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旭彤
心衰是一種由于各種原因所引起的收縮及舒張功能異常,最終使得回心血量不能夠充分排出心臟的疾病,而且其發(fā)病率亦持續(xù)上升[1]。心力衰竭并沒在中醫(yī)古籍中記錄相關病名,卻有許多相關的論述,多列入于“喘證”“水腫”“心脹”“心水”等范疇。而“心衰”二字則首見于《備急千金要方》此古籍上,該書為孫思邈的代表著作,其中說到“心衰則伏”,這與現(xiàn)代醫(yī)學心衰癥狀中所說的端坐呼吸是相一致的,該體位減少了心血量從而減輕呼吸困難的癥狀,證明古代醫(yī)家已對此疾病有所了解。真武湯組方精簡,是來源于《傷寒論》的一個經(jīng)方,其治以溫陽利水,主治陽虛水泛等證。
心衰的病機與本虛以及標實最為相關,其中標實多見于血瘀證、水飲證,而本虛主要體現(xiàn)在陽虛上,陽虛型心衰在臨床上多見于喜溫、氣短、喘憋、浮腫、乏力、小便不利等等[2]。而陽虛型心衰主要病位為于三臟,分別為心、脾、腎,而主要在心。心陽虧虛,無力鼓動心之搏動以及溫養(yǎng)心脈,心臟血液的推動以及泵血功能便會受到影響。脾陽不足,會使津液之運化失常、水液之輸布失調,水液可停聚于皮下甚則停于心,從而造成水腫、心脹等癥狀。腎陽虛衰,體內的水液會氣化失司,則易引起水液代謝失常以及小便不利,更可水泛凌心,正如《醫(yī)方論》中曾對腎陽的描述“水中之火,是為真火,此火一衰,則腎水泛濫”。再者心、腎位列君、相位,當腎陽虛衰,會相應致使心陽不充,從而直接或間接地引起或加重心衰。所以當陽虛日久,容易引起瘀血以及痰飲,形成本虛標實之證。
通過大量基礎性研究的探索,從機理機制角度發(fā)現(xiàn)真武湯確實能改善心衰,而且真武湯能抗心衰的機理并不唯一。現(xiàn)已發(fā)現(xiàn)其主要可以通過拮抗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tǒng)[3]、抑制炎性細胞因子的分泌、調節(jié)血流動力學[4]、減少心肌細胞凋亡、調節(jié)神經(jīng)內分泌系統(tǒng)[5]、減輕心肌纖維化[6]以及通過調控各種信號通路,如SIRT1、TGF-β/JNK、L-33/STZL、鈣信號通路等等[7-9],從而抑制心肌重塑、改善心肌代謝及心功能,以達到改善心衰的效果。雖然對于真武湯抗心衰的機理已有許多初步的研究,但尚未明確,還需要更多深入的基礎研究來提供依據(jù),以便更系統(tǒng)、更具體地評價真武湯的功效,進而有利于臨床上的運用。
雖然真武湯藥味不多,但組方巧妙、療效確鑿,是由茯苓、白芍、白術、生姜、附子五藥造出此經(jīng)方。該方主治之證為心脾腎陽虛,水濕泛溢。方中附子為君藥,以上助心陽,中溫脾土,下補腎火,從而使心陽充足以助心之搏動、腎的蒸騰氣化正常以利水、脾的運化正常以運濕。茯苓、白術為臣藥,以健脾利水。芍藥雖為佐藥,可作用不可輕視,它既可利水、利小便,又可佐制附子的大熱之性,從而避免溫燥太過。生姜既可助附子溫陽,又可助茯苓及白術利濕。五藥共奏溫心脾腎之陽氣,利水消腫之效,從而緩解心衰之癥狀。
真武湯是臨床治療心衰的經(jīng)典方劑。許多醫(yī)家為證實真武湯治療心衰確有療效,進行了許多臨床研究。王鹿[10]進行了真武湯聯(lián)合西藥基礎治療與西藥基礎治療組的隨機對照試驗(RCT),結果發(fā)現(xiàn)治療組比對照組的有效率高出20.9%。張俊峰[11]以同樣的方式進行了隨機對照試驗,發(fā)現(xiàn)治療組有效率高于對照組13.9%。翁姣等[12]的研究得出,常規(guī)治療的情況服用真武湯治療不單臨床癥狀的改善會提高,射血分數(shù)亦有所提高。嚴曉平[13]從隨機對照試驗中發(fā)現(xiàn)真武湯能有效降低心衰患者BNP 值。除了直接的臨床研究外,從系統(tǒng)評價方面更能進一步分析得出真武湯治療心衰的臨床有效性。彭志林等[14],通過Meta 分析,分析出真武湯治療陽虛型心衰能提升臨床有效率、升高EF 值以及降低BNP 等。溫速女等[15]亦通過Meta 分析得出相似的結果。所以通過大量的臨床研究及系統(tǒng)評價證實,真武湯確有療效。
為增強療效,臨床多會使用合方,多見真武湯合用五苓散、葶藶大棗瀉肺湯、木防己湯等,以加強利水的作用,從而更好的改善陽虛型心衰的臨床癥狀。但臨床上單一陽虛證型的并不多見,所以根據(jù)患者證候的夾雜,如兼夾氣虛、血瘀等等,臨床上會對真武湯進行加減或使用合方。如氣虛時可合用四君子湯,血瘀時合用血府逐瘀湯[16],肝氣郁結合用逍遙散[17]等等,治療效果更佳。而且許多研究[18-20]得出真武湯加減后,不單能改善心虛型心衰相應的癥狀,更能針對患者們的個體差異來治療,同時對于心衰的實驗室指標也會有所改善。所以在臨床上我們可以靈活使用此方,以達最佳療效。
現(xiàn)時治療心衰的方式多以現(xiàn)代醫(yī)學為主,從而忽視了中醫(yī)藥的療效。有時甚至為控制患者入量,避免入量過多加重心臟負荷而停用湯藥,忽略了中醫(yī)藥亦是治療心衰的有效措施。上文已說到,中醫(yī)治療心力衰竭并不是近代才開始的,古代已有醫(yī)家運用中藥治療相應的疾病,而且有一定療效,只不過古人對于心力衰竭此病沒有特別具體和清晰的認識。筆者針對真武湯加減治療陽虛型心衰進行淺析,認為其真武湯治療陽虛型心衰有一定的優(yōu)勢,能改善患者的癥狀從而提高生活質量,還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現(xiàn)代醫(yī)學的心衰指標,臨床療效良好,治療時可與聯(lián)合西藥基礎治療運用,能減少西藥的使用,從而減輕西藥帶來的不良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