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曉燕
【摘? 要】 中國特色的武術精髓在于內外兼修,“內練精氣神,外練筋骨皮”。所謂精,就是要有精神,神采奕奕,昂揚斗志。所謂氣,就是要朝氣蓬勃。所謂神,就是眼睛炯炯有神,眼神似電,敏捷靈活,手到眼到。而武術校本教材的開發(fā)就是想讓每個學生的個性都得到充分而良好的發(fā)展,從而使每個學生都具有昂揚的斗志、蓬勃的朝氣、炯炯的眼神。
【關鍵詞】 中國特色;武術;課程改革;校本課程
在武術成為校本課程過程中,我們首先必須考慮的問題是:怎樣構建包含國家、地方、學校的三級課程?因為它是我國基礎教育改革的首要任務。我們認為:“三級課程是一個整體,各級課程在目標上具有一致性,只是從管理的角度為了解決課程的適應性,按三級權力主體相對劃分而成。因此,武術教學的實施,既體現(xiàn)了國家的意志,又能滿足學生個性發(fā)展的差異性。因為學校是把理想課程轉換為現(xiàn)實課程的主要場所,是真正發(fā)生教育的地方,所以它就是課程的一個權力主體。
一、開發(fā)《武術》校本教材的重大意義
(一)學生方面
1. 了解具有中國特色的武術精髓,促進學生個性成長
中國特色的武術精髓在于內外兼修,“內練精氣神,外練筋骨皮”。所謂精,就是要有精神,神采奕奕,昂揚斗志。所謂氣,就是要朝氣蓬勃。所謂神,就是眼睛炯炯有神,眼神似電,敏捷靈活,手到眼到。而武術校本教材的開發(fā)就是想讓每個學生的個性都得到充分而良好的發(fā)展,從而使每個學生都具有昂揚的斗志、蓬勃的朝氣、炯炯的眼神。校本課程在開發(fā)的形式上看似“以校為本”,而隱藏其背后的真正哲學理念是“以人為本”,以人的充分自由發(fā)展為最高目標。以人為本的理念既強調全體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又強調學生的個體差異,讓每一個學生都成為與眾不同的唯一。
2. 以武育德,培養(yǎng)愛國主義精神
在具有中國特色的武術中所特有的人文內涵深深地影響著學生的品德修養(yǎng)。學武不僅能讓學生在練武中露一手,更重要是能讓學生在練武中習德。武術教學有助于學生確立學習的楷模,建立崇拜的偶像,激發(fā)學習熱情和動力。如:南宋抗金民族英雄岳飛,幼年時,母親在其背上刺字“精忠報國”,使他銘刻在心,學文習武,文武兼?zhèn)?。金兵進犯中原,他率兵抗金,收復中原。以自己的行動報效祖國和人民。民國期間,津門大俠霍元甲不甘忍受侵略者欺凌和狂妄,挺身而出,飛上擂臺,使那些帝國主義列強的拳師,不敢在中國的武壇上耀武揚威,大振了中華的國威。還有現(xiàn)代的李小龍、成龍、李連杰等中華武術代表人物。蜚聲影壇,使中國功夫震驚了世界。由此可見,具有中國特色的武術寓于深刻的愛國主義精神,無疑是激勵學生自強不息、奮發(fā)向上的巨大動力。通過武術教學,不僅增強了學生的體質,而且還借助武術項目內外兼修的運動特點,向學生宣揚了民族正義感和“重義守信、助強扶弱、恭廉修行”,從而不斷地增強了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
(二)教師方面
參加校本課程的開發(fā)促進教師專業(yè)化發(fā)展。課程的改革從某種意義上說,不僅僅是變革教學的內容和方法,而且是變革人,比較而言,校本課程的開發(fā)更重視教師的發(fā)展,而不是課程文本的開發(fā)。換言之,課程的開發(fā)是手段,教師的發(fā)展是目的。其中,對教師的知識結構加以完善,教學水平與科研能力的提高,對自己的教學實踐進行反思等。
二、《武術》校本課程的編寫基本策略和具體操作
(一)基本策略
通過課程開發(fā)與利用來實現(xiàn)普及每一位學生學習武術的興趣。根據(jù)新課程理念,課程應該是開放的、民主的、科學的。國家、地方與學校三級課程是一個整體,教育部是國家教育主管部門的最高權力機構,它的主要職能是制定國家基礎教育的方針政策、國家課程計劃框架、國家本位課程的標準以及具體實施的建議方案。省一級的教育主管部門的主要職能是按地方的實際情況與發(fā)展需要,為落實國家課程標準制定具體的方案,開發(fā)好地方的本位課程,以及指導學校合理地實施地方制定的課程計劃。學校是把理想課程變?yōu)楝F(xiàn)實課程的主要場所,是真正發(fā)生教育的地方,因此,無論怎樣,它是課程的一個權力主體。
(二)主要做法
1. 利用“2—2—1”的原則進行,具體包含以下兩層含義:
(1)所謂“2”指的是兩個年級為一個教學段,故1—5年級劃分為“2—2—1”三段,它依次代表的是一、二年級,三、四年級,五年級。一、二年級主要是利用游戲形式、觀看關于中國武術歷史影片、講述民族英雄故事、讓學生扮演民族英雄的角色等多樣化的教學方法來學習武術的基本禮儀、基本動作和簡單的套路,通過各種中國歷史和民族英雄的情景教學讓學生真正認識和了解中國特色的武術,培養(yǎng)學習武術的興趣,讓學生愛祖國、敬師長、懂禮儀、能自律;三、四年級對武術套路的學習進行延續(xù)、鞏固與強化,強調練習武術時需注重武術的精髓“精氣神”,而武術的精髓貫穿于武術動作的“八法”中,既:手、眼、身、步、精神、氣、力、功。讓武術的精髓在學生練習時候慢慢得以體現(xiàn)。五年級通過學生四年學習武術對武術的認識,結合綜合活動導入攻防教學、對抗練習。
(2)在上述(1)學習段的基礎上,就要制定各學習段的學習目標與學習內容的安排,具體在課堂教學中落實,把“2—2—1”理解為:2年的興趣培養(yǎng),中國特色的武術文化,武術禮儀的導入、基本動作學習。2年的武術套路精髓“精氣神”的練習、鞏固與強化。1年的攻防教學、對抗練習。以上就是課堂教學中采用“2—2—1”基本原則。在實施中,還必須以榜樣教學來激勵學生,方能事半功倍,這個激勵因素就是組建興趣組,爭創(chuàng)好成績??煞譃榘嗉壩湫g隊、學校武術隊,以點帶面,激發(fā)更多的學生來參與。
2. 通過課余的集中訓練,來提高校本課程的展示面與點
所謂的課余訓練是指學校為發(fā)展學生的愛好,培養(yǎng)學生興趣,展示教學成果,從中選拔一些身體素質較好的學生在特定的時間、指定的學習領域進行繼續(xù)學習,不斷提高或保持成績而專門組織的一個教育過程。而完成學習武術的另一目的就是體育比賽。比賽的形式可以是班級與班級之間、年級與年級之間,也可以是區(qū)級比賽、市級比賽、國家、國際級比賽。而體育比賽可以滿足學生的表現(xiàn)欲望,讓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與拼搏取得一定的成績,從而獲得成就感與自豪感。
三、結論
任何課程都需要教師與學生的教學活動才能得以體現(xiàn),所以學校與教師是課程開發(fā)的一個主體,課程隨時需要學校與教師根據(jù)實際加以調整與完善,使理想課程與現(xiàn)實較為一致。
1. 通過開展具有中國特色的武術校本教材的開發(fā)、實踐和研究,激發(fā)了學生對武術運動的興趣,弘揚了民族傳統(tǒng)文化。
2. 通過武術校本課程的教學活動的開展不僅豐富了學生的課余生活,而且還使學生學會了利用傳統(tǒng)養(yǎng)生來進行自我鍛煉,全面促進了學生的綜合素質的提高和主動的個性發(fā)展。
3. 通過武術校本課程的教學活動更促進了教師需要專業(yè)自主發(fā)展和學校需要自主的辦學特色形成。
武術作為學校長期的校本課程,在一定時期的探究下,通過課堂教學與業(yè)余訓練,一定會朝著“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充分發(fā)展學生個性,給教師一定的探究空間,提高教師的專業(yè)素質,形成學校辦學的一項特色,使體育學科真正成為學校教育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確?!敖】档谝弧彼枷肼涞綄嵦帲箤W生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 任自明. 武術校本課程資源的開發(fā)與應用[J]. 中學課程輔導(教師通訊),2017(1).
[2] 金珍. 互動反饋教學:開發(fā)武術校本課程[J]. 新課程(綜合版),201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