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立華
【摘 要】作文是學生認知水平和文字表達能力的體現(xiàn),是字、詞、句、篇的綜合訓練。小學作文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小學生掌握知識的標志,提高學生的習作水平不是一朝一夕之事,只有重視學生習作興趣的培養(yǎng),多讀、多思、多寫,才能真正促進學生習作水平的提高。
【關鍵詞】多讀;多思;多寫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10-0181-01
作文是學生認知水平和文字表達能力的體現(xiàn),是字、詞、句、篇的綜合訓練。小學作文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小學生掌握知識的標志,但這又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難點。然而,小學生習作普遍存在“無話可寫、無從下筆”,一提習作就頭疼的現(xiàn)象,寫出的習作更是內容枯燥,千篇一律,如出一轍。我認為,只有把新課標精神貫穿于教學過程的始終,才能真正解決小學生習作難的問題,才能真正提高小學生的習作水平。具體做好以下幾方面的訓練。
一、從讀學寫,讀寫結合
小學語文教學大綱明確規(guī)定:“作文教學與閱讀教學密切配合……作文教學時,要指導學生靈活運用閱讀中的知識和技能”。閱讀是吸收,寫作是表達,閱讀是寫作的基礎,學生從閱讀中汲取營養(yǎng),利于學生從讀學寫,促進寫作能力的提高,這也是作文教學的基本途徑。
1.從閱讀中學習文章的結構和表達方法。
我們在寫作教學實踐中,作為教師要有意識地把作文指導滲透到閱讀教學中,指導學生學習作者觀察事物、分析事物、遣詞造句、連句成段、連段成篇的方法。每學習一篇課文后,注意對該文的結構和寫作方法進行分析。如學習《散落的鈔票》這篇課文,作者是按事情發(fā)展的順序寫的,先寫掉鈔票,再寫撿鈔票,最后寫歸還失主。其中第二部分寫得最具體,分別從幾件具體的事例,表現(xiàn)出人物的精神品質,記敘詳略得當、主次分明。指導學生學習這篇課文,理解課文內容,還要注意引導學生分析這篇寫人文章的寫作特點和表達方式,理解作者是如何選材、如何把人物形象寫具體生動,即對寫人文章可以怎樣謀篇布局。在教學中持之以恒地把寫作指導滲透到閱讀教學中,通過長期的潛移默化提高學生的習作能力。
2.聯(lián)系課文,適當摹仿,仿中求創(chuàng)。
讀寫結合,并不是一味地模仿,而是要引導學生讀中悟寫,讀中仿寫。例如在寫作《春天的小河》時,學生一開頭就可以采用疑問的句式開頭,這時就可以引導學生摹仿課文《三月桃花水》中的第一自然段。我想在這樣的引導下,學生很快就學會,為本次作文開了個好頭,亦為主題思想的進一步發(fā)展打下良好的基礎。在指導仿寫的同時也注意求創(chuàng),寫出具有自己特色的習作。
3.加強朗讀背誦訓練,培養(yǎng)語感。
常言道:“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其中道出一個深刻道理:文章源于積累。只有語言積累到一定的程度,才可能文思如涌,筆下生花。否則,縱有思緒萬千,筆下也難有片言只語。所以語言的積累,語感的形成,有懶于多讀多背,實踐證明,運用語言文字,寫作能力的形成,也需多讀多背,課內多讀,課外也需多讀多背。在教學中,必須加強朗讀訓練。要求正確朗讀好詞句篇,讀時做到眼到、口到、心到,還要適當增加背誦的量。通過讀、背使學生把課本的語言轉化為自己的語言儲備起來,提起筆來就不會難了。
4.寫觀察日記,積累習作素材。
語文課程標準提出:“能不拘形式地寫下見聞、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現(xiàn)自己覺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動的內容?!币胱龅竭@點,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必須要放在首位。培養(yǎng)觀察能力,要教給學生觀察的方法。首先觀察要全方位,要調動各種感官對同一事物進行觀察。用眼睛看,用耳朵聽,用嘴巴嘗,用鼻子聞,用手摸,用心想,這樣觀察了解的事物才能全面。其次觀察時,既要突出主體事物,又要注意周圍襯托事物,要注意事物之間的聯(lián)系。另外要教給學生按照一定的順序去進行觀察,如按時間順序、空間順序、事物發(fā)展順序等進行觀察。觀察中,要把觀察的結果記錄下來。觀察過后,要求學生用自己的話把觀察所得記錄下來。寫觀察日記時,形式不拘。可讓學生寫一事一物,也可寫一個場景、一個片斷、一個細節(jié)或一篇短文。這樣日積月累,學生學會了觀察,對提高小學生習作水平大有益處。這樣寫出的習作內容真實,能把文章寫活,給人以身臨其境之感。
二、激發(fā)習作興趣提高習作
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一旦對學習產生興趣,學習便不再是一種負擔,而是勤奮的探索、執(zhí)著的追求。我國古代教育家孔子也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精神狀態(tài)下,繞有興趣地學習,充分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是小學作文教學的第一步,也是作文教學成功的向導。如何激發(fā)學生寫作興趣呢?
1.讓學生寫熟悉的內容,以“趣”激趣。
作文命題應開放,出寬題,緊緊圍繞學生所熟悉的生活,以他們周圍的人或事、景或物作為作文內容,以激發(fā)學生的習作興趣,使學生感到有一種表達的愿望,有一種沖動想把自己想說的意思表達出來。如根據(jù)小學生最喜歡做游戲的特點,我精心設計游戲內容。游戲前,告訴學生要留意游戲的過程,注意同學的言行和表情。游戲后組織學生說過程,有情趣地去學習。
2.開展形式多樣的作文活動。
小學生好奇心強,愛表現(xiàn),形式多樣的習作活動能調動學生的習作興趣。如開展課前讀報活動,讓學生到講臺宣讀自己的優(yōu)秀習作,精彩片斷等等,使每個學生都有參與和表現(xiàn)的機會。為了表現(xiàn)自己,在課外時間他們就會趣味盎然地尋找或寫出自己滿意的習作。又如開展作文競賽活動,競賽是激發(fā)學生寫作興趣的有效手段。心理學家的研究表明,由于競賽中學習興趣和克服困難的毅力增長,因而多數(shù)人在比賽的情況下學習和工作一般比沒有比賽的情況下好得多。小學生喜歡表現(xiàn)自己,好勝心強,開展競賽活動,給他們更多的參與和表現(xiàn)機會。這樣不但可以調節(jié)以往習作所形成的氛圍,激發(fā)學生“我要寫”的興趣,還可以大面積地提高習作的質量。
課堂練筆就是把作文教學滲透到平時的閱讀教學中。作文課每周兩節(jié),僅靠這兩節(jié)課提高學生習作水平確實很難,必須在閱讀教學中滲透作文教學,也就是做好課堂練筆。課堂練筆要根據(jù)課文內容有針對性地進行。練筆必須把握好時機,順勢而練。練筆可以是文章空白點的補充,如《一路花香》這篇課文中,破水罐很自卑,向挑水工道歉,聽了挑水工的勸說后,它會怎么說,怎么做呢?可以是文章精彩處的仿寫,如學完《石榴》一課,仿照第四自然段寫一段話,要求學生品嘗一種水果,寫出它的色、香、味??梢允钦n文的續(xù)寫,如學過《三代麥子》一課后,讓學生續(xù)編故事:又過了一年,小豬、小牛他們會怎樣做呢?這樣的小練筆,降低了寫作的難度,克服了學生習作的恐懼感,激發(fā)了寫作的興趣,讓寫作成為水到渠成的事。
三、教學生批改,提高修改水平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學習修改習作中有明顯錯誤的詞句”。習作批改的最終目的是幫助學生提高習作水平,而以往都是教師來做這項工作。我們也讓學生自己修改習作,但往往流于形式,學生走馬觀花,根本看不出自己習作的問題。老師批改的作文學生也未必會認真看,會深究老師為什么要這樣改。學生是習作的主人,批改習作,應注意讓學生參與,以調動學生自我修改習作積極性。我大膽嘗試讓學生互相批改作文。首先教給學生批改的方法:是否有錯別字,用詞是否恰當,語句是否通順等。然后讓學生小組內進行互批習作,進行認真地修改,并寫出修改意見,評語要以鼓勵為主。在互批過程中,學生可以互相學習,取人之長補己之短,既提高了自己的習作水平,又提高了自己的修改水平。當然,學生批改后的文章,教師依然要看看,把把關,發(fā)現(xiàn)互批中的問題及時改正。
提高學生的習作水平不是一朝一夕之事,只有重視學生習作興趣的培養(yǎng),多讀、多思、多寫,才能真正促進學生習作水平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