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勇
研究性學習主要是指學習過程中,學生通過參與實踐活動而實現(xiàn)知識獲取并得出結論的過程,因為高中階段是學生整個學習生涯中至關重要的學習階段,物理學科是不可或缺的關鍵性學科,因此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對學生物理基礎知識的掌握以及物理知識應用能力的培養(yǎng).積極展開研究性學習,有利于學生掌握物理基礎知識進行滲透性學習,并與其他學科進行聯(lián)系提升其他課程學習成果.本文主要圍繞著研究性學習在我國高中物理教學中實施的重要作用、在高中物理課程教學中有效實施研究性學習的主要措施兩個方面展開了論述.
一、研究性學習在我國高中物理教學中實施的
重要作用
1.有利于增強物理教學的實踐性.
與現(xiàn)有學科教學相較而言,研究性學習并不僅僅局限于對學生書本理論知識的純粹傳授,更加注重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實踐活動,讓學生在實踐活動過程中進行學習并且提升各種學習能力.這里的實踐活動并不是簡單的資料收集與社會調(diào)查等活動,其中還包含了選題的選擇、研究計劃的制定,邀請科研機構以及大學專家學者進行指導,研究報告完整撰寫等過程.研究性學習的應用,可以幫助學生將所有學過的知識進行聯(lián)系,科學合理地應用已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進一步提升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及動手能力.
2.激發(fā)學生學習熱情及興趣.
因為“研究”一詞具有極大的挑戰(zhàn)性,因此學生往往在選題過程中選擇自己感興趣且比較擅長的課題.基于此,研究性學習很大程度上能夠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熱情與學習積極性.因為高中階段還屬于教育的基礎性階段,因此高中研究性學習在內(nèi)涵與要求上與科研機構以及大學的“研究”有著根本性的區(qū)別,高中階段的研究性學習仍然是一種學習活動,是實質(zhì)性的學習,形式上的“研究”,具有較強的綜合性.
二、在高中物理課程教學中有效實施研究性學
習的主要措施
1.幫助學生樹立科學的研究性學習觀念.
高中物理學習過程中想要組織學生實現(xiàn)有效的研究性學習,教師首先應當積極轉(zhuǎn)變傳統(tǒng)“填鴨式”教學模式,幫助學生樹立科學的研究性學習觀念,這是研究性學習順利有效進行的重要前提.在物理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創(chuàng)設動態(tài)、主動以開放的教學氛圍與教學環(huán)境,促進學生通過實驗原理的分析、實驗現(xiàn)象的觀察、總結實驗結論等展開研究性學習,爭取教學中的每一環(huán)節(jié)都具有極強的探究性,從而給學生提供良好的研究討論空間.營造這種學習環(huán)境能夠有效將課堂學習與課后復習進行結合,組內(nèi)與組外互補且校內(nèi)與校外相呼應.研究性學習中要注重學生主體性作用的發(fā)揮,為學生研究性學習的自主展開營造合適的教學情境,提供有利的學習平臺.
2.進行物理實驗.
實驗教學是整個高中物理學科教學中不可或缺的關鍵性部分,物理實驗不僅是研究性學習展開的重要基礎,同時也是研究性學習展開的重要方法、重要手段及重要內(nèi)容.物理實驗教學一方面能夠激發(fā)學生學習物理課程的動機與興趣,另一方面還能夠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思維與科學素養(yǎng).物理實驗進行過程中,學生通過對實驗現(xiàn)象的觀察與思考,得出實驗結論,并且對實驗中每一環(huán)節(jié)、每一步驟給予深入研究,從理論上對實驗進行推理、分析與驗證從而得出結論.因此,教師需要積極主動地組織學生參與實驗教學,使深奧而又抽象的物理理論知識具體化,從而讓學生能夠更加明確、具體地認識物理規(guī)律.
3.培養(yǎng)學生探究、合作以及自主學習意識.
在物理教學中展開研究性學習,就需要突破傳統(tǒng)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的教學模式,積極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授”“教”以及“講”的地位向引導者以及評價者轉(zhuǎn)變,將整個課堂還給學生,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性地位,讓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接受新理論、新知識,并對知識深入地探究與分析,真正發(fā)揮出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性作用.與此同時,小組學習模式的應用為學生學習提供了合作的平臺,在自主學習與交流過程中實現(xiàn)知識的更新與完善.合作探究式模式不僅增強了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以及團結協(xié)作能力,同時也能夠促進學生之間的相互幫助與相互啟迪.
綜上所述,文章分析了研究性學習在我國高中物理教學中實施的重要作用,之后又闡述了在高中物理課程教學中有效實施研究性學習的主要措施,包含了幫助學生樹立科學的研究性學習觀念、進行物理實驗以及培養(yǎng)學生探究、合作以及自主學習意識三部分內(nèi)容,旨在進一步提升學生知識獲取、知識合理應用以及問題解決的能力,實現(xiàn)對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良好引導,促進學生得到綜合性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