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信息化環(huán)境下開展小學生誠信教育,教師應當有效摒棄傳統(tǒng)教學理念的束縛,正確認識應用信息技術,有助于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并且采用多元化的教學模式,切實開展豐富多元的誠信教育工作。由于小學生處于身心成長的重點時期,具有較強的可塑性,應用信息技術進行誠信教育,具有直觀性、趣味性、感染性等眾多特點。所以本文基于此背景下分析小學生誠信教育的開展策略,希冀促進誠信教育工作有效進行,切實提高教育水平。
關鍵詞:新課程改革;信息化環(huán)境;小學生;誠信教育;教學對策
一、 引言
基于信息化環(huán)境下開展小學生誠信教育,教師應當緊密結合新課程標準要求以及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開展豐富多元的教育內容,有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誠信教育質量。
二、 小學生誠信教育信息技術的應用形式
隨著信息技術的逐步發(fā)展,學校應當進一步構建科學完善的信息化硬件,同時提高教師的信息化基礎水平,這樣才能確保小學生誠信教育內容拓展和延伸。
(一)
拓展信息化內容
小學階段,基于社會品德與各項生活教材的基礎下,教師應當結合教學內容有效拓展和延伸,為學生提供同性質且多元化的教學內容。例如,學習“和×××交朋友”這節(jié)內容,教師可以應用互聯(lián)網選擇與朋友之間誠信以待的相關案例,制作成電子課件,有效教導學生,使學生能夠在案例中學習到什么是朋友,為什么要建立朋友間的誠信關系,建立誠信關系的重要意義。通過應用多媒體展示相關案例,例如,退伍軍人去照顧犧牲戰(zhàn)友的父母,或者是誠信母親、誠信兄弟的相關案例,將教材內容逐步豐富起來,有助于學生對“誠信”這一詞匯有著更加全面直觀的了解。
隨著小學生年齡的逐步增高,教師可以鼓勵學生自主搜集與教學內容相關的教學案例,可以是同類的也可以是不同類的,有助于提高學生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例如,運用家庭中的計算機進行誠信素質資料搜集,有助于提高學生的信息技術操作水平以及信息歸納能力。
(二) 進行信息化教育
應用信息化技術能夠豐富信息教育內容,由于互聯(lián)網上既有電子平面載體,也有視頻和動畫、音頻等多元化載體,有助于提高誠信教育的趣味性與多樣性。例如,在《誠實和信任》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應用班班通或者是多媒體技術播放動畫片中某位主人公做錯事,但是卻勇于擔當?shù)南嚓P案例,也可以播放電視采訪與記錄等節(jié)目或照片有助于實現(xiàn)誠信教育,有教材平面化轉向為視頻立體化,使學生在多元化的情境中感受誠信教育內涵。由于學科教學內容有一定的差異,所以教師應當有針對性地選擇信息技術展開案例教學,切記要循序漸進且有機穿插,才能夠起到潛移默化的教育效果。
三、 信息化環(huán)境下小學生誠信教育方法
學校應當進一步滿足誠信教育與教學改革的發(fā)展需求,在學科教學過程中有效滲透誠信教育內容,并且提供現(xiàn)代化科技基礎,才能夠確保誠信教育工作有效進行。
(一) 課堂教學中運用多媒體專題進行誠信教育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有效應用多媒體專題展開誠信教育。例如,課堂誠信專題教育與課堂教學中誠信專題教學。在教學過程中加強與小學生學習課程的有效結合,可以在每周的班會或者是專題教育課堂上應用多媒體播放誠信教育片,并且以多媒體為中心展開專題學習與辯論活動,有助于提高學生參與積極性。也可以在數(shù)學、語文及各類學科中有效穿插如何使學生能夠誠信地對待學習以及做人做事,切記不要自欺欺人,從而產生難以挽回的后果。
(二) 應用微課展開誠信教育
微課屬于新興的課堂教學模式,微課視頻通常在15分鐘之內。應用微課進行誠信教育,有助于提高學生注意力,使學生充分掌握誠信教育中的重點內容。由于微課是依托于信息技術進行的教學模式,對于小學生的誠信教育有著難以替代的重要作用,所以應當緊密結合當前的誠信教育現(xiàn)狀,對學生進行有效引導,既要加強誠信理論知識講解,也應當充分重視學生的誠信行為培養(yǎng),加強理論與實踐的有效結合,有助于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例如,在理論教學過程中,可以由專職的德育教師與學校德育部門、班主任與少先隊輔導員等結合誠信教育工作計劃,有針對性地開展誠信教育理論教學,可以制作相應的微課視頻,鼓勵學生在學校或者是家庭中應用課后時間進行知識學習,同時結合學科知識點進行專業(yè)化教育,能夠幫助學生更好消化學科知識點的同時,增強誠信認知。在實踐教學過程中,可以由相關人員根據(jù)網絡節(jié)目或者是新聞事件等,抽取其中較為熱點的問題,或者是予以直接引用制作成微課材料,使學生在案例事件中予以反思和感悟,從而踐行誠信內容。
(三) 營造誠信教育信息化環(huán)境
對小學生進行誠信教育,教師應當有效應用各類信息技術,打造立體化誠信教育氛圍。例如,可以結合學校的信息化建設水平,創(chuàng)設輕松愉悅的校園文化氛圍。通過應用校園廣播與網站、班級網頁、學校顯示屏等,在不同的時間段,穿插誠信教育內容,有助于充分發(fā)揮誠信教育的引導與警示作用。在班級內設置誠信教育版塊,使學生能夠定期接受班級網頁的誠信內容學習,也可以在班級或全校范圍內進行誠信比拼活動。在實踐操作過程中,教師應當有效結合時代的發(fā)展規(guī)律,結合時事與形勢的發(fā)展需求,充分發(fā)揮誠信教育的持續(xù)性作用,確保誠信內容的時效性以及針對性。
(四) 加強家園的有效結合
開展誠信內容不僅要在學校進行,也應當加強家庭中的有效教育。由于課堂時間是有限的,所以教師應當根據(jù)誠信教育內容以及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構建家園信息化誠信教育網絡。例如,在學校的引導與組織下,以班級或者是年級為中心建設信息化網絡,可以與家長構建班級QQ群或者是微信群等,班主任發(fā)布相關的教育信息,能夠及時有效地獲取家長的支持,也可以與家長進行在線交流與溝通,有助于實現(xiàn)誠信教育的及時化與聯(lián)動化。
四、 結束語
綜上所述,我們能夠看出開展誠信教育信息化需要加強學校與家長的有效配合,充分發(fā)揮教師的引導與組織作用,有效應用信息技術,進一步豐富誠信教育內容。教師需要提高自身的信息技術操作水平,通過潛移默化地滲透學科教學過程中,有助于對學生進行全面的誠信教育引導,切實提高創(chuàng)新教育效果。
參考文獻:
[1]鄧永鴻.對小學生誠信教育的有效策略[J].小學教學參考,2017(21):7-8.
[2]施纓嵐.小學生誠信問題與教育對策的研究與思考[J].廣東教育,2016(2):16.
作者簡介:
胡振忠,廣東省惠州市,博羅縣羅陽第五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