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南安市水頭鎮(zhèn)龍門小學 林秋松
一是寫作的恐懼心理。教師在進行語文習作指導的時候,經常會使用“講授法”加“灌輸式”的教學方法,這種只是將寫作的要求和手法及理論知識生硬地“塞”給學生,很多學生并不能完全理解。當跟不上節(jié)奏、無所適從的時候,學生對寫作的恐懼心理就會油然而生。這里面學困因素是多方面的:有的是閱讀量不夠——“無從說起”,有的是邏輯思維沒有條理性——“胡言亂語”,有的是詞匯量匱乏——“言之無物”……困惑不一樣,應對的方法也不一樣。教師分析學生的學困原因也應成為教學準備的一項要求。二是寫作的興趣不高。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對寫作不感興趣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有的是天性好玩,注意力無法集中;有的是對寫作的對象不清楚,沒有相關的知識儲備;有的是積累的詞匯不夠豐富,無法完成字數(shù)太多的作文;有的無法準確地表達自己的想法;而有的是寫完之后期待教師的表揚但沒有得到滿足……久而久之,對寫作的興趣磨滅,產生抵觸心理,從而采取簡單應付、消極應對的態(tài)度。三是寫作的訓練不足。小學生受家庭生活、教育環(huán)境等條件的限制,再加上語言積累不足,導致寫作時詞匯匱乏、表達欠缺、無話可說、無事可寫、有話說不出。其實究其原因都是生活體驗的欠缺,參加的活動不夠,與人交流、討論、思維碰撞機會少;觀察事物角度不對,觀察方法不對,注意力不集中,無法展開聯(lián)想,缺少日常寫作行為系統(tǒng)性的安排與訓練。
一是創(chuàng)設情境,喚起學生寫作的積極性。通過創(chuàng)設學生所熟悉的情境,喚起學生的記憶,喚醒學生的寫作興趣,忘記對寫作的恐懼,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例如,在寫《我的同桌》時,可以讓學生從同桌的外貌、體形、性格、興趣等方面進行觀察與分析。讓學生根據(jù)自身的見解和想法進行寫作,從小處著手,求小而精。這樣就可以驅使學生開動腦筋進行思考,真實地表達自己的想法。不要求千篇一律,有的可以寫同桌的外貌、體形;有的可以寫與同桌之間發(fā)生的事;還有的可以寫同桌的興趣和愛好……寫完之后,再選擇有代表性的同學來說說他們筆下描繪的同桌,“對號入座”趣味橫生。二是分類編章,讓各種題材有章可循。圖畫作文也是小學階段常見的,是訓練不同階段的學生觀察能力、想象能力、表達能力的一種題材。教師依據(jù)學生的年齡特點,再通觀全圖,分析內容、抓住重點,幫助學生準確把握圖意,并對畫面進行空白填補,展開合理想象。再引導學生把所看、所想進行條理梳理,組織詞匯,進而確定開頭、過程、結尾,連貫成篇,下筆成文。三是多元評價,讓學生反復交流修改。珍惜每一次的習作訓練機會,要把每一次習作的作用都發(fā)揮出來。教師可以組織同學進行多角度互相評價,如教師建議怎么寫?同學怎么寫?我吸收大家的建議后,我又應該怎么寫?有沒有更好的詞匯來描寫我寫的對象?按時間順序或按空間順序,會不會使文章更流暢?諸如此類的問題,進行廣泛而充分的交流與討論。好文章都是改出來的,好的寫作方法與能力也是訓練出來,不定期地進行反思是寫作能力提高的最有效途徑。
總之,小學語文作文指導在語文教學中是非常重要的基礎環(huán)節(jié)。教師要從教學細微處多下功夫,再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興趣,了解一般的寫作方法,養(yǎng)成良好的寫作習慣,肯花時間定能讓學生的寫作水平有一個大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