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
對于基因的相互作用,學生首先想到的可能是“9∶3∶3∶1”的變形。但由于教師們對此類題型及其變式研究較多,并在高中教學中會引導學生針對此內(nèi)容進行詳細的訓練,故基因的相互作用這一知識點不能再起到很好的選拔作用,因此在最近的高考考查中逐漸被淡化。如何讓這類基因互作的考題煥發(fā)生機呢?筆者認為有以下幾種可能性。
【實例1】通過基因工程制備某抗蟲農(nóng)作物(自花閉花受粉)時,將兩個抗蟲基因?qū)氲绞荏w細胞中并整合到受體細胞的染色體上。請寫出可能的整合情況并設計雜交實驗加以證明(講述實驗設計思路和結果結論分析)。
可能的整合情況:(1)兩個目的基因整合到一條染色體上。(2)兩個目的基因整合到一對同源染色體的兩條染色體上。(3)兩個目的基因整合到兩條非同源染色體上(此問可以考查學生作圖能力)。
讓此轉(zhuǎn)基因植株自交,統(tǒng)計子代表現(xiàn)型及比例。如果子代抗性植株∶非抗性植株= 3∶1,則目的基因的整合情況為(1);如果子代全為抗性植株,則目的基因的整合情況為(2);如果子代抗性植株∶非抗性植株=15∶1,則目的基因的整合情況為(3)。
【實例2】某長翅果蠅群體中,發(fā)生兩種不同的隱性突變,產(chǎn)生小翅和殘翅兩種不同表現(xiàn)型。已知兩對等位基因獨立遺傳。試分析該長翅果蠅相互交配后,子代表現(xiàn)型及比例為長翅∶小翅∶殘翅= 9∶3∶4的原因。
原因分析:由于親本為長翅而后代既有小翅又有殘翅,可知親本均為雜合子。后代本應出現(xiàn)9∶3∶3∶1的性狀分離比,而實際結果卻是長翅∶小翅∶殘翅= 9∶3∶4,說明當小翅基因和殘翅基因同時存在時后代表現(xiàn)為殘翅。
這類試題對學生獲取信息、處理數(shù)據(jù)和綜合分析能力要求較高,難度比較大。但在最近幾年的高考題中已經(jīng)開始出現(xiàn),并且越來越成熟,所以很可能成為近幾年高考遺傳題的考查方向,非常值得教師們注意。以下是筆者列舉的兩道高考題及分析。
【例1】(2017年,全國卷Ⅱ,第6題)若某哺乳動物毛色由3對位于常染色體上的、獨立分配的等位基因決定,其中,A基因編碼的酶可使黃色素轉(zhuǎn)化為褐色素;B基因編碼的酶可使該褐色素轉(zhuǎn)化為黑色素;D基因的表達產(chǎn)物能完全抑制A基因的表達;相應的隱性等位基因a、b、d的表達產(chǎn)物沒有上述功能。若用兩個純合黃色品種的動物作為親本進行雜交,F(xiàn)1均為黃色,F(xiàn)2中毛色表現(xiàn)型出現(xiàn)了黃∶褐∶黑= 52∶3∶9的數(shù)量比,則雜交親本的組合是 ( )
A.AABBDD×aaBBdd,或AAbbDD×aabbdd
B.aaBBDD×aabbdd,或AAbbDD×aaBBDD
C.aabbDD×aabbdd,或AAbbDD×aabbdd
D.AAbbDD×aaBBdd,或AABBDD×aabbdd
【答案】D
【分析】這道題目首先要通過題干中的文字表述構建出基因型與表現(xiàn)型的對應關系。之后通過“F2中毛色表現(xiàn)型出現(xiàn)了黃∶褐∶黑= 52∶3∶9的數(shù)量比”確定F1應為三對等位基因控制的雜合子。在確定F1的基因型時必須要對基因自由組合定律的實質(zhì)足夠熟悉才能快速準確地作答。但由于這道題的思路完全是學生所熟悉的正向思維,所以難度并不是很大。如果稍加改編,嘗試考查學生的逆向思維,試題的難度就加大了。
【改編】若某哺乳動物毛色由3對位于常染色體上的、獨立分配的等位基因決定,其中,A基因編碼的酶可使黃色素轉(zhuǎn)化為褐色素;B基因編碼的酶可使該褐色素轉(zhuǎn)化為黑色素;兩個純合黃色品種的動物作為親本進行雜交,F(xiàn)1全為黃色,F(xiàn)2中毛色表現(xiàn)型出現(xiàn)了黃∶褐∶黑= 4∶3∶9的數(shù)量比(絕大多數(shù))、黃∶褐∶黑= 20∶3∶9的數(shù)量比(極少)和黃∶褐∶黑= 52∶3∶9的數(shù)量比(極少)。請對以上現(xiàn)象作出一個合理的解釋,并構建出色素合成與基因的關系圖。
【答案】若某哺乳動物毛色由3對位于常染色體上的、獨立分配的等位基因決定,親代形成F1時某對隱性基因dd發(fā)生顯性突變,而產(chǎn)生D基因的表達產(chǎn)物能完全抑制A基因的表達。關系圖:
【例2】(2018年,浙江省4月份選考,第28題)為研究某種植物3種營養(yǎng)成分(A、B和C)含量的遺傳機制,先采用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對野生型進行基因敲除突變實驗,經(jīng)分子鑒定獲得3個突變植株(M1、M2、M3)。其自交一代結果見下表,表中高或低指營養(yǎng)成分含量高或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植株(表現(xiàn)型)_____________自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代植株數(shù)目(表現(xiàn)型)野生型(A低_B低C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0(A低B低C高)M 1(A低 B_低C高_______)122(A高B低C低)、91(A低B高C低)、272(A低B低C高)______________________M 3(A低 B_低C高_______)60(A高B低C低)、181(A低B低C高)、79(A低B低C低)______________________M 2(A低 B_低C高_______)59(A低B高C低)、179(A低B低C高)、80(A低B低C低)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
A.從M1自交一代中取純合的(A高B低C低)植株,與M2基因型相同的植株雜交,理論上其雜交一代中只出現(xiàn)(A高B低C低)和(A低B低C高)兩種表現(xiàn)型,且比例一定是1∶1
B.從M2自交一代中取純合的(A低B高C低)植株,與M3基因型相同的植株雜交,理論上其雜交一代中,純合基因型個體數(shù)∶雜合基因型個體數(shù)一定是1∶1
C.M3在產(chǎn)生花粉的減數(shù)分裂過程中,某對同源染色體有一小段沒有配對,說明其中一個同源染色體上一定是由于基因敲除缺失了一個片段
D.可從突變植株自交一代中取A高植株與B高植株雜交,從后代中選取A和B兩種成分均高的植株,再與C高植株雜交,從雜交后代中能選到A、B和C三種成分均高的植株
【答案】A
【分析】這道題目難度較大,屬于近幾年在考查自由組合定律的題目中難度最大的題目之一。難點在于一是題目沒有直接給出3種營養(yǎng)成分(A、B和C)含量的遺傳機制,而是開放式的讓學生去推測各種可能性;二是3種營養(yǎng)成分(A、B和C)含量高低看似是三種相對性狀,但很容易誤入先一對一對分析相對性狀,再自由組合的傳統(tǒng)解題方式的“死胡同”。
本題的解題過程簡單地講,首先,一對一對分析相對性狀,再驗證自由組合定律,發(fā)現(xiàn)三種相對性狀不能體現(xiàn)自由組合定律,但三種相對性狀各由一對等位基因控制,且3對基因間遵循自由組合定律,從而得出“3種營養(yǎng)物質(zhì)A、B、C之間存在相互轉(zhuǎn)化的關系”的結論;其次,建立“3種營養(yǎng)成分(A、B和C)含量的遺傳機制”模型,推出M1、M2、M3的基因型;最后,逐個選項分析。
整個分析過程中充分地考查了學生對生物學前沿知識的理解能力、對實驗數(shù)據(jù)的處理能力、對代謝和基因關系模型的構建能力,可以說對能力考查做到了極致。但整體上難度太大。若在題干中事先告訴學生3種營養(yǎng)成分(A、B和C)存在轉(zhuǎn)化關系,從模型構建角度考查,應該會降低一定難度,達到更好的考查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