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運用微媒體開展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的困境及對策

2018-12-29 09:34:38唐慧
黨政干部學刊 2018年9期
關鍵詞:微媒體科學技術

唐慧

[摘 要]借助微媒體平臺開展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不僅是為了順應當代科學技術發(fā)展浪潮,其根本目的在于謀求最佳的教育效果。然而在實踐過程中,運用微媒體開展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面臨著諸多困境,主要表現(xiàn)在教育者對微媒體傳播的主動適應性不夠;微媒體平臺宣揚的內容紛繁復雜;教育對象接受微媒體影響的隨意性加大等。解決上述問題,推動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的順利進行,需要提升教育者微媒體素養(yǎng),加強微媒體監(jiān)督和管理,注重對教育對象的引領。

[關鍵詞]微媒體;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科學技術

[中圖分類號]D61;G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2426(2018)09-0022-06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和智能移動終端的普及,以微博、微信、飛信、QQ、MSN、Facebook、Twitter等為代表的微媒體正快速打通全民互聯(lián)的“最后一公里”,成為社會信息傳播的主渠道和民眾的“第一信息源”。所謂微媒體,就是在現(xiàn)代先進科學技術的強力支持下,由許多獨立發(fā)布點構成的網絡傳播結構。[1]它是相對于電視、報紙、廣播等傳統(tǒng)媒體而言的一種新媒體,并且實現(xiàn)了圖像、文字、音頻等信息傳播方式的綜合運用。微媒體以短小精悍見稱,簡潔凝練的話語中蘊含豐富深邃的內容,同時其信息傳播呈現(xiàn)出快速、容易、廣泛等鮮明特征?;诖耍⒚襟w從產生以來便受到人們的熱烈歡迎,成為彼此間即時交流和推送信息的有效平臺。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要真正發(fā)揮作用,就必須貼近教育對象實際,選擇微媒體這種人們喜聞樂見的表達方式去開展具體工作。然而在運用微媒體開展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的實際過程中,還面臨教育者對微媒體傳播的主動適應性不夠等困境,這些都需要我們去探尋切實可行的解決對策,以此來保證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取得預期的理想效果。

一、運用微媒體開展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的重要性

事物的存在和發(fā)展都有其特定的條件和根據(jù),運用微媒體開展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也不是憑空出現(xiàn)的,而是產生于時代要求和現(xiàn)實要求的雙重呼喚,具有重要的價值和意義。

(一)時之所驅:順應科學技術發(fā)展浪潮

從人類社會漫長的演進歷程來看,科學技術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在農業(yè)革命、工業(yè)革命、信息革命等每次產業(yè)革命中都發(fā)揮著不可替代的關鍵作用,給人類的生產和生活帶來了出乎意料的便利,已成為推動全社會前進和發(fā)展的強大力量。尤其在當今時代條件下,以互聯(lián)網為代表的信息技術“深刻改變著輿論生成方式和傳播方式,改變著媒體格局和輿論生態(tài)”[2]204,打破了以往國家及地區(qū)之間“老死不相往來”的封閉、隔絕狀態(tài),各種信息能夠以飛快速度同時傳輸?shù)绞澜绶秶鷥让總€角落,實現(xiàn)了人類社會的巨大進步。正是出于對科學技術重要性的準確認知,李克強總理在2015年擲地有聲地提出“互聯(lián)網+”方案,要求把互聯(lián)網運用到各行各業(yè),以此來推動傳統(tǒng)行業(yè)的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使其在社會轉型的關鍵時期煥發(fā)出生機和活力。教育領域當然也不能例外,需要以互聯(lián)網為支撐的微媒體助力,實施“微媒體+教育”的模式。

“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要運用新媒體新技術使工作活起來,推動思想政治工作傳統(tǒng)優(yōu)勢同信息技術高度融合,增強時代感和吸引力?!盵3]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應發(fā)揚與時俱進的品質,緊跟社會的發(fā)展步伐,對信息傳播載體的使用進行探索和創(chuàng)新。將微媒體與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進行有機的結合,就是在科學技術迅猛發(fā)展的時代浪潮下,挖掘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的有效新載體,開辟新領域、新陣地、新戰(zhàn)場,以便從馬克思主義理論傳統(tǒng)教育方式的固有局限中解放出來。

(二)勢之所為:增強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效果

傳統(tǒng)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之所以效果不佳,其中的一個重要原因就在于脫離廣大群眾的生活實際和思想實際。改變這種狀況,必須得認清當前的形勢,選擇微媒體作為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的有效實施手段。從教育對象的特點來看,以微博、微課、微信為代表的微媒體是他們的共同選擇。微媒體憑借其傳播快速、容易、廣泛等獨特優(yōu)勢,在日常生活中發(fā)揮著巨大的滲透力和擴散力,因而有非常龐大的群眾基礎,人們難免會受到微媒體內容的鼓動。教育者在實際開展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活動時,就是要抓住教育對象普遍接受微媒體影響這個特點,在其中注入豐富多彩的思想信息,以此作用于相比傳統(tǒng)教育方式更加廣闊的受眾群體,使他們樂于接受教育內容的熏陶和滋養(yǎng),提高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的傳播效率,實現(xiàn)教育手段的創(chuàng)新。[4]

從微媒體與傳統(tǒng)媒體的比較來看,傳統(tǒng)媒體采用自上而下的單向灌輸方式,人們被動地接受其傳播的信息,而無法作出相應的回答,缺少對信息傳播結果的有效反饋機制。與此相反,以網絡為支撐的微媒體其實是一個有來有往的雙向互動平臺。借助微媒體平臺對人們實施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不只是運用微媒體向受眾傳遞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內容,關鍵是運用微媒體收集受眾對這種教育的集中態(tài)度,并據(jù)此作出適當?shù)母淖兒驼{整?!斑@些新媒體即可通過技術介入增強互動,增強理論教育效果,也能夠以新技術拓寬理論教育輻射場,使教育打破空間限制?!盵5]切合最廣大群眾的現(xiàn)實和需求去從事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活動,才能夠真正達到令人滿意的效果。

二、運用微媒體開展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的現(xiàn)實困境

運用微媒體開展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是根據(jù)時代要求和現(xiàn)實要求作出的有益于受眾思想和行為養(yǎng)成的正確選擇。然而事物的發(fā)展不總是順心遂意的,實際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阻礙其繼續(xù)前進。微媒體在承擔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任務時同樣存在諸多困難,主要有教育者對微媒體傳播的主動適應性不夠;微媒體平臺宣揚的內容紛繁復雜;教育對象接受微媒體影響的隨意性加大。

(一)教育者對微媒體傳播的主動適應性不夠

教育者是教育活動的相關組織者和具體操作者,協(xié)調和控制教育過程中各種因素的作用發(fā)揮,以此來保證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按照其預先設想的目標順利進行。運用微媒體開展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當然離不開教育者的積極作為,需要他們具備相應的專業(yè)素養(yǎng)和媒介素養(yǎng)。教育者之所以成為教育者,是因為他們接受過相當系統(tǒng)的專業(yè)知識與技能培訓,具備了深厚扎實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功底,長期從事著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的有關工作,能夠比較嫻熟地處理教育對象在思想和行為方面出現(xiàn)的問題。因而在正常情況下,教育者的專業(yè)素養(yǎng)是毋庸置疑的,但是他們卻未必具有相應的媒介素養(yǎng)。

現(xiàn)代社會瞬息萬變,科學技術的普及和更新給教育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們必須得順應時代發(fā)展的浪潮,及時調整自己的思想觀念,了解和掌握必備的新型教育手段。如果教育者缺乏與時俱進的意識和能力,固守已有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載體,如通過課堂灌輸或者借助報刊傳播等,并且對現(xiàn)代社會的發(fā)展產物盲目排斥,必然會脫離廣大教育對象的實際狀況,無法及時地掌握他們的教育背景和教育效果,有針對性地開展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6]從而成為其繼續(xù)向前推進的瓶頸。由于受年齡、心態(tài)等方面因素的制約,教育者對新事物缺乏足夠的興趣和接受力,導致他們在運用微媒體實施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活動的具體過程中,出現(xiàn)了主動適應性不夠的現(xiàn)象,主要表現(xiàn)為思想觀念保守和操作技能落后。部分教育者的思想觀念顯然落后于現(xiàn)實發(fā)展需求,堅持和推崇傳統(tǒng)的馬克思主義教育模式,不論是通過課堂傳授教育內容,還是把教育內容寓于報刊等權威媒介中,都是在進行馬克思主義理論宣傳時必定選擇的教育手段,然而他們對微媒體的使用存在明顯的抵觸心理。在這些教育者的思想觀念里,傳統(tǒng)模式的使用經歷了漫長的歷史時期,能保證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的正統(tǒng)性和權威性,而運用微媒體開展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則是剛產生不久的新事物,缺少可資借鑒的經驗,會產生價值偏離等問題。另外,“聞道有先后,術業(yè)有專攻”,對教育者尤其是高齡教育者來說,掌握運行復雜且更新迅速的網絡技術是比較繁瑣和困難的事情。并且教育者通常忙于其本職工作,缺少學習新事物的時間和精力,無法在施教過程中嫻熟操作微媒體。因此,對部分教育者來說,運用微媒體技術從事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更是種挑戰(zhàn)和壓力,他們在微媒體面前處于尷尬的“失語”狀態(tài)。[7]

(二)微媒體平臺宣揚的內容紛繁復雜

在列寧看來,“對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的任何輕視和任何脫離,都意味著資產階級意識形態(tài)的加強?!盵8]327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的主要任務就是要根據(jù)教育目標,教育者向教育對象傳授經典作家創(chuàng)立和創(chuàng)新的基本原理,尤其是宣傳與我國實際相吻合的中國化理論成果,使教育內容體現(xiàn)在社會上占據(jù)統(tǒng)治地位的政治方向和價值觀念。無論使用哪種教育載體,都不能違背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的這個根本屬性。把微媒體與傳統(tǒng)媒體對比來看,報刊等傳統(tǒng)媒體必須在國家的嚴格監(jiān)管下運作,傳播內容必須與社會主流聲音相符。如果傳統(tǒng)媒體的宣傳造勢違背了馬克思主義的意識形態(tài),相關部門會對其公開問責,從源頭上控制負面信息的肆意擴散。因此,運用傳統(tǒng)媒體開展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能夠最大限度地排除其他因素干擾,特別是剔除與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內容直接對立的內容,在全社會營造昂揚向上的健康輿論氛圍,使人們受到感染而愿意相信、接納馬克思主義教育,及時調整與社會要求相背離的思想和行為。反觀微媒體,由于受到的監(jiān)管和限制較少,其信息傳播具有明顯的開放性特征,任何人只要通過了注冊,都能在上面自由地發(fā)表觀點和評論。正因為如此,微媒體平臺傳遞的內容呈現(xiàn)出豐富多彩的樣態(tài),這是微媒體平臺吸引受眾注意和興趣的主要地方。

但是在這些豐富多彩的內容之中,潛藏著包括無用信息和有害信息在內的大量信息垃圾,它們對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的正常開展造成了巨大的沖擊。其一,通過微媒體平臺傳遞的無用信息降低了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的吸引力。由于微媒體進入門檻低,各種未經過嚴格篩選的思想內容涌入進來,造成了信息爆炸的局面。人們在使用微媒體的時候,不僅接觸到有關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的內容,而且經常受無用信息的誘惑和干擾。通常情況下,無用信息呈現(xiàn)出娛樂性、獵奇性、游戲性特征,而這些鮮明特征在很大程度上吸引著受眾的注意和興趣。同時,人們使用微媒體主要還是為尋求精神上的放松和享受,無用信息正好契合了人們的這種心理。因此當無用信息與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內容同時出現(xiàn)在受眾視野,人們傾向于選擇前者,于是在無意中忽視后者或延遲接受其教化。其二,通過微媒體平臺傳遞的有害信息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的影響力。相比于傳統(tǒng)媒體,微媒體傳播打破了國家的逐級控制和管理,使各種有害信息滋生泛濫。在這里,有害信息主要指偏離社會上占據(jù)主導地位的價值觀念的信息,它們與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內容存在明顯對立。盡管微媒體給人們提供了雙向互動的平臺,促使思想的火花綻放出光彩,但同時也為不良信息的擴散打開了方便之門?!拔⒚襟w的開放性使得代表不同意識形態(tài)、不同政治立場、不同利益群體的信息,尤其是西方社會思潮在大學生群體中盛行,為大學生提供了多元價值選擇?!盵9]在微媒體這個相對自由的領域,各種否定馬克思主義、宣揚普世價值觀的聲音此起彼伏,對人們尤其是缺乏理性思考能力的普通群眾造成認知沖突,破壞了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創(chuàng)設的良好輿論環(huán)境及其發(fā)揮的強大育人功能。總之,微媒體時代令人眼花繚亂的海量信息、雜亂紛呈的各種觀點、對于社會熱點問題的個性解讀,使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處于“眾聲喧嘩”的復雜語境中。[10]

(三)教育對象接受微媒體影響的隨意性加大

隨著微媒體的出現(xiàn)及其強勢影響力,人們在長期的實踐探索中發(fā)現(xiàn),運用微媒體開展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具有無可比擬的優(yōu)越性,有助于改變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給教育對象留下的刻板印象,憑借其新穎的形式來擴大受眾基礎。由是,人們開始把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內容寓于微媒體平臺,根據(jù)微媒體的廣泛宣傳特點,作用于最大范圍的教育對象。然而在具體操作過程中,運用微媒體開展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并沒有取得很好的效果,主要表現(xiàn)為教育對象接受微媒體影響具有明顯的隨意性以及不確定性。

從課堂灌輸、開會研討、個別談話等傳統(tǒng)方式來看,在進行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時,它們把教育對象置于被動接受教育影響的地位。由于傳統(tǒng)方式帶有明顯的強制性色彩,因而不可避免地降低了教育對象的自主性和能動性,他們在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面前并沒有多少選擇的權利,就算對教育內容或者教育手段存在極度抗拒的心理,也會因難以擺脫而選擇被迫承受。所以,傳統(tǒng)方式能最大限度地保證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內容直接作用于教育對象,從而把他們的思想和行為引導到符合社會要求的方向。然而微媒體傳播打破了教育對象被動接受的局面,實際選擇權掌握在他們手中,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未必能發(fā)揮應有的作用。在微媒體這個相對寬松的自由領域,由于缺少了外在力量的積極干預,教育對象能根據(jù)自己的意愿,自主地決定是否要接受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內容,在什么時候以及在多大程度上將其納入自己的思想認識領域。多數(shù)情況下,教育對象接受微媒體影響主要取決于興趣和需要。運用微媒體開展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盡管開辟了教育新渠道,其特殊形式迅速吸引了人們的目光,并且取得了相當豐碩的教育成果,但是卻很難保證這種教育成果長期地維持下去。因為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經常給人以內容高深莫測、話語空洞抽象的感覺,所以即使是借助微媒體平臺作用于教育對象,也難以改變其枯燥乏味的特點。教育對象在訪問微媒體平臺的過程中,盡管意識到接受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但有時由于自控力較差,他們在接受教育過程中容易受到來自于外界的各種因素的誘惑和誤導,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的實際效果并不盡如人意。

三、運用微媒體開展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的有效對策

根據(jù)上述對運用微媒體開展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存在的現(xiàn)實困境分析,我們應采取切實有效的對策予以解決,如提升教育者微媒體素養(yǎng)、加強微媒體監(jiān)督和管理、注重對教育對象的引領等,從而保證教育過程的順利實施。

(一)提升教育者微媒體素養(yǎng)

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是否被教育對象接受和認可,不僅取決于教育內容的正確與否,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教育者整體素養(yǎng)的潛在影響。作為社會科學領域智慧的結晶,微媒體的出現(xiàn)和普及,集中顯示了當今時代的發(fā)展。把微媒體技術應用于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領域,就是在嶄新的歷史時期,針對教育者提出的基本要求。由于受傳統(tǒng)思想觀念和自身操作技能的限制,部分教育者對使用微媒體心存抗拒,或者對微媒體的掌握程度不適應實際生活的需要,于是他們在微媒體平臺實施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活動便遭到阻礙,難以順利地推進。同時,如果教育者缺乏與時俱進的意識和能力,在教育過程中固守傳統(tǒng)的教育手段,無形中會給教育對象的想法和態(tài)度帶來微妙的改變,認為教育者落后于時代發(fā)展的步伐,進而對他們傳授內容的真理性和先進性心存質疑,最終削弱了教育效果。

在此情況下,必須要把握時代發(fā)展的脈搏,提升教育者微媒體素養(yǎng)。所謂微媒體素養(yǎng),即教育者順勢而為,運用微媒體開展具體工作的意識和能力。提升教育者微媒體素養(yǎng),就是在開展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的具體過程中,增強教育者運用微媒體的思想觀念和操作技能。首先,教育者要在思想觀念上清醒認識到運用微媒體開展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的意義與價值,對新鮮事物不盲目排斥。任何事物都有其正面和負面的雙重屬性,在微媒體平臺上宣傳馬克思主義理論,同樣也不能例外。盡管在實際操作過程中還存在著明顯的弊端,但不能否認微媒體作為新時代的產物,給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帶來的有利條件。在運用傳統(tǒng)方式實施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時,借助微媒體平臺加強教育內容的宣傳和滲透,能夠使教育效果得到很好的提升。教育者應當改變保守的思想觀念,主動接受新鮮事物,使用微媒體這個大眾平臺,給教育對象開展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其次,教育者要盡快了解和掌握使用微媒體從事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應當具備的相關操作技能??茖W技術的不斷革新和日益發(fā)展,要求教育者適應變化、終身學習、迎接挑戰(zhàn),提高網絡技術和溝通能力?!皩W校應特別關注相關網絡技術訓練,提供專項基金,并形成制度規(guī)范地執(zhí)行下去。”[11]教育者要通過學習熟悉微媒體的具體特點及運行流程,在此基礎上探索把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融入微媒體平臺的新思路。同時,教育者應當對運用微媒體開展教育活動必須具備的溝通技巧進行系統(tǒng)培訓,與教育對象形成良性互動。

(二)加強微媒體監(jiān)督和管理

相比于電視、報紙、廣播等傳統(tǒng)媒體而言,微媒體的顯著特征是開放、自由、包容,因而為信息的互通有無提供了極為便利的渠道。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在比較民主、寬松的環(huán)境里進行,有利于發(fā)揮受眾的積極性和能動性,自覺對教育內容予以深入的思考和主動的吸收,改變因強硬灌輸產生的抵觸心理,從而有力地提升教育效果。然而當各種信息同時出現(xiàn)在微媒體平臺上,并且對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的正常進行造成嚴重干擾時,它們從根本上表明國家有關部門對微媒體監(jiān)督和管理的缺失。由于微媒體監(jiān)管存在著漏洞,魚龍混雜的思想內容通過微媒體平臺得到傳播和擴散,并進而逐漸滲透到現(xiàn)實社會中,深刻影響著受眾對事物的準確認知和真誠接納,在很大程度上消解了教育工作的成效。“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tài)領域的指導地位,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鞏固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迫切需要哲學社會科學更好發(fā)揮作用?!盵12]因此,運用微媒體開展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必須要加強微媒體監(jiān)督和管理,對不良因素進行嚴格把關和控制,最大限度地排除它們給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造成的干擾,從而在微媒體空間中營造健康的輿論氛圍,使教育對象在耳濡目染中改變自己的錯誤思想和行為。

保證微媒體平臺在教育過程中發(fā)揮出正面效應,首先要著重提升網絡技術。維護微媒體平臺的和諧穩(wěn)定與有序運行,集中宣傳特定的思想信息,背后需要有強大的技術支撐。通過提升網絡技術,對干擾教育活動的各種因素進行攔截和過濾,嚴格控制與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直接對立的內容在微媒體平臺上的出現(xiàn)和傳播,盡量減少不和諧因素對廣大受眾思想、行為方面造成的誤導,有利于推動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在穩(wěn)定和諧的環(huán)境里發(fā)揮出最大功能。其次,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內容要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占領微媒體輿論陣地。

微媒體平臺存在著豐富多彩的信息,這是它激起無數(shù)人興趣的原因所在。但是“低俗不是通俗,欲望不代表希望,單純感官娛樂不等于精神快樂”[13],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內容要想從這些復雜信息中脫穎而出,吸引到廣大受眾的目光,真正使人們得到精神的升華、境界的提高,就必須迅速占領輿論陣地。正如毛澤東指出:“凡是要推翻一個政權,總要先造成輿論,總要先做意識形態(tài)方面的工作?!盵14]365通過把教育內容寓于微媒體平臺的各個角落,對受眾實施全方位的思想宣傳和滲透,從而使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入腦、入心。

(三)注重對教育對象的引領

作為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過程的主要把關者及其效果的直接體現(xiàn)者,教育對象已有的思想觀念是否與社會要求相符合,對教育活動的正常開展及作用發(fā)揮具有不容忽視的關鍵影響。如果教育對象具備了正確的思想觀念,并且能堅持按照這種思想觀念的指導從事具體活動,那么在運用微媒體開展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時,他們就會自覺主動地接受教育內容的影響,把它們作為自己思想、行動的指南。與傳統(tǒng)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方式相比,運用微媒體開展教育工作賦予了教育對象更多自由選擇的權利和空間。在微媒體視域下,由于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不是以強制灌輸?shù)姆绞絹肀WC實施,且缺乏教育對象接受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內容的結果反饋機制,主動權掌握在教育對象手中。但教育對象受自我約束能力薄弱、教育內容枯燥等主客觀因素的制約,未必會自覺選擇接受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

改變教育對象的隨意性態(tài)度,除盡力創(chuàng)造和不斷改善教育對象接受教育內容的客觀條件外,更關鍵之處,在于從教育對象這個主觀方面入手,對他們進行有效的引領。教育對象只有牢固樹立選擇和吸收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內容的思想觀念,在微媒體這種相對自由的復雜環(huán)境下,他們才不會因為各種誘惑而隨波逐流。首先,進行思想引導?!拜浾搶蛘_,是黨和人民之福;輿論導向錯誤,是黨和人民之禍?!盵15]563大多數(shù)情況下,教育對象本身不具備理性意識,面對微媒體平臺上紛繁復雜的信息,他們極容易受到其他人思想觀念的牽引。根據(jù)教育對象的這個特點,我們要著力培養(yǎng)意見領袖,由他們發(fā)出正面的聲音,創(chuàng)造積極健康的媒介環(huán)境,從而使教育對象在潛移默化中接受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內容。其次,提供行為示范。教育的最高境界就在于教育對象接受外在的情境熏陶,激發(fā)其自我教育的動機,主動把社會要求內化為自己的價值信念。榜樣尤其是教育對象身邊的榜樣具有很強的說服力和號召力,運用微媒體展示他們的先進事跡和模范行動,能夠給教育對象造成心理暗示,督促教育對象朝榜樣看齊,從而使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產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綜上所述,運用微媒體開展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是基于時代要求和現(xiàn)實要求的必然選擇,但是在實際操作過程中還面臨著諸多突出的困難。微媒體與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相結合出現(xiàn)的這些問題,顯然來自于主觀和客觀雙方面的因素,它們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微媒體給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創(chuàng)設的有利條件,降低了其實際效果。有針對性地探尋上述困難的解決之道,能夠更好地發(fā)揮微媒體在開展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中的積極作用,從而對受教育者產生強大的教化功能,增強教育效果。

參考文獻:

[1]折江虹.從微博與微信的異同看社交微媒體走向[J].新聞世界,2014,(7):193-194.

[2]中共中央宣傳部.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讀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3]習近平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開創(chuàng)我國高等教育事業(yè)發(fā)展新局面[N].人民日報,2016-12-9.

[4]張亞平,田碩碩.新媒體環(huán)境下的大學生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J].學理論,2017,(2):222-223.

[5]周瑞輝,傅安玲.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載體創(chuàng)新與耦合[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7,(2):37-40.

[6]陳聯(lián)俊.互聯(lián)網思維視域中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7,(2):32-36.

[7]于麗榮,孫浩峰.微媒體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戰(zhàn)及應對[J].傳媒,2017,(9):78-81.

[8]列寧選集(1)[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9]侯菲菲,陳樹文.微媒體環(huán)境下大學生政治認同探析[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6,(7):122-124.

[10]江守義.困境與突圍:關于微媒體時代文論教學的思考[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7,(2):208-214.

[11]王永和,楊紅星.試論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在網絡領域的拓展[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4,(8):4-6.

[12]習近平: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6-5-18.

[13]習近平: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5-10-14.

[14]毛澤東選集(6)[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15]江澤民文選(1)[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責任編輯 宋桂祝

猜你喜歡
微媒體科學技術
《晉控科學技術》征稿簡則
同煤科技(2024年1期)2024-05-12 15:11:52
《晉能科學技術》征稿簡則
同煤科技(2023年5期)2023-11-29 05:35:40
□科學技術創(chuàng)新團隊風采展示
當代礦工(2022年5期)2022-06-15 01:11:18
《中國空間科學技術》征稿簡則
《中國空間科學技術》征稿簡則
《中國空間科學技術》征稿簡則
微媒體研究現(xiàn)狀綜述
科技傳播(2016年16期)2017-01-03 21:52:35
淺析高校圖書館數(shù)字閱讀微媒體推廣
藝術科技(2016年10期)2016-12-14 21:20:14
微媒體與高校思政理論課創(chuàng)新探析
微媒體在高校嵌入式信息素養(yǎng)教育中的應用研究
丹巴县| 乌什县| 神木县| 色达县| 嘉鱼县| 南靖县| 山西省| 建湖县| 鹤岗市| 疏勒县| 三明市| 贞丰县| 武夷山市| 若尔盖县| 平乡县| 定陶县| 建水县| 贺兰县| 阜宁县| 襄樊市| 思茅市| 紫阳县| 建水县| 东安县| 上林县| 诸城市| 林甸县| 土默特右旗| 沛县| 隆尧县| 威远县| 盘山县| 安塞县| 阳春市| 普兰店市| 聂荣县| 乡宁县| 龙口市| 海丰县| 桂阳县| 寿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