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我國義務教育的普及使得全國各個地區(qū)的小學學校實現(xiàn)了生源擴招,直接導致小學各個班級處于大班額狀態(tài),多數(shù)班級的學生人數(shù)都在40人以上。然而,每節(jié)課的任課教師只有一位教師,教師與學生的人數(shù)矛盾直接帶來的影響便是教師難以兼顧所有學生的學習需求。針對這個問題,教師可以小組合作學習模式組織品德與社會教學,通過小組管理保證每個小學生都可積極參與到課堂探究中。本文將從組建異質(zhì)小組、細化合作分工、組織小組展示三個角度分析小學品德課教師如何以小組合作提高教學實效。
關鍵詞:小學品德課;小組合作;教學實效
品德與社會課程是我國小學教育實施德育、教給小學生做人道理的基本途徑。小組合作教學模式便是通過組建學生小組組織品德教學活動的新型方式。這種方式便于小學生相互監(jiān)督,互相幫助,借鑒彼此的思維觀點,有利于小學生實現(xiàn)異步成長,優(yōu)化小學生的道德素質(zhì)。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說,小組合作學習活動本身也是德育教學的重要內(nèi)容,因為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小學生可以鍛煉自身的人際交往能力與合作學習能力,形成合作能力與團隊意識。因此,以小組合作模式組織品德與社會課程十分必要,對于優(yōu)化學生的道德品質(zhì),提升小學生的學習效率都有重要意義。
一、 組建異質(zhì)小組
組建合作小組是實施小組合作學習活動的基本前提,小組成員間是否能夠通過合作學習實現(xiàn)共同進步,各個組際之間是否能夠?qū)崿F(xiàn)公平競爭,使得品德與社會課程真正面向所有的小學生,關鍵之處便在于合作小組的科學性與合理性。多元智能理論認為,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智能優(yōu)勢,在組建合作小組時,教師也應全面觀察每一個小學生的智能優(yōu)勢與學習水平,以異質(zhì)小組引導學生參與合作學習活動。
在組建異質(zhì)小組時,筆者先按照學生成績與日常學習表現(xiàn)將學生簡單分層。第一層學生是學習成績較好,在課堂上能積極回答問題的優(yōu)等生;第二層學生是學習成績中等,能夠認真學習,回答簡單問題的中等生;第三層學生是學習成績下游,不喜歡學習,注意力不集中的后進生。然后,中等生需兩兩結(jié)對,在同等級學生群體中選擇自己的好朋友。接著,一名優(yōu)等生、兩名中等生、一名學困生需相互選擇,由我進行小范圍調(diào)整,最終形成異質(zhì)小組。這種分組方式綜合考慮了小學生的學習成績與人際關系,既保證了各個學習小組學習水平的均衡性,也考慮了小學生的合作學習心理,所以成為筆者實施小組合作學習活動的基本依據(jù)。
二、 細化合作分工
細化合作分工是為了讓每一個小學生都能積極參與到品德與社會課程知識的探究、體驗與實踐活動中。雖然小組合作學習模式是讓每一個小學生參與課堂探究的基本方式,但是卻依然有部分學習自制力較差的小學生枉顧合作學習的任務要求,從不積極參與小組探究,且存在抄襲問題。為了杜絕抄襲、“陽奉陰違”的行為,教師便要幫助每個與合作小組細化合作任務,保證每一個小學生都有事可做,使其在責任感驅(qū)使下轉(zhuǎn)變學習方法。
就如在“文明的曙光”一課中,筆者便鼓勵小學生以四人小組形式學習炎帝、黃帝的傳說、故事與歷史。有一個小組為了提升本小組合作學習的效率,將每一個學習任務落實到學生個人,如一名學生負責通過信息技術收集網(wǎng)絡資源,初步總結(jié)與炎帝、黃帝有關的歷史傳說,從大量的網(wǎng)絡資源中提煉可信度較高的歷史資料;兩名學生負責到本地圖書館借閱與炎帝、黃帝有關的書籍資料,摘抄筆記;一名學生負責調(diào)查長輩所積累的與炎帝、黃帝有關的故事與傳說,認真聆聽,記錄重點資料。待小學生自主學習活動結(jié)束之后,便要在組內(nèi)分門別類地匯總與整理相關資料,形成規(guī)范的、完整的小組認識,為課堂展示做好準備。
三、 組織小組展示
小組展示活動是為了強化小學生的學習效能感,優(yōu)化品德與社會課程的實施效果。心理學研究表明,小學生是一群好勝、愛表現(xiàn)的兒童,渴望成為教師、其他同學關注的焦點,以小組展示活動引導各個學習小組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可以進一步激發(fā)小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其在組際間相互借鑒,擴大合作范圍,使小學生們在合作學習中穩(wěn)步提升自身的學習素養(yǎng)。
在“文明的曙光”一課中,筆者在課堂開始之初便鼓勵各個學習小組輪流展示本組所查歷史資料。一組主講,其余小組補充,由教師結(jié)合各個小組所提供的學習資料形成最終結(jié)論,引出“文明的曙光”一課知識。再如,在“杰出的智者”一課中,筆者也鼓勵各個學習小組就孔子、孫武、古代科學家的各個歷史人物組織合作探究,由合作小組主講,在講臺上介紹古代杰出的歷史人物及其主要成就,允許學生就這些歷史人物進行客觀評價,使其自由表達自己的敬仰之情。如此一來,小學生便可真正意識到自己的學習主人翁地位,對品德與社會課程產(chǎn)生更加濃厚的學習興趣。
總而言之,小組合作學習活動是以學生為中心,以學生共同進步為目的的,小學品德與社會課程教師需以小組合作學習活動保證每一個小學生都可展開積極的德育思考,讓小學生們形成良好的道德素養(yǎng),促進小學生的身心健康。
參考文獻:
[1]劉楚才.小學品德課小組合作學習存在的問題與對策分析[J].西部素質(zhì)教育,2017,3(05):239.
[2]謝林燕.小組合作學習策略思考——以小學品德課地理題材教學為例[J].中小學德育,2015(02):48-50.
作者簡介:
李少云,廣東省廣州市,廣東省廣州市從化區(qū)流溪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