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曉勉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血清C-反應蛋白測定的臨床意義。方法:選擇我醫(yī)院于2017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53例細菌感染患者作為研究組,另選擇同期我醫(yī)院收治的53例非細菌感染患者作為對照組。分別測定兩組患者的血清C-反應蛋白,設定細菌感染判斷臨界值為10mg/L,對兩組進行比較分析。結果:對兩組患者進行血清C-反應蛋白測定后,研究組患者血清C-反應蛋白水平明顯高于對照組和細菌感染判斷臨界值(P<0.05)。結論:血清C-反應蛋白應用于細菌感染測定當中具有顯著的應用價值,能夠清晰區(qū)分患者是否受細菌感染,對臨床診療工作有較為重要的參考價值,值得廣泛應用。
【關鍵詞】細菌感染;血清C-反應蛋白;臨床意義
【中圖分類號】R181.3+2【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2095-6851(2019)01-122-01
人體中有一類特定蛋白質,由肝細胞產(chǎn)生,當人體出現(xiàn)損傷、炎癥或各類疾病時,其會隨之顯著增加或減少,此類蛋白質即急性時相反應蛋白[1]。其中正急性時相反應蛋白的典型代表就是血清C-反應蛋白[2]。當前,血清C-反應蛋白在細菌感染的判斷和治療過程中可以為臨床醫(yī)生提供可靠參考[3],因而被醫(yī)學界廣泛重視。在此基礎上,我醫(yī)院開展了血清C-反應蛋白測定的臨床意義分析研究,下文做出報道。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本次研究選擇我醫(yī)院于2017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53例細菌感染患者作為研究組,另選擇同期我醫(yī)院收治的53例非細菌感染患者作為對照組。對照組包括男性患者30例,女性患者23例,患者年齡為22-65歲,平均年齡(47.16±5.19)歲,所有患者均為健康人,無細菌感染;研究組包括男性患者29例,女性患者24例,患者年齡為21-63歲,平均年齡(47.35±5.43)歲,所有患者均被診斷為細菌感染。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一般資料的比較上未見統(tǒng)計學差異(P>0.05)。
1.2?方法?使用日立7600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測定研究組血清C-反應蛋白,每分鐘3000轉離心10分鐘后取上層血清5ml待測,使用上海邦弈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產(chǎn)的ELISA試劑盒,嚴格按照說明書要求測定血清C-反應蛋白,設定細菌感染判斷臨界值為10mg/L。
1.3?觀察指標?本次研究的觀察指標為兩組患者的血清C-反應蛋白指標。
1.4?統(tǒng)計學方法?采用SPSS 19.0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處理,計量資料以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x2檢驗,P < 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檢驗后,對照組患者血清-C反應蛋白水平為(2.24±0.72)mg/L,研究組患者血清-C反應蛋白水平為(36.95±4.86)mg/L,研究組在血清-C反應蛋白水平的比較上顯著高于對照組和細菌感染判斷臨界值(P<0.05)。
3?總結
健康人體內的血清C-反應蛋白濃度較低,90%以上的健康人血清C-反應蛋白指標不會超過3mg/L,中位數(shù)僅為0.7mg/L。根據(jù)相關研究,血清C-反應蛋白對細菌感染、創(chuàng)傷和手術等極為敏感,一般6-10h就會發(fā)生明顯升高,2-3d即可到達頂峰,顯示出反應快速的特點,且隨著患者身體的康復其指標水平下降也較為迅速[4]。同時,血清C-反應蛋白的變化受影響因素較少,不會因生理活動、放化療以及激素治療等發(fā)生指標激變。此外,血清C-反應蛋白對患者疾病活動性的反應產(chǎn)生較強的關聯(lián)性,其上升變化包括速度和幅度等與患者疾病的嚴重程度、發(fā)展情況關系較為密切。血清C-反應蛋白之所以能夠隨細菌感染、疾病等的變化而變化,是因為白細胞介素等的大量釋放刺激肝臟產(chǎn)生更多的血清C-反應蛋白[5]。此外,血清C-反應蛋白對人體有著重要的保護作用。以細菌感染為例,細菌本身有其獨特系統(tǒng)的細胞體系構成,且有細胞膜。血清C-反應蛋白在保護人體的過程中可與廣譜細菌密切結合,并提升人體中吞噬細胞的活性,增強人體抵抗、吞噬細菌的能力,還能夠起到一定程度的修復組織的效果。
有研究表明,在WBC和ESR等常用感染觀察指標和CRP的對比上,其與感染、疾病的聯(lián)系性成為短板。以WBC為例,患者受到細菌感染后,該指標升高速度緩慢,患者康復后該指標降低速度也較為緩慢。再以ESR為例,該指標一般在患者受到細菌感染后的2-3d才出現(xiàn)升高跡象,患者康復一周以上時才能恢復至正常水平。本次研究結果顯示,對照組患者血清-C反應蛋白水平為(2.24±0.72)mg/L,研究組患者血清-C反應蛋白水平為(36.95±4.86)mg/L,研究組在血清-C反應蛋白水平的比較上顯著高于對照組和細菌感染判斷臨界值(P<0.05)。綜上,血清C-反應蛋白應用于細菌感染測定當中具有顯著的應用價值,值得廣泛應用。
參考文獻:
[1]?王旭輝,董艷.血清C反應蛋白檢測診斷小兒肺炎疾病的意義研究[J].臨床醫(y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7, 4 (1):123
[2]?李曉惠,徐冰清,高勁.初診鼻咽癌患者血清C反應蛋白檢測臨床意義分析[J].中華腫瘤防治雜志.2016, 23 (11):727-731
[3]?權政,崔春吉.肝硬化患者血清C反應蛋白檢測的臨床價值[J].中國社區(qū)醫(yī)師.2018 (8)
[4]?韋宇浩,楊貴甜.小兒疾病中血清C反應蛋白測定的診斷分析[J].中國保健營養(yǎng).2017, 27 (23)
[5]?石慶芬,劉學真.腎綜合征出血熱血清C反應蛋白測定的價值分析[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7, 15 (26):11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