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金鳳,常連選,晉紅賓
(河南省淇縣人民醫(yī)院,河南 鶴壁456750)
急性缺血性腦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是由腦部血供不足導致腦組織壞死的急性心血管疾病。阿替普酶靜脈溶栓治療窗較嚴格,動脈溶栓血管再通效果良好。本文旨在探究阿替普酶動脈或靜脈給藥兩種給藥方式治療AIS的效果及對患者神經(jīng)功能的影響,報道如下。
選取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淇縣人民醫(yī)院治療的81例AIS患者,均經(jīng)MIR及腦CT確診為AIS[1],癥狀符合阿替普酶動脈或靜脈給藥治療,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其他干擾疾病及藥物禁忌者。擲硬幣法將其分為動脈組和靜脈組。動脈組41例,男23例,女18例;平均年齡(66.45±6.45)歲;平均發(fā)病時間(4.55±1.45)h。靜脈組40例,男22例,女18例;平均年齡(65.50±5.50)歲;平均發(fā)病時間(4.65±1.45)h。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
2.1 動脈組 予以阿替普酶注射液(德國勃林格殷格翰公司,注冊證號S20110051),0.9 mg/kg(總量≤90 mg),總量1/10動脈推注,剩余溶于100 mL 0.9%的氯化鈉溶液中靜脈滴注,1 d后無出血,予以阿司匹林(汕頭金石制藥總廠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40021505)0.5 g/d口服,10 d后減至0.1 g/d,長期用藥。
2.2 靜脈組 取阿替普酶注射液總量的1/10溶于10 mL 0.9%的氯化鉀溶液中靜推,剩余溶于100 mL 0.9%的氯化鈉注射液靜脈滴注。阿替普酶用量、余治療與動脈組相同。
3.1 觀察指標及療效評定標準 ①神經(jīng)功能評分:參照卒中量表(NI HSS)[2],對治療前及治療后1、14 d的神經(jīng)功能進行評分并評價治療效果。治愈:癥狀消失,NI HSS評分減少≥90%;顯效:癥狀及肌張力明顯改善,48%≤NI HSS評分減少<90%;有效:癥狀及肌張力改善,18%≤NI HSS評分減少<48%;無效:癥狀及肌張力無改善,NI HSS評分減少<18%或變大??傆行В街斡@效+有效。②隨訪3個月后比較血管再通情況。
3.2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7.0統(tǒng)計軟件分析數(shù)據(jù),用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計量數(shù)據(jù),采用t檢驗;用[例(%)]表示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3.3 結果
(1)臨床療效及血管再通情況比較 治療后,靜脈組治愈12例,顯效14例,有效10例,無效4例,總有效率為90.00%(36/40);動脈組治愈11例,顯效17例,有效8例,無效5例,總有效率為87.80%(36/41)。兩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χ2=0.001 5,P=0.968 7>0.05)。隨訪3個月末,靜脈組血管再通率為77.50%(31/40),動脈組為75.61%(31/41),兩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神經(jīng)功能(NIHSS)評分比較 治療后1、14 d,兩組患者NIHSS評分均較治療前明顯降低(P<0.05),但兩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NIHSS評分比較(分,±s)
表1 兩組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NIHSS評分比較(分,±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
組別 例數(shù) 治療前 治療1 d末 治療14 d末靜脈組 40 19.47±3.12 15.13±2.04△ 11.43±1.26△動脈組 41 19.38±3.26 15.09±2.13△ 11.27±1.37△
急性缺血性腦卒中(AIS)是由于頸動脈、椎底動脈等血管狹窄或堵塞導致的局部缺血、缺氧性壞死的心血管意外現(xiàn)象。AIS發(fā)病時,可逆性損傷的組織形成缺血半暗帶,及時改善該缺血區(qū)供血,縮小缺血范圍,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腦部損傷,利于患者預后。
阿替普酶是一種糖蛋白類溶栓藥物,其表面的賴氨酸殘基可特異性地與纖維蛋白酶原結合,使其轉化為纖溶酶,進而促進AIS患者血栓的溶解。另外其和結合過的纖維蛋白酶原親和力高于未結合纖維蛋白酶原,使其更迅速地轉化為纖溶酶,更快地使血栓溶解,使缺血區(qū)血供快速恢復。阿替普酶靜脈給藥是目前治療AIS的推薦方案。本觀察結果顯示,兩組患者總有效率無明顯差異,這可能是因為阿替普酶在4.5 h的時間窗內靜脈溶栓效果較好且確切,而動脈組治療窗較靜脈溶栓寬。本研究選取的患者均在發(fā)病6 h內接受治療,因此兩組治療總有效率并無明顯差異。有研究表明,在AIS發(fā)病3 h內,用阿替普酶對患者進行靜脈溶栓,有利于減少神經(jīng)元損傷,3個月末甚至可完全恢復神經(jīng)功能[3]。本研究顯示,阿替普酶動、靜脈給藥后AIS患者治療1 d末與14 d末NIHSS評分均低于治療前(P<0.05),表明阿替普酶早期治療AIS,可使部分的神經(jīng)元得到保護與恢復,更有利于患者神經(jīng)功能的恢復。兩組患者1 d末及14 d末NIHSS評分無明顯差異,則說明早期阿替普酶動脈給藥也有利于患者神經(jīng)功能的恢復,兩種給藥方式均有益于患者神經(jīng)功能恢復。治療窗內阿替普酶靜脈給藥小血管再通效果良好,但對頸動脈及腦部大動脈的再通效果有限,而及時的動脈溶栓對相應血管再通效果較好。本研究隨訪3個月結果顯示,兩組患者血管再通無明顯差異,表明兩種方式均有較好的血管再通效果。
綜上所述,阿替普酶動脈及靜脈給藥用于治療AIS,患者神經(jīng)功能恢復良好,臨床可視情況選擇合適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