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春梅,趙偉偉,李然,SONG HANEUN,胡乃寶,劉孟安,王斌勝
(1濱州醫(yī)學院煙臺附屬醫(yī)院,山東煙臺264100;2 濱州醫(yī)學院)
胃腸動力障礙性疾病是臨床常見的消化系統(tǒng)疾病,近年發(fā)病率逐年升高[1]。胃腸動力是指胃腸部肌肉的收縮蠕動力,包括胃腸部肌肉收縮的力量和頻率。胃腸動力是指正常的胃腸蠕動以幫助完成食物消化和吸收。當胃腸動力差時,就會引起消化不良。胃動力障礙是造成非潰瘍性消化不良的主要原因。精神情緒變化、胃分泌功能紊亂、功能性消化不良等均可導致胃腸功能障礙。胃腸功能障礙的主要臨床表現(xiàn)為上腹脹滿、易飽、飯后腹脹、惡心、嘔吐等消化不良癥狀。西藥嗎丁琳、西沙必利等治療胃腸動力障礙效果較好,但患者服藥后腹瀉、心率失常等不良反應發(fā)生率較高[2,3]。中醫(yī)認為,甘草入胃經(jīng),補中益氣;大黃入胃、大腸經(jīng),具有瀉下攻積的功效;白芍入脾經(jīng),有補益脾胃功效,可增強胃的通降功能。胃腸舒組方由甘草、大黃、白芍組成[4,5]。但胃腸舒組方各藥物配伍對胃腸動力的影響目前尚不明確。2018年3~7月,本研究觀察了胃腸舒組方及其成分藥對SD大鼠胃腸功能的影響,現(xiàn)將結(jié)果報告如下。
1.1 動物、藥物、試劑及儀器 健康清潔級SD大鼠80只,體質(zhì)量180~220 g,雄性,由濟南朋悅實驗動物繁育有限公司提供,動物合格證號:scxk(魯)20140007。嚴格按照胃腸舒組方藥物配伍和各藥物用量進行拆方,最終獲得75 mg/mL的大黃、白芍及甘草灌胃液,50 mg/mL的大黃、白芍灌胃液,50 mg/mL的大黃、甘草灌胃液,50 mg/mL的白芍、甘草灌胃液,25 mg/mL的白芍灌胃液,25 mg/mL的大黃灌胃液,25 mg/mL的甘草灌胃液。葡聚糖藍(BD)2000購自北京索萊寶科技有限公司。雙光束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TU-1901)購自北京普析通用儀器有限責任公司,臺式離心機(TDL-40B)購自上海安亭科技儀器有限公司,超聲機購自北京泰元達創(chuàng)科技有限公司,旋轉(zhuǎn)蒸發(fā)儀購自上海亞榮生化儀器廠,冷凍干燥機購自上海博遠實業(yè)有限公司。
1.2 動物分組及藥物灌胃方法 80只SD大鼠隨機分為空白組、胃腸舒組、胃腸舒成分藥組(大黃白芍組、大黃甘草組、白芍甘草組、白芍組、大黃組和甘草組),每組各10只。適應性喂養(yǎng)3天后取各組大鼠,分別用蒸餾水,75 mg/mL的大黃、白芍及甘草灌胃液,50 mg/mL的大黃、白芍灌胃液,50 mg/mL的大黃、甘草灌胃液,50 mg/mL的白芍、甘草灌胃液,25 mg/mL的白芍灌胃液,25 mg/mL的大黃灌胃液,25 mg/mL的甘草灌胃液灌胃。20 mL/kg1次/d連續(xù)灌胃7 d。
1.3 各組大鼠胃動力、腸動力檢測 灌胃第7天時,各組SD大鼠禁食(不禁水、藥)18 h,末次灌胃40 min時給予各組大鼠20 mg/mL的葡聚糖藍(BD)2000溶液0.4 mL灌胃,20 min頸椎脫臼處死,剖腹取全胃,沿胃大彎側(cè)剪開,將其尾部內(nèi)容物溶于4 mL蒸餾水中,3 500 r/min離心15 min,取上清液用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檢測620 nm處測光密度值,(A值);取相同濃度BD2000溶液0.4mL,相同條件下離心,取上清液采用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檢測620 nm處測光密度值(B值)。以胃內(nèi)色素排空率表各組胃動力。胃內(nèi)色素排空率=(B值-A值)/B值×100%。迅速取大鼠全腸(幽門括約肌至腸末端),測量全腸距離及BD2000溶液腸內(nèi)推進距離(大鼠幽門括約肌處至色素推進前端距離),測算各組腸推進率。腸推進率=腸內(nèi)推進距離(cm)/全腸長度(cm)×100%。嚴格禁食仍有15只大鼠胃部存在殘渣,可能影響光密度檢測數(shù)值,故根據(jù)物理判別法在實驗過程中判斷并剔除這些數(shù)據(jù)。實驗重復3次,取平均值。
2.1 各組大鼠胃內(nèi)色素排空率比較 胃腸舒組、白芍組、大黃組、甘草組、大黃白芍組、大黃甘草組、白芍甘草組及空白組大鼠胃內(nèi)色素排空率分別為94.44%±1.95%、88.73%±6.80%、89.97%±3.09%、91.92%±2.5%1、87.38%±5.88%、82.98%±12.58%、9.80%±7.55%、88.29%±6.63%。與其余各組比較,甘草組、胃腸舒組大鼠胃內(nèi)色素排空率升高(P均<0.05)。析因分析結(jié)果可見表1。甘草對胃排空有單獨效應(P<0.05),白芍、大黃與甘草配伍對胃排空存在交互作用(P<0.05)。在促進胃排空率方面,白芍、大黃、甘草三味藥有協(xié)同交互作用。
表1 各組對大鼠胃動力的影響析因分析結(jié)果
2.2 各組大鼠腸推進率比較 胃腸舒組、白芍組、大黃組、甘草組、大黃白芍組、大黃甘草組、白芍甘草組及空白組大鼠腸推進率分別為41.35%±6.69%、53.39%±8.32%、53.34%±6.23%、56.10%±6.62%、61.21%±7.80%、50.635±10.59%、63.06%±7.96%、62.35%±4.78%,與其他各組比較,白芍、大黃、甘草、大黃白芍組大鼠腸推進率升高(P均<0.05)。析因分析結(jié)果可見表2。析因分析中,大黃、白芍、甘草對腸推進有單獨效應(P均<0.05),白芍、大黃配伍對腸推進有交互作用(P<0.05)。白白芍、大黃配伍對腸推進有協(xié)同交互作用。
中醫(yī)認為,胃的通降功能包括小腸的傳化物和大腸的排泄作用,即為胃排空及小腸推進運動功能。從中醫(yī)藥理論分析析因設計評價胃腸舒片藥物配伍對促進大鼠胃腸動力的影響看,甘草在胃腸舒片中對促進胃排空和腸推進運動均有明顯作用,這可能與中藥理論認為甘草入胃經(jīng),其補中益氣的作用可增強胃的通降功能,從而起到促進胃腸動力作用。大黃入胃和大腸經(jīng),其瀉下攻積的功效可增強胃的通降功能,但主要作用于腸道,這可能是其促進胃排空不如促進腸推進運動顯著的原因。白芍入脾經(jīng),中醫(yī)學認為脾與胃相表里,脾的運化功能直接影響胃主通降功能?!侗静菥V目》曰:“白芍藥益脾”?!夺t(yī)學啟源》謂白芍為“補中焦之藥”,故可認為白芍有補益脾胃功效,可增強胃的通降功能,從而促進胃腸動力,但本研究中其促進胃排空不如促進腸推進運動效果顯著。白芍與大黃配伍,具有補益脾胃、瀉下攻積的功效,以增強胃的通降功能,是二者對促進腸推進運動具有協(xié)同增效的作用。從中醫(yī)藥理論分析胃腸舒采用白芍、大黃、甘草組方,方中大黃具有較強瀉胃腸積滯,通胃腸腑氣之功效;配伍白芍補益脾胃、養(yǎng)血斂陰,防大黃苦寒傷胃,瀉下傷陰;配伍甘草益氣補中防大黃苦寒傷胃;白芍與甘草緩急止痛可防大黃瀉胃腸積滯,通胃腸腑氣太過而致胃痙攣;三藥配伍具有補益氣血津液、瀉胃腸積滯、通胃腸腑氣的功用,使攻邪而不傷正,扶正而不留邪,促胃通降而不致胃腸痙攣,緩急而不影響胃的通降,共同促進胃的通降功能,從而發(fā)揮其促進胃腸動力的作用。故胃腸舒組方符合中醫(yī)傳統(tǒng)理論依據(jù)。
表2 各組對大鼠腸動力的影響析因分析結(jié)果
有學者[6]認為白芍、甘草配伍可明顯抑制胃腸運動,其可能與膽堿能系統(tǒng)以及抗組胺作用密切相關。白芍水煎液可使空腸平滑肌的自發(fā)性收縮運動受到抑制[7],但也有學者[8]認為單用酒炒白芍可使腸推進率明顯高于對照組。甘草的不同劑量對胃腸運動起雙向調(diào)節(jié)作用,證實甘草具有“消痞”與“致痞”之雙重作用[9]。本研究中,甘草灌胃的SD大鼠大鼠胃內(nèi)色素排空率升高,白芍灌胃的大鼠腸推進率升高,而白芍與甘草配伍未見抑制胃腸動力的現(xiàn)象。提示單味白芍、單味甘草、白芍與甘草配伍對胃腸動力的影響是否與其萃取方法、用量大小以及采用的劑型有關。
胃腸動力障礙性疾病的主要病理生理基礎為胃排空延遲及小腸推進運動障礙[10]。本研究結(jié)果表明,胃腸舒組方灌胃可明顯著促進大鼠胃排空和腸推進運動的作用。析因分析結(jié)果可見,白芍、大黃與甘草配伍對胃排空存在交互作用,在促進胃排空率方面,白芍、大黃、甘草三味藥有協(xié)同交互作用。大黃、白芍、甘草對腸推進有單獨效應;白芍、大黃配伍對腸推進有交互作用,白芍、大黃配伍對腸推進有協(xié)同交互作用。大黃、白芍、甘草三味藥配伍在促進胃排空率上有協(xié)同交互作用,而對腸推進率無協(xié)同交互作用。其結(jié)局雖然不同,但對胃排空和腸推進運動均有顯著療效,可以認為大黃、白芍、甘草三味藥配伍在促進胃排空率上起到了彼此協(xié)同增效的效果,而對腸推進運動起促進作用的主要是甘草單獨效應發(fā)揮,白芍與大黃配伍起到協(xié)同增效的效果。
綜上所述,胃腸舒組方灌胃可提高SD大鼠的胃、腸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