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薇
【摘 要】當前,政府和社會面臨的主要問題就是貧困問題。作為國家專項扶貧格局中的重要部分,社會組織應該承擔起相應的職責,并發(fā)揮一定的作用,積極配合政府完成脫貧攻堅任務。論文從脫貧攻堅的背景出發(fā),針對社會組織如何發(fā)揮良好作用進行分析和研究,以下的觀點僅供參考和借鑒。
【Abstract】At present, the main problem facing the government and society is the problem of poverty.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China's special poverty alleviation pattern, social organizations should take on corresponding responsibilities, play a certain role, and actively cooperate with the government to complete the task of poverty alleviation. Starting from the background of poverty alleviation, this paper analyzes and studies how social organizations play a good role. The following views are for reference only.
【關鍵詞】社會組織;脫貧攻堅;作用
【Keywords】social organizations; poverty alleviation; role
【中圖分類號】D632.9?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志碼】A?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1673-1069(2019)11-0150-02
1 引言
“十三五”規(guī)劃中對于實施脫貧攻堅工程進行了明確規(guī)劃,重點在于讓多種形式的組織和個人參與到項目工作中,充分發(fā)揮扶貧的良好效果。社會組織與其他組織不同,具備治理和服務功能,在項目開展的過程中發(fā)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對于扶貧開發(fā)來說提供了一定的幫助和支持。
2 社會組織的作用及優(yōu)勢
①社會組織的普及性較強,通過項目和培養(yǎng)的方式,向需要幫助的對象傳授知識和生產技能,提升其自主創(chuàng)收的能力。②社會組織的針對性較強,獲得效益較高,主要是因為在開展相關項目的過程中社會組織的服務人群為貧困人口,因此,工作開展的方向比較明確。③除了開展扶貧項目和活動以外,社會組織具有的相關工作經驗也能為社會脫貧工作提供幫助。
3 如何發(fā)揮社會組織的作用
3.1 發(fā)揮組織特性,參與脫貧攻堅工作
社會組織與政府部門在職能和功能劃分上有明顯區(qū)別,政府帶有政治色彩,而社會組織的公益性色彩更重,是非營利性組織,這也決定了脫貧攻堅工程中社會組織所發(fā)揮的作用。社會組織參與扶貧的過程中,應該做到精準了解民眾的需求,才能更好地開展項目工作。社會組織也有很多的分支,其中很大一部分的人員都來自于基礎人民群眾,這部分人在群眾中屬于活躍分子,與群眾保持親密的聯(lián)系。同時,來自基層的志愿者和工作人員對于民生需求和社會信息的了解程度深,因此,能夠幫助社會組織更好地開展相關工作。與此同時,社會組織為了第一時間獲取民眾信息,給予最有效的幫助,一般采用觀察、走訪的形式對于群眾的日常生活進行一定程度地了解,在此基礎上才能更好地解決問題。不僅如此,社會組織的工作人員還應具備良好的工作態(tài)度和創(chuàng)新精神。政府官方或其他組織可以建立起具有合作性質的平臺,共享貧困群眾的信息,不只是政府、社會組織開展扶貧工作,也要引起社會更多人員的關注。這種信息共享的方式實現(xiàn)了對民眾信息資源的最大程度運用,合理地運用相關信息,發(fā)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由此可知,社會組織與民眾存在不一樣的情感,對貧困人群的變化能夠做到感同身受,并提供服務和幫助,充分發(fā)揮社會組織的治理和服務功能,提升社會的安全感和人們的歸屬感。社會組織作為傳遞公共服務的重要組織形式,社會組織發(fā)揮的作用是十分強大的,同時,也是國家實施脫貧攻堅工程的關鍵性環(huán)節(jié),是不可或缺的。因此,為了打好脫貧攻堅戰(zhàn),社會組織應積極投身志愿工作,彌補政府公共服務的不足之處[1]。
社會組織參與脫貧攻堅工作可以通過以下兩種方式實現(xiàn):一種是利用募集的資金自發(fā)并積極地向有需要的群體提供補充性公共服務;另一種方式是社會組織作為政府合作伙伴向外包的公共服務提供財政撥款。這兩種服務形式都代表著社會組織得到了公眾的支持和認可。社會組織開展脫貧攻堅工作的組織形式具備多樣化的服務類型和針對不同人群、不同程度的服務內容,靈活性較高,響應服務能力較強。社會組織提供服務的同時,也可以彌補政府工作上存在的缺陷和不足。社會組織收集和反映群眾的生活狀況,對于民眾的呼聲和需求都能準確傳達,是開展脫貧攻堅項目開展的有效方式。民眾表達需求是民主法治社會的重要標志之一,通過一定的渠道和方法向國家表達利益,將綜合利益轉化為整體利益,最終以法律或公共政策的形式進行維護和實現(xiàn)。個人和國家之間必須存在聯(lián)系,從而可以有效傳達人民群眾的利益訴求。
3.2 強化組織針對性,保證項目開展的有效性
社會的進步和發(fā)展使市場經濟進入了一個新的時期,政府開始高度重視民生事業(yè)。政府應發(fā)揮職能,引導社會組織開展公益性事業(yè),解決貧困人群的實際問題,提升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改革開放之后,社會組織所開展的公益事業(yè)和扶貧工作范圍有所擴大,更重要的是組織成員利用社會力量和資源為人民提供了更多的公共服務,積極與政府合作開展脫貧攻堅工作。完善相關政策措施,改善城鄉(xiāng)貧困人口的生活水平。政府扶貧工作的良好開展也依賴于社會組織的人員掌握較多的民眾信息,開展精準扶貧工作,保證了脫貧攻堅的效果。不僅如此,國內社會組織積極進行國際交流,從多個渠道籌集了大量的扶貧資金,而且為政府的扶貧脫貧工作注入了新的思路和活力。除此之外,社會組織是轉移和運用社會資源的重要媒介,充分發(fā)揮了“第三種分配機制”的作用。社會組織積極籌集社會資源,為社會閑散資源轉化為扶貧和社會公益事業(yè)的支持性資源開辟重要渠道,擴大了全社會的資源解以決民生問題[2]。
相關資料信息統(tǒng)計,自新中國成立以來,2007年,地方慈善機構捐款41.4億元,基金會捐款40.5億元。2008年初,華南冰雪災害和汶川地震創(chuàng)造了新的慈善捐款記錄。大部分的慈善捐款來自于社會團體性組織,為扶貧貢獻了突出力量,同時,也向社會提出了相關建議,政府等相關組織部門應該積極響應救災工作號召,從各個方面給予支持,提供醫(yī)療設備,做好災后重建工作。社會組織提供資金支持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協(xié)助政府保護受災群眾,盡快恢復其正常生活[3]。
社會組織活動與特殊群體的發(fā)展和公民生存環(huán)境相關,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對于社會困難群體給予一定的支持和關懷。公益性社會組織應該利用自身分布較為廣泛的優(yōu)勢和特點開展慈善項目,例如,救災、扶貧、安老、支教、助學、扶殘等,積極開展助學、助孤的公益項目。其次,支持貧困地區(qū)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從貧困兒童的角度來說,社會組織開展工作應保障兒童的受教育權利,給予資金支持和其他形式的幫助。扶持地方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應該提供就業(yè)渠道,在就業(yè)領域了解相關狀況,并及時向政府反映,支持再就業(yè)工作,這種形式的支持也擴大了社會的就業(yè)規(guī)模。
3.3 構建合作共贏機制,做好脫貧攻堅準備工作
政府與社會組織有兩種合作方式,一種是社會組織獨資運營,政府不提供任何幫助;另一種是在政府的支持下,社會組織開展項目扶貧的模式。
政府在脫貧攻堅戰(zhàn)中起到決定性作用,但同時也需要社會組織與其良好配合。社會組織開展扶貧項目是一種新的扶貧形式,目的是解決政府工作中不到位的問題。社會組織提供的扶貧項目綜合性較高,對于農村存在的貧困問題提出了多種解決方式。由于大多數(shù)的社會組織對于同一個貧困項目投入的時間和資金受到影響和限制,因此,地方建設能力是社會組織十分關注的問題。地方能力建設指的是組織結構的建設和相關人員的能力。為此,已經有越來越多的社會組織為脫貧攻堅做好了準備工作,幫助貧困者實現(xiàn)自我發(fā)展。
4 結語
綜上所述,發(fā)揮社會組織在不同行業(yè)中的精準扶貧作用需要從基層工作的角度出發(fā),選擇幾個貧困村作為聯(lián)系點,以定點幫扶和聯(lián)合幫扶的形式開展工作。例如,醫(yī)療衛(wèi)生類社會組織扶貧的方式有義診和免費體檢等,盡可能為貧困家庭提供幫助,改善地區(qū)的設施條件,讓人們有條件接受醫(yī)療救治;商會組織應該支持和幫助貧困地區(qū)發(fā)展特色產業(yè),為其提供商機,促成合作達成雙贏。政府是脫貧攻堅項目重要的組織者和領導者,應該鼓勵社會組織開展不同類型的公益項目,以公平競爭的方式向社會提供購買服務,發(fā)揮社會組織的精準扶貧作用,達成脫貧攻堅工程的階段性目標。社會組織所具備的搭建平臺功能吸引了較多開拓公益事業(yè)的企業(yè)和個人,能夠針對性地扶貧,解決民眾的實際生活問題。積極參加政府購買服務工作,推動社會組織參與精準扶貧。例如,針對空巢老人和留守兒童,可以通過成立托兒所和養(yǎng)老院的方式,給予這部分人群關愛和包容,讓外出人員能夠放心工作。脫貧攻堅工程中存在一部分內容需要政府兜底,因此,社會組織應該建立公共服務性質機構,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的形式,保證兜底工作的成效。
【參考文獻】
【1】陳春祥.黔西北山區(qū)精準扶貧機制與脫貧對策研究[D].貴陽:貴州民族大學,2016.
【2】中共晴隆縣委黨校課題組.晴隆縣精準扶貧工作調研報告[C]//叮黔西南論壇,2016.
【3】林海燕.發(fā)揮社會組織作用推進協(xié)商民主建設[N].惠州日報,2013-1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