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中醫(yī)藥大學基礎(chǔ)醫(yī)學院 杭州 310053
頑固性咳嗽是一種常見于外感病后,以咳嗽為主要癥狀,時間持續(xù)4周以上,伴或不伴其他癥狀與體征,胸片等實驗室檢查無明顯異常,臨床上常規(guī)使用止咳化痰藥及抗生素或抗病毒治療效果不顯著的疾病[1]?,F(xiàn)代醫(yī)學常診斷為慢性支氣管炎、慢性遷延性肺炎、喉源性咳嗽、變異性哮喘等[2]。患者常因寒冷、異味刺激、情志、藥物等誘因致咳嗽加重。近年來,大氣污染、過敏原增多、抗生素濫用等多種因素使咳嗽的病因復雜化,導致臨床診治難度加大,出現(xiàn)咳嗽久治不愈的現(xiàn)象,且病例有增多的趨勢。鄭小偉教授三十余年來專注于呼吸系統(tǒng)疾病的診治和研究,尤其是對于咳嗽的治療有著豐富的經(jīng)驗和獨到的見解,在頑固性咳嗽的治療上用藥獨具特色,屢起沉疴。茲將鄭師治療頑固性咳嗽的部分經(jīng)驗整理如下,以饗讀者。
頑固性咳嗽屬中醫(yī)“咳嗽”“久咳”范疇?!夺t(yī)學心悟》云:“咳嗽屬金,譬如鐘然,鐘非叩不鳴,風寒暑濕燥火之邪,自外擊之則鳴;勞欲情志,飲食炙煿之火自內(nèi)攻之則鳴?!盵3]146有外邪犯肺,肺氣上逆而咳;有肺臟虛弱,氣陰虧虛而咳;有內(nèi)傷雜病,損及于肺而咳,如此,病機錯雜,久治難愈,成為頑固性咳嗽。
現(xiàn)代醫(yī)學并未將咳嗽作為獨立疾病,僅將其作為一個癥狀論述,而引起頑固性咳嗽的病因眾多,其病理生理機制更為復雜,治療上難免捉襟見肘。鄭師臨床觀察發(fā)現(xiàn),冬春寒冷、夏秋貪涼,風寒侵襲,濫用抗生素和清熱解毒中藥,以及患者自身不重調(diào)養(yǎng),致肺氣郁閉,咳嗽遷延;另一方面,先天稟賦不足,后天勞累失養(yǎng),臟腑失調(diào),肺為嬌臟,最易也最先受邪,極易引發(fā)咳嗽,且難治。鄭師從多年臨床經(jīng)驗出發(fā),認為頑固性咳嗽的主要病機在于肺、脾、腎功能失調(diào),應從清肺祛風、健脾化痰、補腎固本三個方面入手。
2.1 清肺止咳,祛風止癢 《景岳全書·咳嗽》云:“咳證雖多,無非肺病?!盵4]鄭師深以為然,認為咳嗽總關(guān)乎肺,外感內(nèi)傷,均損及肺,致肺氣上逆,發(fā)為咳嗽?!端貑枴わL論》曰:“風者,百病之長也,至其變化,乃生他病也?!鳖B固性咳嗽常見于外感之后,風邪侵襲,郁遏咽喉,則咽癢咳嗽難止,治療不當,遺留夙根,遷延難愈。鄭師認為,清肺止咳的同時需重視祛風止癢,理由如下:(1)頑固性咳嗽多由外感引發(fā),使用祛風藥有利于在疾病早期祛除病因;(2)祛風藥藥性多屬辛散,可宣發(fā)肺氣,防止痰瘀等病理產(chǎn)物滯留;(3)祛風藥可載藥上行,通達華蓋;(4)祛風藥多有止癢功效,可有效緩解咽癢咳嗽;(5)現(xiàn)代醫(yī)學認為風邪所致咳嗽多與變態(tài)反應有關(guān),而現(xiàn)代藥理學研究證實祛風藥有良好的抗變態(tài)反應作用[5]。故鄭師臨床上常用荊芥、防風、地膚子、白鮮皮、苦參、蟬蛻、僵蠶之屬,并結(jié)合多年經(jīng)驗,創(chuàng)立“癢咳寧方”,臨床應用收效良好。
2.2 健脾祛痰,理氣止咳 咳嗽,有聲無痰為咳,有痰無聲為嗽。素有脾為生痰之源,肺為貯痰之器之說。鄭師從病因病機出發(fā),認為咳嗽久治不愈亦與脾相關(guān):(1)脾虛濕盛,津液布散失司,濕濁內(nèi)生,聚濕為痰,貯存于肺,則引發(fā)咳嗽;(2)脾胃氣機不暢,則肺的宣發(fā)肅降失常,肺氣上逆,發(fā)為咳嗽;(3)脾氣虧虛,氣血津液生化不足,導致肺失濡養(yǎng),也會引發(fā)咳嗽。治當健脾祛痰、宣肺理氣?!夺t(yī)學心悟》云:“久咳不已,培土以生金?!盵3]148自古以來就有運用補脾益氣的方劑來治療咳嗽的案例,如六君子湯、參苓白術(shù)散等;也有現(xiàn)代研究表明健脾疏肺食療方可通過調(diào)節(jié)免疫平衡,減輕肺組織炎癥,祛除肺中夙痰[6]。鄭師從之借鑒,提出在健脾祛痰、降氣化痰的同時,還要注重理氣行痰,使痰除之有道,臨床常獲奇效。
2.3 補腎固本,扶正止咳 肺為氣之主,腎為氣之根,腎不納氣,則上逆為咳。《時病論·卷之四》云:“金能生水,水能潤金之妙?!盵7]鄭師認為無論是從其母子關(guān)系,還是腎為五臟之本來說,肺金失調(diào),我們都應考慮腎水與其存在的關(guān)系。研究表明,老年慢性支氣管炎患者予以益肺補腎類中藥湯劑進行治療,療效顯著[8]。鄭師在此基礎(chǔ)上強調(diào)補腎需辨清氣血陰陽,提出辨明陰陽、補其元氣的治則:(1)肺腎氣虛,腎氣虧虛,攝納失司,肺氣無根,上逆為咳,治宜補腎納氣、斂肺止咳;(2)肺腎陽虛,陽虛失運,氣化失職,水飲內(nèi)停,上逆為咳,治宜扶陽固本、溫肺止咳;(3)腎陰虧虛,虛火上浮,灼傷肺陰,金受火刑,上逆為咳,治宜滋陰育水、潤肺止咳。
3.1 風邪滯肺、宣發(fā)不徹 患者李某,女,54歲,2017年9月21日初診?;颊?個月前感冒后出現(xiàn)咳嗽,使用抗生素及各類止咳藥物均無明顯效果,胸片檢查肺部無明顯異常,患者自訴咽癢咳嗽,咳甚時有痙攣感,偶有少量白痰。聲音啞,偶有干嘔,睡眠胃口均受影響,他處門診診斷為喉源性咳嗽,予以止咳化痰中藥治療咳嗽稍有減輕。舌紅、苔稍厚、脈弦。鄭師認為此為風邪滯肺、宣發(fā)不徹,簡單的消炎或止咳已無法起效,治宜清肺止咳、祛風止癢。予以癢咳寧方加味:野蕎麥根15g,金銀花12g,魚腥草25g,浙貝母9g,桑白皮 12g,苦杏仁 9g,北沙參 9g,麥冬 12g,木蝴蝶 3g,蟬蛻 6g,薄荷 9g,炙甘草 6g,荊芥 30g,炒枳殼 30g,地膚子30g,白鮮皮15g。共7劑,水煎服,囑患者忌食辛辣及海鮮。
2017年9月28日二診?;颊甙Y狀明顯減輕,原方再進7劑,癥狀基本得到控制。
2017年10月4日三診??人砸呀?jīng)得到控制,加藏青果6g利咽,囑患者預防感冒。兩周后隨訪,患者訴再無復發(fā)。
按:患者證屬風邪滯肺、宣發(fā)不徹,鄭師運用荊芥、薄荷、地膚子、白鮮皮、桑白皮、蟬蛻祛風止癢,苦杏仁、浙貝母、北沙參、麥冬潤肺降氣,配伍野蕎麥根、金銀花、魚腥草清熱化痰,木蝴蝶、炙甘草利咽,炒枳殼護胃理氣。服藥后患者癥狀得以控制。
3.2 脾虛濕困、痰氣郁結(jié) 患者王某,女,31歲,2018年6月4日初診。患者自訴咳痰3年余,痰色白質(zhì)粘,體重倦怠,余尚可,舌紅苔白膩、脈弦滑。他處門診診斷為慢性咽炎,抗感染及鎮(zhèn)咳祛痰治療效果不佳。鄭師認為此為痰濁阻肺,咳嗽源于痰,治宜健脾祛痰、理氣止咳。予以六君子湯合三子養(yǎng)親湯加味:人參12g,白術(shù) 12g,茯苓 12g,陳皮 12g,白芥子 12g,蘇子 12g,萊菔子12g,法半夏12g,化橘紅12g,炙甘草6g。共7劑,水煎服。
2018年6月11日二診?;颊咴V咳嗽較前好轉(zhuǎn),咳嗽減少,痰量稍增加,身體困重仍明顯,睡眠欠佳,余無所苦。原方加夜交藤20g安神。后患者癥狀好轉(zhuǎn),一直隨訪治療,兩個月后癥狀消失。
按:患者證屬脾虛濕困、痰氣郁結(jié),鄭師在化痰止咳的同時,兼顧健脾祛痰、理氣行痰。予六君子湯健脾以祛痰之根,三子養(yǎng)親湯行氣行痰,加法半夏、化橘紅祛已成之痰,三管齊下。待二診時,其他癥狀均有所緩解,而痰量增多,并非病情加重,而是肺中之痰徐徐排盡,繼續(xù)祛痰,其癥狀必除。
3.3 肺腎氣虛 患者張某,男,61歲,2018年8月3日初診?;颊咦栽V咳嗽,氣喘,夜間加重,痰白質(zhì)稀,乏力嗜臥,腰酸,夜尿頻,舌淡苔薄白,脈弱。西醫(yī)未明確診斷,診斷為變異性哮喘,對癥以支氣管擴張劑治療,咳喘嗽發(fā)作緩解,但無法治愈,故尋求中醫(yī)治療。鄭師認為此病源于肺腎氣虛,治宜補腎納氣、斂肺止咳。予以固本咳喘湯加味:茯苓12g,炒白術(shù)12g,北五味子 12g,麥冬 12g,補骨脂 12g,冬花 12g,苦杏仁9g,蛤蚧12g,黨參15g,炙甘草6g。共7劑,水煎服。
2018年8月10日二診?;颊咴V夜間咳嗽較前好轉(zhuǎn),咳喘減少,腰酸怕冷稍緩解,夜尿仍多,余尚可。原方加杜仲20g、狗脊15g固尿。
2018年8月17日三診時患者癥狀均好轉(zhuǎn),調(diào)理3個月后患者無明顯不適。
按:患者證屬肺腎氣虛,鄭師認為治療上宜將補腎納氣與斂肺止咳結(jié)合起來,白術(shù)、茯苓健脾燥濕化痰,五味子、補骨脂補腎納氣,麥冬潤肺,黨參、甘草炙用益氣健脾,冬花、苦杏仁調(diào)理肺氣,蛤蚧平喘止咳,上下同治,標本兼顧,療效顯著。
《內(nèi)經(jīng)》云:“五臟六腑皆令人咳,非獨肺也。”咳嗽病機復雜,治療不易,而頑固性咳嗽則是難上加難,且咳嗽日久,耗損正氣,本虛與標實又互為因果,相互影響,病因病機更加復雜。鄭師強調(diào)治療頑固性咳嗽要審因論治、辨證論治,不能一味止咳,貽誤病情,且咳嗽變癥百出,在治療上從咳嗽最基礎(chǔ)的病機出發(fā),化繁為簡,回歸到與咳嗽聯(lián)系最為緊密的肺、脾、腎三臟,咳而咽癢治在肺,咳而痰多治在脾,咳而虛喘治在腎,論治上把握關(guān)鍵,鄭師的經(jīng)驗值得臨床推廣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