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麗
【摘要】近年來,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推進,從傳統(tǒng)的應試教育逐漸轉向素質(zhì)教育,對學生的美育、德育要求也越來越高。作為擔負著美育重任的小學美術教學,也需改善課堂教學方式,以加強學生的美術修養(yǎng)。本文從開展小學美術教學的意義著手,分析其中存在的問題,探討具體開展策略。
【關鍵詞】素質(zhì)教育 小學美術 課堂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3.7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44-0220-01
將素質(zhì)教育融合到小學美術課堂教學中,注重學生人格的塑造,培養(yǎng)學生“美”的觀念與對“美”的追求,提高審美情趣,促進學生的理想、抱負能更為全面、健康發(fā)展。
1.開展美術教學的意義
素質(zhì)教育是教學改革的方向,也是適應社會需要的人才培養(yǎng)趨勢,各學科都有涉及。原本在小學教育中起輔助作用的小學美術教學,由于素質(zhì)教育中重視美育、德育的培養(yǎng),美術在素質(zhì)教育中的地位也越來越高。美育需要從小抓起,因此,在各方面素質(zhì)打基礎的小學階段,美術教學就顯得尤為重要。而且,小學期間,課業(yè)的壓力還不是太重,教師們有較充足的時間通過美術課堂時間來培養(yǎng)孩子們的審美觀,提高孩子們對美的認識。
2.小學美術教學中存在問題
2.1過度示范導致學生繪畫缺乏創(chuàng)造力
許多教師在教學中,過于重視教學示范,忽視了學生本身的需要,讓學生模仿多過創(chuàng)造,失去了在美術中讓學生自行探索、創(chuàng)新的目的。比如,繪畫中有不少技巧,除了課本上較經(jīng)典、成熟的技巧外,其實有不少技巧也是人們在繪畫實踐中自行探索出來的更適合自身的技巧。教師在授課中,對于某一種物體,直接讓學生按照老師示范的方法去畫,用固定的模式、固定的技巧,時間長了以后,學生自然而然在腦海中也形成了固定模式,而不會再去想著如何用自己的方法、不同的技巧把畫畫的更好,或者在構圖上推陳出新,也就導致學生在繪畫上缺乏了創(chuàng)新意識與創(chuàng)新能力。
2.2過多依賴媒體展示忽略繪畫過程
也有不少教師過多依賴多媒體展示,認為這樣更為方便,可以直接讓學生通過多媒體課件看到繪畫成品,卻忽略了繪畫過程。學生在看的過程中自然是大飽眼福,但是待到需要畫的時候,卻不知道從何處著手。
2.3脫離實際導致學生的實踐運用能力不強
教師在教授繪畫時,讓學生看到的大多是經(jīng)過藝術處理過的畫,卻不能結合實際講解。這樣一來,也會導致學生只會臨摹別人的作品,當自己看到生活中存在的美好畫面時,不知道該如何處理,對于各種繪畫技巧、藝術處理方式的實際運用能力不強。
3.素質(zhì)教育下對小學美術課題教學的策略探討
3.1重視審美觀培養(yǎng)
審美觀,不僅是學生對美的欣賞能力,也包括學生運用自身的審美素質(zhì)來創(chuàng)造符合自身審美的事物的能力。因此,提高學生審美觀,是讓學生創(chuàng)造美的基礎。教師在授課過程中,需要適當引導,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可以在教授學生多種繪畫技巧的基礎上,鼓勵學生通過實踐自行探索新的繪畫技巧,如何處理才會讓畫面更美??梢宰隼L畫的示范教學,但示范的內(nèi)容是作為他山之石,不是讓學生單純的去臨摹,而是讓學生受到啟發(fā),創(chuàng)造出更多更好的作品。
3.2重視利用現(xiàn)代化技術教學
教師需重視多媒體輔助教學的作用,可以在關鍵時候,特別是一些學生難以理解、難以用文字語言清除描述的內(nèi)容,通過多媒體圖片的直接展示,在教學中可以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所以,教師在運用多媒體教學時,需要在自己充分講解的基礎上,適當播放,而不能喧賓奪主,反而影響教學效果。教師需要結合學生學習的特點,合理安排好授課與學生練習的時間,在授課時間內(nèi),當注意到學生開始出現(xiàn)注意力不集中時,可以用播放多媒體的方式再次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而且,多媒體屏幕畫面中較高的分辨度,也能給學生對美更直觀的感受,讓學生盡快融入教學,提高課堂效率。
3.3結合實際生活,提高學生對美的運用能力
素質(zhì)教育,歸根結底,還是強調(diào)實際運用,讓學的知識、養(yǎng)成的良好素質(zhì),能為實踐服務。素質(zhì)教育下的美術教學,同樣也需要將審美延伸到生活中,讓學生在生活中發(fā)現(xiàn)美、創(chuàng)造美。在教學中,教師應善于發(fā)現(xiàn)學生的閃光點,多鼓勵、多支持,讓學生自發(fā)的熱愛美術,讓美德理念深入心靈。這樣,在將美術課程與生活中的實際事例、實際景色相結合時,更能激發(fā)學生對美的認知,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
4.小結
總之,小學美術教學需與素質(zhì)教育相結合,通過多樣化的教學方式,突出創(chuàng)造力的培養(yǎng),激發(fā)學生對美的興趣,充分發(fā)揮美術教學的作用,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張秀榮.淺談小學美術教育的特點和教學方法[J].中國校外教育,2017,(05):155+158.
[2]李陽陽.小學美術課堂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考試周刊,2014,(69):186.
[3]何靜.素質(zhì)教育理念下小學美術課堂教學策略[J].中外交流,2018,(6):117-118.
[4]袁優(yōu)優(yōu).信息技術在小學美術課堂教學中的運用研究[J].小作家選刊,2017,(23).
[5]祝小燕.小學美術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和策略[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