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翻譯教學中的價值引導

2019-04-16 12:55劉嘉
黑龍江教育·高校研究與評估 2019年12期
關鍵詞:價值引導翻譯教學課程思政

摘? ? 要:價值引導是高校課程思政的核心要義。翻譯教學應通過形而上層面的價值觀念建構與形而下層面的價值觀念引導,實現(xiàn)與課程思政理念的有機融合。一方面,應引導學生全面了解翻譯活動與哲學理念的同步發(fā)展關系,并最終落實到對馬克思實踐哲學的認同上,通過學習哈貝馬斯的“交往理性”,正確理解跨語際實踐中的價值取向問題。另一方面,應立足于現(xiàn)實,以經(jīng)典案例為核心,通過對五類翻譯價值的辨析與講解,使學生感知翻譯活動中的人文精神,學會站在價值與道德共同體的高度審視翻譯現(xiàn)象,思考意義轉換問題。

關鍵詞:翻譯教學;課程思政;價值引導

中圖分類號:G642.0?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002-4107(2019)12-0023-03

習近平總書記在2016年12月7日至8日召開的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指出,“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huán)節(jié),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xiàn)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開創(chuàng)我國高等教育事業(yè)發(fā)展新局面”[1]。這一重要論述使價值引導在課程思政中的關鍵性作用得以突顯。隨著會議精神的落實,各高校紛紛開展課程思政的探索與實踐,在自然、人文和社會科學等領域著力挖掘價值引領要素,以革新人才培養(yǎng)方式,實現(xiàn)高等教育的內(nèi)涵式發(fā)展。本文以此為契機,對課程思政理念下的翻譯教學進行探討與思考,擬通過在翻譯教學中引入價值觀念體系,消除知識傳授與價值引領兩相分離的局面,強化翻譯課程育人育德的隱性功能。

一、價值引導:高校課程思政的核心要義

所謂“課程思政”,簡而言之,是指在所有的課程教學中將知識傳授與價值引導有機統(tǒng)一,提煉出課程中蘊含的愛國情懷、社會責任、文化自信、人文精神等價值范式,使學生在認知、情感和行為方面有正確的方向[2]。按照邱偉光的界定,課程思政指“課程承載思政、思政寓于課程”,注重在思政教育和價值傳播中蘊含知識底蘊,同時在知識傳播中強調(diào)價值的導向作用[3]??梢哉f,價值引導是高校課程思政的核心要義。

究其原因,多元多變的社會現(xiàn)實對當代大學生既有積極影響,也存在消極誤導,亟須通過卓有成效的價值引導,提升他們對于國家、制度和文化的認同感,培養(yǎng)中華民族情感,增強文化自信。在這一方面,思政課程固然發(fā)揮著不可或缺的主渠道作用,但其邊界畢竟有限,這種邊界在某種程度上影響了思政課程育人功能的有效發(fā)揮,這就需要課程思政予以補足。具體來說,課程思政不僅應在政治方向、育人方向和文化認同方面與思政課程保持一致性,以實現(xiàn)“同向”;還應在課程體系的頂層設計上融入當代中國的核心價值觀,著力彰顯立德樹人的根本要求,以體現(xiàn)“同行”[4]。正是在這層意義上,價值引導發(fā)揮著重要功能?!叭祟惿鐣l(fā)展的歷史表明,對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來說,最持久、最深層的力量是全社會共同認可的核心價值觀。核心價值觀,承載著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精神追求,體現(xiàn)著一個社會評判是非曲直的價值標準”[5]。只有通過課程教學中的價值引領要

素,讓受教育者深入理解中國文化的思想精髓,以及民族國家與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緊密關聯(lián),才能增強文化自信,形成國家和民族認同,進而成為中華文明的承載者、傳播者、弘揚者。

二、翻譯教學:形而上層面的價值觀念建構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翻譯活動在人類精神生活、社會發(fā)展和文化溝通中發(fā)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尤其是中國文化“走出去”國家戰(zhàn)略的全面推進,突顯了翻譯在文化領域的建構功能,同時也給翻譯教學提出了新時代的要求,那就是引導學生“充分認識翻譯的精神屬性,從思想傳承、文化交流、社會發(fā)展、語言創(chuàng)新與服務等多個層面全面認識與把握翻譯的價值”[6]??傮w觀之,這一理念在當前的翻譯教學中尚未引起足夠重視,不少翻譯類課程仍然將技能講解視為核心環(huán)節(jié),走傳統(tǒng)的規(guī)約型路徑(prescriptive approach),向學生單向輸入約定俗成的操作技能。這樣的教學模式培養(yǎng)出的翻譯人才多為“譯匠”,熟諳語言層面的轉換技巧,卻不知如何進行翻譯活動的頂層設計,更無法勝任新時代文化“使者”的重任,站在國家戰(zhàn)略的高度審視翻譯現(xiàn)象,思考翻譯問題。

解決這一問題的有效途徑是拓展學生的翻譯視景或眼界,不再沿用從詞語到句子再到語篇的傳統(tǒng)方式,自下而上地去認識翻譯,而是采用自上而下的路徑,先窺其全貌,了解翻譯的“前世今生”以及價值屬性,再逐層往下,學會從文化建構的全局性視角把握翻譯實踐中的意義轉換。這就需要我們在形而上層面引入一套切實可行的價值觀念體系,實現(xiàn)建構主義翻譯觀與馬克思實踐哲學之間的有效鏈接。呂俊在《翻譯學——一個建構主義的視角》(2005)一書中對此問題進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呂俊指出,“哲學是一切科學活動澄明的思想前提和價值前提”,“事實證明,各種翻譯研究的思潮與思想都是有其哲學基礎的,所以認清哲學的發(fā)展與翻譯研究發(fā)展的關系,認識以往各種范式的譯學研究的哲學基礎,對我們進行翻譯研究和建立我們的建構性翻譯學是大有裨益的”[7]。

回顧翻譯研究的歷史,從傳統(tǒng)的語文學階段,到結構主義語言學階段,再到解構主義、建構主義等研究階段,每種范式各有其哲學基礎,且都對翻譯實踐提出了不同層面的要求。傳統(tǒng)的語文學研究范式以本體論哲學為導向,這是一種以古希臘哲學為代表的古典知識論哲學,視人為萬物之靈,將精神與物質(zhì)混為一體,強調(diào)神思、天才與靈感。在這一價值尺度的影響下,人們普遍認為“翻譯是有賴于個人能力的藝術”[8],譯者的職責首先是尊重源文本及其作者的權威性,并在此基礎上充分發(fā)揮語言才華與悟性,傳遞出原作的神采;翻譯的精神屬性尚停留在直覺性的個人體悟上。

20世紀80年代以來,結構主義語言學范式在我國譯界開始盛行。它所依據(jù)的是以笛卡爾為代表的認識論主體哲學,將作為精神世界的主體與精神以外的客體相分離,聚焦理性演繹在認識世界、探求事物本質(zhì)中的作用。在這種哲學思想的影響下,語言被視為理性的代表,成為人們借以認識外部世界的理想工具[9],譯者的職責在于充分了解語言的構成規(guī)律和語言間的共性,并在翻譯實踐中嚴格遵循科學化的語言轉換規(guī)則,在此基礎上對源文本中的語言材料進行解碼與編碼。這種認識論視域下的翻譯觀雖破除了神秘論和天才說,使人們認識到翻譯活動的科學規(guī)律,但因其過分強調(diào)共性,忽略差異性,逐漸形成了語言邏各斯中心主義,壓抑了譯者的能動性和創(chuàng)造力,遮蔽了翻譯中蘊含的豐富的人文精神與文化價值。

進入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哲學解釋學為基礎的解構主義思想在我國譯界成為新興熱點,其核心觀點是“拆解結構、消解中心、否定本質(zhì)、顛覆主體”[10],通過探究文化、歷史、意識形態(tài)、政治權力等因素對翻譯活動的制約和影響,找出語言規(guī)律之外的異質(zhì)性、多元化的言語生成機制,進而對結構主義語言學的翻譯觀進行全面批判與反思。這種多元范式不僅提供了一種反思性精神和開放性思維方式,還通過揭示隱藏于文本背后的多重權力關系顛覆了原作中心,使譯者的主體間性和“創(chuàng)造性叛逆”得以突顯。但與此同時,解構主義也存在其消極性,它否定了語言規(guī)律的客觀性,消解了意義的確定性,極度張揚譯者的主體性和差異性,從而使翻譯活動失去了應有的規(guī)范性制約,引發(fā)了翻譯標準的多重化、模糊化和大眾化等問題。

呂俊指出,要想走出語言與觀念的牢籠,擺脫于實踐無補的理論空談,真正發(fā)揮翻譯在跨文化交往活動中的對話性功能,應從理論哲學轉向實踐哲學,以馬克思的實踐詮釋學思想作為建構主義翻譯觀的哲學基礎[11]。馬克思曾說過:“不是從觀念出發(fā)來解釋實踐,而是從物質(zhì)實踐出發(fā)來解釋觀念的東西。”[12]這對于我們認清作為交往實踐的翻譯活動,并為其提供實踐指南具有重要的啟示意義。我們知道,“交往是人存在的基本形式,也是社會化的根本途徑,是民族興旺的力量源泉,是社會進步的強大動力。我們必須把翻譯提高到這樣的高度來認識,才能擴大翻譯研究的視野,同時才有可能去尋找不同文化交往的普遍性規(guī)律以及探討合理的交往模式”[13]。

在這一點上,當代西方馬克思主義者哈貝馬斯提出的“交往理性”概念對于形塑譯者的價值觀念具有指導意義。哈貝馬斯將“理性”從先驗層面下降至實踐層面,認為“生活世界構成行動環(huán)境的直觀性前理解脈絡,同時生活世界給解釋過程提供了富源,交往參與者正是借助于解釋過程,力求滿足不時在行動環(huán)境中產(chǎn)生的理解需要”[14],使交往活動趨于合理,這一能力被稱為“交往理性”。換言之,交往理性要求譯者在語言規(guī)范之外遵循一套帶有社會契約性質(zhì)的協(xié)調(diào)性規(guī)則,融入一個為各交往共同體所同意的道德規(guī)范體系。這就有效突顯了翻譯活動的價值引導作用,成為譯者辨識文化身份,獲得民族國家認同感的重要理論基礎。筆者認為,翻譯教學中應有效導入這一形而上層面的發(fā)展脈絡,讓學生全面了解翻譯活動與哲學理念的同步發(fā)展關系,并最終落實到對馬克思實踐哲學的認同上來,在哈貝馬斯的“交往理性”概念的引導下,正確理解跨語際實踐中的價值取向問題。

三、翻譯教學:形而下層面的價值觀念引導

馬克思的實踐哲學告訴我們,翻譯的價值由實踐決定,而非由超時空的語言規(guī)則決定,譯者惟有在把握語言規(guī)范的同時關注其所在道德規(guī)范體系中的協(xié)調(diào)性規(guī)則,才能傳遞出特定語境中的翻譯價值。那么翻譯活動中究竟存在幾種主要價值?它們在不同的歷史時期以何種方式得以呈現(xiàn)?為此,我們應立足于事實,對翻譯的價值作進一步細分,并從中國翻譯史中尋找典型案例,著力突顯翻譯在不同歷史時期的核心價值取向。許鈞在這方面的論述頗具啟發(fā)性。許鈞指出:“要認識翻譯的價值,我們首先必須區(qū)分翻譯的精神性與物質(zhì)性,具體而言,在物質(zhì)方面,可以彰顯翻譯的語言服務功能與行業(yè)特征……在精神方面,則應考慮翻譯在社會發(fā)展、文化傳承與交流、思想創(chuàng)造以及國家建設等方面究竟應該發(fā)揮怎樣的作用、體現(xiàn)怎樣的價值?!盵15]為此,許鈞將翻譯的價值劃分為社會價值、文化價值、語言價值、創(chuàng)造價值和歷史價值,認為“翻譯的社會性重交流,翻譯的文化性重傳承,翻譯的符號轉換性重溝通,翻譯的創(chuàng)造性重創(chuàng)造,而翻譯的歷史性重發(fā)展……這五個方面恰好構成了翻譯的本質(zhì)價值,它們也正是翻譯精神的體現(xiàn)”[16]。這一分類既是針對翻譯價值所做的有效提煉,同時也是翻譯教學中重要的思政資源。如果能在課堂講授中導入翔實而典型的案例,向學生展現(xiàn)我國歷史上各個時期的翻譯大家和文化先驅如何以其所處歷史文化語境中的特定需求為“前理解”,也即哈貝馬斯所說的“融入一個為各交往共同體所同意的道德規(guī)范體系”,并有效運用翻譯轉換技巧以達成翻譯目的,必能產(chǎn)生良好的教學效果和育人效果,讓學生在學習翻譯技能的同時,提升文化認同感,自覺融入當下全社會共同認可的核心價值觀。

具體來說,在講述翻譯的文化價值時,可引佛經(jīng)翻譯為例,闡述這一“印度來的水”如何借助翻譯,注入中華文化的長河,使其“長葆青春”,永不枯竭[17]。在講解翻譯的社會價值時,可引梁啟超、嚴復等人為例,凸顯他們?nèi)绾谓柚g,輸入現(xiàn)代性價值觀念,形塑國人的思維方式。關于翻譯的語言價值,可以“五四”時期的白話文運動為專題,講述胡適、魯迅等人如何通過翻譯,推動現(xiàn)代漢語的形成。在講述翻譯的創(chuàng)造價值時,則應以當前中國文化“走出去”國家戰(zhàn)略為背景,引入莫言作品的翻譯,以及外宣翻譯、典籍外譯中的成功案例,討論翻譯如何發(fā)揮建構功能,講好中國故事,發(fā)出中國聲音。這些案例有助于打開學生的認知視野,消除他們對翻譯的工具性定位,使其學會一種自上而下的思維方式,從翻譯精神、翻譯價值,以及翻譯的人文關懷入手,去思考意義的轉換問題,使翻譯中不僅有語碼的轉換,還帶著“人”的溫度。這也是課程思政與翻譯教學的融合點所在。

有學者指出,專業(yè)倫理是開展實踐課程思政的重要著力點[18]。這一觀點頗具洞見性。翻譯類課程若沒有價值引導,極有可能導致學生對翻譯中“共識性”的片面理解——只知兩種語言間的共性或普遍規(guī)律,卻不知還有契約性規(guī)范和道德體系的引領;只看見翻譯的語言屬性,卻不見翻譯的精神屬性。為此,翻譯教學中應以技能講解為基礎,以經(jīng)典案例為亮點,在傳授技能的同時對學生進行價值引領,讓專業(yè)課上出人文味道,使翻譯價值的浸潤與專業(yè)知識傳授同頻共振。唯有如此,才能“為學生點亮理想的燈,照亮前行的路”。[19]

參考文獻:

[1][19]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 ? 出版社,2017:376-378.

[2]肖香龍,朱珠.“大思政”格局下課程思政的探索與實踐[J].? ? 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8,(10).

[3]王海威,王伯承.論高校課程思政的核心要義與實踐路徑? ? [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8,(14).

[4]邱仁富.“課程思政”與“思政課程”同向同行的理論闡釋? ? [J].思想教育研究,2018,(4).

[5]習近平.青年要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北京? ? 大學師生座談會上的講話[EB/OL].(2014-05-05)[央視網(wǎng)].? ? http://news.xInhuanet.com/2014-05/05/c_1110528066.? ? htm.2014-05-04.

[6][15][16]劉云虹,許鈞.翻譯的定位與翻譯價值的把握——? ? 關于翻譯價值的對談[J].中國翻譯,2017,(6).

[7][9][11][13][14]呂俊.翻譯學——一個建構主義的視角[M].? ? 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5:114-146.

[8]張柏然,許鈞.面向21世紀的譯學研究[M].北京:商務? ? 印刷館,2002:217.

[10]張瑜.翻譯的修辭學研究[D].南京:南京師范大學,2013.

[12]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 ? 1960:43.

[17]季羨林,許鈞.翻譯之為用大矣哉[C]//許鈞,等.文學? ? ? 翻譯的理論與實踐翻譯對話錄.南京:譯林出版社,2001:3.

[18]余江濤,王文起,徐晏清.專業(yè)教師實踐“課程思政”的? ? ? 邏輯及其要領——以理工科課程為例[J].學校黨建與? ? ? 思想教育,2018,(1).

收稿日期:2019-04-15

作者簡介:劉嘉(1981—),女,重慶人,四川外國語大學英語學院副教授,四川外國語大學在讀博士研究生,主要從事當代譯論、翻譯教學等研究。

猜你喜歡
價值引導翻譯教學課程思政
高職英語翻譯教學的現(xiàn)狀及提升策略探討
多元智能理論指導下的大學英語翻譯教學策略探討
試論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價值引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