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南通市海安市曲塘鎮(zhèn)中心小學 吉恰友
小學的體育教學是促進學生身體發(fā)育和心理健康的重要課程。通過在體育教學過程中推進體驗式教學,不僅可以促進形成和諧的師生關系,搭建交流平臺,同時,這也是引導和鼓勵學生積極參與體育運動,在課堂實踐中獲得體驗感和成就感的重要舉措。在此過程中,需要老師轉變教學觀念,創(chuàng)新教學舉措,深挖體驗式教學的精髓,真正增強學生的參與度和體驗意識,讓體育教學充滿趣味性和教學魅力。
在小學體育教學過程中,不僅要強化學生的理論知識基礎,還要科學地設計教學方案,加強指導,讓學生獲取并掌握有效的運動技巧。為了達到這個效果,需要老師進行科學的教學設計,合力安排教學內容,多措并舉,構建讓學生全面參與的體驗式平臺。這不僅能夠豐富學生的運動方式,還能從技巧層面得到鍛煉,夯實體育運動技巧功底,從而全面提升小學體育課堂的教學水平和實效。例如,在進行籃球教學過程中,老師就可以改變傳統(tǒng)的由老師示范、學生模仿的教學方法,直接引導學生在體育場進行現場操練,自由組合同伴,直接開始籃球的運球和傳球,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為了增強學生的體驗感,正確掌握傳球方式,老師可以在課前安排學生自由傳球,觀察學生自主傳球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在課堂上進行科學的指導,講解傳球的要點和力度,再讓學生按照正確的傳球方式進傳球,讓學生在體驗過程中掌握標準的傳球技巧,避免錯誤傳球陷阱。此外,可以在傳球教學之后,讓學生現場體驗原地運球,自己揣摩運球力度及技巧。甚至可以鼓勵學生開展從原地運球到行走、奔跑運球的體驗。在此過程中,針對一些學生在運球過程中存在的不規(guī)范行為,比如跑球、丟球等問題,在體驗過程中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讓學生在對比運球、現場理論講解中掌握運球規(guī)范和技巧,明白籃球運球、傳球的要點。
在籃球教學中,通過科學地設計傳球、運球等環(huán)節(jié),增加了現場體驗教學,不僅打破了傳統(tǒng)的講解、示范教學式,從學生自己體驗摸索到老師點撥指導,極大地增強了學習的體驗感和互動性,也極大地提升了課堂效率。
在小學體育教學過程中,分組教學是一種很好的教學方法,有效地形成鮮明對比,清楚地看到對比雙方存在的問題和差距,同時,通過對比教學,激發(fā)學生的競爭意識,鼓勵學生努力做到更好。在體育教學過程中,可以對學生進行分組,讓他們體驗具體的教學項目,這就能夠很大程度地讓學生形成一種比學趕超的競爭氛圍,極大地提升學習效率,有助于老師從旁觀的角度及時發(fā)現問題和差距,及時進行科學有效的引導和糾正。例如,在進行跳遠的教學過程中,老師通過對學生進行分組,進行體驗式教學,能夠更好地達到教學效果。在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中,多半是老師單調機械地講解跳遠要注意的問題、跳遠的要點和規(guī)范動作,學生被動地接受理論知識,機械地跳躍,然后老師反復強調、糾錯,學生反復練習,這很難達到滿意的教學效果。在此過程中,老師就可以對學生進行分組,進行小組式的體驗教學,每個組選出組長,自行選擇場地進行跳遠練習,老師在旁邊觀察,及時糾正出現的問題,并示范講解規(guī)范動作。在分組練習過程中,組長負責畫出起跳線、距離線,并記錄組員的每次跳遠數據,老師在旁邊巡視,發(fā)現動作標準規(guī)范的學生,可以鼓勵學生進行示范性跳遠,針對部分存在突出問題的學生,可以現場糾正。在學生自我組織的分組體驗結束后,老師就可以組織學生進行跳遠比賽,將每個小組成員跳遠的距離進行疊加,跳躍距離最遠的一組將獲得冠軍,接受獎勵,而排位末尾的小組將會受到適當的懲罰。這種分組體驗教學的方式,極大地激發(fā)了學生的競爭意識。
通過分組教學,不僅能夠讓每個學生參與到體育教學體驗中,更為重要的是可以發(fā)揮出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在小組練習和小組比賽過程中,激發(fā)學生求勝心理,激發(fā)競爭意識,有助于他們進一步端正學習態(tài)度,掌握技術要點。
在小學體育教學過程中,加強對學生基本技能的訓練是非常有必要的。一些體育項目會涉及學生的體能、身體協(xié)調能力、注意力等要素,要想很好地提升體育技能,僅單純地講解是遠遠不夠的,需要老師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出因人而異的、細節(jié)化的教學訓練措施,將其中部分環(huán)節(jié)進行分解、細化,讓學生能夠進行細節(jié)化、分解式的針對性訓練,從細節(jié)上體驗每個技術要點,徹底夯實一些基本的體育技能。例如,在小學生足球教學過程中,一方面要加強對學生的體能訓練,增強學生的體能、強化耐力、持久力、爆發(fā)力的訓練,這是學生開展足球運動的基礎性條件。同時,要將足球運動進行一系列分解,比如傳球、接球、控球、運球、射門、防守等。老師要將這些要點逐一分解,讓學生一一體驗每一個環(huán)節(jié),自己實踐并揣摩其中的要點,針對學生體驗過程中的問題和疑問,及時解惑,通過細節(jié)化的體驗,分解式的練習,再進行系統(tǒng)化的整合,方能比較準確地掌握每一個要點,夯實足球運動的基本技能。
在進行足球教學過程中,老師切忌單調統(tǒng)一的灌輸足球運動的基本技能,這樣會讓學生感覺很迷惑,也很難全面掌握技術要點,很容易邁入只有其形,未得其神的陷阱,不利于夯實學生的體育技能。
小學體育教學是健全學生體魄,增強體育能力的重要課程,也是鼓勵引導學生勞逸結合,促進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的重要舉措。在傳統(tǒng)的體育教學中,多數是進行單調無味的講述,枯燥的機械模仿,這不僅增加了學生的體能消耗壓力,更讓學生難以提起學習興趣。在這樣的背景下,老師可以運用多種教學形式開展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帶領學生開展戶外的體驗式教學,積極推進“邊玩邊學”的教學策略,教學效果將會得到明顯提升。例如,在進行跑步教學過程中,老師不能單純地強調跑步的基本要點、注意事項、核心技巧等理論性的知識。為了提升教學實效,可以直接將學生帶到操場上,組織學生進行跨越跑步實戰(zhàn)體驗,還可以將學生分成多個小組,進行蛇形接力跑步游戲,在操場上用粉筆畫出蛇形跑道,讓小組在跑道內進行接力賽跑,并對每組參加蛇形接力跑步的時間進行計時,針對各小組跑步動作的規(guī)范性進行恰當點評,針對存在的問題進行糾正。通過蛇形接力的跑步游戲,不僅能夠極大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更能夠激發(fā)學生自主探究跑步的基本要點,讓體育教學從老師教轉變成學生自主學習。
部分體育運動的教學過程比較枯燥無味,老師需要轉變教學觀念,結合教學目標和體育運動的特點,組織、設計出一些體驗式教學活動或者游戲,將游戲融入教學,確保學生邊學邊玩,始終保持高昂的學習興趣。
總之,在素質教育全面推進的背景下,體驗式教學在小學體育教學過程中將會得到越來越廣泛地運用,在此過程中,老師要充分發(fā)揮引領和指導作用,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切實加強學生在課堂體驗中的參與度、獲得感和成就感,同時,要進一步營造良好的師生關系,營造和諧的教學氛圍,豐富體驗教學內容,創(chuàng)新體驗方式,為小學體育魅力課堂的構建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