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宏宇
[摘 要] 案例教學,是一種開放式、互動式的新型教學方式,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使用課前精選的案例,指導學生進行閱讀,組織學生開展討論,通過互動、交流、感悟,使學生碰撞觀點、啟迪思維,最后對某一問題達成共識。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教師要利用好案例教學,課前精心選擇案例并針對案例和教學內容設計科學合理的問題,課堂上要給予學生足夠的時間和空間自主感悟、合作交流、思維碰撞,同時要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
[關鍵詞] 案例教學;精心選擇;設計問題;主導作用
目前,初中階段使用的部編人教版道德與法治教材,以各種欄目精心搭建了教和學的“腳手架”,通過呈現(xiàn)具體的情境,讓學生體驗感悟、討論深化、踐行指導,以引領其道德成長和法治精神的養(yǎng)成。那么,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教師怎樣才能利用好案例教學呢?
一、課前精心選擇案例
案例教學是否能成功進行,是否能達成預定的教學目標,案例的選擇至關重要。在案例的選擇上應該注意以下幾點:首先,要符合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教材的內容,緊密結合教材,所選案例要能夠充分說明教材的觀點。其次,案例要貼近學生生活、聯(lián)系學生實際,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積極性。再次,選擇的案例要短小精悍、語言簡明扼要,能夠充分說明教材的觀點就可以。
二、科學合理地設計問題
選擇了恰當?shù)陌咐?,教師要針對案例和教學內容設計科學合理的問題,如果問題過于簡單,會毫無意義;如果問題過難,學生會無從談起,失去信心和學習的興趣。問題的設計要結合案例內容由簡到難,從感性到理性,循序漸進。例如,初中生張某,小學時學習成績優(yōu)異,被評為學校的三好學生,進入初中后,他結識了社會上一些不良少年,逐漸變得上課不注意聽講,不寫作業(yè),經(jīng)常曠課。后來在班級偷同學的錢,和同學打架,受到了學校的處分。由于他經(jīng)常整天整夜玩游戲,沒有錢就去偷盜鄰居的財物,被公安機關拘留。但他不但沒有悔改,還發(fā)展到伙同他人一起攔路搶劫,共作案5次,因搶劫罪被判刑。在運用這個案例時,教師可以這樣設計問題:(1)張某的哪些行為屬于不良行為?哪些行為屬于嚴重不良行為?(2)他分別受到了什么處罰?(3)張某是怎樣走上犯罪道路的?(4)你從中得到什么啟示?通過設計這四個問題,可以幫助學生很好地理解和區(qū)分不良行為和嚴重不良行為,同時認識到作為中學生要從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習氣,自覺遵紀守法,防患于未然。
三、給予學生充分的時間和空間進行交流
教師在進行案例教學時,要真正實現(xiàn)學生的自主感悟、合作交流、思維碰撞,需要在課堂上給予學生足夠的時間,讓每一位學生深入思考,形成自己的認識,在同學間充分表達自己的觀點,認真傾聽他人的見解,在思維沖突中形成正確的認識。同時,在課堂上師生之間要相互尊重、平等交往,教師要創(chuàng)設一個和諧、融洽的課堂氛圍,讓學生暢所欲言、合作探究,在輕松的氛圍中投入到學習中去。
四、要發(fā)揮好教師的主導作用
在進行案例教學時,學生自主開放、互動交流的過程中,一定要發(fā)揮好教師的主導作用。在學生交流表達時,教師要進行客觀的評價,給予恰當?shù)墓膭詈捅頁P;在學生遇到困難時,教師要給予適時的點撥,給他們搭建繼續(xù)順利學習的腳手架;在學生交流結束后,教師要用恰當?shù)?、精煉的語言進行概括總結,總結這個案例說明了什么觀點和道理。例如,“遵守規(guī)則”一課中有這樣一個案例,針對闖紅燈的問題同學們開展了討論。小麗同學說:“闖紅燈不對,但大家都在闖,我也就跟著走?!毙∶吠瑢W說:“只要沒有人看到,沒有人管,就可以闖紅燈?!毙娡瑢W說:“我覺得車輛多的時候不能闖紅燈,車輛少或者沒有車的時候可以闖紅燈”。這是一個存在價值沖突的問題,同學們針對三位同學的觀點開展了熱烈的討論。學生討論結束后,教師一定要進行總結:遵守社會規(guī)則需要我們發(fā)自內心地敬畏規(guī)則,無論何時何地,都應該將規(guī)則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總之,我們廣大教師如果能在道德與法治課堂中有效地運用案例教學,必定能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從而構建有效課堂,進而走向高效課堂。
參考文獻:
[1]吳效鋒.新課程怎樣教[M].沈陽:沈陽出版社,2005.
[2]張英華,凌培全.案例教學法創(chuàng)新研究與應用[M].北京:經(jīng)濟科學出版社,2006.
(責任編輯:文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