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琛影 田發(fā)
[摘 要]由于研究生畢業(yè)于各本科院校,前期基礎知識掌握程度不一,因此在研究生層次國際經濟學專業(yè)中采用雙語教學模式,有助于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有利于讓學生掌握理論精髓與提升外文閱讀能力。可以從增加英文展示的中文對照內容,適當增加課程板書的比例,進行合作式教學,繼續(xù)提高教師講授水平等方面來提升國際經濟學雙語課程的滿意度。
[關鍵詞]國際經濟學;雙語教學;高等教育
[中圖分類號] G64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3437(2019)02-0162-03
國際經濟學是高校經濟管理專業(yè)的核心課程,擔負著培養(yǎng)學生理解并分析國家之間經濟相互聯系的理論重任,是開拓學生視野、培養(yǎng)具備全局觀理論型人才的課程。從內容上看,國際經濟學可以劃分成三個部分:探究貿易起源及貿易利益的國際貿易部分,包括貿易理論與貿易政策;衡量國家之間貨幣交換及分析貨幣交換的理論框架;以及國際收支平衡表失衡狀況下的調節(jié)機制。從科目上看,分別與國際貿易、國際金融、宏觀經濟學三門課程有交織重疊。東華大學管理學院面向經濟管理類專業(yè)的研究生開設國際經濟學的雙語課程。
一、研究生層次國際經濟學雙語教學的必要性
首先,這有助于學生掌握理論精髓。該課程涉及較多的數量關系及數學模型,具有一定的理論難度。目前國內高校使用的國際經濟學課本分成兩類,一類是國內自編教材,體系上高度模仿國外教材;第二類是國外原版教材譯本,但譯文中或多或少地存在表述偏差問題,給讀者理解帶來困難。如果直接選用國外原版教材進行雙語教學,能夠讓學生避免二次翻譯時造成的理解偏差,提升知識接受的效率。
其次,這有助于提升學生的外文閱讀能力。經濟學的前沿研究迄今為止仍然是在西方,以英文語言為主要研究語言。雙語教學實踐可以讓學生在短時間內學習理論專業(yè)術語,培養(yǎng)閱讀、查閱外文專業(yè)文獻的能力,進一步提升學生自主接受國際前沿理論的能力,進而為參與國際會議與學術交流打下基礎。
第三,這有助于滿足各層次學生的學習要求。研究生畢業(yè)于各大高校,許多高校在經濟類本科層次上就已經開設國際經濟學這門課程,也有一些院校,包括東華大學在內,為避免過多的知識交叉重復,其本科生教學方案中不再將國際經濟學作為一門完整的課程講授。因此,研修學生是否了解國際經濟學、是否具備國際經濟學的基礎知識,與學生來源、學生本科專業(yè)等因素相關,如何照顧到前期基礎知識水平參差不齊的學生就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
在2017級的選課研究生中,非本校畢業(yè)的學生占比79.41%。在所有的選課學生中, 86.8%的學生是經管專業(yè)本科畢業(yè),13.2%的學生是跨專業(yè)考研入學;其中36.8%的學生在本科階段系統地修過國際經濟學課程。從知識體系的完備性看,系統化的國際經濟學課程在研究生培養(yǎng)中必不可少,但同時既要讓已經有基礎的學生獲得更深刻的理解,又要讓無基礎的學生跟上,這是個挑戰(zhàn)。鑒于各種考量,將國際經濟學設置成雙語教學,原無基礎的學生可以從零開始學習,對于已有基礎的學生則是一個知識升華與系統性進步的過程,同時該實踐又能契合全球經濟一體化的背景,這對于培養(yǎng)適應世界經濟一體化的高素質復合人才具有重要意義。
二、國際經濟學雙語課程效果分析
本課程是東華大學經濟管理專業(yè)的學術碩士生選修課程,是商務專業(yè)碩士生的必修課程。根據具體情況,該課程“雙語授課”的定義為:使用英文原版教材,課堂演示使用英文,教師講解時則使用中文進行。采用的是美國多米尼克·薩爾瓦多教授編寫的《國際經濟學》教材,其系統性與權威性已得到美國學界的廣泛認可。
一個學期的雙語授課結束后,發(fā)放調查問卷,42名學術碩士生選修本課程,回收問卷36份;33名專業(yè)碩士生必修本課程,回收問卷32份,共68份。總回收率為87.18%。匿名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只有8.82%的學生未通過大學英語六級,可見大部分學生英文程度足以進行英文文獻閱讀,具備了雙語授課的條件。
(一)對于具備國際經濟學基礎的學生來說,雙語課程能夠豐富其學識
如圖1所示,本學期共25名學生聲稱原已修過國際經濟學,其中22名學生畢業(yè)于外校,3名畢業(yè)于本校經濟類專業(yè)。但本校經濟類專業(yè)本科階段并未開設國際經濟學課程, 3位學生可能是在外校輔修第二專業(yè)時選修過此門課程。在這些本科階段修過國際經濟學的學生中,只有1 名是非經濟學管理專業(yè)的跨專業(yè)研究生。經過一學期的學習,在期末的調查中, 59.09%的學生認為研究生層次的國際經濟學相比本科階段學習中學到了更系統更深入的理論知識,18.18%的學生認為最大的收獲是學習了英文術語及相關表述。
(二)本課程英文使用比例得到大部分的學生認可
問卷結果顯示,57.35%的學生對現有的英文使用方式與使用頻率選擇了“完全滿意”,有13.24%的學生認為可以適當增加英文的使用。為了印證此結果,筆者還進一步調查學生對于本課程語言使用的意向,結果是,占57.35%的學生認可雙語教學這種方式,這與前述認可英文使用方式與頻率的學生占比完全一致。近36.76%的學生愿意采用中文教學方式, 5.88%的學生希望采用全英文教學方式。
(三)本雙語課程的難度在學生的承受范圍內
如表1所示,無論是認為課程難度大、適中還是容易,大部分學生還是認可課程現有難度,不建議增加或降低難度,此部分學生占比共計79.41%。17.65%的學生認為難度過大需要降低,只有1位學生(占比1.47%)認為難度過低需要增加難度。
在目前的課程難度下,學生對于課程學習勝任與否做出了自我評價。5.88%的學生認為相對輕松,16.18%的學生認為難度一般,絕大部分學生(66.18%)認為課程雖然有一定的挑戰(zhàn)性,但其難度仍然在可承受范圍內。只有11.76%的學生認為該課程學習起來相當吃力。
(四)課程內容安排適宜
受限于只有32個課時,同時為區(qū)別本科階段的教學,研究生層次的國際經濟學更注重理論深度,并未把體系內的所有知識點都講授一遍,更無法做到面面俱到。本次授課將內容局限于微觀部分,沒有涉及宏觀內容,力求將知識點講深講透。這樣的安排教師也在第一次課上就已經告知學生。結合使用雙語授課的教學方式,學生最后的反饋是:如果保持現有的難度,在授課內容的增減方面,60.29%的學生選擇應保持現有章節(jié)不再變動;27.94%的學生希望減少授課涉及章節(jié);11.76%的學生則認為需要增加講述內容。考慮到課程內容深度與難度之間存在代換關系,調查中我們讓學生對授課章節(jié)與難度之間調整意愿做自由選擇,結果如下圖2。<F:\已出版刊物備份\2019\大教\大學教育第2期\內文\2D26.tif>[講述章節(jié)及難度都保持不變
44.12%的學生對本課程的教學章節(jié)安排與教學難度是認可的,25%的學生愿意增加章節(jié)內容,22.06%的學生則愿意增加難度。只有5.88%的學生認為二者都應加強。這說明在內容選擇與難度上,大部分學生需求是持平的。
(五)國際經濟學雙語課程滿意度較高
問卷最后,由學生對國際經濟學雙語課程總體滿意度打分,結果如下圖3。只有4位學生選擇了不滿意或很不滿意,占比5.98%。這說明絕大多數學生認可國際經濟學教學安排與教學方式。
三、國際經濟學雙語教學瓶頸因素分析
盡管總體上學生對本雙語課程并不排斥,選課人數逐年上升,但也應看到滿意度仍然有上升空間。對于課程效果,影響因素有如下幾個方面。
首先,專業(yè)英文接受有困難。雖然91.18%的學生已經通過大學英語六級,但授課內容的專業(yè)性決定了學生在理解上存在一定的難度。經濟專業(yè)詞匯本身具有一定的深度,會給學生造成一定程度上的閱讀障礙與理解上的困難,這直接影響了國際經濟學雙語課程的課堂效果。因本課在講授時受到時間的限制,課程全部使用英文展示而無中文內容。不過,使用的英文原版教材在國內也有翻譯版本,且譯本也在不斷更新。學生也充分了解這個信息。調查詢問了學生學習過程是否需要借助中文版課本的情況,具體見圖4。
圖4結果顯示,大部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或多或少參考了中文版內容,完全使用英文課本的與完全使用中文課本的學生分別占比8.82%和16.18%。這說明中文輔助教學還是很有必要的。
其次,學時有限內容較多,課程難度大。即使是母語講授,國際經濟學也因為模型多、邏輯性強、基礎要求高,屬于認知負荷高的學科,這使得學生需要一定時間進行消化吸收,才能理解透徹。筆者注意到,在授課難度調查中,一共有43位學生認為本課程難度較大,這占被調查學生的63.24%,因此筆者進一步調查了解了課程難度的來源,是基于理論本身的難度還是由于選擇雙語教學帶來的學習困難。這是一道多選題。得到結果如下圖5所示。
48.84%的學生認為課程難度是外生的,即國際經濟學理論本身存在理解上的難度,與所使用的語言無關;41.86%的學生認為英文術語多,記憶有難度;60.47%的學生選擇了英文表述理解上有難度。
最后,由于課時少,課程上缺乏實踐與演練環(huán)節(jié),導致學生在理論理解與應用方面流于形式,不夠深入。雖然使用的教材也提供了配套的案例,但案例成型時間較早,且以北美當地案例為主,與中國實踐相去甚遠,很難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四、提升國際經濟學雙語課程滿意度的對策
從研究生教學計劃看,增加該課的學時并不現實。國際經濟學只是一門基礎課,研究生層次的學生可以在這個基礎上接觸國際前沿,并尋找自己的專業(yè)興趣點,鎖定日后的研究方向。因此在雙語教學下,本課講授內容必須精簡。要么選擇不求深度只求覆蓋大多數章節(jié),要么選擇精講某部分內容。本課程選擇第二種模式,原因是研究生層次的培養(yǎng)重心不在于介紹理論知識,而是引導學生自學及治學,培養(yǎng)其自主研究的能力,保持授課的進度與效度,同時還要避免膚淺、泛化理論。那么,要提升學生對國際經濟學雙語課程的滿意度,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增加英文展示的中文對照內容。授課過程中需要充分考慮上課學生的不同專業(yè)背景,因材施教。鑒于學生的英文水平層次不一,增加課程演示中的中文內容,幫助學生將專業(yè)英文術語與中文表述對應起來,這有助于學生對理論內容的把握。
2.適當增加課程板書的比例。目前多媒體教室在大學校園盛行,各種課程講授也傾向于使用幻燈片展示。誠然,這可以減少學生的筆記時間,提高講授效率,在課時少而內容多的課程中,有利于加快課程進度。但在理論推導過程中,幻燈片過于呆板靜態(tài),效果并沒有傳統的板書好。國際經濟學本身的模型推導多而復雜,應減少幻燈片展示的比例,增加“粉筆+黑板”的傳統授課模式,引導學生更深入理解理論模型。
3.進行合作式教學,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例如,要求學生課后分工尋找并撰寫各章節(jié)實際案例,做到案例新穎,并運用相關理論進行分析。這樣既不占用課時,又可以讓學生在案例尋找與分析過程中,加深對枯燥理論知識的理解與運用,同時還可以豐富案例庫。
4.繼續(xù)提高教師的講授水平。課程講授依賴于教師個人素質,授課教師既要有扎實的經濟學功底,又要具備良好的英文交流水平。教師的上課水準也會影響到學生學習的興趣。應鼓勵授課教師申請去宏觀經濟部門調研,或至國外高校進修訪學,進一步加深案例教學學習與實踐,將理論知識運用于實踐,從而有機會反哺課堂教學,提升教學質量。
[ 參 考 文 獻 ]
[1] 張為付.從碎片化到一體化——基于本科生與研究生《國際經濟學》課程教學特點的思考[J].南京財經大學學院,2008(4):91-93.
[2] 吳紅梅,侯方淼,程寶棟.“高級國際經濟學”碩士研究生雙語課程教學的實踐[J].中國林業(yè)教育,2016(1):25-27.
[3] 王威,朱廣華.《國際經濟學》雙語教學實踐效果的影響因素研究[J].科技與管理,2011(3):134-137.
[4] 李源.《國際經濟學》參與式雙語教學模式探析[J].濟南職業(yè)學院學校,2013(5):65-67.
[5] 毛友驕.高校雙語教學模式創(chuàng)新途徑探究[J].教育現代化,2016(5):42-43.
[6] 楊志遠.國際經濟雙語教學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6(23):152-153.
[責任編輯:陳 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