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金溪縣心湖譚兆小學 徐 丹
新學期伊始,新接手一個畢業(yè)班,學校說這是合成班,轉(zhuǎn)來的學生多,留守孩子更是占據(jù)了班級的百分之九十以上,倍感壓力。班上有一個叫徐智杰的學生,一直讓我很頭疼,總讓我有種挫敗感,我甚至愿意用“奇葩”來形容他。
記得有一次,講到詞語“連累”的“累”的讀音時,沖突就發(fā)生了。在第六版《現(xiàn)代漢語詞典》中“連累”的“累”是有兩個讀音的,可以讀“l(fā)ei”和“l(fā)ěi”,而第五版詞典中卻只有“l(fā)ěi”這個讀音。作為一線的教師,我一直使用第五版,并不清楚第六版中哪些詞有變動,只有在日后的教學中慢慢改正過來。而在這次的試卷上將“累”字注音為輕聲的學生,我都判定為錯,并糾正說是lěi。學生反映說字典上都可以讀“l(fā)ei”,我拿過學生的詞典,看到上面的確可以讀輕聲。我本想解釋,可還未開口,就聽見一個響亮的聲音說:“自己都不知道,還教我們?!蔽耶敃r心里一怔,在責怪自己沒先查證第六版詞典的同時,心里直犯嘀咕:“怎么會有如此‘芒刺’?這也太不給面子了吧?!蔽覐妷鹤〔粷M,解釋了“第五版”和“第六版”的不同。但整節(jié)課我都是在這種極不愉快的情緒中度過的,課堂因我的壞情緒影響顯得特別沉悶。有一次,我在指導全班同學欣賞背誦辛棄疾的《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時,學生們把“倩何人喚取”的“倩”讀成qiàn了,我糾正說應該讀“qìng”,因為這里是“請求”的意思。教室里立馬有一個聲音說:“明明是qiàn字,不要誤導了我們?!蔽抑?,這又是徐智杰,我像很多老師采取的辦法一樣——不理他。
我一再地容忍他。
可是漠視卻不能讓他反省,反而是對他的縱容,后果是引爆了一場 “師生戰(zhàn)爭”。在講解每周練習時,由于我把自己做的試卷放進書里了,講評時找不著了,我就拿了前排一個男生的試卷來講。因為自己做了試卷,基礎題也很清楚地知道始末,所以學生提出的疑難也就能很快解決。但講到文本閱讀的3個小題時,我還是想找到自己的試卷,因為自己做的試卷自己更清楚,我也標記了每題的錯誤在原文相對應的地方,學生提出的疑惑也就能很快解決。我就依然翻動著書本找尋,在我剛開始找尋時,教室里又響起了那個聲音:“肯定又是在翻參考答案?!边@個聲音,聽起來特別刺耳,像當眾受到一記響亮的耳光。我知道,又是徐智杰干的,他簡直是對我的侮辱與輕蔑,我覺得我沒有必要再忍讓他了,他必須付出“代價”。我吼了一聲:“徐智杰,你給我站到教室后面去?!蔽依^續(xù)大聲地說道:“沒見過你這么不尊重老師的人!”他拿著書,站到教室最后面。一節(jié)課終于上完了,我感覺自己筋疲力盡,我在氣憤、傷心、難過中艱難地上完了一節(jié)課。
冷靜下來后,我把他帶到辦公室,無論我怎么批評他,他都不開口,我毫無辦法。以后的課堂里,他不知道是故意與我作對還是想證明什么,經(jīng)常挑起事端,不是與前后同學說話就是故意打岔,我不想再影響班級,影響自己,我每次都會警告他,但他絲毫不思悔改。
我多次把他帶到辦公室,無論我怎么跟他交流他都不松口,我只能用教師的身份居高臨下地命令他,讓他服從。他也會收斂、沉默一段時間,但我沒有成就感,更不要談幸福感。我只有挫敗感,因為他從不與我敞開心扉。我甚至不明白他為什么要與我對抗,甚至還有點故意為難,以至于我拿不出最好的方法來處理我們之間的師生矛盾。他常常讓我在眾生睽睽之下無路可退,他甚至不知道尊重別人、體諒別人、聽取別人意見是一種基本的禮儀。用他同桌的話來說,就是“他覺得他永遠是對的”。他如此地自我,讓我感覺自尊被踐踏。
我向其他老師抱怨,向他們尋求解決的辦法,我像祥林嫂一樣逢人便訴。
一個年長的教師給我提出了一些建議,并遞給我一本教育期刊說:“讀讀這個吧,也許你會豁然開朗。”我耐著性子去閱讀,希望能找到答案。我首先翻閱題目,再一篇篇地閱讀著,像美洲的淘金者,淘洗著我要的答案。
我一口氣把全部文章讀完,終于在一篇題為“關懷倫理和中小學教育”的文章里,發(fā)現(xiàn)作者提出了一種關懷倫理的教育觀點:“教育應當從關系入手,而不是從個人、個體開始”“富于關心的教師,總是試圖為學生營造一個感覺舒服的環(huán)境”“在這種關系中,傾聽非常重要,要專注地傾聽被關心者的需要……教育者不能想當然地認為學生有哪些需要?!薄霸诮虒W中,我們不僅要使學生學習數(shù)理化等知識,而且還應使學生成為一個有道德的人?!边@些觀點如醍醐灌頂,讓我在重重迷霧中似乎看到微茫的希望……
在另一篇題目為“面向他人的教育和朝向自己的教育”中,我找到了自己的病癥。作者認為教育者除了要“他向教育”外,還要以“自我”為教育對象,進行“朝向自我的教育”。他指出:“習慣了以‘他人’為教育對象的教育者,在把外在于自身的他者視為全部教育世界的同時,可能導致對自身存在的遺忘,‘自我’因為被對‘他者’的關注而被湮沒。這種‘自我意識’的缺乏,是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看到的那些‘自我感覺很好者’的通病。其背后的潛在預設是:自我已是無可挑剔和提升的‘完人’,因而有資格對毛病百出的他人‘循循善誘’。結(jié)果往往是‘嚴于律人,寬以待己’,這或許是教育關系中不平等的根源,也是某些教育失敗的根源。這類教育者的典型特征是‘好為人師’和‘誨人不倦’?!?/p>
我幡然悔悟,我不就是“這樣”的嗎?我們很多教師不就是一朵另類的“奇葩”嗎?
知道了病癥,找到了方法,我反省自己在教學環(huán)節(jié)中的種種失誤以及處理師生關系問題時的不成熟。
我想好好地跟徐智杰交流。我找到他,向他表示了歉意以及自己處理方式的不合理,處理問題的不成熟。同時我問了他一些關于學習、生活等情況的問題,他都一一作答。慢慢地,我們攀談了起來,他還說了他對我“拖堂”的不滿。這次談話,我們之間少了劍拔弩張,多了和諧。
在以后的教學中,只要有合適的機會,我都會與學生交流,問問他們的學習生活。課堂上,我不再一味地板起面孔傳授知識,有時間我也會找到話題與學生講我的學習經(jīng)驗,我高中、大學的生活……我給予他們信心、鼓勵與支持。從此以后,課堂氛圍活躍多了,師生關系也更融洽了。徐智杰也有了改變,有問題不再“直接傷人”了,有時還會主動幫助老師,在路上遇見我還會羞澀地問一聲“老師好”。有一天,我收到了他給我的一張小紙條,寫他將如何提高語文成績尤其是寫作方面的計劃書,這不得不說是另一個“小時代”的開始,我似乎感覺到“春天”已經(jīng)逼近。
是的,讀一本好書,就是和許多高尚的人談話。好書是人類心靈的富貴血脈,它是改造靈魂的工具。彌爾頓就曾經(jīng)說過:優(yōu)秀的書籍是撫育杰出人才的珍貴乳汁,它作為人類財富保存下來,并為人類生活的進一步發(fā)展服務。
我國漢代大學者劉向也曾說過:書猶藥也,善讀之可以醫(yī)愚。在成長路上,閱讀一些教育期刊對我來說就如一副良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