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祥勝楠
(四川大學,四川 成都 610207)
幾人不識“亦僧亦道、亦畫亦詩”的八大?他的畫作中那微翻白眼,遺世獨立的花鳥魚獸幾乎成了其畫作的標識?!澳c無多淚點多,山河仍是舊山河。橫流亂世杈椰樹,留得文林細揣摹。”在他自己提的詞中,我們也能隱約了解其悲慘的身世和尷尬的身份。隱居的清苦生活和亡國之恨使他的心漸漸變成一座冰山。他早年主要是寫生畫?!段鞴稀?、《石榴》、《水仙》、《草蟲》等等,以寫實為主。一個小蟲,一片葉子,都畫得栩栩如生。
但是,這些畫作對情感的表現(xiàn)是不夠的。所以,他對這些作品是不滿意的。他認為,太過于寫實,影響了情感的表現(xiàn)。1680年,八大在臨川發(fā)病癲狂,哭笑無常,他瘋了。最后,撕裂身上的僧衣,一把火把它燒了,然后步行回到了南昌,后來經(jīng)過一年多的調養(yǎng),才恢復正常。①
之后的他,“哭之笑之”狀似瘋癲。八大山人畫了許多禽鳥圖,表達了他蔑視、仇視、傲視、逼視、怒視等情感。在他的畫里,所有不合理的事物似乎都變得獨特而生動起來。它們有些本身就是扭曲的:一只畸形的兔子,一只呈怪異集合形狀的貓,古怪地呈塊狀的鳥。睜著大大的白眼的鴨子;低著頭,閉著眼的鳥:眼睛怒瞪的鹿;但還從沒有人因為八大所畫之物不合理性而無法理解欣賞八大的畫作。正是他畫中這些旁人所不能繪出的奇特元素,以及他對個人情感和他鮮明個性的準確表達,使“八大山人”這個名字,成為中國繪畫史上一個誰也抹不去的獨特符號。
在藝術圈內,不論是東方或是西方,鮮明的個人主義行為藝術之母,來自已經(jīng)滅亡的南斯拉夫的瑪麗娜·阿布拉莫維奇。她的行為藝術以風格粗獷,狂野而大膽聞名。本文著重探討的則是她早期的一組行為藝術作品,她在房中貼出告示,準許觀眾隨意挑選桌上的72種物品,對她進行強迫性的身體接觸。在整個表演過程中,她把自己麻醉后靜坐,讓觀眾掌握所有權力。即可以選擇桌上任何的一件物品對她做任何事。起初,人們只是零星的觸碰,作弄她,用蠟筆在她臉上亂涂亂畫。當觀眾發(fā)現(xiàn)她真的對任何舉動都毫無抵抗時,便漸漸大膽起來:他們把她的衣服全部剪碎,有人在她身上劃下傷口,有人將玫瑰猛然刺入她腹中,直到有人甚至拿起了桌上那把裝有子彈的手槍,放入她嘴里,想要扣下扳機,當然,最后手槍被另一位觀眾奪走?!霸诒皇┍┑倪^程中,阿布拉莫維奇眼中漸漸充盈了淚水,心中充滿恐懼,然而她的身體無法做出任何反應,麻醉結束后,她傷痕累累,雙目含淚,緩緩走向觀眾?!雹凇爱敯褯Q定權交給大眾時,也就離死不遠了?!?/p>
現(xiàn)代藝術中,尤以高考培訓班為主,為使人能夠在短期內上升到一個看起來較為不錯的水準。便總結,歸納出一套公式一樣的畫法:“人的臉分為‘三庭五眼’”,“畫物體時第一遍強調明暗交界線,第二遍用紙巾輕揉,再強調灰面”等等,相信諸君要是有幸參加過考前培訓班,那么這樣的例子想必也是無需思考張口就來。如此技法在短時間內確實能為很多人掌握,可是進入到真正相對自由環(huán)境的大學里,到了需要個人創(chuàng)造和獨立思考才能有所出路的深入學習階段。那些已經(jīng)習慣了“第一筆畫什么,第二筆畫什么”的,思維已經(jīng)固定的人,也只能望洋興嘆一聲,轉而低頭繼續(xù)產(chǎn)出一件件流水作業(yè)了。
藝術之大美,最為關鍵的,便是包羅萬象。美的定義絕非只有一種,而是千姿百態(tài),各領風騷的。
每個人的關注點和側重點都不同,每位藝術家所想要表達的情緒也不盡相同,正是因為他們都深挖了自己獨有的那份奇特,并運用于繪畫中,才能將那短暫卻豐富的一瞬成為永恒,與觀者產(chǎn)生跨越時空的共鳴。
當然,藝術也分為很多種類,且往往都有特定的受眾群體,而本文想表達的也并非“流水線”生產(chǎn)作品就毫無價值,只僅為那些不愿在后世歷史長河中被埋沒的個人主義作品發(fā)聲?,旣惸取ぐ⒉祭S奇之所以成為“行為藝術之母”,就因為她敢于深挖自我之獨特,敢于最先發(fā)出屬于自己的聲音。
若要再繼續(xù)往下深挖個人特性在繪畫中的運用,那我們就要回到文藝復興時期的歐洲畫壇了。米開朗基羅、拉斐爾、達芬奇等文藝復興時期的巨匠,其作品也顯示了文藝復興繪畫中顯而易見的“個人特性”之重要。在文藝復興之前的繪畫,往往謳歌神性的光輝,而個人特性在畫作中顯然一文不值。文藝復興的興起,使得畫家又重新把目光放回自己身上,描繪自己作為“人”的獨特感受。“文藝復興時期的美術,由于這時期倡導以重視人的價值為核心的人文主義,美術家們的思想逐漸從長期的基督教神學的桎梏中解放出來,敢于探索”③文藝復興變化的思想基礎就是關懷人,以人為主要作畫目標以表達人的真實情感為首要任務。這一時期的作品都是傾注了作者滿腔戲劇性的激情,這種戲劇性是以宏偉壯麗的形式表現(xiàn)出來。
個性主義的表達不論在東方還是西方,都能跨越任何時間和地域限制,它似乎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已經(jīng)成為了藝術作品中最高價值的評判標準。如若還不從僵化的思維和陳舊的作畫體系中走出來,那么創(chuàng)作出來的東西就不能稱之為“藝術”。只因藝術本就該是千人千面,個性十足。
八大的“哭之笑之”,狀如瘋癲;瑪麗娜·阿布拉莫維奇的粗獷狂野;再到“文藝復興三杰”的浪漫壯麗,個性主義都被他們同生命之火一道,轟轟烈烈地燃燒。我不知這把火能燒多久,但只要在有個性張揚的地方,便得以星火燎原。
[ 注 釋 ]
①《八大山人·獨步古今的藝術大師》.
②《在行為藝術之母臨死之前》.
③《文藝復興三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