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磊 孫妍 史瑀
[摘要] 目的 研究老年髖部骨折對患者骨密度與骨堿性磷酸酶(BALP)、Ⅰ型膠原羧基端前肽(CICP)、Ⅰ型膠原羧基端交聯(lián)肽(CTX-Ⅰ)等表達相關性的研究。 方法 選取在我院2017年1月~2018年6月住院的老年髖部骨折患者進行回顧性分析,共選取110例老年髖部骨折患者為病例組,同時按照1∶1比例選取未骨折的老年患者110例為對照組。并比較兩組患者骨密度以及骨代謝指標的差異,分析骨密度與骨代謝指標BALP、CICP、CTX-Ⅰ的相關性。 結(jié)果 兩組患者在腰椎均值以及股骨頸中的骨密度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而在粗隆、粗隆間以及總髖部骨密度比較中對照組均高于病例組,并且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兩組患者在進行骨代謝比較中顯示,病例組中的BALP、CICP、CTX-Ⅰ均要高于對照組。腰椎均值和股骨頸的骨密度與BALP、CICP、CTX-Ⅰ相關性并無統(tǒng)計學意義,其不具有相關性。粗隆骨密度與BALP、CICP、CTX-Ⅰ具有負相關性(r<0,P<0.05);粗隆間骨密度與BALP、CICP、CTX-Ⅰ具有負相關性(r<0,P<0.05);總髖部骨密度與BALP、CICP、CTX-Ⅰ具有負相關性(r<0,P<0.05)。結(jié)論 老年髖部骨折不同部位骨密度與骨代謝指標BALP、CICP、CTX-Ⅰ有相關性,應在髖部骨折患者早期骨代謝水平變化時,給予一定的預防治療,減少老年骨質(zhì)疏松患者發(fā)生髖部骨折的可能性。
[關鍵詞] 髖部骨折;骨密度;骨代謝指標;相關性
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的日趨嚴重,老年髖部骨折患者呈現(xiàn)逐年升高趨勢,特別是老年骨質(zhì)疏松患者其發(fā)生骨折的概率也逐年升高[1]。相關研究證實,髖部骨折患者的術后功能恢復率一直處于較低的水平,不足30%,并且1年生存率也僅僅為60% 左右。因此骨密度改變對骨質(zhì)疏松髖部骨折的影響研究、骨質(zhì)疏松的研究進展以及髖部骨折的影響因素也逐漸成為研究的熱點問題[2,3]。國內(nèi)外相關臨床研究以及動物實驗特別關注血脂、血尿酸代謝與骨質(zhì)疏松間的相關性研究,另外骨質(zhì)疏松的骨代謝指標也與動脈粥樣硬化、糖尿病等代謝性疾病在研究中屢屢被提及。但是研究中也存在較大的爭議,如骨密度與血脂、血清尿酸的相關性,不同人種、性別以及基礎疾病對骨密度的影響也存在差異,從而并未得出統(tǒng)一可靠的結(jié)論[4,5]。另外針對髖部骨折早期治療的文獻較多,而對骨密度與骨代謝指標在對髖部骨折的研究較少關注。為探討老年髖部骨折對患者骨密度與骨堿性磷酸酶(Bone alkaline phosphatase,BALP)、I型膠原羧基端前肽(Carboxy terminal propeptide of type I collagen,CICP)、Ⅰ型膠原羧基端交聯(lián)肽(C-terminal cross-linking peptide of type Ⅰ collagen,CTX-Ⅰ)等表達相關性,本研究對老年髖部骨折患者進行病例對照研究,從而為今后進一步的研究提供相關實踐參考和理論幫助。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7年1月~2018年6月在我院住院的老年髖部骨折患者進行回顧性分析,共選取110例老年髖部骨折患者為病例組,其中男48例,女62例,年齡60~81歲,平均(72.5±5.5)歲。同時按照1∶1比例選取未骨折的老年患者110例為對照組,其中男50例,女60例,年齡60~80歲,平均(73.1±5.7)歲,兩組患者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所有的患者在治療過程中均進行X線檢查以及骨密度檢測;患者均為≥60歲老年髖部骨折患者;患者在進行治療前均未接受其他治療;患者病歷資料完整;所有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患者排除由于繼發(fā)性骨質(zhì)疏松造成的髖部骨折;患者自身免疫系統(tǒng)疾病、臟器功能異常、存在較為嚴重的感染性疾病;在參與本研究前經(jīng)過其他治療方式。本研究經(jīng)過本院倫理委員會批準通過。
1.2 研究方法
患者腰椎、股骨頸、粗隆、粗隆間、總髖部的骨密度采用X線骨密度儀(韓國EXA3000型)檢測;于治療前后采集兩組患者清晨空腹肘靜脈血及尿液,經(jīng)離心等處理后于-70℃冰箱保存?zhèn)錂z。骨鈣素(BGP)、甲狀旁腺激素(PTH)水平采用放射免疫法;骨堿性磷酸酶BALP、CICP、CTX-Ⅰ水平采用酶聯(lián)免疫法。
1.3 統(tǒng)計學方法
使用SPSS18.0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數(shù)理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shù)±標準差(x±s)表示,采用配對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n(%)]表示,采用χ2檢驗,髖部骨密度、骨堿性磷酸酶(BALP)、CICP、CTX-Ⅰ水平相關性檢驗采用Pearson相關性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相關系數(shù)r>0提示兩變量具有正相關,相關系數(shù)r<0提示兩變量具有負相關,以上均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jié)果
2.1 兩組患者骨密度比較
兩組患者在腰椎以及股骨頸中的骨密度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而在粗隆、粗隆間以及總髖部骨密度比較中對照組均高于病例組,且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骨代謝指標比較
病例組中的BALP、CICP、CTX-Ⅰ均高于對照組,且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骨密度與骨代謝指標間相關性分析
腰椎均值和股骨頸的骨密度與BALP、CICP、CTX-Ⅰ相關性并無統(tǒng)計學意義,其不具有相關性。粗隆骨密度與BALP、CICP、CTX-Ⅰ具有負相關性(r<0,P<0.05);粗隆間骨密度與BALP、CICP、CTX-Ⅰ具有負相關性(r<0,P<0.05);總髖部骨密度與BALP、CICP、CTX-Ⅰ具有負相關性(r<0,P<0.05)。見表3。
3 討論
世界衛(wèi)生組織提議將骨礦物含量作為骨質(zhì)疏松癥的診斷指標,骨密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骨礦物含量的具體情況,因此使用X線骨密度儀測量所得出的骨密度值是國際學術界較為公認的診斷骨質(zhì)疏松癥的金標準,而骨質(zhì)疏松又是老年髖部骨折的主要影響因素[6,7]。但是X線骨密度儀也存在自身的弊端,特別是在早期診斷骨質(zhì)疏松時容易漏診誤診,同時X射線對人體也有一定的損傷;適用人群具有一定的局限性[8]。骨代謝標志物主要由成骨細胞以及破骨細胞分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成骨以及破骨細胞的活性及骨代謝水平的高低,因此針對骨代謝標志物的研究具有一定的意義[9,10]。
老年髖部骨折的發(fā)生與骨質(zhì)疏松密切相關,而骨質(zhì)疏松患者骨組織微結(jié)構(gòu)會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改變,造成骨質(zhì)脆性增加,從而會使得老年患者髖部骨折的發(fā)生概率增加,并且還會伴隨低骨密度的一系列全身骨代謝性疾病的發(fā)生[11]。髖部若遭受較大的應力,而不能有效地將髖部有害應力抵消,則容易發(fā)生髖部骨折。流行病學數(shù)據(jù)顯示,約88%的髖部骨折與患者合并骨質(zhì)疏松有關[12]。既往研究顯示,股骨頸骨密度檢測有助于預測髖部骨折的發(fā)生,但骨密度難以精確反映髖部關節(jié)的形態(tài)學改變[13]。髖部骨密度降低常伴有骨轉(zhuǎn)換異常、局部骨量減少,從而增加髖部骨折的風險。另外由骨質(zhì)疏松造成的髖部骨折多為壓縮性骨折,發(fā)生后往往愈合不佳,對老年患者的健康造成一定的影響。因此針對骨質(zhì)疏松髖部骨折患者應進行積極的治療從而促進骨折的愈合,并防止髖部骨折并發(fā)癥的發(fā)生。但是由于老年患者生理機能呈現(xiàn)一定程度的退化,對鈣以及維生素D的攝入量也逐漸減少,從而降低了骨細胞的功能[14]。因此早期預防老年髖部骨折就顯得尤為重要,老年髖部骨折不同部位骨密度與骨代謝指標BALP、CICP、CTX-Ⅰ有相關性,應在髖部骨折患者早期骨代謝水平變化時,給予一定的預防治療,減少老年骨質(zhì)疏松患者發(fā)生髖部骨折的可能性[15]。
骨代謝包括破骨細胞吸收舊骨以及成骨細胞形成新骨兩個過程,而人體骨量的多少與骨重建單位中骨吸收和骨形成的平衡密切相關。骨BALP可以作為反映成骨細胞的活性以及功能狀況的重要指標,是成骨細胞的重要標志物。CICP、CTX-Ⅰ則是骨Ⅰ型膠原的降解產(chǎn)物,能反映骨吸收的狀態(tài),其水平隨著破骨細胞功能的提高而增加,因此與骨質(zhì)疏松的嚴重程度呈正比。在本研究中,兩組患者在腰椎均值以及股骨頸中的骨密度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而在粗隆、粗隆間以及總髖部骨密度比較中對照組均要高于病例組,并且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兩組患者在進行骨代謝比較中顯示,病例組中的BALP、CICP、CTX-Ⅰ均要高于對照組。腰椎均值和股骨頸的骨密度與BALP、CICP、CTX-Ⅰ相關性并無統(tǒng)計學意義,其不具有相關性。粗隆骨密度與BALP、CICP、CTX-Ⅰ具有負相關性(r<0,P<0.05);粗隆間骨密度與BALP、CICP、CTX-Ⅰ具有負相關性(r<0,P<0.05);總髖部骨密度與BALP、CICP、CTX-Ⅰ具有負相關性(r<0,P<0.05)。
綜上所述,骨密度代謝指標可以反映髖部骨折骨密度與骨代謝物之間的關系,可反映個體骨轉(zhuǎn)換過程,結(jié)合骨密度相關性可以判斷患者發(fā)生髖部骨折的可能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預防髖部骨折的發(fā)生,但在臨床上如果使用一種骨代謝指標進行病因分析具有一定的風險,還要結(jié)合患者自身的因素進行判定。
[參考文獻]
[1] 姚霞,高方美,連麗麗.老年男性代謝綜合征與骨質(zhì)疏松癥的相關性研究[J].中國骨質(zhì)疏松雜志,2012,18(9):203-205.
[2] 郭慧峰.骨代謝標志物與老年性骨質(zhì)疏松癥的相關性[J].中國醫(yī)藥導刊,2011,13(10): 1710-1712.
[3] 李勇軍,王娜,趙俊桃.骨代謝標志物的臨床應用[C].第十九屆全國中西醫(yī)結(jié)合骨傷科學術討論會論文匯編,2012:177-179.
[4] 楊彥霞,董進.骨質(zhì)疏松患者骨密度與骨代謝指標的相關研究[J].中國現(xiàn)代醫(yī)生,2015,53(19):80-82.
[5] 及金寶,林興喜,朱翔蓉,等.骨代謝標志物對社區(qū)絕經(jīng)后骨質(zhì)疏松癥患者發(fā)生髖部骨質(zhì)疏松及骨折的評估作用[J].中國全科醫(yī)學,2016,19(14):1625-1628.
[6] Scheiner S,Pivonka P,Smith DW,et al. Mathematical modeling of 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 and its treatment by the anti-catabolicdrug denosumab[J].Int J Numer Method Biomed Eng,2014,30(1):1-27.
[7] Tella SH,Gallagher JC.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J].J Steroid Biochem Mol Biol,2014,142:155-170.
[8] 楊富國,楊波,尹飚,等.椎體成形結(jié)合抗骨質(zhì)疏松治療減少再骨折發(fā)生率[J].中國組織工程研究,2016,20(33):4905-4912.
[9] Adler RA,El-Hajj Fuleihan G,Bauer DC,et al. Managing osteoporosis patients after long-term bisphosphonate treatment:Report of a task force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bone and mineral research[J].J Bone Miner Res,2016, 31(1):16-35.
[10] 朱春玲,胡春芳,王代宏,等.脈絡寧注射液聯(lián)合貝那普利治療慢性腎小球腎炎的臨床觀察[J].中國藥房,2016,27(20):2801-2803.
[11] 王濤,王軍偉,馬濤,等.鮭魚降鈣素應用于老年骨質(zhì)疏松骨折對患者骨密度及骨BALP、CICP、CTX-Ⅰ等表達影響分析[J].臨床與實驗醫(yī)學雜志,2017,16(21):2134-2137.
[12] 劉暢暢,尹宏,段光字,等.老年女性髖部骨折與DXA骨強度參數(shù)的相關性研究[J].中國骨質(zhì)疏松雜志,2018,24(1):83-86,90.
[13] 石利濤,劉彥博,趙景新,等.髖部骨折患者股骨近端三維幾何解剖形態(tài)變化及意義[J].山東醫(yī)藥,2018,58(16):73-75.
[14] 李毅中,蔡思清,顏麗笙,等.不同類型髖部骨折骨密度和髖部結(jié)構(gòu)變化[J].中華骨質(zhì)疏松和骨礦鹽疾病雜志,2015,3(11):243-245.
[15] 張煜,孫榮彬,郁忠杰,等.股骨近端三維幾何解剖形態(tài)對髖部骨折的發(fā)生影響分析[J].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2016, 20(23):167-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