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婧
文言文文辭精練,字字珠璣,是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精華,是祖先智慧的結晶。中學生學習文言文可以穿越時空隧道,漫步歷史長廊,與古代先賢對話,接受古典文化熏陶。新課程改革對文言文教學極為重視,《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7—9年級學段的“階段目標”中明確要求學生“誦讀古代詩詞,閱讀淺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注重積累、感悟和運用,提高自己的欣賞品位”。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因文言文距離現代學生的生活實際較遠,不少學生對它提不起興趣,有畏難情緒,以至于課堂上老師一講文言文,氣氛就很沉悶,有的學生甚至夸張地大喊“文言文就是第二外語”。
面對一篇篇文質兼美的文言文,那種囿于應試教育的枷鎖,以死記硬背和機械訓練為主的教學方式,完全剝奪了學生自主習得文言文語感的機會,使文言文教學毫無生機,陷入尷尬的境地,顯然不會收到良好的效果。如何才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進入悠悠古文的世界,領悟到它的美,從而擺脫文言文教學的困境呢?我認為應以“讀”為核心,用“朗讀—品讀—多元解讀”的“三部曲”架構起文言文學習的課堂,讓文言文學習變得有聲有色。
朗讀,讀出興趣
蘇軾有言:“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崩首x是學習文言文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方法。文言文的節(jié)奏韻律需要通過讀來感受,文言文蘊含的感情也需要通過讀來體會,所以應讓瑯瑯書聲響徹課堂。
在日常教學過程中,面對有的學生不重視朗讀的現狀,我根據不同文章的不同特點,設計了形式多樣的朗讀,如學習《陋室銘》《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這類短小精悍、聲韻和諧的文章,就采用全班齊讀、個人朗讀、朗讀競賽等形式,讓學生反復讀,讀出文章的節(jié)奏美,并注意引導學生熟讀成誦;學習《岳陽樓記》《出師表》這類篇幅較長、抒情性強的文章,就采用教師示范朗讀,而后學生齊讀、仿讀等形式,通過教師聲情并茂的朗讀,感染、啟發(fā)、引導學生,把他們迅速帶入課文的情景中;學習《孫權勸學》《唐雎不辱使命》這類人物角色多、人物間對話多的文章,就采用分角色朗讀的方式,讓學生在朗讀中把握人物形象,體會人物心理;學習《石壕吏》《公輸》這類敘事情節(jié)引人入勝,人物描寫繪聲繪色的文章,就采用讓學生表演課本劇的形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點燃學生的學習熱情。當學生對課文內容越來越熟練了,再采用“眾聲鼎沸”的速讀、誦聽輪換的“輪讀”、輔以提示的“背讀”等形式,通過一輪輪的朗讀,讓學生讀得順暢,讀得動聽,讀出韻味。當然,當學生進行多種形式的朗讀時,還要注意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朗讀指導,要抓住朗讀指導的時機,具體指出學生朗讀時的主要優(yōu)缺點,這樣的朗讀才是有效的朗讀。
精心設計的朗讀,既為課文學習創(chuàng)設了情境,消除了學生對文言文的畏難情緒,又可以讀代講,幫助學生理解文意、體會情感、感受作品意境,使其養(yǎng)成文言語感,這些方法在實踐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品讀,讀出精妙
選入初中語文課本的文言文都是中國古代文學的精粹。學習時不能僅把它們視為掌握古漢語知識的材料,更要賞析文章語言的精妙、布局的精巧,體會作者的感情,悟出人生百味,得到中國古代人文精華的熏陶,所以品讀是文言文學習的關鍵環(huán)節(jié)。
就寫人記事類的文言文來看,若要深入文本,咀嚼文章情節(jié),自然離不開對文中主要人物形象的分析,這就需要抓住人物的典型動作,揣摩人物的語言,關注人物神態(tài)的變化,細細品味。如《傷仲永》一文,文章的語言平實卻不乏感情色彩,每一句都有確切的表達作用,非常精當?!爸儆郎迥?,未嘗識書具,忽啼求之”,一個“啼”字,生動地寫出方仲永索求書具時的兒童情態(tài);“即書詩四句”中的“即”和“自是指物作詩立就”中的“立”,把一個天資聰穎、文思敏捷的神童刻畫得栩栩如生;“日扳仲永環(huán)謁于邑人,不使學”形象地寫出方仲永父親貪圖小利、目光短淺的愚昧無知之態(tài),“不使學”三個字看似平淡,卻為方仲永日后的變化埋下伏筆。文章借事說理,以方仲永的實例說明后天教育對于成才的重要性,表達了作者的惋惜之情??梢姡挥姓遄肿镁涞赝魄煤推肺?,才能更好地理解文章,獲得更深刻的體會。
還有一類文言文蘊含深邃的思想,耐人尋味,更要細細品讀、深入思考,發(fā)揮其滋養(yǎng)人格的育人功能。如在教《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時,我設計問題:“從課文中你了解了孟子的什么思想?如何看待‘人和”;教《出師表》時,引導學生思考對諸葛亮向后主提出的三條建議(廣開言路、嚴明賞罰、親賢遠佞),并討論這三條建議在現代社會有何借鑒意義;在教《愛蓮說》時,讓學生感受周敦頤“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潔身自好的美德;教《岳陽樓記》時,讓學生品味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偉大情懷;教《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時,讓學生體會杜甫“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憂國憂民、克己為人的寶貴品質……這些都需要學生在品讀中理解,在理解中體會,在體會中與作者產生感情的共鳴、心靈的碰撞。所以課堂上應帶領學生細細品讀,通過“品”,提高文學鑒賞力,通過“品”,讓學生進入文言文學習的更高境界。
多元解讀,讀出新意
在現代社會中,多種多樣的思維方式、價值取向已經影響到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在語文教學中,個性化閱讀也已成為新形勢下的需要。新《課標》“提倡多角度、有創(chuàng)意的閱讀。引導學生鉆研文本,在積極主動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與思考”,這就要求我們在教學中要避免類型化的思維。文言文雖然時代比較久遠,但同樣可以運用現代眼光進行多元解讀。
學習陶淵明的《五柳先生傳》一課時,學生可以看出五柳先生是一個獨立于世俗之外、喜好讀書、淡泊名利、安貧樂道、率真自然、忘懷得失的隱士。他對黑暗現實充滿厭惡,不愿同流合污,有進步意義。但當在課堂上探討“你如何看待五柳先生,你喜歡五柳先生嗎?”這個問題時,卻有部分學生直言自己并不喜歡這一類人物。他們認為當時社會黑暗政治腐敗,五柳先生可以以一種積極的態(tài)度面對它,嘗試著去改變它;總是借酒消愁、一味避世,是一種消極的、缺乏責任感的行為。如果五柳先生生活在現代,肯定是行不通的。學生們的這種看法與傳統(tǒng)的“追求理想自由生活”的觀點大相徑庭,可見,作為課堂教學的主導——教師,我們不能用簡單僵化的方式,用所謂的“標準答案”束縛學生的想法,而應提倡并支持他們帶有批判意識的個性化、多元化閱讀。
再如教授《木蘭詩》一課時,我設置了一個這樣的題目:“說說你眼中的木蘭?!敝荚谕ㄟ^這個問題引導學生多角度、個性化地解讀木蘭這一既富有傳奇色彩又真切動人的人物形象,讀出新意。解讀時,學生除了能認識到木蘭是堅毅勇敢、報效國家的巾幗英雄,同時又能讀出她是活潑能干、體貼父母的嬌美女兒。詩中寫了木蘭辭官還家后情不自禁的喜悅,入閨房、巧梳妝,風姿神韻光彩照人,淋漓盡致地表現了她熱愛生活、美麗可愛的女兒情態(tài)。兒女情與英雄氣相得益彰,木蘭的形象更有血有肉、真實動人。這種解讀比傳統(tǒng)上把木蘭僅解讀為一個驍勇善戰(zhàn)的民族英雄全面、深入得多。所以我們應解放學生的思想,提倡多角度、有創(chuàng)意、個性化的解讀。變絕對求同為發(fā)散求異,解放學生被禁錮的心智,讓學生真正有所悟、有所得。
文言文教學,關乎學生語感的形成、人格的塑造、審美情趣的提高,是語文教學中重要的一環(huán),所以不能囿于應試、止于皮毛。打破傳統(tǒng)僵化的教學模式,通過“朗讀—品讀—多元解讀”,架構起全新的課堂,以促進學生生命的長遠發(fā)展為取向,對教師來說這是一個充實而快樂的過程,是一種享受。讓我們的課堂由機械封閉變?yōu)樯鷦娱_放;讓學生由被動接受變?yōu)橹鲃犹骄堪?,只有這樣文言文教學才會更加有聲有色,學生也會由“厭學”變?yōu)椤皹穼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