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智敏 胡海義
(1.廣東財經(jīng)大學(xué) 人文與傳播學(xué)院,廣東·廣州 510320;2.湖南師范大學(xué) 文學(xué)院,湖南·長沙 410081)
在中國古代小說史上,“西湖小說”是絕無僅有的以地域命名的小說。明代崇禎年間,湖海士以“西湖說”來指代杭州人周清原的小說《西湖二集》。[1]清順治年間,著名史學(xué)家談遷正式提出完整的“西湖小說”概念。[2]從宋代至清末,出現(xiàn)了如西湖義士、西湖野臣、西湖漁隱主人等數(shù)十位好以“西湖”為名號的小說家。還有大量小說以西湖命名的小說集,如《西湖一集》《西湖二集》《西湖佳話》《西湖拾遺》《西湖遺事》《新西湖佳話》等,蔚為大觀,生生不息。但在談遷之后,西湖小說罕被提及。近些年來,學(xué)界開始關(guān)注西湖小說。[3]本文依據(jù)古代小說熱衷書寫西湖的現(xiàn)象,將西湖小說界定為以杭州為重要的故事發(fā)生地,以西湖為重要的故事場景的小說。
西湖小說以濃郁的地域色彩在中國小說史上獨樹一幟,其中的“于祠祈夢”現(xiàn)象尤其令人矚目。于祠就是位于西湖畔三臺山麓的于謙祠。于謙(1398年-1457年),字廷益,號節(jié)庵,杭州府錢塘縣人(今屬杭州市),永樂十九年(1421年)進士。正統(tǒng)十四年(1449年)土木堡之變,明英宗被俘,于謙力排南遷之議,堅請固守,臨危受命,整飭兵備,勇破瓦剌,保衛(wèi)北京。天順元年(1457年),英宗復(fù)辟,石亨等誣其謀立襄王之子,被冤殺,葬于杭州西湖西岸的三臺山,被后人譽為“西湖三杰”之一。作為杭州的鄉(xiāng)賢,不僅于謙本人的故事被西湖小說津津樂道,而且還有大量講述四方百姓去于謙祠廟祈夢求福,尤其是科舉考生求取功名的故事情節(jié)。這一現(xiàn)象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兩個方面:
其一,關(guān)于“于祠祈夢”的故事數(shù)量眾多。如《西湖佳話·三臺夢跡》以“夢”命名,正文講述5 個夢境,所附《于祠祈夢顯應(yīng)事跡》收錄32則祈夢故事,描述42個夢境,全篇共寫了47個夢境?!队谏俦]椭覀鳌芬仓v述了大量的祈夢故事,尤其是第六十九、七十回集中收錄的三十二則于祠祈夢靈驗故事。另如《無聲戲》第九回《變女為兒菩薩巧》與《湖堧雜記》也講述一些有關(guān)“于祠祈夢”的故事。
其二,“于祠祈夢”或于謙祈夢成為小說情節(jié)發(fā)展的樞紐與關(guān)鍵,構(gòu)成全篇的主旨與靈魂。如《無聲戲》第九回《變女為兒菩薩巧》的頭回就緊扣舉子祈夢、于謙托夢與道士解夢的“三部曲”來展開故事情節(jié)?!段骱言挕と_夢跡》正文先后寫了五個夢境,其中有于謙因其父得吉夢而生,長嫂因關(guān)公托夢問前程而笑罵口頭禪“天殺”,預(yù)示了于謙的悲慘結(jié)局,可謂因夢生,因夢死?!肮视诠簧艍簦猿缮窈?,亦以夢兆示人”[4],照應(yīng)題目,點明主旨?!队谏俦]椭覀鳌放c《于少保萃忠全傳》中,于謙托夢給兒子,要求借目去找皇帝申訴冤情,并告知自己將被天帝任命為都城隍。此夢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關(guān)鍵情節(jié)。
總之,在西湖小說中,“于祠祈夢”是一種值得矚目與深入探討的現(xiàn)象。
杭州乃人文淵藪,歷史文化源遠流長,那么“于祠祈夢”風(fēng)俗是什么時候形成的呢?筆者發(fā)現(xiàn)首次記載“于祠祈夢”風(fēng)俗的史志,是成于萬歷三十七年(1609年)的《萬歷錢塘縣志》,其云:“四方人祈夢者,以七寶山、三臺山為九鯉湖。因試事祈者尤多。蓋周公新郡城隍,于公謙都城隍也?!盵5]此前成于萬歷七年(1579年)的《萬歷杭州府志》,還有嘉靖年間的杭州人田汝成所編纂的《西湖游覽志》和《西湖游覽志余》,都未提及“于祠祈夢”。而根據(jù)乾隆十年(1745年)所立《重修于忠肅公祠碑》記載,于謙是在清代被朝廷封為都城隍[6]。那么《萬歷錢塘縣志》的說法出自何處?筆者考證發(fā)現(xiàn),最早宣稱于謙是都城隍的是一部西湖小說《于少保萃忠傳》,第五十一回講述被殺害的于謙托夢給遠謫途中的兒子于冕說:“當(dāng)日訴于天,蒙上帝憐吾忠義勤勞,著吾為京都城隍?!盵7]而且,其第六十九、七十回又集中收錄了三十二則“于祠祈夢”靈驗故事,予以佐證。這是“于祠祈夢”的發(fā)端。《于少保萃忠傳》虛構(gòu)于謙被封為都城隍而善于托夢示人,進而形成三臺山“于祠祈夢”的風(fēng)俗,其實是模仿同在西湖畔盛行的吳山梓潼神廟祈夢的風(fēng)俗。田汝成《西湖游覽志余》記載:“真德秀會試于行都,祈夢于吳山梓潼廟……是夜得吉夢,其年果及第?!盵8]梓潼廟是祭祀梓潼神的廟祠,梓潼神又被稱為文昌梓潼帝君,是梓潼神和文昌神的合稱,有時又被簡稱梓潼帝君或文昌帝君。此神并非杭州本土神,而是來自蜀地的流寓神。著名民族史學(xué)家與考古學(xué)王家祐先生認為:“供奉文昌之根源,似有一極古雷神地方的供奉,起于四川北部蠻族之間。”[9]確切地說,文昌梓潼神應(yīng)該源于四川的氐羌文化。
(一)梓潼的氐羌文化淵源。梓潼是四川北部的一個縣(今屬綿陽市),這里曾是氐族與羌族的聚居區(qū)。氐與羌都屬于西戎,錯居雜處,所以被視為同源,常被連用或并稱,如《詩經(jīng)·商頌·殷武》云:“昔有成湯,自彼氐羌,莫敢不來享,莫敢不來王?!彼未《鹊染帯都崱芬嘣疲骸柏?,黎都切,音低,羌也?!辫麂乔钾倒实兀瑩?jù)《漢書·地理志》載,益州廣漢郡,領(lǐng)縣十三,梓潼居首,為郡治所在,所轄甸氐、剛氐、陰平三道,都是氐人的集中居住區(qū)。東漢末年,氐人楊騰率部遷至仇池(今屬甘肅省西和縣),先后以仇池、葭蘆、武興、陰平為中心,建立了前仇池國、后仇池國、武都國與陰平國。李祖桓《仇池國志》載:“梁天監(jiān)五年正月壬申,魏軍攻克武興,俘楊紹先,改武興為益州……東益州領(lǐng)武興、仇池、盤頭、廣長、廣業(yè)、梓潼、洛從郡?!辫麂粍澣胴等藚^(qū)域的管理。白翠琴在《魏晉南北朝民族史》中經(jīng)過考證認為,仇池國的疆域曾包括四川梓潼等地[10]??梢姡麂哂蟹浅I詈竦呢登嘉幕瘻Y源。
(二)梓潼神的現(xiàn)實原型的氐羌關(guān)系。梓潼神的主要現(xiàn)實原型是張亞子,“神姓張,諱亞子,其先越嶲人,因報母之仇,徙居是山,屢著靈異”[11]?!肚搴觾?nèi)傳》載梓潼神張亞子“后西晉末,降生于越之西、嶲之南兩郡之間,是時丁未年”[12]?,F(xiàn)存梓潼神碑文《紫府飛霞洞記》亦稱:“吾舊生越嶲間……越嶲遂淪。嗚呼!吾將安歸?”[13]越嶲屬于西南夷地,漢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設(shè)越嶲郡,地處川西,是越嶲羌(又稱牦牛羌)的主要居住地??梢姀垇喿邮秦登己笠?。他對羌人政權(quán)立有大功,據(jù)《十六國春秋·后秦錄》載,前秦建元十二年(376年),羌人姚萇在梓潼七曲山,“見一神人謂之曰:‘君早還秦,秦?zé)o主,其在君乎!’萇請其姓氏,曰:‘張亞子也?!杂櫜灰?。”姚萇建立后秦后在此立廟紀(jì)念。
(三)“善板祠”的氐羌特色?!度A陽國志》卷二載:“梓潼縣郡治,有五婦山,故蜀五丁士所拽蛇崩山處也。有善板祠,一曰惡子?!盵14]“惡子”又作“亞子”,即張亞子。祭祀張亞子的梓潼廟為什么被稱為善板祠?王家祐考證認為:“‘善板’二字可能為‘青氐’之誤?;颉钾?、羌神之訛’;或者“雷氐”之訛。”[15]黃枝生則認為板屋是氐羌人的居所,善板祠由此而來[16]?!睹珎鳌吩唬骸拔魅职逦??!薄赌淆R書·氐傳》載:“氐于上平地立宮室、果園、倉庫,無貴賤皆為板室土墻?!薄蹲细w霞洞記》稱張亞子的居室,“其俗多營窟板屋而息”。氐羌人所居多靠近山林茂密地區(qū),木材非常豐富,板屋是十分普遍的。
(四)張亞子成神的氐羌宗教文化因素。張亞子成神尤其是主文運、司祿籍的文昌梓潼神,道教起了很大作用。前文所引《清河內(nèi)傳》《紫府飛霞洞記》,還有《高上大洞文昌司祿紫陽寶箓》《元始天尊說梓潼帝君本愿經(jīng)》等諸多收入正統(tǒng)《道藏》及《藏外道書》的典籍,對張亞子成為科舉神起了很大作用。而這些道教典籍大多是劉安勝等屬于天師道的蜀中道士所作。天師道又稱五斗米道,與氐羌文化非常密切。著名歷史學(xué)家向達認為天師道的“三官”(天、地、水)信仰來自氐羌,前秦苻堅(氐)、后秦姚萇(羌)、南中南詔(烏蠻、白蠻屬氐羌)皆有此種影響。天師道的創(chuàng)始人張道陵所修之“道”,不外是“氐羌民族的宗教信仰”[17]。蒙文通也認為:“天師道蓋原為西南少數(shù)民族之宗教。漢末西南民族向北遷徙,賨人、氐人北入漢中及漢水上游,五斗米道亦于此時入漢中?!盵18]
綜上所述,梓潼神的起源、發(fā)展與傳播都離不開氐羌文化的深刻影響。沒有氐羌文化的滋養(yǎng),就不可能誕生梓潼神,“于祠祈夢”也就是無源之流,無從談起。
梓潼神大廟所在的七曲山位于北宋四川舉子赴汴京省試的古金馬道上,他們們因此順路拜神助考,但這一風(fēng)俗限于蜀地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到了南宋,梓潼神的影響逐漸從氐羌文化圈擴大到漢文化占主導(dǎo)的地區(qū),尤其是東傳到杭州,影響倍增,成了民族文化交融的典范,最終孕育出“于祠祈夢”的風(fēng)俗。梓潼神信仰東傳主要通過兩條途徑。
一是江浙士子赴蜀耳聞目睹,如陸游在《老學(xué)庵筆記》中記載:“李知幾少時祈夢于梓潼神。是夕,夢至成都天寧觀,有道士指織女支機石曰:‘以是為名字則及第矣。’李遂改名石,字知幾。是舉過省?!盵19]李知幾是四川資州人,浙江人陸游有過入蜀經(jīng)歷,可見江浙士人對四川舉子祈夢梓潼神而靈驗成真已經(jīng)頗感興趣。
二是蜀中舉子赴杭州參加科舉考試?!八文隙珊?,有祠在吳山之巔,蓋蜀士赴舉者所創(chuàng)也”[20]。“靖康之變”后,政治中心與科舉中心南移杭州,梓潼神祠廟隨著蜀地舉子而來,扎根于杭州吳山,據(jù)南宋吳自牧記載:“梓潼帝君廟,在吳山承天觀。此蜀中神,專掌注祿籍,凡四方士子求名赴選者悉禱之?!盵21]各地舉子紛紛前往杭州吳山梓潼神廟祭拜、祈夢,蔚然成風(fēng)。具有歷史意義的是景定五年(1264年)三月二十九日,宋理宗下旨:“朕惟孝悌之至,通于神明,則生為孝子,歿為明神。信矣!神文圣武安福忠仁王夙著孝行,炳靈西蜀,御患救災(zāi),七曲名山聞天下,而士之發(fā)策決科者皆歸焉。有孝有德,徽號允昭。邦人有請,宜復(fù)其舊,衹承修命,大庇吾人??梢琅f封神文圣武孝德忠仁王?!盵22]梓潼神被朝廷封王,并明確了“士之發(fā)策決科者皆歸焉”的科舉神職責(zé)。該神后來又得到元明清歷代帝王的屢次敕封,最終奠定了國家科舉神的地位。
到了明代萬歷年間,在杭州祈夢梓潼神的科舉風(fēng)俗中又衍生出“于祠祈夢”現(xiàn)象,這是氐漢文化進一步交融的產(chǎn)物。杭州乃科舉勝地,據(jù)《萬歷杭州府志》記載:“自(明)世宗御宇以迄于今,科第日增,人文益盛,里巷詩書,戶不絕聲”[23]。據(jù)統(tǒng)計,在明清時期,杭州誕生了1039位進士,居于全國各大州府城市首位[24]。然而,明清科舉以八股文作為最重要的考試文體,八股文又稱制義、時文、經(jīng)義、制藝等,極端講究形式主義,正如章學(xué)誠所說:“時文體卑而法密。”[25]考生必須恪守十分嚴(yán)密繁瑣的功令格式。他們要想脫穎而出,需要從小全身心地投入八股文訓(xùn)練。這無疑是一種極其痛苦不堪的身心煎熬,給舉子們留下了非常濃厚的心理陰影,所謂“磨難天下才人,無如八股一道”[26]。
杭州應(yīng)舉風(fēng)氣濃厚,高手如云,競爭極為激烈。杭州人袁枚說:“今之科無甲乙,無目,其途甚隘。古進士多至八百人,今進士率三百人,其進甚難?!盵27]抱有極端功利心的舉子在祈禱神靈時,希望出現(xiàn)一位精通八股文的科舉神來幫助解脫困境。但身為蜀地氐人的梓潼神張亞子本無科舉功名,更與八股文無緣。于是,源自氐羌文化的梓潼神信仰結(jié)合新的八股取士因素,精通八股文的杭州本土進士于謙登上了科舉神壇。
于謙在永樂十九年(1421年)進士及第,其八股文成就頗高,在八股文史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俞長城是清代非常著名的八股文選家,他在《一百二十名家制義》中將于謙的八股文冠于明文之首,《于廷益稿》卷首題識云:“至其文,英風(fēng)勁節(jié),躍露楮間,殺機已見,亦不必怨群小也。夫文山有忠肅之志而功不克成,忠肅有文山之功而志不見諒,皆千古遺恨;然而,立德立言,允文允武,曠世合轍,余故以文山殿宋,以忠肅冠明,比而錄之,諒九原亦為稱快爾。”[28]俞長城將文天祥視為宋文的終結(jié),將于謙奉為明代八股文的開創(chuàng)者,認為于謙“時文獨成家”,“以忠肅冠明”。清代著名文學(xué)家王步青也贊揚于謙的八股文體大思精,光焰萬丈,以此制義開宗,不在班馬歐韓之下,即他們都認為于謙的八股文在八股文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開創(chuàng)意義。于謙的八股文成就高超,入選明清時期多種八股文選本,是考生模仿的圭臬。他們希望這位愛國英雄也能在八股文寫作上給予神助。因此,“于祠祈夢”應(yīng)運而生,逐漸興起。
總之,西湖小說中的“于祠祈夢”現(xiàn)象源于四川氐羌民族文化中的梓潼神信仰,是氐羌文化與漢文化相互交融的產(chǎn)物,是民族文化交融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