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麻黃附子細辛湯臨床應用經驗

2019-01-09 18:54閆麗麗劉香紅
關鍵詞:少陰腎陽虛溫陽

閆麗麗,劉香紅

(北京市密云區(qū)中醫(yī)醫(yī)院血液透析科,北京 101500)

麻黃附子細辛湯源自《傷寒論》,總方溫少陰之經,發(fā)太陽之汗,具有雙解之意,故可助陽解表,扶正祛邪。雖用藥僅3味卻配伍精當,功專效宏。隨著現(xiàn)代生活節(jié)奏加快及空調等現(xiàn)代產品的應用,臨證發(fā)現(xiàn)大多患者屬于陽氣虧虛于內,外寒乘虛而入致病,而麻黃附子細辛湯溫振陽氣之功專,應用范圍越來越廣泛,目前內外婦兒五官科的多種病證均有報道,遠遠超出原方的適應癥。

1 原文認識

《傷寒論》原文:“少陰病,始得之,反發(fā)熱,脈沉者,麻黃附子細辛湯主之?!弊闵訇帪槟I,手少陰為心,三陰病以正虛為主,少陰為病屬于正虛;少陰和太陽互為表里,從太陽角度來說,太陽病反見少陰脈,“脈反沉”[1];從少陰角度來說,以發(fā)熱為反。結合太陽與少陰病篇,此證為太陽病受邪、發(fā)熱,若陽氣積極、氣血充足,脈應浮,此為太陽病;但現(xiàn)在見少陰脈沉,沉主里,反映少陰陽氣不足而虛寒。證為太陽表證,脈為少陰之脈。可以理解為太陽在表風寒之邪不解,而少陰里陽已虛,為太陽少陰兩感為病。其基本病機為心腎陽虛,復感寒邪,表里同病。

2 治法理解

因為太陽少陰兩感為病,故張仲景提出兼顧之治法,溫少陰之熱,發(fā)太陽之汗,具有兩解之意。從方劑組成看,麻黃宣發(fā)陽氣,治太陽之表證;附子溫少陰之里;細辛專走少陰者,既和附子散少陰里寒又助麻黃散表寒,三者合用補散兼施,溫經散寒。

3 辨證要點及辨證方向

辨證要點:無汗、惡寒感明顯、發(fā)熱或不發(fā)熱;精神萎靡、倦怠感明顯,但欲寐、手足冷;舌質淡,苔白潤,脈沉弱或沉細或沉遲(脈微細)。辨證方向:辨寒熱?!秱摗吩疲骸盁o熱惡寒者,發(fā)于陰也。”患者一般有不同程度的惡寒;辨汗,無汗是主要指征之一;辨舌脈,舌質多偏淡,舌苔白膩者多見陽虛夾濕所致;從少陰腎經走行辨證,少陰脈走行部位病癥如三叉神經痛、咽喉痛、哮喘、腰椎間盤突出、陽痿等病癥,辨寒客于少陰之虛者可考慮使用。

麻黃附子細辛湯證多由素體少陰心腎陽虛、寒邪外束肌表所致,立方之初為少陰病兼太陽之外感病。近代醫(yī)家根據(jù)中醫(yī)學異病同治的學術思想,應用本方多有發(fā)揮,但也緊緊圍繞陽虛寒郁這個基本病機。臨床常用麻黃附子細辛湯原方、加減方,與它方合用治療疾病療效顯著,故以臨床揣摩試用獲得奇效,現(xiàn)舉驗案如下。

4 典型病案

4.1 帶狀皰疹

案1:某女,62歲,有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病史,因服用免疫抑制劑出現(xiàn)腰部帶狀皰疹連及整個腰圍,劇痛難忍,局部潰爛,應用各種止痛藥物及治療方法都不緩解,欲放棄治療,經人介紹就診。癥見串腰火丹,疼痛劇烈,痛苦表情,皮膚潰爛,口干口苦不欲飲,背寒如冰,怕冷明顯,舌淡暗體胖大,苔水滑,脈沉細。方選麻黃附子細辛湯合小柴胡湯加半枝蓮:附子30 g,細辛6 g,麻黃8 g,姜半夏15 g,柴胡20 g,生姜30 g,黃芩12 g,大棗20 g,炙甘草6 g,半枝蓮15 g。1周后二診疼痛明顯緩解,調方至附子80 g、細辛10 g、麻黃12 g,2周后疼痛基本緩解。一直隨診3個月,背寒、怕冷等其余癥狀亦明顯緩解。

按語:現(xiàn)代醫(yī)學認為,帶狀皰疹是由皰疹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種急性皰疹樣皮膚病,可發(fā)生于任何部位,以腰腹部最為常見[2]。其多發(fā)于久病體虛之人或老年人,抵抗力下降,尤其是本案患者服用免疫抑制劑之后正氣不足者。中醫(yī)又稱之為“纏腰火丹”,多由濕熱內蘊、郁結化火化毒、阻滯氣機、流竄經脈而發(fā)。但本案患者皰疹伴背寒如冰,平素怕冷明顯,舌淡體胖大、苔水滑、脈沉細等一派脾腎陽虛之象,發(fā)病部位雖多樣卻在肌表,考慮脾腎陽虛,寒濕蘊表,故以麻黃附子細辛湯溫陽解表。而患者出現(xiàn)口苦口干,考慮太陽病不解而轉入少陽,故合小柴胡湯。另外,本案中附子與姜半夏同用,用藥半月余未出現(xiàn)明顯毒副作用。附子與半夏是中藥配伍禁忌,但臨床二者配伍應用古來有之[3]。附子、半夏相伍,最早見于《金匱要略》,其所列附子粳米湯乃張仲景為治療寒邪內阻、陰寒濕濁上犯證而設。實驗研究[4]表明,炮制與久煎能降低二者的毒性,原因是主要毒性物質雙酯型二萜生物堿炮制與久煎后水解,而兩藥生品配伍會促使雙酯型二萜生物堿濃度增加。急性毒性實驗[5]表明,姜半夏、制附子的混合煎劑比制附子單煎劑的強心降壓作用要弱。因此,附子半夏配伍使用時除強調適應證外,應注意確認兩藥的炮制情況,并先煎附子以減毒。臨床運用中發(fā)現(xiàn),只要抓住適當病機,煎煮方法得當,附子與半夏配伍能大大提高療效且安全度較高。

4.2 頑固性便秘

案2:邢某,男,65歲,糖尿病腎病,規(guī)律血液透析,每周3次。長期便秘4~5 d一行且質干,平素怕冷,四肢不溫,倦怠乏力,多寐,腹痛隱隱,舌淡體胖大有齒痕,苔白潤,脈沉細。方選麻黃附子細辛湯加生白術、干姜、當歸、厚樸:附子30 g,麻黃6 g,細辛6 g,生白術60 g,干姜30 g,當歸20 g,厚樸15 g。1周后二診:大便2 d一行,乏力明顯好轉,用藥調整加量至附子60 g,麻黃6 g,細辛10 g。繼續(xù)溫腎健脾2個月后,大便基本1~2 d一行,質不干,腹痛緩解,怕冷減輕。

按語:便秘是血液透析患者的常見并發(fā)癥,長時間便秘不僅影響患者生活質量,還會誘發(fā)血壓異常、心功能紊亂等并發(fā)癥。而有研究[6]認為,血液透析治療慢性腎臟病5期患者中證證候特征為脾腎陽虛,而本案患者慢性病史,長期血液透析存在便秘,伴四肢不溫、背寒怕冷、舌淡胖大有齒痕等脾腎陽虛之象,考慮腎病日久,腎陽虛衰而致脾陽虛衰,脾不散津導致腸道失于浸潤,表現(xiàn)為大便干結。而背寒怕冷、乏力、欲寐均為麻黃附子細辛湯辨證要點,故以麻黃附子細辛湯合干姜溫少陰之陽,散寒止痛,且干姜可中和附子之毒性;加用白術、厚樸、茯苓等健脾化濕,當歸滋陰補血潤腸,獲效后逐漸增加溫陽之力,直至排便正常。

4.3 腰椎間盤突出癥

案3:某女,56歲,腰椎間盤突出病史3年,反復腰痛,每因陰雨天氣或受涼后復發(fā),伴雙下肢發(fā)涼,周身怕冷,舌暗苔白,脈沉細,辨證屬少陰中病、寒濕凝滯不通,當以溫陽散寒、除濕通絡。方選麻黃附子細辛湯和四藤一仙湯加減:附子(先煎)15 g,麻黃6 g,細辛5 g,雞血藤30 g,絡石藤15 g,鉤藤15 g,海風藤20 g,威靈仙20 g,生姜10 g,7劑水煎服。1周后二診時腰痛明顯緩解,可自由活動,根據(jù)效不更方原則,上方中附子加量至30 g,細辛調至10 g,共用藥14劑患者腰痛基本緩解,活動如常。

按語:腰為腎之府,本案腰痛遇冷加重,伴雙下肢發(fā)涼,平素怕冷;舌暗苔白,脈沉細,辨證屬少陰中病、腎陽虧虛、不能衛(wèi)外,每遇外感或寒濕復發(fā),外寒乘虛而入,而致寒濕凝滯、不通則痛。麻黃附子細辛湯中麻黃辛溫解表,溫散郁于表的寒邪,附子、細辛溫少陰之陽,且麻黃解表散寒止痛,附子助陽鎮(zhèn)痛,細辛溫經散寒止痛,三藥合用溫陽止痛。祝諶予的四藤一仙方藥性平和,可作為風寒濕痹疼痛的基本方,全方可疏通經絡、養(yǎng)血活血、解痙止痛,配合附子、細辛等溫陽之品,對四肢冷痛、遇寒加重之痹癥療效尤佳。

4.4 水腫(糖尿病腎病水腫)

案4:王某,男,56歲,糖尿病腎病20余年,近2年來反復水腫加重1周,周身可凹性水腫,納呆,全身無力,腰痛,怕冷以背部為甚,舌淡苔薄白,脈沉。方選麻黃附子細辛湯合五苓散加坤草、水蛭等:附子30 g,麻黃8 g,細辛8 g,茯苓30 g,白芍20 g,生姜30 g,生白術60 g,益母草30 g,燙水蛭10 g,服用1周水腫消失。

按語:中醫(yī)認為糖尿病的發(fā)生與肺、脾、腎功能失調有密切關系。本例糖尿病久治不愈發(fā)生腎臟病變,是由于腎陽虛衰,蒸化無力,水濕凝聚不化,引起全身浮腫,用麻附辛等溫陽助陽之品,鼓動陽氣,化氣行水,正所謂“陽氣下照,陰霾四散”,水腫得消,加用五苓散既發(fā)汗又利小便,使外竅利而下竅通,可利水行濕消腫,坤草、水蛭可活血利水,總方以溫陽利水效果明顯,服用1周后水腫基本消退,體質量下降3kg。

附子、細辛乃大辛大熱之品,有人拘泥于有毒而不敢用或用量較小,往往不能獲效或獲效甚微。經方用藥附子多為1枚。據(jù)考證,生附子1枚多20~30 g左右,制附子的用量可適當增加。筆者臨床多用30 g以上,最大用量到80 g。對于細辛的用量,漢代的一兩合現(xiàn)代的15.625 g,張仲景原方細辛劑量少則二兩,多則三兩,分別合今之30~45 g左右,經驗用藥至10 g左右。同時附子煎法很重要,一定要先煎30~60 min,可加適量生姜或干姜來緩和毒性。

猜你喜歡
少陰腎陽虛溫陽
兩種劑型龜鹿二仙膠對于腺嘌呤誘導腎陽虛型少弱精子癥大鼠的干預作用
參附仙桂湯直腸用藥聯(lián)合穴位貼敷及隔姜灸治療肝硬化腹水(脾腎陽虛型)療效觀察
論少陰“三急下”
露已冷 草木在喊固本溫陽
再見初戀
四逆散開闔以運少陰樞機論治抑郁癥?
麻黃附子細辛湯治療感冒咳嗽之淺談
《傷寒論》第282條之探析
遺失在歲月深處的寶劍
站在頂樓大聲說出我的愛
泌阳县| 霍邱县| 凯里市| 永登县| 甘肃省| 武义县| 阿拉尔市| 新乐市| 乌兰察布市| 呼和浩特市| 翼城县| 绥宁县| 安多县| 通州市| 嘉禾县| 英山县| 新龙县| 五家渠市| 莎车县| 叶城县| 吴堡县| 宾阳县| 利辛县| 临沧市| 黎川县| 穆棱市| 织金县| 衡南县| 交口县| 利津县| 东乡族自治县| 湘潭县| 昭苏县| 建德市| 天门市| 贵定县| 玉门市| 永兴县| 岑溪市| 泗水县| 临沭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