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小祥
(常州信息職業(yè)技術學院現(xiàn)代服務學院 江蘇常州 213164)
在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征程中,加快推動大運河文化帶建設對于增強民族認同感、自豪感和凝聚力,提升中華民族的文化軟實力和國際影響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保護大運河是運河沿線所有地區(qū)的共同責任,要深入挖掘以大運河為核心的歷史文化資源[1]。婁勤儉在講話中指出:大運河是中華文明的重要標識,建設大運河文化帶是千年大計[2]。
眾多學者從國家戰(zhàn)略、遺產保護等角度對大運河文化帶建設進行了深入研究。賀云翱分析了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的意義[3]。謝光前、李道國指出大運河文化帶建設要遵循多樣性、當代性和創(chuàng)造性的原則[4]。孫久文、易淑昶認為大運河文化帶建設要以文化為引領[5]。曹兵武提出重構大運河遺產與人類的新型和諧關系[6]。王佳寧、孫靜、王君總結了新時代中國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的基本態(tài)勢、總體評估和趨勢展望[7]。王健指出努力提煉江蘇運河文化精神[8]。賀云翱認為要加強大運河文化帶江蘇段建設[9]。方靜指出常州采取了制度護航、規(guī)劃引領等有效措施[10]。柳邦坤、榮蓉探討了江蘇大運河文化對外傳播的策略,但缺乏足夠的案例,文章的說服力不強[11]。
目前學界對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研究總體呈現(xiàn)以下趨勢及不足:第一,對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的研究相對較多,但專門針對大運河江蘇段文化帶建設的研究相對匱乏;第二,對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的意義、措施等方面的研究相對較多,但從對外傳播角度開展的研究比較薄弱。
大運河文化帶建設是一項集文物保護、遺跡修復、歷史重構、文化傳播等于一身的系統(tǒng)性工程,是一項融考古學、文化學、傳播學、翻譯學、語言學等于一體的綜合性研究。翻譯學和語用學領域的介入,將進一步拓寬大運河文化帶研究的跨學科視角。外宣翻譯可以充分汲取語言學、翻譯學、傳播學、修辭學、美學等學科領域的最新成果。關聯(lián)理論和翻譯目的論的運用,有助于外宣翻譯多元理論體系的建立。鑒于旅游資源是大運河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文運用語用學和翻譯學的相關理論,開展江蘇大運河文化帶旅游資源外宣翻譯研究。
大運河江蘇段主要包括八個城市:徐州、宿遷、淮安、揚州、鎮(zhèn)江、常州、無錫和蘇州[9]。為了獲取一手的旅游資源信息,筆者仔細瀏覽江蘇省以及省內大運河文化帶沿線城市旅游局、旅游網等相關網站,宏觀上把握江蘇省旅游資源的主要分布狀況,微觀上了解揚州、常州、無錫、蘇州等相關城市的主要旅游資源。
江蘇大運河文化帶旅游資源數(shù)量眾多、種類繁雜,主要包括自然山水、運河橋梁、寺廟祠堂、名人故居、古塔園林、紅色景點、主題公園等。自然山水如瘦西湖、天目湖、宜興竹海、云龍湖、洪澤湖等;運河橋梁有運河三灣風景區(qū)、無錫古運河、淮安漕運博物館、五亭橋、寶帶橋等;寺廟祠堂有金山寺、天寧寺、高旻寺、寒山寺、廣福寺、關天培祠堂、韓侯祠等;名人故居有錢鐘書故居、夢溪園、徐霞客故居等;古塔園林有文筆塔、方塔、拙政園、獅子園、個園、何園等;紅色景點包括周恩來故居、瞿秋白紀念館、沙家浜虞山尚湖旅游區(qū)、茅山新四軍紀念館、淮海戰(zhàn)役紀念塔、渡江戰(zhàn)役紀念館等;主題公園有恐龍園、漢文化景區(qū)、古淮河文化生態(tài)景區(qū)、宿遷愛情公園等。
關聯(lián)理論(Relevance Theory)是由斯波伯(Sperber)和威爾遜(Wilson)提出來的。他們認為從說話人的角度看,交際是一種明示過程,即把信息意圖明白地表示出來;從聽話人的角度看,交際是一個推理過程,即根據說話人所明示的語義信息推導對方的交際意圖[12]。關聯(lián)理論指出,聽者推理時所付出的努力越少,語境效果就越好,關聯(lián)性就越強[12]。翻譯是作者、譯者與讀者之間的交際活動,因此在進行旅游資源外宣翻譯時,要做到如下兩點:第一,同時呈現(xiàn)原文的信息意圖和交際意圖;第二,要使讀者盡可能獲得豐富的語境知識,付出最少的推理努力,達到最好的語境效果,從而在譯文和原文之間建立較強的關聯(lián)性。
旅游資源外宣翻譯須呈現(xiàn)悠久的歷史文化。寺廟祠堂、名人故居、古塔園林等是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關聯(lián)理論指導下的旅游資源翻譯,不僅要求譯者能夠理解原文的字面意思,呈現(xiàn)原文的信息意圖,而且能夠洞悉原文的言外之意,傳達原文的交際意圖。寺廟祠堂、名人故居、古塔園林中含有大量散發(fā)著濃郁文化氣息的名人軼事、成語故事、名言典故等。在翻譯這類材料時,譯者可以運用意譯、直譯加注釋等方法,呈現(xiàn)中國悠久的歷史文化。
例1:韓侯故里現(xiàn)存的韓信釣魚臺,即是韓信少年垂釣處,千古流傳的“漂母飯信”之史實就發(fā)生在這里。
譯文1:The existing fishing stone in the hometown of Marquis Han Xin is where he went fishing in his youth. The story has been passed through ages that Marquis Han Xin repaid Mother Piao who fed him when he was in impoverishment. This is the place where the story happened. (筆者自譯)
例1中有一個成語“漂母飯信”,其梗概如下。韓信少時家貧,父母雙亡。迫不得已,只得垂釣,以魚換飯。有位老人,人稱“漂母”,憐憫韓信,分其飯食,韓信頗為感動。韓信銘記此情,封侯之后,尋得“漂母”,贈一千金,可謂滴水之恩,涌泉相報[13]。由是觀之,“漂母飯信”旨在贊揚知恩圖報的中華傳統(tǒng)美德。如果僅停留在成語的表面,將“漂母飯信”理解為“漂母撫養(yǎng)韓信”或“漂母給韓信提供飯吃”,從而譯成Mother Piao brought up Han Xin或者Mother Piao fed Han Xin with rice,則僅呈現(xiàn)原文的信息意圖。此外,這兩種譯文表達未能傳達該成語所蘊含的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故無法實現(xiàn)中國文化對外傳播的交際意圖。若將Marquis Han Xin repaid Mother Piao who fed him when he was in impoverishment進行回譯,其大意是“漂母”在韓信生計窘迫之時為其提供飯食,韓信在封侯之后對她的恩情予以了報答。譯文1翻譯“漂母飯信”時采取了意譯的方法,使原文的信息意圖和交際意圖同時得以呈現(xiàn),為讀者提供了必要的歷史文化背景知識,從而使讀者閱讀譯文時付出最少的推理努力,達到最好的語境效果,較好地促進了中華文化對外傳播。
例2:位于鎮(zhèn)江市區(qū)的夢溪園巷,是北宋時期科學家沈括晚年居住的地方。他在此寫成了科學巨著《夢溪筆談》。
譯文2:Situated in the downtown area of Zhenjiang, Dream Brook Lane is where Shen Kuo a scientist in North Song Dynasty spent his later life and wrote the great scientific work Sketchbook of Dream Brook. (筆者自譯)
例2是關于沈括故居的介紹。沈括是中國古代杰出的科學家,可謂家喻戶曉、婦孺皆知,但國外讀者未必熟悉,因此在翻譯的時候有必要對沈括進行簡單介紹。同時,對于中國古代科學巨著《夢溪筆談》,外國讀者未必了解。為了更好地對外傳播中國悠久的歷史文化,在翻譯中國歷史名人的姓名及其經典作品的名稱時,可以采取文后加注釋的方式。
沈括(1031—1095),浙江杭州人,北宋政治家、科學家,被譽為“中國整部科學史中最卓越的人物”。 翻譯沈括時,除了使用拼音外,還要加上注釋:Born in Hangzhou, Zhejiang, Shen Kuo(1031—1095) is a politician and scientist in North Song Dynasty. He is renowned as the most outstanding figure in the scientific history of China.通過閱讀注釋,外國讀者能夠初步了解沈括出生地、生活年代以及在中國科學史上的地位等信息。《夢溪筆談》涉及天文、數(shù)學、物理、化學、生物等各個門類學科,被稱為“中國科學史上的里程碑”。為了讓外國讀者對《夢溪筆談》所涵蓋的領域以及在中國科學史上的位置得到普及,譯者可加上如下注釋:Sketchbook of Dream Brook covers such as fields as astronomy, math, physics, chemistry, biology and so on. It is reputed as “the milestone in the scientific history of China”. 通過在譯文中增加類似的注釋,譯者在譯文和原文之間建立了很強的關聯(lián)性,有利于外國讀者廣泛了解中國古代的知名科學家和相關著作,不斷增加關于中國的歷史文化知識,進一步加深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感悟與理解。
弗米爾(Vermeer)和諾德(Nord)是翻譯目的論(Skopos Theory)的代表人物。弗米爾認為,翻譯是一種交際行為,翻譯行為的目的性是由譯文的預期功能或目的所決定的,與原文作者賦予原文的功能無關[14]。諾德指出,翻譯是一種根據特定的交際目的,對原文所提供的信息進行處理,創(chuàng)作出具有一定功能的譯文的活動[14]。目的論認為翻譯必須遵守三個法則,即目的法則、連貫性法則和忠實法則,其中目的法則最為重要。翻譯過程的發(fā)起者決定譯文的交際目的,會給出翻譯的原因、譯文的接受者、譯文所使用的環(huán)境等細節(jié)[15]。在進行旅游資源外宣翻譯時,要以原文為信息來源,以對外傳播悠久的中華文化和新時代價值理念為目的,在忠實原文的基礎上,可以采取意譯、直譯加注釋等多種翻譯策略,有時需要對原文的信息內容進行必要的補充和適當?shù)母膶憽?/p>
旅游資源外宣翻譯須傳播當代的價值觀念。在翻譯目的論的指導下,針對不同類別的旅游資源,確定具體的翻譯目的,采取行之有效的翻譯方法。翻譯有關自然山水的文字時,譯文應該體現(xiàn)人與自然的和諧統(tǒng)一、“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新發(fā)展理念;翻譯有關運河橋梁的介紹時,譯文應該突出我國古代人民的智慧與勇敢;翻譯有關紅色景點的文章時,譯文應該促進紅色基因的傳承。
例3:天目湖,四面群山枕水,湖中島嶼散落。湖水碧玉與綿延山脈糅合。山繞水、水映山,如夢似幻。
譯文3:With islands scattered sporadically, Tianmuhu Lake is surrounded by mountains and water. The clean water is in harmony with stretching mountains. Traveling by boat on the lake, you can take a fairy-like trip by appreciating the wonderful scenery of mountain surrounding water and water reflecting mountains. (筆者自譯)
例3一共有三句話組成。前兩句純粹寫景,描繪了美若仙境的天目湖山水圖,翻譯的時候只需采取直譯的方法,將原文的字面意義傳達出來,便可以很好地向外國讀者傳達“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新發(fā)展理念。第三句由兩部分組成,前一部分
“山繞水、水映山”描述的是自然景觀,后一部分“如夢似幻”指的是人的感受。玩味此句,讀者頭腦中會自然浮現(xiàn)人在畫中游的醉人意境。如畫風景,人心之向往。中國和諧社會建設,其目標之一是促進人與自然的永久和諧。鑒于此,譯者在翻譯最后一句時,沒有按照字面的意思進行直譯,而是采取了較為大膽的翻譯改寫策略,把“如夢似幻”譯成Traveling by boat on the lake, you can take a fairy-like trip,即“當你泛舟湖上時,你便開啟了一場仙境之旅”。這種譯文能夠讓讀者身臨其境、感同身受,完全融入美麗的天目湖湖光山色之中,有效地傳達了人與自然和諧統(tǒng)一的發(fā)展理念。
例4:巍然矗立在鳳凰山下的淮海戰(zhàn)役烈士紀念塔,不僅是光榮歷史的見證,也是激勵后人的豐碑。
譯文4:Erecting majestically at the foot of the Phoenix Mountain, the memorial tower of martyrs in Huaihai Campaign is not only the witness of the glorious revolutionary history, but also the monument inspiring the generations to come. (筆者自譯)
例4介紹的是淮海戰(zhàn)役烈士紀念塔?;春?zhàn)役是解放戰(zhàn)爭三大戰(zhàn)役之一,奠定了新中國的誕生。翻譯有關紅色景點材料時,譯者不能局限于景點事物的介紹,而要發(fā)掘原文中的紅色元素,再現(xiàn)那段激情燃燒的歲月,積極充當紅色基因的傳承者和傳播者。淮海戰(zhàn)役是解放戰(zhàn)爭時期中國人民解放軍于1948年11月6日—10日,以徐州為中心,對國民黨軍進行的戰(zhàn)略性進攻戰(zhàn)役。在翻譯“淮海戰(zhàn)役”時,采用直譯加注釋的方式。除了譯成Huaihai Campaign外,還要增加注釋:From 6thto 10thNovember, 1948, taking Xuzhou as the military center, the People's Liberation Army launched a strategic offensive campaign, Huaihai Campaign to fight against kuomingtang Army. It is one of the three most important campaigns in China's Liberation War.
本文運用關聯(lián)理論與翻譯目的論,指出翻譯江蘇大運河文化大旅游資源時,既要呈現(xiàn)原文的信息意圖和交際意圖,又要呈現(xiàn)中國悠久的歷史文化,傳播中國當代的價值觀念。筆者歸納出直譯、意譯、直譯加注釋等多種翻譯策略,對江蘇大運河文化帶旅游資源外宣翻譯提供技術借鑒。此外,本文中采用的翻譯案例具有鮮明的時代性和文化性,能夠為編寫新一輪外語專業(yè)翻譯教材提供材料來源,對提高學生應用翻譯能力將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