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福廣
摘要:立德樹人是社會主義教育的根本任務,絕非思政工作者的個體行為所能完成。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與接班人是一個系統(tǒng)工程。這需要全員參與,全方位培養(yǎng),全程育人。而當前中國的高校英語教育受眾廣,英語教師具有較廣的視野和經歷,無疑成為三全育人的本體之一。本文立足調查分析,以了解英語教師現(xiàn)狀,并對教師的師德發(fā)展、目標調整及手段創(chuàng)新等供給側方面提出合理化建議。
關鍵詞:立德樹人 供給 英語教育 三全育人
中圖分類號:H31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9)01-0001-03
習近平總書記在2018年9月10日全國教育大會上提出:“堅持黨對教育事業(yè)的全面領導,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根本任務,堅持優(yōu)先發(fā)展教育事業(yè),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堅持扎根中國大地辦教育,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發(fā)展教育,堅持深化教育改革創(chuàng)新,堅持把服務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為教育的重要使命,堅持把教師隊伍建設作為基礎工作?!睆木艂€堅持中可以看出,把立德樹人作為根本任務,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發(fā)展教育,堅持深化教育改革創(chuàng)新,堅持把教師隊伍建設作為基礎工作等都是從供給側角度出發(fā)對教育進行的客觀闡述和具體要求。
多年來,高校教師作為教育的一極,如何和另一極學生之間進行有效的互動交際,如何共向發(fā)展,一直在社會、學者及師生之間存有熱議。在上世紀末大學擴招后,很多高校學生質量出現(xiàn)下降的趨勢。而近年來自主招生和平行志愿等招生方式的多元化,使得很多高校,尤其非雙一流、985或211高校更是發(fā)出“學生一屆不如一屆”的感慨。因此,如何在教育存在缺陷改革呼聲愈高的大背景下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無疑具有鮮明的現(xiàn)實意義和實操意義。從現(xiàn)實看,提高教學質量就是要以教師為著眼點,即以供給側為抓手,提高供給側的質量。這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核心,是用科學的方法推進結構調整,減少無效供給和低端供給”。[1]
中國的高校學科門類齊全,而且在英語教育中,一直具有較好的基礎性設施和師資。全國高校除英語專業(yè)外,多數(shù)高校均設有大學英語課,受眾為各學科門類的學生。以2017年高校在學總規(guī)模3779萬為例,多數(shù)同學也以修習英語為主,這為高校英語教育的供給改革提供了堅實的基礎,同時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為更好地了解高校英語教師教育教學具體情況,更有針對性地對高校英語教師的發(fā)展與教學提出建設性建議,根據(jù)教科規(guī)劃,筆者以供給側為出發(fā)點,針對遼寧地區(qū)高校英語教師進行了“大學英語教師教學行為小問題”的調查研究,以期為地區(qū)甚至于全國的英語教育供給提供探索性建議。
一、調查問卷的基本情況
本次調查問卷主要在東北財經大學、遼寧大學、渤海大學、錦州醫(yī)學院、沈陽農業(yè)大學、沈陽藥科大學、沈陽師范大學、沈陽工程學院、沈陽理工大學、沈陽大學等10余所遼寧地區(qū)的高等院校展開。
問卷題目計12個,旨在從不同側面了解高校英語教師的個體發(fā)展情況、人才培養(yǎng)情況及對待育人的態(tài)度和行為情況。
調查共回收有效問卷265份。
二、英語教師教學行為調查的結果與結論
通過調查發(fā)現(xiàn),117名(44.15%)英語教師的教齡超過15年。87名(32.83%)英語教師的教齡在11~15年間。兩者的占比近77%,意味著絕大多數(shù)教師具有豐富的教學經驗,但也說明了年輕教師較少的現(xiàn)狀。英語教師每周的課時集中在7~12節(jié)和13~18節(jié),兩者的比例合計超過90%,教學壓力較大。
在英語教師教學生涯中是否留過學的選項中,選擇“從來沒有出國學習(進修)”的同志計158人,占比59.62%。公派進修一年以上僅18人,自費留學一年以上25人,合計43人,僅占總體的16.22%。說明英語教師的海外學習經歷較缺乏。
關于英語教師是否參加過國內外學術會議或到別的學??疾鞂W習過的選項中,選擇“曾經有過少量”的計175人,占66.04%,而經常性或每年至少一次的,僅占28%,說明橫向交流少。
“您是否愿意自費到外地參加學術會議或自費在線學習”的選擇中,66.42%的同志“希望單位能夠承擔一部分”,還有22.64%的同志的答案是“不愿意”,一方面說明了教師隊伍工資收入水平,另一方面表明了教師對單位的期待,再者也反映出高校的導向性存在一定的問題。
關于教師是否“擁有其他培訓證書”,65.28%的同志“無”其他培訓證書,說明雙師型的同志較稀缺,同時說明英語教師們對此并無迫切需求。
關于學生行為,英語教師對課堂上發(fā)生的“最不能容忍的學生行為”是“上課根本不聽講還玩手機、或干脆睡覺”(44.53%)以及“課上不帶教材,還總嘰嘰喳喳”(29.43%)。說明具有不良學業(yè)習慣的學生在某些高校中占有相當大的比例。而針對學生的其他不良行為,即“在禁煙的教學樓內吸煙”的問題,103位同志會“當場制止”,占38.87%。80位同志選擇的是迂回戰(zhàn)術,“轉告輔導員”,該占比為30.19%。選擇“無所謂,可以理解”的同志比例為25.28%。也就是說,38.87%的英語教師對不良行為敢于直接批判,而30.19%的英語教師采用的是中庸的處理方法,還有25.28%的英語教師選擇無視。說明“三全育人”的理念并未在實際教學中發(fā)揮實質性作用。
關于教學和教材的調查中,選擇“如何提高學生興趣,讓學生能夠樂于學習語言,為未來的生活做好鋪墊”的計143人,占比為53.96%。選擇“以設法讓同學記住知識點為主,以便幫助其通過大學(專業(yè))英語過級考試,進而獲得學位”的同志計81人,占比為30.57%。選擇“以我為主,我盡力講好,學生聽不聽是學生個人的事”的僅有18人,占6.79%,說明教師在傳授知識時并非對學生不聞不問,比較重視學生知識體系的積累。關于教材,相當比例的教師對教材的看法相對審慎,其中149位教師(56.23%)認為“部分選材還不錯”,還有80位教師(30.19%)認為教材更新速度不夠快,“有些陳舊,教師處理上只能推陳出新”。在教材上,多數(shù)教師(187人)能夠將教材和現(xiàn)實生活進行很好的匹配。
從調查問卷反饋的結果看,英語教師具有老齡化的趨勢,教學壓力大,海外學習及橫向交流機會匱乏,職業(yè)發(fā)展規(guī)劃不足,雙師型師資較少,主動學習能力存在一定的不足。
教材雖然更新速度較慢,但在使用上,能夠推陳出新,有效利用。而且整體上,教師敢于針對學生的不良行為進行勸導,利用正能量引導人,影響人,培養(yǎng)人。但距離全員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理念仍然存在較大的差距。
三、提高供給側質量的思考
針對如何在“培養(yǎng)什么人,怎樣培養(yǎng)人、為誰培養(yǎng)人、靠誰培養(yǎng)人”的前提條件下改善供給的質量和效率的問題,筆者進行了膚淺的思考。
(一)以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人為目標,提高認識,明確教學目的,大力發(fā)展通識教育
從目標性出發(fā),以學生發(fā)展的目標為維度來看,培養(yǎng)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是要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人才。雖然單純依賴高等學府完成全人的培養(yǎng)絕非可能,但是高等學校無疑具有培養(yǎng)全人的義務和重大責任。
高校面向社會供給人才,而人才供給很大程度上是以社會需要為導向的。從當前社會來看,綜合型復合型人才的需求遠比專業(yè)型單一型的人才更受歡迎。但國家仍在提出部分院校部分專業(yè)向應用型轉變,說明高校在辦學發(fā)展過程中,仍然在不斷調適探索適合學生發(fā)展的途徑。這也就使得社會需求與高校培養(yǎng)目標產生了脫節(jié)。
自就業(yè)崗位審視,用人單位比較看重的并不完全是專業(yè)課的訓練和知識,而可能是通識課的教育,也就是更易于在通識教育中形成的發(fā)散思維、選擇能力、合作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等。但目前的各類高校中,“專業(yè)化把大學通識教育沖掉了?!盵2]市場的變化速度很快,過早規(guī)定方向雖然對人才培養(yǎng)的針對性很強,但卻無法有效擴大學生知識面,不乏功利性考量。諸多學者和社會精英對通識教育具有深刻的認識,但是各大教育院所或機構對通識教育的理解也存在諸多差異。可以達成共識的是,“通識教育是有關成為一個負責任的公民的那部分知識 ”。[3]通過擴大學生知識面,提升大學生全方位的素質和能力,也是社會的共識。因此,英語教師不應該單純地以傳授書本知識為唯一要務。
葉圣陶先生認為,教師的職業(yè)意義絕不只是教書。教師不是教會學生考試。教師職業(yè)要求教師培養(yǎng)學生做人做事,成為健全公民。教師職業(yè)的關鍵是“幫助學生得到做人做事的經驗”。因此,筆者拙見是大學本科階段應該大力發(fā)展通識教育。教師的率先垂范和知識的廣度,對培養(yǎng)學生裨益良多。
(二)以加強師德建設、提高教學能力為抓手,加強師資發(fā)展和教學反思,構建學習共同體
從方法論出發(fā),以教師為維度,加強師德建設是依托。英語教師首先是人,從經濟學角度講,趨利避害是人的本質特征。但是教師又不是傳統(tǒng)意義上的個體,因為教師傳導的是社會良知,是真、善、美、愛,是學科知識和思維方法,是教化美德和傳播精神。現(xiàn)實生活中,受環(huán)境的影響,部分高校教師定位趨向不明,追求目標不高,欠缺社會發(fā)展的責任感,缺乏時間、金錢的投入,甚至有的行為不僅違規(guī),導致社會認同感差,更有甚者出現(xiàn)違法的個案,造成極壞的社會影響。內生動力來源何處,更多還需要從自身尋找原因,從師德角度和價值實現(xiàn)完成使命。
其次,專注師資的專業(yè)發(fā)展是基礎。各高校的英語教師雖然具有較豐富的教學經驗,但通過訪談和觀察發(fā)現(xiàn),很多教師同時存在教學懈怠和職業(yè)困惑等問題。這一方面和大環(huán)境息息相關,比如:師資的老齡化,高校片面追求教師的高學歷率,職稱評聘的不合理,“大多數(shù)學校片面縮減英語課時,沒有關注到教師的后續(xù)發(fā)展,提供給英語教師脫崗到其他領域培訓鍛煉的機會少之又少?!盵4]甚至“院校領導對英語教師表現(xiàn)出等級感,教師感受不到學校領導對他們的人文關懷并認為自己不被重視”。[5]同時,這也與教師的職業(yè)發(fā)展規(guī)劃緊密相連。調查問卷很好地說明英語教師存在嚴重的教育投入不足的問題,終身學習、與時俱進的理念仍然是鏡花水月。
再者,提高教學能力是關鍵。近年來,數(shù)據(jù)發(fā)掘、人工智能、云計算等發(fā)展迅捷。具有規(guī)模性、開放性和錯時性等特點的慕課、翻轉課堂及各類學習生活工作類應用軟件(App)層出不窮。在這樣的大背景下,部分高校的步子邁得不大,仍有相當數(shù)量的教師固步自封,裹足不前。而如果教師不能很好地改進教學方法,進行教學反思,對教學和教育極可能生成短板效應,難以協(xié)同各方培養(yǎng)學生,教育學生。同時,構建有效的學習共同體是具有借鑒意義的措施。學習共同體 (Learning Community) 由學習者及教師、專家或輔導者等共同構成,以完成共同的學習任務為目的,以促進參與者的全面成長與全面發(fā)展的最終目標,這同時也是終身學習的內在要求。因此,大學作為師生學習共同體的本質不會改變。通過在校際間、師師間、師生間建立有效的學習共同體,提高教學質量,實現(xiàn)共贏發(fā)展,是回歸本科教育的有效措施。
基于此,筆者認為,高校在頂層設計上,需要強化問題意識,加強師德考核,完善機制,精心組織,舍得投入。從長遠看,這不僅利師利生,更利民利國。從個體看,端正觀念,善于學習,與時俱進,這是負責任講奉獻的教師的本分。從社會看,參與監(jiān)督,感恩包容,則是教育發(fā)展的有力保障。
(三)以了解學生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為前提,與學生構建信任合作的關系為渠道,賦權增能,聚力提質
當前的大學生以00后左右為主,多處于“青年初期”,其特點表現(xiàn)為智力雖然達到高峰,但身心發(fā)展不平衡。具體表現(xiàn)為追求個性發(fā)展,認知和實踐相脫離,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趨向多元,自我管理自我約束自我教育能力較差,既善良又以自我為中心,既可以挑戰(zhàn)權威卻又缺乏理性判斷等。
因此,首先,教師要熱愛職業(yè),深入了解學生特點,才能更好地育人。作為受眾最廣的高校英語教師,不僅要了解當代大學生的成長背景和心理特點,掌握學生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改變傳統(tǒng)的以師為主的教育觀念,遵循教育原則,因材施教,因時施教,因地施教,更要在明確教育意義和教學目的的前提下,豐富個人的知識體系。比如,學習或至少了解心理學、經濟學等學科的基礎知識。這一方面可以拓展與學生交流的維度和廣度,另一方面更可以發(fā)現(xiàn)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和行為概念,為育人打下堅實的基礎。
其次,教師要放下身段,與學生建立平等信任的關系。當代大學生在整體上已經不再敬畏權威,但如果教師“成為無休止的學習者,精研自身專業(yè)的同時拓展領域外的知識,應對現(xiàn)代不同知識體系的綜合需求”[6],仍然深受學生歡迎。另外,從同理心出發(fā),和學生建立平等信任的關系,更加有助于師生換位思考,有助于教學活動的開展和教學目標的實現(xiàn),有助于形成更加良性的循環(huán)互動。
再者,教師要善于完善評價體系,賦權增能,即賦能。賦能是指個人、組織與社區(qū)借由一種學習、參與、合作等過程或機制,獲得掌控自己本身相關事務的力量,以提升個人生活、組織功能與社區(qū)生活品質。[7]在英語教學中,教師必須意識到當代青年學子多具有較好的基礎,兼有更樂于表達的特質。因此,無論是在培育學生的輸入還是輸出能力上,通過精心規(guī)劃,設計路徑,例如小組活動,個人展示等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反映出個人的努力、執(zhí)著的選擇以及對美德行為的孜孜追求”[8],這將有助于發(fā)揮學生的特長,促進學生成長性思維的發(fā)展,進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而對學生評價體系的完善,如評價學生的參與度、合作度等,也有助于教學目標的達成。
從孔圣人的“有教無類”“仁、義、禮”到許慎《說文解字》中的“教,上所施,下所效也”,從韓愈的“師者,所以傳道授業(yè)解惑也”到蔡元培的“完全人格”,古今往來,集教育之大成者不僅從來沒有將教師的職能僅僅局限在單純專業(yè)知識的傳授上,而且對教育目的和教育內容都有具體的闡釋。耶魯大學前校長、著名教育家理查德·萊文曾提到:“本科教育的核心是通識,是培養(yǎng)學生批判性獨立思考的能力,并為終身學習打下基礎。”這也充分說明了教師必須在教學目的上適時調整狹隘的只教授專業(yè)知識的教學觀,在教學內容上豐富外延知識,在教學手段上不斷創(chuàng)新,在教學反思中互通有無。通過系統(tǒng)的目標調整和自我提升,不僅將更有效地實現(xiàn)教師的自我價值,也更有助于完成培養(yǎng)社會主義接班人與建設者的目標。
參考文獻:
[1]崔媛.供給側改革視閾下高職英語教師教學能力與素養(yǎng)提高的途徑[J].河北職業(yè)教育,2018(6):83-85.
[2]胡壯麟.對中國英語教育的若干思考[J].外語研究,2002(3):2-9.
[3]秦偉.通識教育的理想與現(xiàn)實[J].寧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7(2):191-195.
[4]盧春林,崔紅梅.教育供給側改革背景下高職院校英語教學改革[J].鄭州鐵路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7(3).
[5]楊姍姍.供給側改革視閾下西部大學英語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環(huán)境的協(xié)同優(yōu)化[J].桂林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18(7):84-88.
[6]肖鑫.大學教師權威式微與出路[J].安徽文學(下半月),2017(12):116-117.
[7]祁海燕.南京樣本小班化教育實踐[M].南京:南大學出版社,2015:69-75.
[8](美)克里斯托弗·彼得森.打開積極心理學之門[M].侯玉波,王非譯.北京:機械工業(yè)出版社,2016:285.
Abstract: Strengthening morality and nurturing people is the fundamental task of socialist education, which cannot be accomplished simply by the individuals involved i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It is a systematic project to train socialist builders and successors with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morality, intelligence, sports, beauty and labor. This requires full-scale education, whole-process education and all-around education (FWA) to work together. At present, almost all college students receive College English education, and English teachers have a wide range of vision and experience, meaning this group is undoubtedly one of the key elements of FWA. 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this paper aims to figure out the status quo of English teachers, and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on the development of teachers' morality, the adjustment of teachers' goals, and the innovation of teaching methods.
Key words: strengthening morality and nurturing people, supply side, English Education, full-scale education, whole-process education and all-around education
責任編輯:景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