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朱峰
摘要:討論了高中化學安排“化學平衡”內(nèi)容的多重意義。列舉了自己在進行化學平衡教學中所存在的諸多問題并進行反思,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幫助學生端正態(tài)度,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學好化學平衡。
關鍵詞:化學平衡;反思;探索;教學設計
中圖分類號:G633.8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9)01-0182-01
化學平衡狀態(tài)這一知識點可以說是高中化學是最難的一個知識點,由于內(nèi)容比較抽象,學生不易理解。所以這一節(jié)的內(nèi)容往往是老師講的稀里糊涂,學生聽的一塌糊涂。自己教學時由于課前對可能出現(xiàn)的突發(fā)問題的準備不夠充分,課堂的應變能力不夠強,整體上下來有點前松后緊。學生對于虛擬過程推演這種方法掌握程度不是很好,在上課講解時他們的理解情況也不是很好,尤其是在處理平衡移動問題,對于虛擬過程中平衡為何有時會與實際的移動方向相反究根問底。從課后學生做練習時所反饋出現(xiàn)的信息來看,以下幾點是本課沒有達成的目標:
(1)課堂中學生沒有真正動起來,很沉悶,只是單純的老師在講,他們在聽、在記,學習效率不高。
(2)對圖像的分析過分依賴老師,沒有調(diào)動起學生的自主性和能動性。
(3)學生對所學知識沒有真正理解和深入研究,多半都是一知半解,也不求甚解。
后來經(jīng)過多放請教,在另外一個班教學時,在教材處理上我將本節(jié)課分成導入、例題分析、畫圖、平衡概念的建立、平衡狀態(tài)的判斷鞏固五部分。在導入時利用工業(yè)生產(chǎn)上要考慮反應速率和原料轉(zhuǎn)化率提出了化學平衡。并指出化學平衡是可逆反應的一個重要特點,利用N2+3H2=2NH3這個可逆反應來討論反應開始前、反應進行中、反應一段時間后生成物和反應物濃度的變化情況以及化學反應速率的情況,并依據(jù)這個變化進行畫圖。了解了在反應進行一段時間后各組成成分的濃度保持不變,正反應速率和逆反應速率相等的狀態(tài),從而引出了化學平衡狀態(tài)的概念,并利用“逆、等、動、定、變”這五個字對化學平衡狀態(tài)進行了總結,最后再通過兩組練習,總結類型題中對化學平衡狀態(tài)判斷的標志?,F(xiàn)將這節(jié)課的教學過程反思如下:
1.本節(jié)課是化學理論中的重要的一部分,抽象難懂,所以我采用直接導入,利用工業(yè)生產(chǎn)的實際要考慮和原料的轉(zhuǎn)化率,提出化學反應研究的程度——化學平衡。但是,由于和學生切身聯(lián)系的不是很密切,學生進入的狀態(tài)有些迷糊。課下我對這樣的引課重新設想了一下,從學生學過的可逆反應入手,提出可逆反應的特征:在相同條件下,既能向正反應方向反應又能向逆反應方向進行的反應。也就是說,向這樣的反應是無法進行徹底的,當它反應到最大程度時是怎樣的呢?這樣就引出了化學平衡。
2.注重化抽象為具體。講課時我用拔河的例子作比喻解釋化學平衡的概念,讓學生對概念從抽象認識化為一個具體的認識。然后再用課本中的實驗引入濃度、溫度、以及壓強對平衡的影響。
3.問題難易的設置要適當,否則不能啟動學生的思維。過難,學生還不具備回答問題的知識技能和思維方法,找不到解決問題的突破口,思維過程難以啟動,會出現(xiàn)課堂上的冷場,學生也得不到成功的體驗;過易,學生不用思考或略加思考即可完成問題,學生又體驗不到探索的樂趣。由于最后一道題,問題設計的過難,學生就有些困惑。
4.課堂上要及時對學生的學習行為進行評價,我自認為這節(jié)課我做得還的是比較好的。請同學們回答,一個“請”字可以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在每個學生回答問題以后,我及時插上一句,“回答得很棒”、“做得很好”,相信這可以對學生進行激勵。
5.課堂中大量引入實驗,通過學生的動手操作、觀察現(xiàn)象、歸納結論,鍛煉了學生的多項技能,學生的興趣得到激發(fā),課堂氣氛就活躍,回答問題積極主動,課堂效果就會得到提升。
中國有句古話叫“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我個人認為一個真正優(yōu)秀的教師傳給學生的是方法、興趣、解決問題的態(tài)度和審視問題的穿透力。讓學生感到這門課學起來簡單就是你的本事,這應是我們教師在教學教研上最該投入精力的一面,更是真正站在學生立場為他們著想,而且這樣更能提高教學質(zhì)量。
參考文獻:
[1]宋心琦主編.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化學反應原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33~37.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訂.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實驗)[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24.
[3]王祖浩主編.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化學反應原理[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7:4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