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少數民族流動兒童與非流動兒童學校適應比較與成因分析

2019-02-06 03:51:07陳麗劉錦濤
西部學刊 2019年22期
關鍵詞:流動兒童少數民族

陳麗 劉錦濤

摘要:調查結果顯示:少數民族流動兒童學校適應性水平和在學校適應的學校態(tài)度、同伴關系、師生關系、學業(yè)適應和常規(guī)適應上均顯著低于非流動兒童,具體表現為情感滿意度和行為能力下降、出現寂寞、孤獨、易怒、沒有安全感、處處不順心等消極情緒,部分兒童甚至會出現破壞和攻擊行為,排斥和回避學校教育,從而出現了文化邊緣化、民族認同弱化等問題。其成因主要是父母流動打工且受教育程度低,老師對其關注不夠,語言差異使兒童自卑等。建議教育工作者給予少數民族流動兒童更多的支持和幫助,同時建議家長應該更多地傾聽兒童的想法和聲音,努力營造出充滿愛與關懷的積極的校園和家庭環(huán)境,讓少數民族流動兒童更好地適應學校的人際關系、學習和生活。

關鍵詞:少數民族;流動兒童;學校適應

中圖分類號:D669.5???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CN61-1487-(2019)22-0040-03

隨著我國經濟和城市化進程的快速發(fā)展,人口遷移與流動的力度不斷加大,大量農村勞動力進入城市,一些跟隨父母外出打工,在城市學習和生活,但沒有現居住地戶籍的學齡兒童被稱為“流動兒童”[1]。在這些兒童中間有一部分兒童尤為特殊,他們就是少數民族的流動兒童。相較一般的流動兒童來說,少數民族流動兒童在受教育問題上存在更多的制約,他們不僅存在入學難、父母教育失位的問題,還會出現輟學務工、隨父母經商的情況[2]。除此之外,由于部分少數民族提倡早婚早孕,這就使得許多處在義務教育階段的少數民族兒童會輟學回家,其中女性兒童占了相當大的比例[3]。所以相對一般的流動兒童來說,少數民族的流動兒童更容易出現失學和輟學。由于少數民族流動兒童的特殊性,且在全國占有一定的比例,因此有必要研究這類兒童的學校適應現狀及其相關影響因素。

學校適應作為衡量兒童心理健康水平和社會融入的一個重要指標,不僅對兒童學校適應中的認知、情緒、行為產生影響,還會對兒童未來發(fā)展起到預測作用[4]。良好的學校適應有助于兒童順利完成學業(yè),有較好的師生關系和同伴關系,能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獲得健康的人格,同時有助于兒童更好的適應社會和融入社會[5]。本研究通過比較少數民族流動兒童和非流動兒童學校適應的差異,了解少數民族流動兒童學校適應的現狀和特點,同時分析流動對少數民族兒童學校適應產生的影響,為教育工作者提高少數民族兒童的學校適應,調整教育手段、關注方式、心理調適等提供依據。

一、方法

本研究選取蘭州市三所小學的四、五、六年級少數民族兒童進行了問卷調查,共發(fā)放問卷650份,回收問卷607份,問卷回收率為93.38%。其中少數民族流動兒童394,占64.91%,非流動兒童213名,占35.09%。

采用西南大學崔娜編制的《學校適應問卷》。本問卷分學校態(tài)度、同伴關系、師生關系、學業(yè)適應和常規(guī)適應五個維度。項目采取李克特式5點計分,從“完全不符合”到“完全符合”計1—5分。得分越高,表明個體的學校適應性水平越低。以學校為單位,對抽取的兒童以匿名方式進行問卷調查。

二、結果

對少數民族流動兒童與非流動兒童在學校適應性水平上存在的差異做獨立樣本T檢驗,結果如表1所示:少數民族流動兒童與非流動兒童在學校適應性水平上存在顯著性差異(t=8.35,p<0.001),其中非流動兒童的學校適應總均分顯著低于少數民族流動兒童(M非流動兒童=9.63,M流動兒童=11.32)。少數民族流動兒童與非流動兒童在學校態(tài)度上存在顯著性差異(t=7.30,p<0.001),其中非流動兒童在學校態(tài)度的均分顯著低于少數民族流動兒童(M非流動兒童=1.59,M流動兒童=1.95);少數民族流動兒童與非流動兒童在同伴關系上存在顯著性差異(t=3.96,p<0.001),其中非流動兒童在同伴關系的均分顯著低于少數民族流動兒童(M非流動兒童=1.68,M流動兒童=1.88);少數民族流動兒童與非流動兒童在師生關系上存在顯著性差異(t=7.57,p<0.001),其中非流動兒童在師生關系的均分顯著低于少數民族流動兒童(M非流動兒童=1.86,M流動兒童=2.24);少數民族流動兒童與非流動兒童在學業(yè)適應上存在顯著性差異(t=5.01,p<0.001),其中非流動兒童在學業(yè)適應的均分顯著低于少數民族流動兒童(M非流動兒童=2.22,M流動兒童=2.46);少數民族流動兒童與非流動兒童在常規(guī)適應上存在顯著性差異(t=8.03,p<0.001),其中非流動兒童在常規(guī)適應的均分顯著低于少數民族流動兒童(M非流動兒童=1.62,M流動兒童=2.04)。綜上所述,少數民族流動兒童與非流動兒童在學校適應性水平上存在顯著性差異,并且兩者在學校適應的學校態(tài)度、同伴關系、師生關系、學業(yè)適應和常規(guī)適應上均存在顯著性差異,其中少數民族流動兒童的學校適應性水平和在學校適應的學校態(tài)度、同伴關系、師生關系、學業(yè)適應和常規(guī)適應上均顯著低于非流動兒童。

對少數民族流動兒童學校適應在性別上存在的差異做獨立樣本T檢驗,結果如表2所示:少數民族流動兒童的性別在學校適應的學校態(tài)度因子方面存在顯著性差異(t=3.64,p<0.01),并且在學校態(tài)度的均分男生顯著高于女生(M男=2.07,M女=1.82);少數民族流動兒童的性別在學校適應的師生關系因子方面存在顯著性差異(t=4.13,p<0.01),并且在師生關系的均分男生顯著高于女生(M男=2.37,M女=2.10);少數民族流動兒童的性別在學校適應的學業(yè)適應因子方面存在顯著性差異(t=4.08,p<0.01),并且在學業(yè)適應的均分男生顯著高于女生(M男=2.57,M女=2.33);少數民族流動兒童的性別在學校適應的常規(guī)適應因子方面存在顯著性差異(t=4.83,p<0.01),并且在常規(guī)適應的均分男生顯著高于女生(M男=2.19,M女=1.85);少數民族流動兒童性別在學校適應水平上存在顯著性差異(t=4.21,p<0.01),并且男生的總均分顯著高于女生(M男=11.83,M女=10.71)。少數民族流動兒童的性別在學校適應的同伴關系因子方面不存在顯著性差異(t=-1.00,p>0.05)。綜上所述,少數民族流動兒童的性別在學校適應性水平上存在顯著性差異,其中男生的學校適應性水平和在學校適應的學校態(tài)度、師生關系、學業(yè)適應和常規(guī)適應上均顯著低于女生。

三、討論

少數民族流動兒童與非流動兒童在學校適應性水平上存在顯著性差異。其中少數民族流動兒童的學校適應性水平和在學校適應的學校態(tài)度、同伴關系、師生關系、學業(yè)適應和常規(guī)適應上均顯著低于非流動兒童,這與胡金蓮對云南少數民族和漢族小學生學校適應狀況的研究結果一致[3]。出現這一結果的原因是少數民族流動兒童除了需要適應學校生活,還需要進行文化適應。

第一,教育人類學認為文化適應在人生過程有不同的發(fā)展階段,對于少數民族流動兒童來說進入學校接受教育是文化適應的一個重要階段。其中許多少數民族流動兒童在學校教育中,會感到文化差異帶來的文化壓力,并出現不同程度的文化適應困難現象,如情感滿意度和行為能力下降、排斥和回避學校教育等,同時也易出現寂寞、孤獨、易怒、沒有安全感、處處不順心等消極情緒,從而出現了文化邊緣化、民族認同弱化等問題,部分兒童甚至會出現破壞和攻擊行為[7]。因此為了提高少數民族流動兒童的學校適應性,需要解決少數民族流動兒童在文化適應中面臨的實際問題,所以在學校開展多元文化整合教育是必要的。

第二,有研究表明兒童之間的文化性差異對其學校適應的影響較為顯著,民族的自然生態(tài)環(huán)境和社會生態(tài)環(huán)境都決定著少數民族流動兒童與非流動兒童之間存在文化性差異,而這些差異性是影響少數民族流動兒童學校適應能力的決定性因素。同時因為少數民族流動兒童多數擁有自己的民族語言,普通話水平與其他兒童有差距,所以他們需要面對因為語言差異而存在的問題,比如與同伴無法進行有效的交流,對老師教授的課程不能很好地進行理解和掌握等等。而這種情況的出現會導致少數民族流動兒童無法建立良好的同伴關系,在學業(yè)適應方面也會出現適應不良的狀況,這些都會對他們適應學校生活產生不利的影響。除了以上幾點,在調查時通過與這些少數民族流動兒童的班主任進行溝通,了解到他們其中一部分兒童的家庭經濟狀況較差,居住環(huán)境和條件也相對較差,有些兒童和父母就住在他們自己臨時搭建在廢棄鐵路空地的房間里,家里只有簡單的家具供日常生活使用,所以這些兒童所擁有的物質條件相對較差,這會使其在與同伴交往產生自卑感,從而對同伴關系產生不良的影響;同時還了解到絕大部分少數民族流動兒童的父母的文化水平不是很高,其中有一部分兒童的父母僅僅會寫自己的名字,他們無法對孩子的功課進行指導和幫助,所以當兒童在學業(yè)上出現問題時,父母不能為他們提供及時的幫助,因此兒童會出現無法順利完成學業(yè)的情況;當孩子出現不良行為時父母多數會采用打罵的方式,這就使得兒童與父母的親密度較低。有研究表明,家庭環(huán)境直接影響兒童的學校適應水平。家庭環(huán)境的親密度、知識性對生活適應和人際適應有正向預測作用,其中知識性對學業(yè)適應有正向預測作用,親密度能正向預測學校喜歡,負向預測學校回避。家庭環(huán)境的親密度對師生關系有正向預測作用;親密度、知識性對同伴關系有正向預測作用,所以家庭環(huán)境對兒童學校適應產生的影響很大。

少數民族流動兒童學校適應在性別水平上存在顯著性差異。其中男生的學校適應性水平和在學校適應的學校態(tài)度、師生關系、學業(yè)適應和常規(guī)適應上均顯著低于女生。這與以往的研究結果一致[3]。究其原因,可能與老師對學生的評價和性別特征存在的差異有關。已有研究證明:在兒童的學習責任心水平上,女童顯著高于男童。學業(yè)責任心會促進學生學業(yè)成績的提高,成績的好壞會影響老師對學生的態(tài)度和關注度,成績較好的兒童會得到老師更多的鼓勵和表揚更多,所以師生關系相對較好,這就使得兒童更容易遵守學校的各項規(guī)定,從而可以更好地適應校園生活。同時從發(fā)展心理學角度出發(fā),男女生的成熟水平存在早晚差異,女孩的心理發(fā)展要比男孩提前,心理成熟度相對較高,她們可以更早地理解學習的意義,自我控制能力較高,同時善于與人交往,所以女生更能適應學校的學習和生活。除此之外,由于部分少數民族結婚年齡偏小,尤其是女性,而且婚后的生活絕大部分是相夫教子,所以少數民族流動女童會相較少數民族流動男童更加珍惜當前的學習機會,學習態(tài)度相對積極,與同伴的關系較好,可以更好的遵守學校的規(guī)章制度,從而能更好的適應學校生活。

四、小結

少數民族流動兒童在學校適應上存在的問題較多,而這些問題不僅存在于兒童本身,還存在于兒童的家庭環(huán)境中,所以想要提高少數民族流動兒童的學校適應性水平,不僅需要教育工作者給予他們更多的支持和幫助,同時家長也應該更多地傾聽兒童的想法和聲音,更切實的了解兒童的感受和狀態(tài),對兒童給予更多的愛與關懷,努力營造出充滿愛與關懷的積極的家庭環(huán)境,讓兒童內心更安全、情緒更穩(wěn)定,能更好地適應學校的人際、學習和生活。

參考文獻:

[1]陳紅燕.流動兒童學校生存與發(fā)展研究[D].南京:南京師范大學,2004.

[2]范興華,方曉義,劉勤學,劉楊.流動兒童、留守兒童與一般兒童社會適應比較[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2009(9).

[3]胡金蓮.云南少數民族、漢族小學生學校適應性狀況及其影響因素的跨文化研究[D].昆明:云南師范大學,2006.

[4]丁芳,吳偉,陶紅.公立初中流動和本地兒童學校適應狀況的調查與分析[J].青少年研究(山東省團校學報),2012(3).

[5]方勝懷.中小學生的學校適應及教師的指導[J].北京教育學院學報,2003(9).

作者簡介:陳麗(1979—),女,漢族,甘肅蘭州人,蘭州城市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為物理學教育。

劉錦濤(1976—),男,漢族,甘肅平涼人,蘭州城市學院城市社會心理研究中心副教授,研究方向為兒童青少年心理發(fā)展與教育。

(責任編輯:董惠安)

猜你喜歡
流動兒童少數民族
我認識的少數民族
論少數民族環(huán)境權保護
關于流動兒童融入體育課堂的研究
對流動兒童豎笛校本教材內容選擇的思考
考試周刊(2016年93期)2016-12-12 09:29:33
流動兒童的教育問題文獻綜述
商(2016年32期)2016-11-24 15:20:16
社會工作介入流動兒童需求與服務研究
淺析流動兒童積極心理品質的培養(yǎng)方式
考試周刊(2016年84期)2016-11-11 00:21:34
我的關懷德育夢
考試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 12:21:09
少數民族治療感冒的蕨類植物(一)
少數民族治療感冒的蕨類植物(二)
天津市| 南昌市| 唐河县| 株洲市| 林甸县| 双江| 岳阳县| 基隆市| 河源市| 隆德县| 孙吴县| 长葛市| 高邮市| 榆中县| 平遥县| 离岛区| 论坛| 昌吉市| 马公市| 巴青县| 乌鲁木齐县| 常熟市| 滁州市| 安图县| 壶关县| 安宁市| 山东省| 千阳县| 蚌埠市| 平陆县| 济源市| 大埔区| 图们市| 出国| 凤城市| 东兰县| 木里| 金昌市| 谢通门县| 南江县| 丹江口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