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霞
摘要: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fā)展,人們在生活水平不斷提升的同時,對于精神需求的重視程度也在不斷的提高。在這樣的情況下,不斷加大力度構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本文對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中的重點任務進行了逐一分析,希望可以為讀者提供一定的參考。
關鍵詞: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構建;重點任務
一、實現公共文化服務的標準化和均等化
長久一來,我國的公共文化服務對象都是全體人民,在這樣的情況下,標準化和均等化一直是其最重要的核心理念,也是其最重要的特點。但是隨著我國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其對于文化服務的需求也在不斷上漲,在面對人民無限的文化需求時,為了更好的將優(yōu)先的公共財政支撐能力進行轉化,就需要制定相應的標準。目前我國公共文化服務的標準化體系主要體現在保障標準、業(yè)務技術標準以及評價標準三個方面。其中保障標準指的是公共文化服務標準要充分體現出我國各級政府的責任以及義務。而業(yè)務技術標準則指的是公共文化服務中的設施建設、業(yè)務管理以及服務規(guī)范等方面的標準要求。最后的評價標準是針對于我國各級政府以及公共文化服務機構在開展活動或者進行服務等的評價標準。目前我國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建設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尤其是在業(yè)務技術標準和評價標準這兩個方面,而與均等化關系較為密切的保障標準則還處于有待加強的狀態(tài)。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國的各級政府應該將當地的實際情況與中央政府制定的底線標準合理的結合,進而制定出對應的保障標準。只有在這些方面上實現了標準化,才可以通過標準化的手段,最終來達到均等化的目的。
二、大力推動公共文化服務的社會化
隨著人們精神需求的不斷提升,社會力量的參與,是構建良好公共文化服務的必然選擇。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國早在十八屆三中全會中就已經提出了關于公共文化服務社會化發(fā)展的相關戰(zhàn)略,并對其中重點的問題進行了思考。
首先,推動公共文化服務社會化需要引導和鼓勵社會力量、社會資本積極參與到公共文化服務的體系建設之中,通過興辦實體、贊助活動等形式來對公共文化服務建設進行完善。其次,對于文化非營利組織的培養(yǎng)也是非常重要的。通常情況下,非盈利組織都具有較強的價值觀以及責任意識。其主要的社會功能可以概括為資源動員公益服務以及社會協調。因此通過在公共文化服務中培養(yǎng)非營利組織,可以更好的對社會資源和力量進行動員和聚集,從而搭建人民群眾自我表現以及自我服務的公共文化平臺,為我國文化事業(yè)單位的改革提供更好的外部動力。最后,還可以通過引入競爭機制來加大政府購買公共文化服務的力度。通過政府向社會力量購買公共文化服務的機制,可以很好的利用市場效應來對公共資源利用以及公共文化服務進行提升。隨著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公共文化服務開始向著社會化轉變,政府也應該不斷提升公共文化服務的范圍拓展和效益提高,通過購買的方式來刺激公共文化服務的發(fā)展。
三、加快公共數字文化服務體系建設
近年來,我國的公共數字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取得了長足的進步,通過將信息技術、數字技術以及網絡技術等現代化的技術應用在公共文化服務之中,可以有效的提高公共文化服務機構的服務能力和服務質量,同時通過數字化服務的技術優(yōu)勢,還可以幫助公共文化服務機構進行數字創(chuàng)意、虛擬環(huán)境構建以及互動體驗空間等一系列項目,以此來吸引更多的公眾尤其是年輕的人群參與到公共文化服務之中,從而更好的促進我國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發(fā)展。為了實現這個目標,公共文化服務機構可以通過不斷對資源進行整合,并且加強統(tǒng)籌規(guī)劃的方式來進一步刺激公共數字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發(fā)展。通過對不同公共文化服務在機構的軟硬件資源進行整合,從而建設該區(qū)域的統(tǒng)一服務平臺,來更好的實現平臺與群眾之間的對接,最終實現公共文化服務的數字化。
四、建立文化事業(yè)單位法人治理結構
法人治理結構就是作為一種利益相關方也參與到治理的組織構架以及運行機制,最初是出現在公司企業(yè)之中,在文化事業(yè)單位中對法人治理結構進行科學的借鑒,可以有效的提升提升我國文化服務的質量,為構建現代化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提供非常大的幫助。在實行法人治理結構的過程中,法人治理結構的組織構架主要是由理事會以及管理層共同構成的。理事會的職能是決策以及監(jiān)督,管理層則是理事會的執(zhí)行機構,通過這樣的模式,可以有效的形成民主治理體系,并構建分權制衡的管理構架。為提升我國現代化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提供很大的幫助。
五、建立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協調機制
在過去的發(fā)展過程中,條塊分割、交叉管理、系統(tǒng)壁壘以及部門割據等問題是影響我國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核心問題,在這些問題的干擾只限,我國公共文化服務的資金以及資源利用率一直難以提升,嚴重制約了公共文化服務的提升。在這樣的情況下,建立協調機制是非常必要的,通過對上述的問題進行改革,從而讓相關機構和部門形成統(tǒng)一、高效、制度化的協調機制。除此之外,還需要對基層公共文化服務資源和服務進行整合,將基層宣傳文化、黨員教育、科學普及、體育健身等設施和服務進行系統(tǒng)的協調,通過將資源進行集中的方式來更好地建設綜合性的文化服務中心。最后,相關的機構還需要進一步實施一些文化共享工程的建設,并且在項目進行的過程中不斷進行資源整合,從而更好的推動項目融合發(fā)展。在這個過程中,還可以通過對基層公共文化服務隊伍建設進行統(tǒng)籌,并對圖書館、文化館等機構進行推廣,為我國構建現代化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路海玲.大力構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 豐富基層人民群眾精神生活[J].當代圖書館,2015(04):11-13.
[2]雒樹剛.加快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J].學會,2015(11):33-35.
[3]曹樹金.“公共數字文化建設與服務研究”專題導語[J].圖書館論壇,2015,35(11):1.
[4]李國新.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與公共圖書館發(fā)展——《關于加快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意見》解析[J].中國圖書館學報,2015,41(03):4-12.
[5]楊志今.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原則與重點[J].求是,2015(07):4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