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過去的歷史,是現(xiàn)在人的見證,歷史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人類的進步與生活,歷史的軌跡現(xiàn)代化的今天,是不可抹去的見證。學習歷史,不僅僅是對過去的回憶和了解,不僅僅是緬懷于一種感情,更是以史為鏡,對現(xiàn)在和將來的人類行為社會發(fā)展的指導。初中歷史教學應當在秉承新課改教學目標和教學要求的前提下,突出歷史課程特色,將虛化的歷史真實地呈現(xiàn)在學生面前,使學生生活與歷史結合,讓歷史能夠影響學生行為,成為一種實實在在的影響。本文通過研究初中歷史生活化教學,提出幾點對策建議,以期在教師歷史課堂教學中展現(xiàn)出奪目的光彩。
關鍵詞:初中歷史;課堂教學;生活化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9)07-0040-01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07.031
一、歷史課堂生活化教學現(xiàn)狀
(一)生活化教學只停留在“口頭”
歷史生活化教學是結合歷史課程開展的,教學形式多種多樣,但是,目前最常見的就是教師、課堂、教科書、學生單一的鏈條形式,忽視了學生主體學習空間。在倡導歷史生活化過程的時候,口號響,方案少,經(jīng)驗不足,導致一線歷史教師很難真真正正將生活化與歷史課程結合。同時,歷史成績考核單一,重視學業(yè)成績,導致學生、家長、學校等都只看成績忽視過程,教師在課堂授課時,重點放在哪些是需要記憶背誦的,哪些不需要,而這些內容就是與考試重點與否有關,忽視了歷史的連貫性和生活性,缺少生活性教學的融入。
(二)課本內容編排缺乏生活性
課本內容枯燥,學生每堂課學習下來千篇一律,是目前學生普遍反映的問題,每一個專題教學都是時間、背景、影響、意義,導致學生產(chǎn)生厭倦的心理。課程內容安排刪減了很多有趣的故事內容,增加了高度總結的知識點,無法滿足學生了解歷史的要求,正堂歷史課成了記筆記的課堂,脫離教師講解依舊能夠學習,忽視了歷史需要現(xiàn)實來學習的這一特點。導致學生學習更加枯燥,不能集中注意力,將課堂教學效果及時反饋給教師。
(三)歷史教學缺少生活實踐
歷史是從前的行為,將行為與歷史脫離,就無法把真實的歷史完全展現(xiàn)在學生眼前。同時,實踐也是對歷史的學習,通過實踐,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歷史,了解不同階段發(fā)生的變革。然而,目前歷史教學的實踐課程安排缺乏,很多教師也不知如何將實踐融入歷史課程,傳統(tǒng)教學過程中,歷史就是一門需要記憶的文科課程,教師們認為,學生應該做的就是安安靜靜坐在位置上研讀歷史,記憶每一個歷史階段,聽老師講每個歷史階段的銜接。但是他們忽視了實踐對歷史學習的重要性,學生很少通過參觀革命圣地,參觀歷史遺址的方式輔助歷史學習,實踐的匱乏是阻礙歷史有效學習的一個方面。
二、初中歷史生活化教學對策建議
(一)教學計劃生活化
將生活化突出在教學計劃中,從教師意識上首先重視起來。學校歷史教師要在教學目標設定中結合學生生活,和實際情況設定教學要求,從學生主題角度考慮,制訂學生能夠主動探究的計劃,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發(fā)展。在課本中有一階段要學習唐代,教師就可以讓學生了解唐代的生活、習俗、衣著,引導學生將唐代與現(xiàn)代的生活、習俗、衣著進行對比,找出相同點和不同點,讓學生將歷史和生活結合。這種方式能夠激發(fā)學生的觀察力,有更多的興趣了解歷史內容。
(二)教學內容生活化
教學內容生活化可以建立情景教學模式,利用情景帶入思考。中國文化燦爛悠久,有很多的文明和知識值得學生學習,但是,正是由于歷史悠久,導致與學生存在距離感,學生感覺這些內容與自己無關。因此,教師在教學時要把創(chuàng)設情境和歷史教學結合,用現(xiàn)代的生活場景引申到歷史上。例如在講歷史人物時,教師可以設定一些場景,或是舉例子,讓學生與歷史人物擁有共同的感情,學生感同身受之后,再讓學生評價歷史人物,從客觀的角度辯證地認識人物優(yōu)缺點。這樣增加了歷史學習的氛圍,讓學生對歷史更加了解和熟悉,提升了課堂活躍性。
(三)教學方式生活化
教學方式多種多樣,生活化教學以學生主體參與為主,增強學生的實踐課程,可以通過參觀實踐的方式,增強生活與歷史的聯(lián)系,將社會實踐中的社會、學校、家庭三位一體,開展課余活動,讓家長帶領學生參觀兵馬俑、西柏坡等,讓學生了解文化。參觀革命圣地讓學生體驗革命的艱苦和革命家的卓越,讓學生感受到今天的生活是用無數(shù)戰(zhàn)士們的鮮血換來的,增加學生的愛國情懷,激勵學生努力學習,為社會主義事業(yè)建設添磚加瓦。同時,在課堂上,讓同學將這些參觀感受進行總結發(fā)言,可以利用多媒體展現(xiàn)學生實踐過程中拍的照片等等,相互交流獲得更多的歷史知識。
綜上所述,生活與歷史是不可分割的,人類的生活早就成了歷史,過去的人為我們留下了寶貴的精神文化物質財富,學生學習歷史是對過去人的尊重,同時也是對現(xiàn)在人的負責,“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因此,歷史不是完全脫離生活的,初中階段是學生學習歷史,構建脈絡的階段,教師應當重視生活化教學,從教學計劃、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等多方面對學生歷史生活化學習進行研究。
參考文獻:
[1]鄭淑榮.生活的歷史 鮮活的課堂——初中《歷史與社會》生活化教學的實現(xiàn)[J].新課程(下),2018(6).
[2]葉琳.生活的歷史鮮活的課堂——生活化教學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運用[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7(10).
[責任編輯 萬淑蕊]
作者簡介: 楊明麗(1979.12— ),女,漢族,河北秦皇島人,中學一級,研究方向:歷史教育專業(y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