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引花
摘 要:高中階段,思想政治學科是德育的主要渠道,也是落實立德樹人的路徑,對培育學生核心素養(yǎng)具有重要的意義。在核心素養(yǎng)框架下,教師需要轉變教學理念,創(chuàng)新教學策略,從而培養(yǎng)出一批高素質、復合型的人才。本文從核心素養(yǎng)下高中思想政治學科教學的重要性出發(fā),分析和探討了相關的教學策略,以供同行學習和借鑒。
關鍵詞:核心素養(yǎng);高中;思想政治;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8-1216(2019)01B-0092-02
高中是素質教育的重要時期,也是學生價值觀、世界觀和人生觀的形成期,更是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關鍵階段。思想政治作為高中教育的學科之一,其內容以公民教育為主,包含多個要素,因此,在具體教學中,無論是課程設計、目標調整,還是學業(yè)評價,教師都要以核心素養(yǎng)為主線,提高學生道德品質,促進其全面、健康地發(fā)展。
一、基于核心素養(yǎng)的高中思想政治學科教學的重要性
核心素養(yǎng)是從大素養(yǎng)中提煉出來的,是一個人解決現(xiàn)實問題的關鍵能力,這意味著只有具備核心素養(yǎng),才能圓滿地解決突發(fā)事件,獲得滿意的生活體驗。在新課改背景下,盡管高中課程改革已實施多年,但是受各種因素的影響,思想政治教學仍圍繞高考運轉。因為學校的教學質量,多以升學率來衡量,所以,學校和教師將過多的精力集中于高考分數(shù)上。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只重視思想政治知識的傳授,技能的訓練,忽視了學生價值觀、情感等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高中生正處于價值觀、人生觀的形成階段,出于對他們思想易變性的考慮,教師除了要關注學生的生活、尊重個體差異外,還要選用合適的教學方式進行教學和引導,這對培養(yǎng)學生的道德素養(yǎng)非常重要。而且,教師還要切實幫助學生掌握學科知識,提升道德水平,增強社會適應能力。由此可見,思想政治教學的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形成分辨是非的能力,引領學生掌握倫理常識,塑造學生的高尚品德。
二、基于核心素養(yǎng)的高中思想政治學科教學策略
(一)課前時政演講,培養(yǎng)政治認同感
課堂內容的多元化,能拓展學生的知識面,提高其發(fā)散思維。從各方面考慮政治時事,營造開放性、活躍性的課堂,讓學生在課堂上了解時政。在課堂授課正式開始之前,教師可組織學生進行時政演講,培養(yǎng)他們的政治認同感,提高他們分析問題、獨立思考的能力。通過學生對時政的演講,還能提高法律意識,有助于維護社會穩(wěn)定。在時政演講過程中,能鍛煉學生對重難點的加工能力,提高對重要時政信息的篩選能力,這對日后他們學習其他學科會有較大的幫助。此外,實戰(zhàn)演講活動的開展,能促進學生感性思維、理性思維的進步,養(yǎng)成聆聽他人觀點的良好習慣,提高他們對思想政治學習的信心。
(二)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培養(yǎng)理性精神
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學中,教師應合理選用現(xiàn)代化的教學設施,為學生創(chuàng)設活靈活現(xiàn)的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下,教師只是單純性地灌輸知識,導致學生無法用所學知識分析和解決現(xiàn)實問題。在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時,教師需要圍繞教學主題,保證情境的適宜性、合理性。在學生解決課堂問題時,將全體成員分為多個小組,分工合作,推動全面發(fā)展。同時,教師還要將課堂主體角色交還給學生,讓學生獨立學習和思考,培養(yǎng)他們理性解決問題的能力。
比如,在《樹立正確的消費觀》講解中,教師可提出這樣的問題:在市場沖擊下,人們的消費觀發(fā)生變化,不顧自身狀況追求高價格的產(chǎn)品,這樣的消費觀是否正確?學生通過對該問題的思考,能初步了解消費觀的內涵,而且還能引導學生不要盲目跟風,應結合自身情況理性消費。隨后,教師再創(chuàng)設這個情境:某人裝修新房時,孩子要求家長按照同學家的裝修風格裝修,家長也答應說我們家不會比別人差。教師提問:這家人在裝修時有著怎么樣的消費心理?你們如何看待?通過學生合作探究得出結論,并反思自己的消費心理,從而轉變錯誤的消費觀念,逐漸成為理性的消費者。
(三)強調活動體驗,注重公眾參與
活動型課程不但包括課堂活動,還包括實踐活動。高中思想政治學科,特別是政治生活模塊,都具有良好的理論性,學生理解難度大,因此,如何將理論強的知識轉變?yōu)橘N近學生生活、實際內容的課程成為了研究重點。
第一,開發(fā)學校資源,開展院內活動。學校資源是校園內部可以開發(fā)和使用的軟硬件設施,包括學生資源、教學工具、校園文化等。學校資源較為集中,是開展實踐活動最有效、最直接的場所。以往的資源開發(fā)只是局限于公共設施、教學用具,很少開發(fā)學生資源、校園文化,如若能合理開發(fā)和使用校園資源,生成創(chuàng)造性、真實性的實踐案例,對實踐型課堂的構建是非常重要的。比如,在對《生活文化》中的“在文化生活中選擇”進行講解時,教師可圍繞其內容開展校園文化的巡展活動。首先,在班級內組建策劃小組,向領導提出申請,利用宣傳欄、廣播等發(fā)出活動號召。其次,在活動資料收集過程中,除了要發(fā)揮班級學生的主動性外,還要動員全校師生共同參與。最后,由策劃小組帶頭篩選收集資料,設計和布置活動場景,用校園廣播、LED、文化墻來展示成果。
第二,開發(fā)本土資源,開展社會實踐活動。本土資源是學校周邊一切可以開發(fā)使用的資源,包括人文資源、自然資源。通過對這些資源的開發(fā),生成可行性高的實踐型課程,培養(yǎng)學生的法治意識、理性精神,提高綜合素養(yǎng)。比如,在《我國公民的政治參與》講解中,開展“村主任選舉”“班級干部選舉”等活動。先讓學生按照自身興趣分成兩個小組,選出隊長負責協(xié)調、匯總工作。隨后將兩個組再分為多個小組,選出小隊長來收集資料、制作問卷、匯總活動感想、問卷記錄。當然,在活動開展之前,教師需要提前向某村提出申請,獲得同意后再組織學生到場參與。在具體活動中,向選民發(fā)放問卷,提問是否滿意選舉結果?認為自己的一票是否重要?圍繞主題進行訪談,結束后匯總組員意見,返校后輪流演示,小組和教師點評。通過學生參與社會活動,鼓勵學生發(fā)揚民主精神,行使民主權利,主動參與到民主選舉、管理、監(jiān)督活動中,增強參與能力、道德意識。此外,學生參與活動后的總結和相互學習,還能拓展活動路徑、教學成果,為日后教學活動的開展提供保障。
(四)巧用時政資源,培養(yǎng)法治意識
我國的治國方針是依法治國,公民的法治意識是在不斷參與法治活動中形成的。學生作為未來社會的接班人,為了培養(yǎng)他們的法治意識,教師需要巧用時政資源。在課堂教學中,以《企業(yè)與勞動者》為例,使用實地調查的方式,收集相關資料,引導學生正確地分析和看待勞動者、企業(yè)間的關系,提高法治意識,為維護自身權益做好準備。重視時政資源的使用,如《今日說法》《新聞聯(lián)播》等,豐富思想政治課堂。思想政治教學中時政資源的滲透,讓學生在時政中學習,教師在時政中教學,緊跟時代發(fā)展步伐,推進依法治國方針的落實。
三、小結
綜上所述,隨著素質教育的深入,高中思想政治教學占據(jù)著重要地位,激發(fā)學生興趣,提高核心素養(yǎng)、教學效率,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是思想政治學科的教學目標,也是教師面臨的重要挑戰(zhàn)。因此,教師必須反思和完善授課經(jīng)驗,重視學生興趣點、主體作用的發(fā)揮,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合理使用時政資源,開展實踐性課堂,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思想政治的興趣,樹立他們正確的道德觀念,提升他們的核心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吳展昭.核心素養(yǎng)視野下高中思想政治學科教學策略略論[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電子刊),2018,(1).
[2]何誠.核心素養(yǎng)視野下高中思想政治學科的教學策略[J].廣西教育(中等教育),2017,(9).
[3]賀廣.淺析基于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高中思想政治教學策略[J].絲路視野,2018,(17).
[4]賈偉華.試論高中政治教師如何當好學生的生涯導師[J].學周刊,2019,(4).
[5]車越.高中政治教學中案例教學思路的引入實踐研究[J].科普童話,2019,(3).
[6]李毓模.比較法在高中政治教學中的幾點嘗試[J].德陽教育學院學報,1997,(4).
[7]吳海燕.問題引領式教學在高中政治教學中的運用分析[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通訊),2018,(20).
[8]松細文.微課在高中政治教學過程中的應用[J].考試周刊,2018,(4).
[9]高天源.多媒體教學對高中政治教學的影響[J].珠江教育論壇,2016,(4).
[10]沈成玫.高中政治新課標教學面臨的問題及解決措施分析[J].鴨綠江(下半月版),2014,(8).
[11]李玲.淺談高中政治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實踐性教學策略[J].高考,2018,(22).
[12]蔡燕.聚焦學科核心素養(yǎng) 打造生本法治課堂——以《生活需要法律》為例[J].新課程導學,2018,(31).
[13]洪宇軒.淺談高中政治課程與生活的密切關系[J].科幻畫報,201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