動,制定規(guī)定動作,同時針對不同學歷層次、不同專業(yè)類型、不同年齡結構的學生群體,允許并鼓勵高校圍繞自身特色,設置特色鮮明的教育內容。
2.2 工作目標
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應重視研究生群體在社會生活和高校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擴大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打造“內化于心”“外化于行”的雙重目標。這樣不僅能讓研究生成為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者、獲益者,還擴大了教育成果的影響面積。使研究生這一高知、高才、高社會影響力的群體成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建設者和擁護者,并能將所學、所獲報效祖國,造福社會。
1) “內化于心”——達成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功能。在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既把握政治方向、堅定立場,又要在實際工作中,了解青年學生的特點,盡量去除宏大敘事,細微處著手。教師通過解決學生遇到的實際困惑與問題,讓學生感受到關懷;通過榜樣示范作用,讓學生見賢思齊;通過高水平講座,讓學生感受知識力量。最終,達到思想政治教育預期的目標與效果,學生的自勵感被喚醒,進而主動積極參與到國家的建設與發(fā)展之中。
2) “外化于行”——延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果。崇尚實踐,搭建研究生實習實踐平臺,為其提供更好、更貼近學科發(fā)展的前沿實踐機會。同時,研究生們帶著學識提前走向社會,承擔社會責任,培養(yǎng)和踐行博學濟世情懷。通過實踐活動,廣大研究生重新認識專業(yè)知識的同時,進一步磨練自我意志、培養(yǎng)良好品質。把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果外化于行,學生在實踐活動當中,增加學識、展示才華、學有所用。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果被擴散開來,造福社會。
2.3 主要工作內容
1) 構建基于學風建設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引領型”主體工作隊伍。構建“引領型”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隊伍,需建立專業(yè)導師為主導的思想政治教育主體工作隊伍,具體包括研究生的專業(yè)導師、思想政治教育專業(yè)教師、專兼職輔導員和朋輩學生先進分子以及學生個體本身。高校要從學術活動、課堂教學、管理服務、思想溝通、榜樣帶動以及自我規(guī)劃方面引領研究生形成積極健康學風,引領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首先,設立“雙指標”導師遴選、培養(yǎng)和考核制度,構筑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中堅力量。在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明確研究生導師的主導地位,讓導師們不僅成為學生學業(yè)困惑和發(fā)展的指導者,更成為廣大研究生愿意在生活上效仿、心靈上追隨的引領者[ 4 ]。導師遴選的過程,除專業(yè)素質和水平需要量化外,更強調思想道德素質的重要性,推薦并培養(yǎng)具有雙向指標水平的優(yōu)秀教師擔任碩士研究生的導師。導師的量化考核,實行學術不端、教師職業(yè)道德考核不合格一票否決制。與此同時,高校要將研究生導師培訓工作制度化,定期舉辦研究生導師培訓會,提升導師的學生學業(yè)和思想指導能力,在青年教師的培養(yǎng)中,著力幫助思想道德素質過硬的青年教師提升學術水平,并幫助學術水平較高教師的提升品德修養(yǎng)。
其次,重視思想政治教育課程專職教師作用,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理論指導。在研究生的具體培養(yǎng)方案中,思想政治教育課程是要通過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研習和時政情況的分析介紹使研究生從思想深處認識、認可教師的主導意識形態(tài)和國家方針政策的。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應當重視并充分發(fā)揮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的力量。高校一般通過必修和選修兩種課程形式開設相關課程。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要應著力于建設精品課程,打造名師課堂,開展高水平理論研修和成果展示。思想政治教育課程要給學生提供理論指導與思想碰撞的機會。
再次,配備專職學生輔導員,提升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專業(yè)化水平。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具備思想的深度與高度。研究生由于生活自理能力和思想成熟程度較高,因此其思想政治教育既要“下得去”,貼近學生生活,又要“上的來”,具備思想交流的深度與廣度,需要配備專業(yè)化、專家化的專門人員。學校要為研究生配備思想過硬、工作經(jīng)驗豐富的專職思想政治輔導員。輔導員要努力成為學生的人生導師與知心朋友,通過定期開展講座、專題討論等思想政治教育活動,解決學生遇到的經(jīng)濟困難、心理困惑和就業(yè)擇業(yè)難題,并針對工作中遇到的共性問題、突發(fā)事件、特殊個案等開展專門的思想政治教育研討,用課題研究、論文撰寫等方式展示成果、指導工作[ 5 ]。
最后,重視朋輩感染與自我教育,增加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活力與能動性。青年學生之間的朋輩感染力不低于權威的示范力量。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學生之間的影響力和相互作用不容小覷。通過“專業(yè)+非專業(yè)”宣傳引領的方式,實現(xiàn)朋輩間的感染與教育。其中的專業(yè)方面,專業(yè)宣傳引領的方式包括通過專門的馬克思主義研究會,在校園內開展講座、進行專業(yè)專題討論展示,用學生的朋輩力量,在校園中宣傳、講解馬克思主義理論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相關問題。非專業(yè)宣傳引領方式,則可以通過各種先優(yōu)評選活動,打造朋輩先進份子,培養(yǎng)素質過硬的青年馬克思主義者、樹立德才雙修的身邊模范,并為這些先優(yōu)模范提供展示平臺和工作機會,讓其擔任學生課題室負責人、兼職輔導員、學生黨支部書記、社團負責人,通過非專業(yè)人員的踐行與示范,達到感染和影響的效果。
按照心智成熟發(fā)展的規(guī)律,研究生基本上已經(jīng)具備了較好的自知力和自省能力,因此他們可以通過自我教育實現(xiàn)一部分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6 ]?!白罱l(fā)展區(qū)理論”認為學生的學習過程更多的是要看學習者的內化程度,即學生將教育內容轉化為自身能力一部分的能力很重要。教育者引導學生做好自我成長記錄,內容涵蓋所有課程內容和個人素質提升的其他各個方面,將學生的自我期許與自我教育作為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補充,形成一個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能動生態(tài)系統(tǒng),將最原始的師生教和學的關系,改造成學生的自我約束與塑造。這既是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達到一定程度的結果,也能增加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活力。
2) 明確基于學風建設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載體”?;趯W風建設的思想政治教育,把學風建設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關鍵點和重要載體,把教育者想要傳授的教育內容,通過一定的形式,傳達和輸送給學生。
第一,規(guī)范學術行為,形成良好的學術價值觀。2017年11月14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2017年全國科學道德和學風建設宣講教育報告會”在人民大會堂舉辦,會議為高校的學風建設指明了方向。高校應以此為契機,抓緊學風建設,樹立良好的學術規(guī)范,塑造并維護師生的學術誠信、學術人格和學術尊嚴,堅決制止和處理學術不端行為,把好研究生課題研究、論文撰寫、成果產出的質量關,引導學生尊重和重視“學術”價值,并將此滲透到生活和道德作風提升的各個方面,從而形成和確定自己的價值觀,使學生崇尚實踐、嚴謹治學、勇于創(chuàng)新[ 7 ]。當前,研究生培養(yǎng)已基本上形成了科學健康的學術導向,無論是在日常學術講座中,還是科研獎項、獎學金的評選,都強調并凸顯了學生學術水平的重要性。
第二,主推科研,開展科學研究類校園活動,營造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秉承全程化的教育理念和形式,高校將學風建設和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全程融入到教育教學活動之中,不僅在教育教學活動中凸顯科研的實力與精神,在校園文化氛圍的打造中,也有意識地推出科學普及類、研究類、科技創(chuàng)新類活動,提升了校園文化活動的科技和知識含量,通過對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項目、專業(yè)學科競賽的大力支持和宣傳,學生形成了“傳、幫、帶”的團隊,營造熱愛科學的校園文化氛圍。
第三,倡導實踐,提供知識轉化孵化平臺,培養(yǎng)博學濟世情懷。重視研究生的學科和社會實踐活動,為其提供將所學知識轉化為實際生產力的預演和實踐平臺。研究生的實踐活動,既有利于教學活動的深入開展,也有利于在實踐中培養(yǎng)和見證研究生的責任與情懷。通過義務支教、知識扶貧等志愿服務活動,參與其中的研究生不僅體會到學有所用,更增強其為祖國和社會奉獻智慧和力量的決心和信心?,F(xiàn)有的專業(yè)碩士培養(yǎng),在倡導與鼓勵學生參與實踐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專項的企業(yè)和工廠實踐實習,為研究生提供了增長知識才干的契機,更讓其在實踐過程中,認識了知識的力量。研究生們的科研成果迅速被轉化為實際生產力,這讓他們更容易把實現(xiàn)自身價值與祖國命運、國家發(fā)展、社會進步緊密結合起來,做真正有情懷、有擔當?shù)闹R分子。
第四,樹立標桿,通過典型示范,樹立新時代青年榜樣。要實現(xiàn)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去說教化,典型示范法是十分有效的手段。將學風建設典型人物設定為校園標桿,學校通過宣傳典型的、有示范意義的先進個人和事件,為新時代的青年樹立偶像和榜樣,將抽象的說理變成接地氣、貼近生活的故事、事跡,更容易激發(fā)學生思想上的共鳴和情感上的認同。通過典型示范,前輩故事、朋輩經(jīng)驗被更加形象、具體、生動地呈現(xiàn)在學生面前,這樣有利于學風建設和思想政治教育開展的校園情境。培養(yǎng)典型和推廣典型影響都十分重要。其中,發(fā)現(xiàn)典型是根據(jù)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要求,在學生中了解和發(fā)現(xiàn)典型人物和事跡,挖掘其中具有時代意義和榜樣示范功能的部分,進行梳理和提煉。推廣典型則是做好典型人物和事跡的宣傳工作,通過校園榜樣示范活動、自媒體平臺廣而告之等手段,實現(xiàn)其示范效果和作用的擴散。目前,一些大學年度人物評選活動已經(jīng)開展了多年,其中的研究生獲選者在引領了不怕吃苦、潛心科研的風尚。
3) 科學設定基于學風建設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考核機制。為督促并指導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并推進其有序開展,高校應設定科學合理的考核機制[ 8 ]。基于學風建設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考核,強調和重視學生學風建設的成效和地位,定期開展自查、互查和整體督查,按照統(tǒng)籌規(guī)劃與特色發(fā)展相結合的原則,設定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階段性考核標準,鼓勵根據(jù)學生學科特色、年齡結構、學業(yè)任務等開展特色教育活動?;鶎咏虒W單位撰寫年度自查報告,互查互助、查漏補缺,再由高校主管部門完成年度督查,出具督查結果,并以此作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考核的重要參考,指導下一步的教育工作開展。
3 結束語
以學風建設為起點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應當構建起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引領型”多元主體,明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載體,通過科學考核促進教育成果的顯現(xiàn),最終實現(xiàn)研究生群體思想素質過硬、實踐創(chuàng)新報國的雙重教育“目標”。這一項教育探究,是基于目前思想政治教育新形式和以往工作實踐經(jīng)驗的新嘗試。在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的大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們仍需不斷地深入學習、繼續(xù)探索。
參考文獻
[ 1 ] 趙保全,丁三青.習近平關于高校學風建設與思想政治教育關系的論述[ J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8,34( 2):83-89.
[ 2 ] 聶海,王妍穩(wěn).研究生學風建設的調查與實踐——基于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的案例分析[ J ].高教學刊,2018( 12):144-146.
[ 3 ] 程翠玉.教育改革背景下加強研究生學風建設的探索與實踐[ J ].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17( 10):29-32.
[ 4 ] 黃云,閆仕杰.立德樹人視域下的教風學風建設路徑探求[ J ].教書育人(高教論壇),2018( 18):40-41.
[ 5 ] 王亞娟.基于職業(yè)能力標準下高校輔導員在學風建設中的作用探究[ J ].科技風,2018( 18):40.
[ 6 ] 顏婷婷.基于學生自我管理模式下學風建設優(yōu)化路徑與實踐探索[ J ].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8( 6):74-75.
[ 7 ] 趙勇桃,王玉峰,趙莉萍,楊吉春,任慧平.研究生學風與學術道德建設的研究與實踐[ J ].中國現(xiàn)代教育裝備,2017( 21):90-92.
[ 8 ] 韓亮.高校學風建設及其績效評價體系構建探討[ J ].職業(yè)技術,2018,17( 6):1-3.
Abstract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need to take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ork throughout in postgraduate education,at the same time of paying attention to students' academic leve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also attach importance to students′ in moral and political literacy. The paper has analysis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earning atmosphere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starting from learning atmosphere construction,explored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postgraduate from guiding ideas,basic principles and work objective,and also discusses the main work of the postgraduat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based on the construction of learning atmosphere from three aspects: the construction of "leading" main work team, the definition of effective carrier and the scientific setting assessment mechanism.
Keywords learning atmosphere; postgraduat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