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娟 楊犀子
摘 要 為了探索團體輔導對貧困大學生自尊水平的干預效果,采用實驗組對照組前后測實驗設計,選取云南某高校的20名貧困大學生進行4次團體心理輔導。結果顯示,團體輔導后,實驗組的自尊水平顯著提高,對照組前后測的自尊水平沒有顯著差異。因此,團體輔導能有效提升貧困大學生的自尊水平。
關鍵詞 團體輔導 貧困大學生 自尊 心理健康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識碼:A
隨著社會競爭的加劇,學習就業(yè)壓力的增加,貧困大學生成為了高校的一個特殊群體,他們不僅要面對物質上的貧困,也要面臨心理上的貧困,研究發(fā)現,高校貧困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非貧困生,心理問題檢出率為31.7%,他們的常見心理問題主要體現在自卑、虛榮、焦慮和逆反等四個方面。
團體輔導是團體成員圍繞某些共同關心的問題,通過一定的活動形式與人際互動,相互啟發(fā)、誘導,形成團體的共識與目標,進而改變成員的觀念、態(tài)度和行為的過程。近年來,有不少研究者開始嘗試使用團體輔導的形式對貧困大學生實施心理干預,研究證實團體輔導在提升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和自尊水平上有良好的效果,而這種方式是否具有普適性還有待進一步探討,本研究以貧困大學生作為對象,采用團體輔導對他們的自尊水平進行干預,為貧困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借鑒。
1對象和方法
1.1對象
通過公開招募的方式,在云南某高校認定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中選取40名學生,并隨機分配到實驗組和對照組,實驗組20人,對照組20人。
1.2工具
自尊量表。由羅森伯格在1965年編制,共有10個條目,分值越高,表示自尊程度越高,該量表的Cronbach系數為0.88,重測信度為0.85。
1.3輔導方案
本團體的干預目標在于提高貧困大學生的自尊水平,團體輔導方案的制定主要以人本主義理論為基礎,每次輔導按照“熱身-活動-分享-總結”的程序進行,時間為1個半小時左右(見表1)。
1.4 實驗設計
本研究采用實驗組對照組前后測實驗設計,在團體干預前進行前測,進行為期4周的團體輔導,最后進行后測。
1.5 統(tǒng)計處理
采用SPSS21.0對數據進行配對樣本t檢驗。
2結果
表2:實驗組與對照組團輔前后自尊分數差異比較
在干預開始之前,實驗組和對照組的前測結果具有同質性,經過團體輔導的干預后,實驗組的自尊水平有顯著的提高,對照組的自尊水平前后測差異不顯著(見表2)。
3討論
本研究的數據顯示,經過4次的團體輔導,參與團體輔導的貧困大學生自尊水平得到顯著提高,這是因為,第一,團體輔導創(chuàng)設了一個安全、尊重、融洽的人際互動氛圍,讓團體成員感受到了被接納、被傾聽,使他們愿意探索自己、認識自己、完善自己,間接促進自尊的改善。第二,團體為貧困大學生創(chuàng)造了一個實踐機會,幫助貧困大學生在團體內自由進行實驗和體驗,獲得團體成員和領導者的反饋和指導。第三,團體引導貧困大學生用積極的眼光看待自己,努力發(fā)現自身的優(yōu)勢,充分利用優(yōu)勢實現自己的理想。第四,團體輔導的成員都是相似的,能讓團體成員感受到自己遇到的問題不是特殊的,相似性減輕了團體成員的焦慮感和自卑感,促進整體自尊水平的提高。
研究發(fā)現,團體輔導能夠有效提高貧困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是加強貧困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徑,符合學生的心理成長規(guī)律,可以在高校貧困生中應用推廣。
基金項目:云南師范大學黨建、思想政治工作研究課題“脫貧攻堅視角下高校建檔立卡戶學生精準資助體系構建研究”。
參考文獻
[1] 羅伏生,沈丹,張珊明等.貧困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及其影響因素研究[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09,17(03):272-274.
[2] 楊麗麗,吳麗娜.淺析貧困大學生常見心理問題及對策[J].廣西民族師范學院學報,2018,35(01):143-145.
[3] 徐西森.團體動力與團體輔導[M].北京:世界圖書出版公司,2003:10-33.
[4] 韓力爭,賀張真.積極心理學視角下團體輔導對貧困大學生心理成長的促進作用——以南京財經大學為例[J].南京財經大學學報,2016(06):102-107.
[5] 孫小菲.焦點解決取向團體輔導對貧困大學生自尊水平的影響研究[D].杭州:杭州師范大學,2011.
[6] 潘莉,周珂.團體輔導對貧困大學生自尊的干預效果[J].合肥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25(05):73-77.
[7] Rosenberg,M.自尊量表[J].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1999(增刊):318-320.