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針對英語在交際方面發(fā)生的問題,進一步的探討和交流東西方文化上的差異,提出了英語實踐中培養(yǎng)學生的跨文化能力的實現(xiàn)路徑。以提升學生在英語學習中的興趣和英語運用能力。
關鍵詞:英語;跨文化;交際能力
跨文化的交際是一種族語的交際方式,它指的是有著文化和語言之間的差異的人之間的交際過程。而在不同的國家、民族和地方的人,肯定會在文化背景等方面會有許多的不同之處。而同一語言環(huán)境下的人們,也會有一種特定的交際方式,這種習慣方式是一種符合語言規(guī)則的默認的潛在方式。因此,我們在學習和研究語言的時候,不僅僅要盡量去掌握語法結構和詞匯上的應用,并且在實際的應用交流過程之中還要克服許多的交際障礙上的困難,而這些困難和矛盾許多都是由于在語言的習慣應用和文化差異上形成的。
我國的學生在學習和研究英語的時候,多數(shù)都只是過于重視英語知識的學習,而把大量的時間都用在背單詞和練習句型等方面,雖然對于閱讀和聽力也有過訓練,但是多數(shù)還是以語言輸入為根本,這也導致了我國學生在運用英語進行交際時的能力不足的問題,并且語言的輸出和應用能力也會受到極大的影響,而學生雖然也掌握著大量的語法及詞匯的用法,然而,在實際環(huán)境的應用中卻不能夠順利的完成語言溝通與交流的目的,更不能夠進行跨文化的語言交流。再看我國一些英語專業(yè)的學生,雖然也能夠掌握著一般的基礎性的文化的禮節(jié)及習慣,但是卻極其缺乏對于傳遞本國文化的英語交際能力,這也嚴重的導致了對外交流時,中國文化傳播的不足,這些也都是跨文化語言交流能力不足的具體表現(xiàn)。所以說,在跨文化傳播的領域更應該是一種雙向的語言和文化的傳遞和交流的方式,而語言的運用和支配更應該是交流者運用文化內(nèi)涵來完成的,也只有把語言的交際真正的放在一種文化的交流的大背景和環(huán)境之中,才可能真正地去實現(xiàn)跨文化的語言交流和傳播的意義和目的。
1.跨文化交流的基本概念
1.1交際的概念
交際其實就是一種以信息的傳遞和交流為主要的過程。交際能力主要還是針對于語言溝通能力而言的,它包含著語言的運用和溝通方面的能力,是對語音、詞匯和語法等語言規(guī)則體系駕馭的一種能力,并且,還包含著語言的運用、交際等基本技巧。
1.2交際與文化之間的關系
交際和文化是處于同一層面的,它們之間有一種互相制約和互相作用的關系。語言專家在早些時候就把語言的功能歸納為語言單位與語境的聯(lián)系,并且,是主張從語境方向上入手進行語言交際方面的研究和分析的。所以,對于語言中的詞語的分析主要是要從有關的句子中去研究和體會,而對于語言句子的分析研究則是從所處的情境和場合中去分析和研究,而對于情境的分析則要從其所處于的文化領域進行研究和分析。因此,也只有在交際的雙方對一個語言的意義上的認識完全處于一致的時候,或者是大部分保持一致的時候,交際和溝通才能真正的完成和進行下去。否則則非常有可能發(fā)生誤解、甚至是嚴重的矛盾與沖突。因此,人們會發(fā)現(xiàn)交際絕對離不開它的文化背景,交際是受到文化的約束的。而現(xiàn)實之中人們多數(shù)是從所處的環(huán)境中學習和研究交際的,潛意識中會通過自身所處的文化來進行交際與溝通。所以,在日常之中人們的講話方式、談話的內(nèi)容和思考的問題方式都是受到一定的文化交際方式上的制約的。而文化則是交際的基本的條件,交際承載著傳播文化的重要任務,它受到文化環(huán)境的限制,而又極大的促進著文化的形成和發(fā)展。所以,交際和文化之間有著密切的互通性,兩者是密不可分和互相作用。
1.3跨文化的交際
不同的文化背景的人通過跨越文化交流障礙的方式,進行交際上的溝通,之所以這種方式能夠實現(xiàn)的原因則是運用和支配語言的準確性和恰當性,涉及到語言的相關知識與理論,包括著文化的知識范疇。而跨文化的交際能力主要包含五個內(nèi)容:一是能夠正確的對對方的語言表達行為有充分的認識;二是熟悉各種語言的表達形式、詞語運用的涵意和所包含的文化內(nèi)容;三是具有一定的心理品質,運用語言的技巧能力進行充分的交流;四是具有良好的語言交際能力,交際與溝通時抱有積極的態(tài)度理解對方;五是在差異文化的氛圍中,學會包容,合理的捍衛(wèi)自己的觀點和利益。
2.在英語學習中培養(yǎng)跨文化的交際能力
2.1樹立正確的觀念,重視文化的雙向交流
培養(yǎng)跨文化的意識則要樹立一種極其正確的理念,既不能仰視其它的文化,也不能貶低自己的文化。這就要求在英語的學習實踐中,不僅僅要關注于語言文化的背景,更要注重母語文化的背景。而英語的教學目的是語言文化的學習得到一定的重視,所以,對于母語的學習也不能有所偏頗。而對本民族特有的事物,既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也要盡可能去發(fā)揚本民族的文化精神。對于一些重大節(jié)目的語言交流中,我們更應該進行的是音譯和直譯,而沒有必要去進行意譯,這更是對于本民族的尊重,也是宣傳民族文化的一種形式。
2.2結合教學活動,培養(yǎng)英語跨文化意識
英語的教材包括著語言運用的知識和規(guī)律,還包括著語言最基本的知識及有關的文化背景等。而教師則要通過教學實踐活動去引導學生語言中隱含的相關文化,讓學生去真正的理解和掌握更深層次的交際活動的能力,盡量避免在交際時發(fā)生語言運用上的錯誤。因此,授課教師更應該加強這方面的學習能力,不斷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質,全面的掌握跨文化知識教育的基本技能,通過正確和恰當?shù)慕虒W手段,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和目的。
3.結語
隨著中西方在文化的交流中的廣泛接觸,跨文化的交際理念也逐漸被人們所進一步的重視。對于不同的語言、不同的文化背景和不同的情境模式,人們都要進行成功的跨文化語言的交流,所以,語言是跨文化交流的基礎,而跨文化的交際能力和意識則是語言運用的重要支撐。
參考文獻:
[1]吳海波,薛曉平,蘇巍.論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J].中學時代,2016.
[2]劉紹忠,鐘國仕.語用語言失誤與社產(chǎn)語用失誤[J]廣西師范大學學報,2017.
[3]吳安薄.文化習得與語言習得:跨文化交際研究[J].新課程學習,2016.
[4]杜開群.跨文化交際中的語用失誤探討[J].讀寫算.2015(08).
[5]龍臻.論外語教育的本土文化意識[J].教學與管理,2014.
作者簡介:沈靈(1981.7),漢族,黑龍江省海倫市,本科,黑龍江省教育學院,海倫市教師進修學校,校級,中學一級,英語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