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榮 張飛萍
摘要:新形勢下的教育改革對高校教師隊伍的素質提出了重要的挑戰(zhàn)。習近平同志提出,要建設政治素質過硬、業(yè)務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質教師隊伍。大學老師在工作中面臨著更多壓力和挑戰(zhàn),其中教學質量和科研能力評估是大學教師最主要的壓力來源,尤其是給青年教師帶來較為顯著的壓力。文章認為通過改變對壓力源的認知、壓力拆分以及向他人求助等方式來緩解工作壓力是非常必要的措施。
關鍵詞:教育改革;壓力源;教師壓力;應對措施
中圖分類號:G642.4? ? ?文獻標志碼:A? ? ?文章編號:1674-9324(2019)51-0022-03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發(fā)表了重要講話,對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提出了指導性意見,要求在堅持黨對教育事業(yè)的全面領導的基礎上,以師德師風作為教師隊伍建設的第一要求,提高教師的教書育人素質能力,提高教師的地位待遇,并不斷地深化教育體制改革[1,2]?!秶医逃聵I(yè)發(fā)展“十三五”規(guī)劃》指出我國教師隊伍素質和結構不能適應提升質量與促進公平的新要求,這一問題亟須得到改善和解決[3]。高效教師隊伍素質建設仍然是教育改革的重點。本文將重點闡述新形勢下,高校教師隊伍素質建設的主要要求及其所帶來的壓力,以及從教師如何有效應對這些壓力。
一、高校教師隊伍素質建設的主要要求
隨著信息化不斷發(fā)展,知識獲取方式和傳授方式、教和學的關系都發(fā)生了革命性變化[4],這些變化要求教師隊伍擁有更高的業(yè)務能力和教育水平。正如習近平同志所說:教師隊伍素質直接決定著大學辦學能力和水平,新時期的教師素質要求為:政治素質過硬、業(yè)務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1]。
首先,要做到政治素質過硬,就要堅持黨的領導,樹立對黨的堅定信念,在思想和行動上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除了鍛煉自身過硬的政治素質外,大學老師也需要在教課、開展學生工作等任務中教導學生自覺維護黨、維護國家,時刻樹立堅定的政治信念。在工作中,要始終堅持“一面旗幟、一條道路、一個理論、一項制度”,正確對待是與非、公與私、真與假、實與虛,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的堅定信仰者;在國際交流合作中,要站穩(wěn)政治立場,提高政治敏銳性,不為各種西方不良思潮所動搖,堅決維護國家利益。
其次,精湛的業(yè)務能力和高超的育人水平是高校教師的安身立命之本。在教學方面,根據(jù)北京師范大學教務處2000年修訂的《教學評價表-A1學生用表》,對高校教師的要求表現(xiàn)在教學態(tài)度、教學方法、教學成果三個方面[5]。即:態(tài)度上要認真負責;方法上要表達清楚,突出教學重點、難點,使用教學輔助手段,重視與學生的相互交流,有自己的教學風格和特點;成果方面要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性,教授學習方法,培養(yǎng)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教師要做好“四個引路人”,即:廣大教師要做學生錘煉品格的引路人;做學生學習知識的引路人;做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的引路人;做學生奉獻祖國的引路人[2]。在科研方面,高校教師需要擁有較強的科研意識,在發(fā)現(xiàn)問題和提出問題的基礎上,能夠準確地選定課題和研究對象,熟練地運用合適的方法與手段有效地探索事物規(guī)律,科學、規(guī)范地表達研究成果[6]。對高校教師教學和科研能力的要求可以總結為以下四個方面:(1)具有更新知識的能力;(2)具有掌握現(xiàn)代信息的能力;(3)具有較強的研究意識和研究能力;(4)能對自身的教學行為進行系統(tǒng)化反思[7]。
二、高校教師在教師隊伍素質建設中面臨的壓力
根據(jù)陳雪怡等的總結和對比,各地高校教師共同的工作壓力來源可概括為:組織管理、個人發(fā)展、工作負荷、學術科研和人際關系五個方面[8]。本文將這些壓力區(qū)分為體制壓力、知識壓力和情感壓力等三方面。
首先,從體制上講,研究認為高校教師最主要的壓力來源是以科研量化考核和評聘制度[9]。由于青年教師多處于職業(yè)生涯初期,學術、經濟地位相對較低,爭取到的科研項目和科研經費也較少。而且青年教師通常承擔較為繁重的教課任務,用于科研上的時間相對較少,這也為他們有效開展科研工作帶來了一定的挑戰(zhàn)[8]。
其次,從知識層面講,高校教師需要面對向學生傳授知識和自身知識更新兩個方面的壓力。其一,根據(jù)筆者觀察,青年教師在教課任務中主要遇到以下幾點挑戰(zhàn):(1)較難調動學生的課堂興趣,學習的重要性受到了物質追求和滿足的極大沖擊,新時期大學的學習功利性明顯提高,短期獲得成為學生的主要需求,學生對老師教授的知識興趣不大。(2)較難維持課堂紀律。當代大學生自由主義思想更為強烈,且當下電子設備的普及,使學生更容易沉溺于各種娛樂設備,而無法全身心投入課堂學習。(3)較難與學生達成有效的互動。由于學生缺乏對學習的正確認識,缺乏對課堂知識的把握,怕答錯、不回答、答不對的現(xiàn)象常常發(fā)生。其二,自身知識更新則要求高校教師在自己的學科領域不停地學習,以求科研上的創(chuàng)新和突破。眾所周知,科研是一項艱苦的事業(yè),優(yōu)秀的科研成果不僅依靠個人的努力,也受到很多外來因素的影響。比如,缺乏充足的經費支持,缺少熟悉、必需的實驗設備,實驗過程中突發(fā)意外等。同時,很多非優(yōu)勢學科所產出的科研成果和學術價值并不被社會主流價值觀所重視,常常使部分高校教師產生不同程度的挫敗感。
最后,大學教師的情感壓力主要來自人際關系方面。在工作中,高校教師首先需要處理好與領導、同事之間的人際關系,包括如何做好工作讓領導滿意、得到領導的認可,以及如何與同事開展有效的合作,避免因競爭和意見不合等因素與同事、同行產生矛盾。此外,與其他行業(yè)的從業(yè)人員不同,教師還需要處理與學生之間的人際關系?!傲紟熞嬗选钡哪繕艘蠼處熢谇椴偕弦哂趯W生,教師要做一個摒棄負面情感、激發(fā)正面情感的引導者,同時又要在情感上貼近學生,對學生同情同感。在與學生的溝通中,大學老師不僅要承擔教導的角色,也需要尊重學生的情緒。如果處理不好,就容易讓學生產生抵觸心態(tài),從而得到消極的回饋,給教師的情緒帶來負面影響。
三、高校教師緩解壓力的策略
高校教師的工作壓力對其工作投入、工作滿意度、學術產出、職業(yè)倦怠等都有不同程度的影響[8],因此如何有效緩解這些壓力是高校老師職業(yè)生涯中重要的一環(huán)。本文主要討論從教師自身角度出發(fā),如何有效地排解工作壓力。
首先,根據(jù)心理學知識,改變對壓力源的認知可以減輕焦慮感。曾曉娟和齊芳認為:“對大學教師來說,如果把工作壓力視為鍛煉自己能力、促進自身的職業(yè)發(fā)展的挑戰(zhàn)性壓力,消極壓力反應強度會減弱,反之若視為阻斷性壓力,消極壓力反應強度會增強。”[9]這一觀點與美國斯坦福大學心理學教授凱利對于干涉思維模式的看法一致,即改變對壓力的想法會對人們如何思考和體驗壓力產生長久改變。采取更積極的方式看待壓力,可以減少通常認為和壓力有關的問題,幫助人們在高壓下奮起[10]。高校教師要把自己當作社會主義道路前沿探索的研究者,從而從根本上激發(fā)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擁護和熱情。把教學、科研和人際交往作為情商、智商的免費試金石和磨刀石,在日常工作中關注每一個微小的進步,從而激發(fā)教學科研的創(chuàng)造力,形成具有個人特色的發(fā)展道路。
其次,大學教師在面對國家、社會、學校和學生的要求時,可以嘗試將感受到的綜合壓力拆分成多個短期內可實現(xiàn)的小目標,從而達到分散壓力的效果。以課堂教學為例,假設需要教授十個知識點,在授課初期教師可將心理預期減少至一半,在教學的過程中逐漸增加心理預期。相反,如果一開始就抱有很高的期望值,要求教學效果達到最高的滿意度,則容易產生更多的焦慮和無助。
最后,當高校教師感受到的工作、生活壓力超出能承受的范圍時,要積極向他人求助。目前國內已有研究人員呼吁在高校引入員工援助計劃(EAP),即“通過專業(yè)人員為教職工提供指導、培訓和咨詢,幫助解決高校教師的心理和行為問題,維護其心理健康,提高其工作效率,并改善高校組織管理”[8,9]。在沒有采取EPA的情況下,大學教師可以適當?shù)姆绞较蝾I導、家人或朋友訴說自己的苦悶和焦慮,以達到緩解壓力的目的。如有必要,也可咨詢專業(yè)的心理治療機構。此外,在處理學生問題時,大學教師可適當向學生訴說自身的壓力,以求達到對方的理解和配合。
四、結論
當前教育改革的新形勢對高校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成為一名政治素質過硬、業(yè)務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大學老師是高校教師這一群體的時代使命。高校教師在工作中常常遇到體制壓力、知識壓力和情感壓力等,這些壓力對大學教師的工作和生活帶來的影響不容忽視。我們可以通過改變對壓力源的認知、壓力拆分以及向他人求助等方式來緩解高校教師在工作中遇到的壓力。
致謝:感謝福建農林大學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國家重點研發(fā)項目(2017YFD0600105)對論文研究的支持。
參考文獻:
[1]習近平.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的講話[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8,(06):6-9.
[2]孫堯.努力建設新時代高素質教師隊伍[N].中國教育報,2018,(10):22.
[3]國家教育事業(yè)發(fā)展“十三五”規(guī)劃[Z].國發(fā)〔2017〕4號.
[4]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Z].2018.20.
[5]魏紅,申繼亮.高校教師有效教學的特征分析[J].西南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2,28(3):33-36.
[6]高擴昌,任桂婷.普通高校青年教師科研能力的現(xiàn)狀與對策[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9,22(1):153-156.
[7]楊善林,汪青松.高校研究型教師科研能力的培養(yǎng)[J].中國科技論壇,2007,(6):118-120.
[8]陳雪怡,陳晶露,曾偉堅.國內高校教師工作壓力研究述評[J].教育進展,2017,7(5):233-238.
[9]曾曉娟,齊芳.高校教師工作壓力現(xiàn)狀調查及其管理對策——基于河北省高校教師樣本的研究[J].現(xiàn)代教育管理,2013,(8):72-77.
[10]凱利·麥格尼格爾.自控力:和壓力做朋友[M].北京聯(lián)合出版公司,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