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小虎
(太原市第七人民醫(yī)院婦產(chǎn)科 山西 太原 030009)
宮頸癌多是由高危型人乳頭狀瘤病毒持續(xù)感染所致,雖作為一種常見的婦科惡性腫瘤,但是可通過篩查方式對其進行干預,以減少宮頸癌的發(fā)生。目前,臨床上主要的宮頸癌篩查方式為宮頸液基細胞學檢測,再加上HPV檢測可有效提升篩查效果,可促進篩查間隔時間的延長[1]。由于我國國情存在一定的特殊性,流動性人口比較大,導致宮頸癌篩查工作難度大、力度小,并且可持續(xù)性低,導致了女性對宮頸癌知識的認知程度不高,進而錯失最佳的早期篩查、甚至治療時機。本文為分析婦科門診患者對于宮頸癌認知程度的分析以及其對宮頸癌及癌前病變檢出率的影響,抽取200例我院婦科門診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間就診的患者進行研究,詳情如下所述。
分別于我院婦科門診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就診的患者中抽取200例納為本次研究的研究對象,并根據(jù)宮頸癌篩查的主動性將其分為甲組(非主動),乙組(主動),各100例。所以研究對象年齡范圍在21~45歲,均值為(32.7±4.8)歲,且均無妊娠、宮頸手術、骨盆放射治療等情況。
調(diào)查方式:采用自制問卷調(diào)查表,對研究對象的年齡、受教育程度、月收入、戶籍所在地、宮頸癌主要癥狀、臨床表現(xiàn)、宮頸癌是否可預防、高危型HPV和宮頸癌間的聯(lián)系、避孕方式、初次性生活年齡、性伴侶人數(shù)等情況進行調(diào)查。
動員方式:以宣教方式,對門診就診患者講解宮頸癌篩查重要性,使其增強對宮頸癌預防方式的了解,以進一步提升宮頸癌知識的認知,并增強主動參與宮頸癌篩查的意識。
宮頸癌篩查方式:使用宮頸液基細胞學方法進行檢查。在檢查前應降低對檢查部位的干擾和刺激,并24~48小時內(nèi)禁止性生活,避免陰道沖洗及用藥,以免對婦科檢查結果產(chǎn)生影響。第一天,擦拭干凈宮頸表面的分泌物,用取樣器的尖端置入子宮頸口,達宮頸外口上方10mm左右,順時針方向旋轉(zhuǎn)2~3周后將其取出,并在保存液中洗脫固定,涂片加用薄層液基細胞學制片。之后便可使用紹氏染色法或巴氏染色法進行染色。
陰道鏡檢查:第三天,使用窺器暴露宮頸,無需借助潤滑劑,將光源開啟,并將焦距進行調(diào)整,使用棉球?qū)m頸表面與陰道中的分泌物擦凈,之后分別依次將3%的醋酸溶液、碘溶液滴入并進行觀察,以及對宮頸表面的病變性質(zhì)進行判斷,在需要時可對患者進行活檢。
依據(jù)宮頸組織學診斷金標準,對比兩組的宮頸癌篩查結果以及陰道鏡檢查。
甲組多非本市戶口,其收入相對偏低,文化水平與乙組相比偏低,在宮頸癌有關知識上認知程度不高。甲組中檢出7例CINⅠ,1例CINⅡ、1例CINⅢ,5例宮頸癌,總檢出率為14.0%;乙組中檢出2例CINⅠ,1例CINⅡ、0例CINⅢ,1例宮頸癌,總檢出率為4.0%。乙組的輕、中、重度癌前病變與宮頸癌檢出率均低于甲組(P<0.05)。如表1所示。
表1 兩組宮頸癌篩查結果以及陰道鏡檢查對比(n)
本文通過研究得出,甲組多非本市戶口,其收入相對偏低,文化水平與乙組相比偏低,在宮頸癌有關知識上認知程度不高。乙組中檢出2例CINⅠ,1例CINⅡ、0例CINⅢ,1例宮頸癌,總檢出率為4.%;甲組中檢出7例CINⅠ,1例CINⅡ、1例CINⅢ,5例宮頸癌,總檢出率為14.0%。乙組的輕、中、重度癌前病變與宮頸癌檢出率均低于甲組(P<0.05)。
我國每年的宮頸癌新發(fā)病例數(shù)均呈現(xiàn)上升趨勢,已成為影響我國婦女生殖道健康的主要惡性腫瘤之一,但因我國大部分女性缺乏對宮頸癌知識的認識及一些錯誤的想法,主動進行宮頸癌篩查幾率較低。目前,宮頸癌方面健康教育宣傳多以患者于醫(yī)療機構就診時的講解為主,為增進女性對宮頸癌知識的認知程度,可通過網(wǎng)絡、新聞媒體、社區(qū)衛(wèi)生宣傳、親朋好友等多途徑、多方式對宮頸癌知識進行宣傳,以促使女性增強對宮頸癌知識的了解[2]。此外,特別是農(nóng)村地區(qū)要充分利用保健機構及政府機關大力展開宣傳力度,提高居民的認知能力,讓其了解到宮頸癌是一種可預防、早發(fā)現(xiàn)、早治療的一種疾?。怀鞘械貐^(qū)可通過增加機會、自愿方式進行篩查。最重要的是需要政府出臺相關政策,以補貼方式或者醫(yī)療衛(wèi)生機構降低篩查費用等方式,多鼓勵女性加入篩查工作[3]。
綜上所述,應加強宮頸癌健康教育宣傳的力度,提高女性對于宮頸癌及宮頸癌前病變篩查的意識,盡早發(fā)現(xiàn)及時治療,以減少宮頸癌的發(fā)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